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 把握中考阅读要求.pdf
中考阅读把握中考阅读要求阅读是语文中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复习花时最多的部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应做到:“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等;阅读评价要“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这些要求应成为阅读复习的指导纲领。下面结合全国中考改革的动态,试从“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方面,谈谈阅读复习中要重视的几个问题。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和鉴赏兼顾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事:“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要求:“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近几年中考来看,文言文阅读大多采用课内外结合方式,主要考察文言词语、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基本题型有一词多义、句子翻译、根据文章内容简答等。对于课内文言文的复习,应该做到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对某些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等进行归纳和整理,这不仅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掌握,而且对迁移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对阅读课外文章有利。阅读课外文章,则应在多方面有意识与课文进行比较联系。另外,随着对阅读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文言文阅读考察也在不断改革。比如2003年有几个省市考察学生的“断句”能力,这是对学生文言语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考察方式。绍 兴 市 第12题,要求用7”给 文 章 细柳营中的句句子“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断 句(断两处)。(答案: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南昌市第13题 要 求 给 核舟记中一句句子断句;泉州市第11题 要 求 给 为学中一句话断句。(试题略,可 参 阅 03全国中考试题集锦(语文),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7月版)有的省市还考察诗词的鉴赏,这比文意理解更进一步了。如:山西省03年 中 考 第11题: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参考答案: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陕西省03年中考第5题,要求阅读古诗 渭城曲按要求赏析填空。随着新课标对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悟的进一步重视,文言文考察试题的开放性也在逐步增强,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03年试题为例:重 庆 市第14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该题就不能像句子翻译那样回答,关键要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体会。(参考答案: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等)南京市第8题:文中画线的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哲理的理解。厦 门 市第19题: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 分 设 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通过上述论述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考察,除古汉语词句的理解外,其他方面已逐渐向现代文阅读考察形式靠拢,因而文言文复习训练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般的认读要求上,认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等要兼顾。现代文阅读:因文悟道因道悟文除阅读的总要求外,课程标准还从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角度提出要求(更侧重现代文阅读),如文学作品的教学,“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根据近年来中考情况,现代文阅读除了在词句理解、主旨把握、结构梳理、要点概括等阅读基本能力方面继续努力外,还要重视以下儿个方面:要重视各种体裁文章的阅读,学会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比如说明文,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之分,有说明事物和说明事理之分;议论文,有证明文和阐明文的区别,有一般议论文和杂文之分;散文,有写人记事的,有托物寓意借物抒情的,有哲理散文,等等。03年南 昌 市 选 文 垂钓就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南 京 市 的 丁香赋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因此阅读不能“偏食”,要掌握各类文章的阅读,要有清晰的文体意识。要有整体阅读的观念。所谓整体阅读,是指将整篇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或者只注意文章的局部。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共同指向文章的中心。阅读文章如果不从整体出发分析思考问题,很容易犯断章取义的毛病,曲解文章含义。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应耐心地把全文读完,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文章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理解。以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为例。选 文 奥林匹克新格言(略)第14题:奥林匹克新格言是:更干净、更口 口、更 口。要正确填写,一定要先概括段意,理清全文思路,否则只能是瞎猜。总之,阅读应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重视语言的品味。不仅要揣摩某些重要词句的内在含义,还要进一步从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形式角度进行赏析。例如:2003年南京市中考第12题: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1)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2)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评分要点:(1)点明排比、比喻修辞手法;说出其表达效果。(2)点明拟人、比喻修辞手法;说出其表达效果)要重视文章表现形式的鉴赏。如:天 津 市 春风第22题:这篇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结尾的?这是就文章开头结尾写法的鉴赏(答案:开头引用几种说法,说明北方没有真正的春天,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结尾指出江南春天令人不舒服的面,做到了前后呼应)。甘 肃 省 打春第24题:跟一般歌咏春天的文章相比,本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这是就全文构思特点的鉴赏(答案:作者以民间口语“打春”为题,选取跟“打春”有关的词语“打草稿”“打鼓”去写,把春天写得极富生气、活力,同时紧扣 打”字表现了人的生活需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上海市第25题:读了现代文阅读(二)成全一棵树后,就文章的写作特色,选取一个角度,写20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段。该题虽然作为一道短文写作题,其实也是一道阅读赏析题。要重视由文本阅读迁移到写作,迁移到生活。如:南 京 市 丁香赋第13题: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南京地方特征的一景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评分要点:写出景或物的名称;表现景物的特征;准确表达喜爱、赞美之情;语言通畅、优美)绍 兴 市 储蓄人生第23题: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例如待人接物的态度。良好的态度是事业成功、被他人接纳、认可的重要保证,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重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阅读,除了要发掘作者和文本的含义外,还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力求有创造性的理解。这是因为读者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对作品的理解必然带上个性化色彩;更主要的是阅读不仅要“入乎其内”,还要“出乎其外”,否则便是“死在言下”。从各地中考看,这一点得到了高度重视,成为很好的导向。如:绍 兴 市 军刀第15题:读完这篇小说,你内心产生的最深感受是什么?请用两个成语或 一 句 诗(歌词)来表达这种感受。南 昌 市 垂钓第19题:对于事物的认识,由于角度不同,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再读文章,结合作者的观点,具体谈谈你对“垂钓”的看法。泉 州 市 名城梦第19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学过的诗文,谈谈你对游子思乡情结的理解。而厦门市更是突出了这一点,如34题:答完了上面第20题 至33题后,对 于 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和 红树林这两篇文章,你是否还有什么个性化的、有新意的阅读感受想说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试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一谈。总之,现代文阅读要坚持“因文悟道,因道悟文(这是原则),要在重视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坚 持 扩 大 阅读(这是总方向),然后在复习阶段根据考试改革的新动向进行必要的针对性应试训练。备战中考语文冲刺之文言文阅读(上)一、能力要求1.顺畅朗读基本课文,能读准字音,读好停顿。2.了解些文言文的主要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等。3.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写出段落大意。4.结合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5.能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二、出题方向1.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实词的读音、意义,虚词的用法等。2.整篇阅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对文言的翻译、内容的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语言特色等。三、真题再现1.解释画线的词都正确的是()A.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同“饲”见:同“现”B.屠不窘,恐前后受其敌窘:困窘急迫敌:胁迫,攻击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皆鱼腹中书:书信膏:用网捕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植:种亵:亲近而不庄重【专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词意义的把握。A 项中的“食”应该读s h i,“吃”的意思。C项中的“书,是动词,“写,的意思。D 项中的“植”解释有误,“植”在句中是“树立”的含义。只有B 项中的解释都是正确的。答案为B 项。2 .阅 读 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专家分析】:(1 ).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它们往往是疏通文言句意的障碍,不排除这些障碍,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句意。对文言句中的关键词语,要联系上下文认真辨析。疏通了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就排除了正确理解全句的障碍。本题中的关键词语主要有:妻子、绝境、无论。这两句话可以译为:A.带着妻子儿子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B.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2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中考语文冲刺全攻略之文言文阅读(下)四、专家建议1 ,熟读甚至背诵课文中的文言篇目,掌握文中常用实词的读音、意思,了解些虚词的用法,比如“也”“之”“乎”等。2 .掌握一些句式特点,比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各种问句等。3.可以阅读一些浅易的课外文言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五、自我检测阅 读 出师表选段,完成文后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文略)1 .解释“由是感激”的“是”字所指代的内容的句子。2.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哪一项?()A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B.五月渡泸,深入不毛C.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选出与“故五月渡泸”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桓侯故使人问之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既克,公问其故D.彼竭我盈,故克之4.选出题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先帝不以臣卑鄙,临崩寄臣以大事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称帝之明C.遂许先帝以驱驰,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调善道,以彰其咎【答案】1.先帝不认为我出身低微,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探望我,向我询问当前的大事。2.C 3.D 4.D说明文考点分析阅读在热带地区或航行于赤道附近的海船上,冰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冰可以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可以使捕捞到的海产品保鲜。但正是炽热的阳光最能“摧残”这些冰块。不过,科学家想出了办法让太阳对冰停止“敌对行为”,不要那么水火不容。太阳当然不能直接制造冰块,但 可 以“电缱”造冰。比如,用电冰箱造冰,就是曲线造冰。电是一种能源,它可以使电灯发光,使电炉双热,却也能让冰箱造出坚硬的冰块来。电是能源,太阳也是能源,既然电可以造冰,太阳光为什么不能造冰呢?因此,从道理上说,太阳光是完全可以造出冰块来的,其中一个方法是使太阳能通过光电池把光变成电,再用电来开动冰箱。但这个方法要使用大量的光电材料,成本高。为了让渔民都能买得起,法国一家船舶公司的科学家研制出太阳能冰箱一种太阳能自动制冰机器。这种太阳能自动制冰机,外形像个恒温箱,它既不用电,也不用烧油,就靠个太阳光接收器。在接收器里装有许多活性炭颗粒,活性炭中有许多小孔,孔的直径只有百万分之25毫米,所 以 1 克重的活性炭中孔的面积加起来很大,有 10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面积的1.5倍。在这些活性炭的孔中“灌进”甲醇,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活性炭可以吸进好多甲醇。甲醉起什么作用呢?它和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的作用是一样的。在夜晚没有太阳时,因气温下降,接收器内的活性炭粒就吸进液态的甲醇。白天,太阳能接收器被太阳-晒,活性炭粒中的甲醇就变成气体,甲醇气化就会吸收大量周围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气化后的甲醇流到制冰箱的冷凝器变成液体,夜晚时又被活性炭粒吸进小孔内,每天就这样H夜循环制冰。这种制冰机的优点是不用电,而利用“天赐”的太阳光“良源”。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在阴天时因活性炭中的甲醇不能气化吸热,反而不能制造冰块。因此,这种太阳能冰箱只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才有用武之地。【命题意图】第 1、2 题分别考查对词、短语的意义与功能的理解。第 3 题是对说明方法的确认与作用分析的考查。第 4 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筛选能力。第 5 题表面上看是对概括能力的考查,其实也是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第 6 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开放性,能反映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阅读训练】1、解释第二自然段中“曲线”一词的含义。2、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从道理上说”能否删去?为什么?3、第四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从第五自然段中摘取、组合字词,填入下面句中的方框内。甲爵所起的作用是:口,从而制冷。5、从整体上看,“太阳能自动制冰机”具有哪些优点?6 请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综合练习(四)“削铁如泥”水化刀(1)水是液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随遇而安,正所谓“水无常形,随形而形”。人们常用柔情似水来形容温柔的程度。可是,科学工作者却使至柔至顺的水变成了锋锐无比的“刀”,不但可以用来挖泥、采矿,甚至用它来切削钢板。(2)人们发现,高压水流在撞击物体表面最初的百万分之几秒时,瞬间的压力非常大。利用高压水流的这个特点,人们制造了采煤用的高压水枪。当高压泵将水压升高到几百兆帕,就可以将煤层中的煤冲落下来。冲落下来的煤与水一起用泵提升到地面。这种方法叫水力采煤。(3)用水来切削钢板,问题远比采煤复杂得多。因为薄钢板的极限强度可承受大约700兆帕的压强,将水压增加到如此高的压强时,再好的密封设备也很容易磨损而导致渗漏。为了解决密封问题,科学家们在水中加入了 5%的可溶性乳化油,这样既起到润滑作用,又提高了密封效果。同时对密封的高压泵也作了特殊的处理,在双层密封环中注入油液,利用油液在高压下黏性变得很大的特点,保证高压水泵设备的密封性。(4)其次是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因此,当水从喷管喷出的时候,会立即散开。密集的水柱一散射,不仅降低了水的压力,而且也不能准确地进行切削。于是科学家们设法在水中加了 一些长链聚合物,如聚乙烯氧化物。水分子依附在这种长链聚合物上使喷嘴射出的水流宛如黏起来的条长线,在射出很长一段距离内不会散开,并保持着强大的压力。(5)遇到的第三个问题是,山于水流压力大,喷管上喷嘴的强度要高,同时孔径要小,使喷出的水流能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现在高压水枪的喷嘴是用高级硬质合金、蓝宝石、金刚石等材料制成的,其孔径仅有0、05毫米,而且喷孔内壁光滑平整,能承受的水流压力可达1700兆帕。(6)用水作“刀”有许多优点。首先是它的用途很广,钢板、铜板、玻璃、塑料等,都可以用“水刀”来加工;其次它切削材料的切面光滑,不会像锯子那样留下毛口,也不像激光和乙块那样使物件被切削部分的温度升高而变形;在切削某些化工合成材料时,还不会分解释放出有毒气体或产生尘烟,甚至不会将材料淋湿,因为水一穿而过的速度非常之快。(7)现在,有些国家已将高压水切削工艺投入实际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刀”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诸 如 用“水刀”来消除部件的陶瓷涂层,用于冲孔和粉碎材料,清洗船体及螺旋桨表面的附着物,甚至还可以用于外科手术。【命题意图】设题重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归纳和表述(第1、2、6 题),也重视对说明文基本常识内容的考核(第3、4、5 题),并且有意将这样的考核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第3 题)。至于第7题的设计,既立足于文章内容,又高于文章范畴,意在考察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是不拘泥于具体文章和文体的。【阅读训练】1、人们用高压水枪挖泥、采矿,甚至切削钢板,实际上利用的就是高压水流什么特点?2、概括科学家用水切削钢板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5 0 个字以内)。科学家用水切削钢板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3、第(6)自然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说明了:4、本文的结构是。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5、文中划横线的4处均采用了的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的特点。6在(3)、(4)、(5)自然段中具有中心作用的语句是。7 科学超越常人的想象,化水为“刀”,这给了你怎样的启迪?综合练习(五)有没有不会死亡的生物(1)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免不了死亡的结局,这一经是为大家所认同的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却可以发现,对于细菌以及大多数的原生动物来说,死亡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生命又为什么会死亡呢?(2)我们知道,生命的本质是遗传基因。由于紫外线、污染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以及细胞内部的变化,基因的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损伤。通常,这种损伤可以通过细胞的自我修复功能加以消除,但是,如果损伤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修复便无法进行,或者说不能完全修复,这样的话,就会引起细胞的老化、器官的老化,最终导致生物体的死亡。(3)既然死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不死的生物体呢?原来,所谓不死的那些细菌或者一些原生动物,都有一种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以阿米巴变形虫为例,这种小型生物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分裂,大量复制自我,这样,即使有些个体会老化,会死亡,但其他个体仍然在不断地复制,事实上,只要营养条件允许,它们可以一直复制下去。(4)人和其他多细胞动物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在人类和其他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有阻止无限制分裂的机制,好像一个有效的刹车装置。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人类简直无法想象自己会有多么庞大。要是那里的刹车装置失灵的话,那么,那里的细胞就会无限制地分裂繁殖下去,最终耗尽生物体内的全部营养,这样的细胞,也就成了癌细胞。【命题意图】设题重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归纳和表述(第1、2、3题),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严谨严密这一层面进行了考查(第6题),自然这其中也考查了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修改病句;第4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思路的理解;第5题立足文章内容,考查对文字活的理解、活的运用。【阅读训练】1、请归纳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细菌或者一些原生动物不会死亡的原因是:3、第(4)自然段的划线句子,将人类和其他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阻止无限制分裂的机制比喻为个有效的刹车装置,采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旨在说明什么?4、本文说明生命或终必死亡,或永生,从人们熟悉的到不熟悉的,采用的说明顺序是。5、有人说在本文内容范围内,“复制”与“分裂”是近义词,即“自我复制能力”中 的“复制”,“无限制地分裂繁殖”中 的“繁殖”。这个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6对照全文内容,第一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有逻辑语病,请指出来并予以改正。综合练习(六)什么是田园城市(1)在许多现代大都市,高楼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并山此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和环保问题。其实,这种典型的“城市病”,早 在1 9世纪的英国伦敦就初见端倪了。当时、伦敦城终日大雾弥漫,泰晤士河黑臭无比,整个大都市就像是免疫系统出了大问题。100多年前,一个名叫霍华德的英国人,认识到了大城市盲目膨胀的悲剧性后果,并提出了“田园城市”这一崭新的概念。(2)“田园城市”又称为“花园城”,由1个中心城和6个卫星城共同组成。中心城人口约5、8万,卫星城人口约3、2万。中心城有6条放射性干道向四周辐射;与卫星城相连。每座城市内部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中央是一个占地约2 0公顷的公园,外围分布着市政厅、音乐厅、剧场、图书馆、会场等公共建筑,再外围则为商业设施。从商业街朝外是一条宽128米的林阴道,其间有学校、教堂、花园住宅等。花园和绿地将城市按不同功能分开,使城市如同一个大花园,城市中心及周围都在绿色的环抱之中。(3)然而,个世纪以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实现过,因为它完美得有些脱离实际。不过,这 设想中的合理成分,还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建筑专家提出一种被称为“未来紧凑城市”的设想,就很有些“田园城市”的影子.(4)在专家们的眼中,未来的“紧凑城市”是由很多个中心构成的。每一个中心就像“田园城市”中的卫星城,住宅、工作场所、商业区、娱乐区及花园绿地等结合在一起,这样,在卷个中心内,居民只要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就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了,从而大大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污染。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投入,未来城市的交通模式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改观。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布赖恩威廉斯介绍说,在不少国家,能大量载客的有轨电车正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目前还出现了一种铁路、公路两用车,这种车既能在铁轨上行驶,又能开上公路,兼具火车和汽车的优点,使各个城市、各个居住中心之间的交通确实变得很“紧凑”了。(5)这 种“紧凑城市”的布局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并可以将对汽车的依赖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命题意图】第 1、2、4、6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归纳和表述,第 5 题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归纳和表述外,还考查学生对现实和未来的关注与思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 3题考查的是说明顺序这一说明文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包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感的考查;第 7题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具有小综合的特点.【阅读训练】1、第一段中的“城市病”具体指的是什么?2、为什么说“未来紧凑城市”的设想,就很有些“田园城市”的影子?3、本文说明从现实入手,回顾,展望,这样的说明顺序属于:4、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和建筑专家们所说的“未来紧凑城市”,都具有突出人居生活条件、交通、市政,特别是 的特点。5、请你联系现实,简要谈谈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作为城后的一种固定模式,为什么“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实现过”?6、霍华德“田园城市”中 的“合理成分”,指的是哪些成分?7、假 设“田园城市”和“未来紧凑城市”并不是最理想的城巾模式,那么,你认为最理想的城市模式应该是怎样的?(要求思想自由,想象合理,字数在300个左右)综合练习(七)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核能有巨大的威力。1 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 7 0 0 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一 座 1 0 0 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2 5 吨低浓度铀核燃料,运送这些核燃料只需要1 0 辆卡车。而相同功率的煤电站,每年则需要3 0 0 多万吨原煤,运输这些煤电站,每年则需要3 0 0 多万吨原煤,运输这些煤炭,要 1 0 0 0 列火车。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据测算:1 公斤煤只能使一列火车开动8 米;1 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 1 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s h i4 0 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牡等核裂变资源,如果把它们的裂变能充分利用,可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在大海里,还蕴藏着不少于20 万亿吨核聚变的资源氢的同位素箍,如果可控核聚变在21 世纪前期变为现实,这些瓶的聚变能将可顶几万亿吨煤。能满足人类百亿年的能源需求。更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聚变能称得上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因此,人类已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核能这个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身上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行(s h i)2、第段中破析号的作用,是表明以“中子或质子”来“原 子 核 里 的 核子”的。3、本文第段说明了什么是核能及,第段说明了核能,第段则说明核能 o第段先介绍裂变能,后介绍聚变能,这是根据两种能源释放的能量,按由到 的顺序来写的。4、第段中,“只需25 吨至3 0 吨低浓度铀燃料”是与文中 作比较而言的。5、第段用的说明方法是 和,这样写,是为了着重说明:6、第段中说聚变能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说 它“理想”,主要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说它是“未来的”,文中的依据是。7、第段,是 用“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比喻 的。这道题中,第 1,2,7题比较容易,各题之间彼此也没有联系,一道题答不好,并不影响其他题的解答。第 3题概括前三段文字各段说明的中心时,要抓住重点句及关键词语。第段说明什么是核能及其分类。第段说明核能的威力。第段有5句话,内容是从地球上的核能源说起,介绍这些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核能开发利用的前景。第段的说明顺序是由小到大。第 4题,“只需25 吨至3 0 低浓度铀燃料”是与文中“则需要3 0 0 多万吨原煤”作比较而第 5题,第段用的说明法是列数字和作比较。这样写,是为了着重说明“核电站所需燃料少。”第 6题,说核聚变能“理想”,主要原因是蕴藏量大,几乎不在存在放射性污染。说它是“未来的”,文中的依据是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第 7 题,第段,用“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比喻核能。综合练习(八)花粉自花药里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叫传粉。传粉时,由于柱头上具有绒毛或粘液,使花粉可以停留在上面。传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花传粉,即花粉从花药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如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等植物,多为自花传粉。自花传粉是比较原始的传粉方式,植物如果长期自花传粉,会引起后代生活能力逐渐衰退。一种是异花传粉,即花粉从一朵花的花药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如玉米、桃等植物就是进行异花传粉的。植物的异花传粉,主要依靠的两种重要媒介是风和昆虫。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美丽,没有香味和花蜜,花被一般不发达或没有花被,花粉轻而小,数量很多。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虫媒花一般较大,常具有鲜艳的花被,并有香味和花蜜。如桃、杏、梨、苹果的花,都是虫媒花。异花传粉是比较进步的传粉方式,它比自花传粉有显著的优越性。异花传粉可产生生活力较强和产量较高的后代。在农业生产上,劳动人民就利用这一特点来选育新品种。1、对上文段落层次划分:2、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在“花粉自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叫传粉。”这个句子中,“传粉”的“传”是用哪些词来表现的?4、阅读全文,对内容与写法的说明正确的是哪一项?A、文章介绍了传粉的两种方式,重点说明了异花传粉复杂而又具有优越性。B、文章介绍了传粉的两种方式,重点说明了异花传粉和自花传粉的过程及优越性。C、文章从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特点写到它们在农业生产上的用途。D、文章采用了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对传粉的两种方式进行了说明。参考答案:1、/2、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3、散、落。4、A综合练习(九)森林的作用森林能起其他植被及工程措施替代不了的护土保水作用。它通过树冠、树干和枝叶(缓解、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减少砂土流失;又因森林植被的残落物和林木的庞大根系,使森林土壤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落在林地的雨水能迅速下渗贮存起来。据统计,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间达到1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 0 0 到 2 0 0 0 立方米。这样,每 2 0 0 0公顷森林的贮水量,至少相当于一个1 0 0 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从这个意义上,人们称森林为“绿色水库”。值得强调的是,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缓解、缓和)险情的作用,1 9 7 5 年河南驻马店地区的洪汝河、沙颖河和唐白河流域连降特大暴雨,3天内降水量达8 0 0至 1 0 0 0 毫米,使板桥石和漫滩两座水库大坝决口,造成极大的灾难;而同一条件下的薄山、东风两水库,却经受了洪峰的冲击,没有出现险情。据事后调查,认为水库的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相关。那两座失事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 0%,而安然无恙的两座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 0%。正因为如此,前两座水库每年因暴雨淤积的泥沙最高可达4 0 厘米,使库容日减;终于(n id n g)成大灾,从中可以看出,森林在消除水患方面的重要作用。1、根据注音写汉字:n id n g 成大灾2、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它通过树冠,树干和枝叶(缓解、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森 林 在 特 大 暴 雨 下 能 起 削 弱 洪 峰 (缓解、缓和)险情作用。3、解 释“库容日减”在文中的意思:4、第段中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里列数字是为了具体准确地说明:5、第段中“同一条件”指的是:6、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7、这篇短文说明了参考答案:1、酿。2、缓和 缓解。3、水库容量一天天减少。4、森林土壤涵水能力很强(或森林土壤水量大)。5、3 天内降水量达8 0 0 1 0 0 0 毫米。6、作比较。突出水库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相关(或森林在消除水患方面有重要作用)。7、森林具有护土保水,消除水患的作用。综合练习(十)指纹(1)人的皮肤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儿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线纹。各人的指纹除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挛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据说,全世界的五十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更有趣的是,指纹在胎儿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2)你可别小看指纹,。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磨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3)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A)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B)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C)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D)据说,在-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人的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自动打开了。(4)小小的指纹将来还会有哪些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1、第(3)段中,句首标有(A)(B)(C)(D)的四个句子,句子的顺序不合理,将正确顺序的字母写出。2、指 出 第(1)段运用了什么主要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将 第(2)段的第1句填写完整,使它成为这一段的中心句。4、第(3)段中划线的词“这些”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5、这篇文章是按照 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6、文中两处用了“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参考答案:1、BDAC。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不同类型的指纹各自的形状。3、它的作用却很重要。(或:它的作用可不小。)4、指纹人人各不相同,形状特征固定不变。5、从特点到用途。6、不能。因为所举事例没有经过确切的统计或带有估测的性质;去掉后语言不准确,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和特征(十一)风力发电(1)薪柴、秸秆等生物燃料,曾经在很长时期作为人类的主要能源。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矿物燃料逐渐取代了生物燃料,尤其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后,矿物燃料更上升为居统治地位的能源。但是,矿物燃料的储藏量总是有限的,而且,无论是生物燃料还是矿物燃料,在使用时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有害气体,固体垃圾,污染周围的环境和水源。(2)人们在逐渐认识这些问题后,开始寻找替代能源,尤其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风力就是其中的一种能够用以发电的能源。虽然,人类利用风帆行船,利用风车提水,利用风力推动石磨或其他机械,已有数千年历史了,但是将风力转化为发电的重要能源则是在电气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风力来源丰富,风能发电花钱少,又没有污染,因而逐渐引起人们新的关注。是现代技术使风车变成了发电的动力设备,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3)当代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大规模地利用风力来发电。新型的风车发电设备的外观就像座高耸的铁塔,顶部有3 个玻璃纤维制成的叶片。每个叶片的长度有20来米,形状像飞机的翅膀,组装上铁架以后,总体上更像飞机的螺旋桨。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些风车产生的电力相当可观。它们产生的电力还可以通过电缆连接在一起,送到附近的城布和工矿企业,也可以并入当地的电网。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一片原野中分布着3300个这样的风车,它们产生的电力用电缆输送到附近的著名旅游城市棕桐泉。尽管那里游人如织,电力的消耗量极大,又不容污染,但靠这些风车产生的电力就完全可以满足全部需要了。(4)自 从 1891年丹麦人建立第一座风力发电站以来,世界上已有数百万台风力发电机在运转。仅按现有的条件,如果能将全球陆地上的风能充分利用起来,产生的电力将相当于目前火力发电总量的一半。1、第(1)段中,与划线的“居统治地位”意思相近的词是 o2、第(2)段中划线的“这些问题”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文中用横线标示出来。3、第(2)段末句中说:“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说风车“古老”是因为;“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的原因,除 了 人 们“逐渐认识这些问题”夕 卜,还因为:(1);(2),4、为什么美国著名旅游城市棕檎泉靠风车产生的电力就完全可以满足全部用电需要?5、用简洁的语句概括第(4)段的大意。参考答案:1,主要。2、矿物燃料的储藏量总是有限的,而且,无论是生物燃料还是矿物燃料,在使用时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有害气体、固体垃圾,污源周围的环境和水源。3、风车已有数千年历史了;(1)风力来源丰富,风能发电花钱少,又没有污染(风能自身的优势)(2)现代技术的发展。4、因为加利福尼亚州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那里的原野中分布着3300个发电的风车,它们产生的电力用电缆输送到棕相泉。5、说明了风力发电的现状和前景。议论文考点分析一、议论文的主要特点1、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阐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