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即墨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模考测试题.docx
-
资源ID:90998174
资源大小:27.1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即墨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模考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啾啾(ji) 辔头(pèi) 云鬓(bìn) 赏赐(chì)B金柝(duò) 溅溅(jin) 朔气(shuò) 鞍鞯(jin)C机杼(zhù) 阿姊(z) 戎机(róng) 胡骑(jì)D策勋(xún) 可汗(hán) 霍霍(huò) 红妆(zhung)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D“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3、下面全是褒义的一组近义成语是( )A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 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B绘声绘色 有声有色 海市蜃楼 空中楼阁C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D改头换面 面目全非 钩心斗角 尔虞我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经典诗文默写(1)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其五)(2)醉里挑灯看剑,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虽有至道,弗学,_。(虽有佳肴)(4)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5)_,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_,神弗福也。(曹刿论战)(7)孤山寺北贾亭西,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8)满载一船星辉,_。(徐志摩再别康桥)(9)_,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0)_,欣欣然张开了眼。(朱自清春)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才美不外见( )(3)世人甚爱牡丹( ) (4)亭亭净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说”这种文体,那么两位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呢?4你想成为“千里马”呢,还是“君子”呢?请结合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无根的兰花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影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1文中提到“北平”“祖国已破”两个词语,由此判断此文的写作背景应该是_时期。2段画线的“这些”和“这里”分别指代什么?3段中写到“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作者为什么要流泪?4段“蚕未离开那片桑叶”有什么深刻含义?5段中描写的“萍”和“絮”的漂泊有什么不同?分别比喻什么?6段划线句表达了作者什的感情?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小题。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2联系全诗内容,说一说:一千多年来,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六、语言表达(共10分)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卿言多务,孰若孤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位作家到一所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播放了迪士尼推出的一个生态纪录片。片中,成千上万的旅鼠跟着前面带队的旅鼠往前冲,经过沼泽、树丛,最后奔到一处悬崖,悬崖下面是大海。前面的旅鼠跳下悬崖,后面的也跟着全部跳下。看完片子,作家问孩子们有何启示,孩子们回答说“不要盲从”。可接下来,作家告诉孩子们,那个片子是假的。孩子们顿时目瞪口呆生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总有些现象难辨真伪,总有些事情出乎意料,总有些人难识真面对此,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请以“借我一双慧眼”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