(17)--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角膜移植遗体捐献.pdf
-
资源ID:90988611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7)--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角膜移植遗体捐献.pdf
生生为为医医学学教教授授,逝逝做做无无语语良良师师 -医医学学伉伉俪俪双双双双捐捐献献遗遗体体,时时隔隔1 10 0余余年年“重重逢逢”在在“讲讲台台”上上 倡导器官捐献 遗体捐献 为生命接力 图为李秉权在做手术李秉权和胡素秋是云南著名的医学教授。他们一个是云南神经外科奠基人,在云南率先施行开颅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等;首次施行“人体大脑半球切除术”;与昆医附一院五官科合作施行全国首例“经颅中窝硬脑膜外进路面神经移植术”;开创“颅骨大骨瓣切除并脑室外引流联合减压法”抢救颅脑火器伤员,被授予解放军一等功;在国内首次为一双头畸形人成功切除寄生性小头等。图为李秉权荣获一等军功李秉权和胡素秋是云南著名的医学教授。他们一个是云南神经外科奠基人,在云南率先施行开颅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等;首次施行“人体大脑半球切除术”;与昆医附一院五官科合作施行全国首例“经颅中窝硬脑膜外进路面神经移植术”;开创“颅骨大骨瓣切除并脑室外引流联合减压法”抢救颅脑火器伤员,被授予解放军一等功;在国内首次为一双头畸形人成功切除寄生性小头等。图为胡素秋早年工作照李秉权和胡素秋是云南著名的医学教授。一个是云南妇产科专家,开创了多项省内新手术,编写中国第一部妇女更年期卫生及多种培训教材讲义和讲稿,培养众多年轻医师。图为李秉权、胡素秋结婚照同时,他们也是云南的传奇伉俪。新中国成立后,夫妇两人作为医学人才于1950年被聘到云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成为新中国的首批医师。1956 年昆明医学院建立,夫妇俩成为昆医首批教师和医生。从那时起,他们再没离开过医学领域,直到去世前几年,还坚持在专家门诊坐诊。图为李秉权、胡素秋夫妇在家中合影“两老把一生都投入到他们热爱的医学事业中,无暇照顾子女,常常也顾不上彼此。”李秉权、胡素秋的大女婿林文俏在回忆岳父岳母的文章中曾写道:“胡素秋子宫切除手术中发生大出血休克,李秉权因为有病人要抢救,未能守护妻子。后来,胡素秋跌倒脑出血,近七十高龄的李秉权亲自操刀,把妻子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图为胡素秋遗嘱双双捐献遗体,只为了医学事业晚年,李秉权、胡素秋夫妇又做了同一个决定百年后把遗体捐献出来。2000年,夫妇俩一起填写了遗体捐献表。图为李秉权、胡素秋的亲友及昆明医科大学师生鞠躬致敬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开始 看到岳父岳母重新并肩“站”在一起,林文俏再次热泪盈眶。“感觉他们重生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延续他们的爱情,也回到他们热爱的讲台,世世代代向学生传授人体骨架奥秘,传授这种精神。”林文俏说。当日的这场“重逢”,也深深震撼昆明医科大学的“90后”“00后”学生们,大家纷纷为李秉权、胡素秋献上致敬的菊花。图为昆明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的捐献墙“生为人民服务,逝为医学献身。”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的入馆须知,学校告诫学子:人体标本是具有非凡勇气的遗体捐献者们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敬重无语良师,志做医学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