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205574-93工艺系统设计管理规定工艺系统专业工程设计文件校审细则化工标准规范.PDF
-
资源ID:90997611
资源大小:632.2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HG205574-93工艺系统设计管理规定工艺系统专业工程设计文件校审细则化工标准规范.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工艺系统设计管理规定HG 2 0 5 5 7 一9 3主 编 单 位:化 工 部 工 艺系 统 设 计 技 术中 心 站批 准 部 门:化学工业部实施日 期:一 九 九 四 年 十 一 月 一 日化 月 二 部 z w L 建 设 标 准 编 辑 中,绍1 9 9 4 北京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工艺系统专业工程设计文件 校 审 细 则HG 2 0 5 5 7.4一9 3编 制 单 位:中 国 成 达 化 学 工 程 公 司批 准 部 门:化学工业部实 施日 期:一 九 九四 年 十一 月 一日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1 各级的责任1.1 工艺系统专业各级的职贵 为了保证质量,将工艺系统专业设计校审职责分为三级。1.1.1 设计和编制 设计和编制由工艺系统专业设计人员担任。1.1.2 校核 校核由指定的,具有校核或审核资格的工艺系统专业内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的设计人员担任。1.1.3 审核 审核由指定的,具有审核资格的工艺系统专业人员、专业负责人或工艺系统专业组长担任。必要时,部分文件的审核由具有审核资格的室主任或主任工程师担任,或由设计经理认可或批准。1.2 质量保证的分工 对每一个计算或文件不允许一个人担任一种以上的质量保证工作。例如:一个计算的校核者不能是原设计者,而一个文件的审核者也不能是校核者。1.3 设计文件的签署 根据各级所负责任,分别在有关的设计与编制、校核、审核栏内进行签署,注明日期、所负的责任和文件的发表已得到批准。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2 工艺系统专业所需发表的文件及校审细则2.1 工艺系统专业设计规定 本规定在工程设计开展之前,由专业负责人或指定的工艺系统专业设计人员编制,由工艺系统专业组长或专业负责人担任校核,由室主任或主任工程师担任审核,并由设计经理认可后批准。本规定是重要的并具有指导性的设计文件,对开展工艺系统专业的工程设计作了一系列的、较详细的设计规定,因此要尽量少修改。2.2 管道仪表流程图(P I 栩)2.2.1 本图所有版次均按 管道仪表流程图设计规定)(H G 2 0 5 5 9-9 3)进行设计、制图和校核。2.2.2 审核人员应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 P I图C版、E版,G版(即施工版)的技术性间题进行审核。2.2.3 校核人员在了解和熟悉化工工艺装置(或工序)生产工艺流程的 基础上,校核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是否符合化工工艺专业发表的工艺 流程图(P F D),是否符合 专有技术拥有者提供的P F D或P I 图的要求;校核图 中设备名称、设备位号、各设备接管口,以及接管尺寸是否有误及遗漏。2.2.4 按照 装置(或工序)的生产工艺流程,对连接各设备之间的物料管道,按管道介质代号逐一进行校核是否有误及遗漏。对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各辅助物料管道和公用物料管道,同样按其管道的介质代号逐一进行校核是否有误及遗漏。2.2.5 在进行2.2.4 所列 工作的同时,应校核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 需要编号的全部管道的管道介质代号、管道顺序号、管道尺寸、管道等级的编制是否有误和遗漏;校核所有管道阀门和管道附件的选择和表示是否有误和遗漏;校核管道流向箭头及接续符号、管道编号及图号是否有误及遗漏;校核管道等级的变化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校核异径管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校核各支管与总管连接的前后位置与管道平面设计图是否一致。2.2.6 校核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有位差的限位尺寸,地下、半地下设备的地面线、5 4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容器及其它设备的关键标高或设备的最小标高、与设备(不包括管道)相连接的阀门规格及管道上的阀门规格是否进行了标注,对管道坡度、管道名称或阀门、管件或仪表的特殊位置、液封高度等有特殊要求或对管道等级分界位置,对埋设、未埋设及管道的分界线和两相流管线等是否进行了标注。2.2.7 校核 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 操作和试车所需要有关的放空管、排液管、放净管和吹扫点有无错误或遗漏。2.2.8 校核工艺管道 仪表流程图中 所有需 绝热保温的设备、管 道、蒸汽、电 或其它 类型伴热的伴管、夹套管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2.2.,按照装置(或工序)的生产流程,在检查接受工艺化验项 目 条件的基础上,校核工艺分析取样点是否有误及遗漏。2.2.1 0 按照装置(或工序)的生产流程,在检查接受化工工艺专业主要控制说明 和工艺系统专业对控制要求补充说明,并在自 控专业配合的基础上,校核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全部检侧、控制仪表(包括控制系统)是否有误及遗漏;校核在线仪表、转子流量计等的规格.当与管道规格不同时,其规格的标注是否遗漏;校核仪表位号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2.2.1 1 校 核工艺 管道仪表流程图控制阀及旁路阀 规格、仪表空气断路时控制阀的状态,控制阀前后若有异径管,其标注是否有误或遗漏。2.2.1 2 校核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安全阀 编号、安全阀(进出 管口)规格及整定压力 是否 按有 关绘制规定标出;若安全阀人口 管道要限制压降,应校核其管道尺寸、管道长度及管件数量和规格是否注明。2.2.1 3 校核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疏水阀位号的标注。当疏水阀 的前切断阀之前设置有放空管,疏水阀与后切断阀之间设有检查管时,应校核其放空管及检查管的尺寸和标注。根据所选用疏水阀型号及安装要求校核疏水阀异径管、过滤器、前后切断阀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2.2.1 4 校核 工艺管 道仪表流程图中限流 孔板符 号、位号的标注是否有误 或遗漏。2.2.1 5 校核 工艺管 道仪表 流程图、辅助物料、公用物料 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 特殊管件(包括特殊阀门、视镜、安全喷淋器、洗眼器、消声器等)的编号和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2.2.1 6 校核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 塔类设备的总塔板数、进出 物料的塔板数、加热盘管或冷却盘管以及容器内件是否加了注明。2.2.1 7 校核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对从界区外来或送出界区的管道是否标注了 管道的界区接续标志,接续图管道编号及图号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5 5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2.2.1 8 在工艺 管道仪表流程图中 对有 专业分工或有供货范围的部分,应校核是否按有关的绘制规定进行了标注;2.2.1 9 在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对厂商供货的成套设备,要校核是否标注了成套设备的供货范围,校核与厂商供货的成套设备相连接的管道连接点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2.2.2 0 在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 对有“待定”的问 题,要校核是否进行了 标注及注释说明。2.2.2 1 按照P I 图首页图 编制的规定,校核P I 图首页图中应表示的全部工艺物料、辅助物料和公用物料代号、缩写字母,以及装置中所采用的全部管道、阀门、主要管件、取样器等的图例符号、仪表符号等是否齐全正确;校核设备编号说明、管道编号说明、公用物料站编号说明 是否清楚。如在首页图中表示进出界区 所有工艺 物料、辅助物料和公用物料的界区交接点表,则对该表内容要逐项进行校核是否有误及遗漏;校核备注栏中对P I 图中共性的间题或未表示清楚的内 容所进行的统一规定的说明,以及“待定”问题是否完善和清楚。2.2.2 2 根据辅助物料、公用物料管道仪表流程图绘制的规定,对照工艺装置(或工序)生产工艺流程,校核每一个单一介质系统辅助物料、公用物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管道、阀门和管道附件(不包括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上已表示的)是否有误及遗漏;校核主管走向或支管分支顺序是否与实际配管相同。2.2.2 3 校核辅助物料、公用物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 每一个 单一介 质系统 全部 检测、控制仪表(不包括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 中已 表示的)是否有误及遗 漏。2.2.2 4 校核 辅助物料、公用物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 每一 个单一介质系统的分析取样点(不包括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已表示的)是否有误及遗漏。2.2.2 5 按2.2.1 7 的规定,校核 辅助物料、公用物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进出 界区的管道。2.2.2 6 校核辅助物料、公用物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绝热保温(伴管、夹套管等)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2.2.2 7 校核辅助物料、公用物料管道仪表流程图管道等级变化的分界位置是否有误及遗漏。校核管道流向及接续图管道编号及图号是否有误及遗漏。2.2.2 8 按2.2.1 3 的 规定,校核辅助物料、公用物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 疏水阀。2.2.2 9 按2.2.1 2 的规定,校核辅助物料、公用物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 安全阀。2.2.3。校 核泵、鼓风 机、压 缩机等的驱动装置(如:电动机、蒸汽轮机、柴油机、燃气轮机等),当需要表示时是否已表示。5 6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2.2.3 1 校核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辅助物料、公用物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对开车、停车、正常操作、事故处理、维修及人身安全方面的考虑和设施是否齐全可靠。2.2.3 2 审核的主 要内 容 2.2.3 2.1 在已校核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审核系统压力降和安全分析。2.2-3 2.2 审核与 工艺系统专业 有关的 三废排 放安全 分析。2.2-3 2.3 审核与 工艺系 统专业 有关的费用 控制。2.2.3 2.4 审核P I 图上所表示的供货范围。2.3 管道命名表索引2.3.12.3.2本表经编制、校核即可发表。校核“管道命名表索引中”的管道编号、管道用途及表明所在管道编号的页数是否与管道命名表中所 编制的内 容-跳,-二奋 .a2.4 管道命名表2.4.1“管道命名表”(以下简 称命名表)所有版本编制后均需校核和审核。2.4.2 校核 人员在 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按流体介质校 核本表管道说明 栏中的 管道编号、尺寸、压力等级、流体介质、来自、至、管道规格、所在管道仪表流程图图号;校核工作条件栏中的正常(工作)温度、正常(工作)压力、事故或短期变化中的温度、压力、事故类型、允许超应力%;校核设计条件栏中的物料类型、温度、压力;校核现场试验栏中的介质、压力;校核绝热保温与涂漆栏中的绝热保温类型、绝热层厚度、涂漆要求及备注栏等各项内容的编制是否有误及遗漏。2.4.3 审核人员主要审核设计条件、工作条件和现场试压三栏是否有误。2.5 噪声控 制设计规定 本规定应根据工艺系统专业“噪声控制设计规定编制要求,(在基础工程设计开始时,根据开工报告和环保专业提供的文件由工艺系统专业人员发表)在需要时进行编制,经校核人员校核后,由室主任或主任工程师审核,并经设计经理认可并签署。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2.6 容器接管汇总表2.6.1“容器接管汇总表”按“容器接管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和校核后即可发表。2.6.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容器接管汇总表”中 设备名称、容器 位号、容器类型、设计压力、最小法兰等级、容器接管字母符号、用途、接管型式、公称通径、压力等级、法兰面类型和与容器接管相连接的管道类别,以及工艺系统专业需要在附注中说明的本专业要求是否有误或遗漏。2.6.3 在校核本表中 容器接管公称通径的同时,要校核决定接管公称通径的管道水力计算。2.7 换热器接管汇总表2.7.1“换热器接管汇总表”按“换热器接管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和校核后即可发表。2.7.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换热器接管汇总表”中设备名称、设备位号、类型。管程及壳程的设计压力、换热器接管数据栏中管程与壳程接管字母符号、用途、接管型式、公称通径、压力等级、法兰面类型及工艺系统专业需在附注中说明的本专业要求是否有误或遗漏。2.7.3 当换热器的操作与泵有关时,需由编制人员在最大操作压力一栏中填写出由工艺提供的数据,同时将泵关闭压力的数值填人,由校核人员校核是否有误。2.7.4 在校核换热器接管公称通径的同时,要校核决定接管公称通径的管道水力计算。2.8 特殊设备接管汇总表“特殊设备接管汇总表”的校审细则可参照 2.6 的规定进行。2.,工业炉接管汇总表2.9.5 8“工业炉接管汇总表”的校审细则可参照 2.6 的规定进行。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2.9.2 在“工业炉接管汇总表”中 的工业 炉接管栏内,关于压力 等级一 项,校核人员应着重校核:例如设计温度太高,在不考虑增加衬里和提高材料等 级时,所 考虑的压力等级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等。在上述几种设备接管汇总表的校核中,当所选取的设备为定型产品时,校核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不填写接管条件,而在接管汇总表中加以必要的说明。2.1 0 设备绝热保温条件汇总表2.1 0.1“设备 绝热保温 条件 汇总表”按“设 备绝热保温条 件汇总 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2.1 0.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设备绝热保温条件汇总表”中 绝热保温的设备位号、设备名称,工作条件中的正常压力和正常温度、绝热类型及需要在备 注中 对安装环 境、绝热位置等情况加以 说明 时是否有误或遗漏。2.1 0.3 若设备有伴管(或夹套)保温,校核人员还应校核工作条件中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伴管(或夹套)管径、绝热保温厚度等项编制是否有误。2.1 0.4 需要时,审核人员应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本表 进行审核。2.1 1 蒸汽及冷凝水条件表2.1 1.1 按表中 的说明 要求编制,并按表逐项进行校核及审核后发表。2.1 1.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蒸汽平衡图和“蒸汽及冷凝水条件表”中的设备位号、设备名称、蒸汽用途、加热方式、受热介质的组份、正常压力及进口、出口温度、蒸汽正常流量、蒸汽正常入口压力及正常人口温度,使用性质及需要在备注中特殊说明的内容是否有误。2.1 1.3 编制人员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填写出受热介质的最高压力、蒸汽 最小 及最大流量,蒸汽最低入口压力及最低人口温度,间断还是连续使用、使用时间、年工作小时数,并由校核人员校核。2.1 1.4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本表中各项进行审核。主要审核蒸汽用量和压力是否正确。2.1 1.5 校 核人员 在检查接受条件的 基础上校核蒸汽平衡图 和“蒸汽 及冷凝水条件表”中的蒸汽冷凝水设备位号、设备名称、运行及备用台数、蒸汽冷凝水的回水压力及回水温度、送出方式等是否有误。59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2.1 1.6 编制人员在接受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填写清楚蒸汽冷凝水的正常、最大、最小 流量、水质 情况、连续回 收还是间断回 收,以 及间断时间,自 流还是加压回水量,由校核人员校核。2.1 1.7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审核“蒸汽及冷凝水条件表”中的流量、压力和温度是否正确。2.1 2 用水及排水条件表2.1 2.1 本表中有关各项可参照该表备注说明的要求编制及校核,再经审核后即可发表。2.1 2.2 校核人员 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用水及排水条件表”中的车间或工段名称、用水设备名称、水的用途、平均及最大用水量,水质要求栏中的水温;校核需水情况栏中的进水口 水压、连续及间断情况、进水口 位置及标高等是否 有误;校核排水设备的名称、平均排水量,水质是否污染、污水水温、排水余压、连续或间断、排水口位置及标高是否有误。2.1 2.3 编制人员在接受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填写出水质要求栏中的(水的)浊度及物理成份,由校核人员校核。2.1 2.4 审核人员 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 础上,对“用水及排水条件表”中的技术性间题进行审核。2.1 3 软水、脱盐水条件表2.1 3.1 本表经过编制、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2.1 3.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车间或工段名称、用途、使用班数,需用量、车间入口水压要求、水温等是否有误。2.1 3.3 编制人员在接受条件的 基础上,尽可能填写出 水质要求栏中 的硬度、碱度、电导率、S i 0 2 等各项,对水质的特殊要求应在备注栏中说明,由校核人员校核。2.1 3.4 校核人员在校核时应注意,当供水中断时发生的变化(如发生事故或减产)在备注中是否已说明。2.1 3.5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软水及脱盐水条件表”中的技术性间题进行审核。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2.1 4 界区条件表2.1 4.1 本表按“界区条件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2.1 4.2 校核人员校核进出界区的全部地上及地下管道(属本专业职责范围的)的工艺数据及接管连接条件,校核进出界区的全部地上及地下管道的基本管道号、接管尺寸、流体介质、管道走向 及界区接点条件中的流量、比 重(液体)、分子量(气体)、温度及在其温度下的粘度、压力及输送特性是否有误。2.1 4.3 校核人员在校核本表中界区接管尺寸的同时,要校核决定接管尺寸的管道水力计算。2.1 4.4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界区接点条件表”中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审核。2.1 5 压缩机条件表2.1 5.1 本表按“压缩机条件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2.1 5.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工作介质及组成、流量、进出压缩机的压力、进出压缩机的温度是否有误。2.1 5.3 校核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道机械设计条件中压缩机吸入及排出接管的设计温度、设计压力、安全阀 整定压力、接管法兰压力等级及法兰连接面型式等是否有误。2.1 5.4 校核冷却水系统条件中进水和出水的设计压力、进水和出水的安全阀整定压力、冷却器允许压降D P、进水和出水的设计温度,冷却器进、出口水温差A t 是否有误。2.1 5.5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压缩机条件表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审核。2.1 6 泵计算表2.1 6.1 本表按“泵的系统特性计算和设备相对安装高度的确定”中的有关设计规定进行编制,经校核、审核后即可发表。2.1 6.2 校核人员 在检查接受条件的 基础上,对“泵 计算表”中 的泵吸入条件、泵排出条件,以及泵的NP S H 计算、控制阀等栏各项,按泵计算的程序抽查是否有误及遗 6 1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漏。2.1 6.3 校核人员校核“泵计算表”中泵数据栏中泵位号、备用泵位号、流量安全系数、粘度、比重、温度、密度、正常流量、设计流量、泵的设计压差;校核在设计能力下,泵的吸入和排出压力、有效的 NP S H、最大吸入压力、吸入及排出管道类别、管道压力等 级,以及法兰面等各项中 是否与“泵计算表”中 计算结果相符合及是否遗漏。2.1 6.4 校核人员校核往来关系 栏中 泵的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吸入压力、最大关闭压力是否有误。2.1 6.5 对N P S H和泵压差,审核人员要全面审核并签署最终计算。2.1 7 泵数据汇总表2.1 7.1 本表按“泵数据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 核后即 可发表。2.1 7.2 校核人员校核“泵数 据汇总 表”中 各泵的 正常流量及设计流量、泵压差(设计流 量下)、在 设计能 力下泵的吸入 和排出压力、有效N P S H、最大吸入压力、吸入及排出管管径、管道类别及法兰压力等级,以及法兰面型式是否和“泵计算表”中所列数值相符。2.1 8 设备标高和泵的净正吸人压头(N P S H)表2.1 8.1 本表按“设备标高和泵的净 正吸 人压头(N P S H)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2.1 8.2 校核人员校核本表中容 器或冷凝器、泵或再沸器的设备位号、型 式、初步的N P S H及标高是否 有误。2.1 8.3 在工作进行到一 定阶 段,如果设备标高有重大改变时,在取得 设备等 有关专业同意后,设备布置专业对 E版(详 1 版或称研究版)布置图的设备标高进行修改,工艺系统专业设计人员应重新计算 NP S H 并修改,由校核人员校核是否有误。2.1 8.4 校核人员还应校核最终有效的 N P S H 及最终需要的NP S H是否有误。2.1 9 管壁厚度数据表2.1 9.12.1 9.2 6 2本表按“管壁厚度数据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 核后即可 发表。校核人员校核本表中工艺系统栏中基本管道编号、公称通径、类别及管道说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明 栏中的 物料及管道来去走向、温度、压力、事故类型、不正常操作 等各项是否有误及遗漏。2.2 0 工艺系 统专业对 控制要求说明书2.2 0.1 本说明书按“装置内 公用物料系统的控制要求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2.2 0.2 校核人员校核“工艺系 统专业对控制要求说明 书”中的控制目 的、控制对象及控制要求是否有误及遗漏。2.2 1 控制阁和流f计数据表2.2 1.1 本表按“控制阀 和流量计数据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 发表。2.2 1.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控制阀 管道编号和尺寸、管道类别、管表号或管道规格(外径x壁厚)、介质、温度、上游压力、下游压力、液体或气体的最大及正常流量、液体比重或气体分子量、气体临界密度、总流通系数 C是否有误。2.2 1.3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流量计管道编号和尺寸、管道类别、管表号或管道规格(外径X壁厚)、介质、温度(流体状态)、上游压力、下游压力、粘度、液体或气体的最大正常及最小流量、液体比重或气体分子量、气体临界密度、气体临界压缩系数、气体绝热指数、雷诺数是否有误,压差值和特殊要求是否正确。2.2 1.4 编制人员在接受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填写出液体的膨胀系数、液体蒸汽压,在计算介质为气体的控制阀时,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填写出气体临界压力、气体临界压缩系数。由校核人员校核是否有误,压差值和特殊要求是否正确。2.2 1.5 校核人员在校核时应注意在计算控制阀 时,若是两 相流 体,需 校核按液体全液相计算的流通系数C,u)和按气体全气相计算的流通系数 C-(O,以及总流通系数C,。压差值和特殊要求是否正确。2.2 1.6 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署“控制阀和流量计数据表”。2.2 2 控制阀特殊支架和流线型管道设计要求汇总表2.2 2.1 当需要编制本表时,应按“控制阀特殊支架和流线型管道设计要求汇总 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63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2.2 2.2 校核人员应校核控制阀编号、所在P I 图图 号、管径、压差A P、特殊支架要求及流线型管道设计要求等是否有误及遗漏。2.2 2.3 审核人员应审核并签署“控制阀特殊支架和流线型管道设计要求汇总表”。2.2 3 限流孔板汇总表2.2 3.1 本表按“限流孔板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2.2 3.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本表中工艺系统栏中限流孔板编号(P I 图上的编号)、管道号、管道仪表流程图图号、管道等级、压差、设计温度、管道尺寸、孔板的孔径X孔数是否有误。2.2 4 安全阁计算表本表经编制、校核、审核后即可使用。2.2 5 安全阀 采购 数据汇 总表2.2 5.1 本表按“安全阀采购数 据汇总 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 核、审核 后即 可发表。2.2 5.2 校核 人员在 检查接受条 件的 基础上,校核本 表中 安全阀的 需要数量、安装位置、安全阀编号(P I 图上的编号)、安全阀型号、流体介质、整定压力、初始背压、工作温度、安全阀规格、阀座喉部直径、吸入及排出法兰面和压力等级、阀体及阀芯材料等。2.2 5.3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本表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审核。2.2 6 安全阀反力数据表本表经编制、校核后即可发表。由校核人员校核计算是否正确无误。2.2 7 疏水阀采购数据汇总表2.2 7.1 本表按“疏水阀采购数据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审核后即可发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表。2.2 7.2 校 核 人 员 在 检 查接 受 条 件的 基 础上,校 核 本 表中 疏 水 阀 编 号(P I 图 上 的编号)、型号、数量、安装位置、冷凝液负荷、安全系数、连续流量(冷凝液负荷 X安全系数)、最大入口 压力、最大压差、最小压差、饱和温度、疏水阀孔 径、阀 的压力等级、壳体材料、疏水阀接管尺寸、压力等级及连接型式各项是否有误。2.2 7.3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本表中 的各项进行审核。2.2 8 爆破片计算表本表经编制、校核、审核后即可使用。由校审人员校审计算是否正确无误。2.2 9 爆破片采购数据汇总表2.2 9.1 本表按“爆破片采购数据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2.2 9.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本表中 的爆破片 编号(P I 图上的编号)、数量、厚度、材质、爆破压力、安装位置、用途、型号(产品)、说明或要求、备注等是否有误。2.2 9.3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 核的 基础上,对 本表中的各项应进行审核。2.3 0 特殊管件数据表2.3 0.1 本表按“特殊管件数据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2.3 0.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 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特殊管件的类别,按“特殊管件数据表(一)、(二)、(三)”的填写方法及内 容进行校核。通常校核特殊管件名称、数量、位号或标签号(P I 图 上的编号)、安装位置、用途、尺寸、型号、说明或要求、备注等各项是否有误。若为电动阀或活塞式操作阀,应对动力源栏中各项进行校核 是否 有误。2.3 0.3 审 核人员 在校核 人员校核的基 础上,对本表中的各 项进行审核并签署。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2.3 1 特殊管件汇总一览表2.3 1.1 本 表按“特殊 管件汇总一览 表编制 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2.3 1.2 校核人员应校核特殊管件位号、名称、安装位置,所在P I 图图号及数量是否有误及遗漏。2.3 2 管道计算表2.3 2.1 按照管道内 物流状况,从单相流、两相流、真空系统的管道压力降计算方法中,选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编制“管道计算表”,经校核后即可供本专业设计使用。2.3 2.2 校核人员 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所计算流体的流型及流体介质,对本表中的有关各项进行校核。2.3 2.3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关键计算中的管 道水力计算,如循环管路和对管 道压力降有一定要求的管道等类型管道的计算进行审核并签署最终计算。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3 其它3.0.1 为了 保证设计质量,工艺系统专业所发表的文件,一般均应按照 上述有关的设计文件校审细则进行。3.0.2 当 所发表的文件需要修改时,为确保修改质量,对于装置或工序中 关键性的计算数据或采购数据,必要时由设计经理认可并签署。行业文档手册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