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卷.docx
-
资源ID:90995923
资源大小:2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开拓(tuò) 宰割(zi) 燕然(yàn)B难堪(kn) 筹划(chóu) 殷红(yn)C元勋(xn) 呼啸(xiào) 彷徨(huán)D萦带(yín) 挚友(zhì) 无垠(yé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凝望繁密轰轰烈烈垂垂暮老B笼罩颤抖淅淅沥沥查言观色C懊丧遗撼时隐时现身漂异乡D架接褪尽祸不单行荒草萋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老李最近不但失业,又生了重病,可真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啊。B华为员工在世界各国间飞来飞去做生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C赵老师在学校诲人不倦,受到了所有师生的好评。D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名句默写。“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_,_”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竹里馆中的“_,_”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韩愈晚春中的“_,_”运用拟人手法借杨、榆写出对春天的留恋。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节选)【注释】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曾在离骚里以兰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薄丛:贫瘠的丛林。芳:发出芳香。不见:不被人知道。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亭亭净植 (2)宜乎众矣(3)是所谓 (4)平居与萧艾不殊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其 香 蔼 然 在 室 满 室 在 堂 满 堂4【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然不同,但都具有_、_的品质。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课文驿路梨花节选,完成各小题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段既承接上文表明“我们”受到梨花姑娘的感染,要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递下去,深化了文章主旨,又引出了下文。B选文第段用了倒叙的手法,交待了小茅屋的来历以及梨花姑娘与小茅屋的渊源,揭开谜底。C“我”和老余是过路借宿小茅屋的人,过后对小茅屋进行了修葺;瑶族老人给小茅屋送来粮食;梨花姐妹是照管小茅屋的人,解放军战士是小茅屋的建造者。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D选文最后一段引用陆游的诗句,既照应题目,又表明“处处”都盛开着“雷锋精神之花”,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下列对选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巧妙,设置悬念和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B选文开头通过实写梦中景象,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梨花的清香,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C选文第段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小姑娘急于澄清小茅屋真正主人的情态。D“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一句运用外貌描写展现哈尼小姑娘的美丽灵动。五、诗歌鉴赏(共5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某同学想收录此作,可以编录此作的一书是( )A乡愁古体诗B清代绝句诗选C临川长短句D龚自珍辞赋集2这首诗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3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意义是什么?现代人又赋予它怎样的新意?六、语言表达(共10分)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即“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要求:紧扣诗句;语言表达简明、生动;运用一种修辞;50字左右。(1)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杨公远月下看白莲)(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七、作文(共40分)请将下面这首诗改写为一篇写景短文。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1)不改变主要内容及诗人表达的情感。(2)不逐句翻译,尽量发挥想象,适当增添必要细节。(3)字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