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宣威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题.docx
-
资源ID:90995890
资源大小:28.9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宣威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嬉戏(x) 呈报(chéng) 较量(jiào) 赫赫有名(hè)B爵士(jué) 澄澈(chng) 称职(chèn) 踉踉跄跄(qiàng)C妥当(tu) 炫耀(xuàn) 钦差(chi) 杞人忧天(q)D滑稽(j) 女娲(w) 庇护(bì) 莽莽榛榛(máng)2、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无常”的形象受到民众喜爱的主要原因是善良。B“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是对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的描写。C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想拯救国民的书写。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舟山渔民捕获长约90厘米,重49斤的野生海鲫鱼,令人喜出望外。B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C看到有人落水,岸上的人们都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救人。D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为明天的考试担忧。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课文默写。择其善者而从之,_。(论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山回路转不见君,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儿女共沾巾。(王勃_)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居高声自远,_。(虞世南蝉)_,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恐前后受其敌( ) 其一犬坐于前( )与家犬杂畜( ) 再就枕将寐(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3【甲】【乙】两文都刻画了狼怎样的共同特点(要求写出一个)?并请结合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分析。4【乙】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怒。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A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贴起来。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原文有改动)【链接】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1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时间情节心理/表现外婆去世的时候_暗暗生母亲的气那天晚上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_初夏的时候_心如刀割2下列对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采用了插叙的叙述顺序,补充交代了积压在她心里的问题得到了答案这一内容。B文章中的外婆,母亲和“她”都是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C本文以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展开对“母爱”的回忆,表现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理解和层层深入的认识。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题旨,与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3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1)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答: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答: 4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一文中的A处划线句和链接材料秋天的怀念节选中的B处划线句,在描写方法上具有相似性,请加以赏析。答: 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请对“一夜”和“尽”进行赏析。(2)本诗前两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情。请发挥想象,描绘诗歌的画面美、音乐美和意境美。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_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_大拇指粗的铁棒。(2)那是谁的地_是公家的_还是私人的_他说不知道_(3)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_种山毛榉_还种白桦树。七、作文(共40分)请以“那一次,我_”为题,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个人信息相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