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练习题(附部分参考答案).doc
-
资源ID:90999244
资源大小:8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练习题(附部分参考答案).doc
高考语文必修上册师说练习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解释括号前面的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二、说出下面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师吾从而师之()则耻师焉()古之学者必有师()十年春,齐师伐我()(2)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会天大雨,道不通()不足为外人道也()道芷阳间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3)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为五百人立传()(4)其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其皆出于此乎()三、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B.“五经”是诗书礼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C.“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D.“巫医”“乐师”是古代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指一个叫丁的厨师。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B.在古代“六艺”还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通常我们把诗经的内容“风、雅、颂”与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C.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D.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四、文言翻译(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五、名句默写1.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的观点是相同的。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3.在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与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6.师说中,韩愈认为对学习句读很努力,对于道理却很漠然,这种做法本末倒置,他对这种人的看法是“,”。7.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8.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对自身“”。附:部分参考答案:二、1.以为师/从师学习/老师/军队2.道理/风尚/道路/说/取道/方法3.传授/流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传记4.人称代词:作定语(他们的)/人称代词:复指,作主语(今之众人)/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个”/语气副词:表猜测、推测(大概、恐怕)三、1.B(乐应为易。)2.C(“指童子科考试”错,文中指“儿童,未成年男子”。)四、1.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2.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五、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7.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8.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