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深入解读.docx
-
资源ID:91008868
资源大小:7.29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地理】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深入解读.docx
【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04 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热点背景解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今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施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坚实的支撑。坚持开门立法为高质量立法打下基础芦苇荡一阵起伏,“瞧!白鹭!”摄影爱好者刘鹏紧握相机,“咔嚓”一声,“水清岸绿,白鹭成群”定格在镜头里。“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如今,诗中的美景,在陕西黄河湿地合阳段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区重现。“我们村紧挨着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区。以前个别沿黄河企业随意取水排水,环境污染得厉害。经过生态修复,现在水美景美,回到了我小时候的样子。”提到黄河流域治理带来的变化,合阳县洽川镇夏阳社区村民同玉虎满脸透着幸福。“近年来,这样的生态修复案例有很多,黄河流域生态发生了质的转变。”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说,“在大力巩固治理成果和保护成效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保护法给出了答案。”方兰从事黄河水资源研究20多年,多次在陕西等地调研。2021年3月全国人代会期间,方兰提交了有关黄河保护法立法的议案。此前,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常委会法工委前往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实地调研,了解实际情况,为高质量立法打下坚实基础。“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流域水监控信息在线监测能力,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进一步提升河道治理成效,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设综合防汛预警体系,确保黄河安澜。”调研组相关负责人在调研时提出。这次调研成果在立法时被吸纳,黄河保护法明确提出提高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在立法调研中,调研对象几乎囊括了黄河保护的所有相关对象。“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黄河保护治理的政策、机制、制度予以立法确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相关负责人说。“黄河保护法详细规定了加强水沙调控和防洪安全保障的具体措施。”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总工程师喻权刚介绍,组织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加快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等,这些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成功经验。“将这些具体举措写进法律,明确主管部门、主责单位工作,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完善黄河水沙调控能力。”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是黄河流域保护面对的突出问题。“黄河保护法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黄河流域各种特殊问题,对特定区域、特定问题规定特别制度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生态环境脆弱问题,黄河保护法强调要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污染防治。“黄河保护法明确要坚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根据不同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定生态修复工程、防沙治沙等制度措施。”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说,法律从黄河生态系统这一有机整体出发,上中下游生态建设重点各有侧重,分类施策,推动黄河“健康指数”不断提升。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黄河保护法明确在黄河流域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措施。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万亩田野间,沟渠纵横,一条条黑色微喷带整齐铺展开来。“每条微喷带上都有针眼大小的水孔。”试验田管理员李瑞田蹲下身,查看微喷带的喷水情况。“从大水漫灌排碱变为精准滴灌,既节水,又控盐碱。”李瑞田介绍。“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存在违规取水用水,过度开发水资源的情况,导致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甚至一些地区出现断流情况。”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表示,“黄河保护法规定了动态调整、取水总量控制、用水定额、节约用水等一系列制度,激励各地创新节水措施办法,建立起统一严格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针对高质量发展不充分问题,黄河保护法提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现代产业和清洁低碳能源。黄河之畔,驱车穿过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山东省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驶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眼前一派忙碌景象,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一应俱全。当前起步区建设如火如荼,累计签约高端优质项目140多个,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成为黄河沿岸各地推动优势产业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鲜活缩影。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保护工作一直重视强调沿黄河各地区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宜水则水、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黄河保护法是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法律相关规定,各地应积极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经济重要增长极,增强流域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说。珍禽蔽空,水鸟游弋。在我国候鸟迁徙路线上有一颗“大漠明珠”陕西榆林的红碱淖湿地自然保护区。历时12天,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札萨克水库完成了向红碱淖补水100万立方米的任务。自2016年至今,札萨克水库已累计向红碱淖生态补水700万立方米,有效提升和改善了红碱淖湖区景观及水生态环境。“曾经的红碱淖由于上游水库蓄水,导致地表汇水量减少,湖区水位急剧下降,现在的跨省生态补水维护了红碱淖的生态平衡。”喻权刚说。立足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跨省生态补水根据水资源条件,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保障了黄河流域的生态需水,为维护生态健康提供水资源支持。“只有更高层次的统筹,才能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针对规划协调不足、管控措施弱等问题,黄河保护法保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喻权刚说,“以前有关清淤疏浚、泥沙综合利用等可干可不干的工作,法律进行了明确,大大提升了黄河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去年,一份跨省补偿结果出炉,引发社会关注:山东向河南支付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这源自2021年山东、河南两省签订的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是黄河流域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协议约定,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在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给予河南6000万元补偿资金;反之,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给予山东6000万元补偿资金。自协议签署以来,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类水质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标稳中向好。山东作为受益方,主动履行约定,向上游的河南省兑现生态补偿资金。“黄河流域面积广大,区内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多,保护与治理工作若仅靠单打独斗,很难彻底解决难题。由于存在行政壁垒,且缺乏统一的约束制度,黄河流域有的相邻省份可能会因为水量、水质等利益问题打架,矛盾迟迟难解。”张卫国说,“生态补偿”“省级协调”等成为黄河保护法条文中的关键词,黄河流域内跨区域协同治理势在必行。“黄河保护法出台后,山东各地市、各区县认真贯彻落实,陆续探索生态补偿机制,未来,生态补偿制度将更加完善,也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山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增胜说。【针对考点训练】黄河流域作为国家生态脆弱典型区,近几十年来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之间博弈不断升级。流域内“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各占一半,其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简称)发生了不同的演变。下图示意19952015年黄河流域两类城市三生空间演变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注:资源型城市参考左侧纵轴,非资源型城市参考右侧纵轴。1与20102015年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变化一致的是( )A1995-2000年资源型城市B19952000年非资源型城市C20002010年资源型城市D20002010年非资源型城市219952015年间的不同时段内,资源型城市( )A生活空间被生产、生态空间挤压时间较长B生产空间被生活、生态空间挤压时间较长C三生空间演变状况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D三生空间演变状况不利于黄河流域工、农业生产发展3为增加黄河流域的生态空间,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产业迁移产业升级人口控制增加生态空间内部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ABCD【答案】1A 2C 3A【解析】11995-2000年,资源型城市生产空间上升,生态空间下降,而非资源型城市则相反。2000-2015年,生产空间先降后升(拐点为2010年),1995-2015年生活空间持续上升,2000-2015年生态空间先升后降(拐点为2010年)。结合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的变动趋势,可以得到基本的判断:1995-2000年,资源型城市生产、生活空间的同步增加,共同挤压了生态空间;而同期非资源型城市生活、生态空间同步上升,挤压了生产空间。2000-2010年,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生活、生态空间同步上升,挤压了生产空间。2010-2015年,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生产、生活空间同步上升,挤压了生态空间。故选A。2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15年间的不同时段内,两类城市均存在如下现象:生态空间被生产、生活空间挤压,资源型城市此类现象发生的时段更长;生产空间被生活、生态空间挤压,非资源型城市此类现象发生的时段更长,AB错误。上述两种现象,前者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C正确;后者不利于黄河流域工、农业生产发展,D错误,故选C。3对于生态脆弱性较为突出的黄河流域而言,在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应尽最大可能保障生态空间优先的地位,提高两类城市的生态空间占用率,通过产业迁移或升级、人口控制等方式增加生态空间,通过减少生态空间内部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频率,来缓解生态空间内突出矛盾,正确,错误,故选A。【点睛】生态环境是一切生活生产活动的基础,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活动以生态空间为基础,应把生态空间放到首要地位;人类活动对于生态脆弱区的影响较大,可以适当减少生态空间内部的人类活动,缓解社会发展与生态脆弱性之间的矛盾;利用科学研究成果,科学合理规划“三生”空间,划定适合生活生产的边界;同时,利用法律的武器,加强管理和监督,提升区域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开荒利用土地以提升农业耕地产量产值的恶性循环。若尔盖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质历史时期发育了若尔盖古湖,末次冰期晚朝,在若尔盖盆地西北部的玛曲附近,古黄河自西向东溯源侵蚀贯通了若尔盖古湖,湖水外泄。下图为若尔盖盆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及玛曲附近的土壤沉积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古黄河贯通若尔盖古湖时期形成的地层是( )AOQC-4BOQC-5COQC-6DOQC-75有关古黄河贯通若尔盖古湖所需条件,推测合理的是( )气候较为温暖湿润构造活动强烈植被覆盖度下降地形平坦开阔ABCD【答案】4B 5A【解析】4地层越深,形成时间越高。OQC-6为古深湖相沉积层,处于古湖水量和面积的鼎盛期,OQC-7位于其之下,为古湖形成集水期,OQC-5位于其之上,是古黄河贯通若尔盖古湖时期,湖水外泄期形成的古滨浅湖相沉积层。OQC-4为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此时古湖已经消失,是河流形成的沉积层。所以古黄河贯通若尔盖古湖时期形成的地层是OQC-5,B正确。故选B。5区域地壳抬升运动,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带,古黄河河水沿断裂带发育,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强,流水不断进行溯源侵蚀和下蚀,切开若尔盖湖盆。若尔盖古湖上游正处于温暖湿润时期,来水量增多,水量大,湖泊水位上升,湖水沿断裂带下泄,使得黄河与若尔盖古湖贯通,正确。气候较为温暖湿润,植被覆盖度上升,错。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河流溯源侵蚀,错。故选A。【点睛】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泰尔指数是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指标,数值越大则差异越大。黄河流域的区域经济差异分为上中下游间的差异和上游内、中游内、下游内的差异两部分。下图示意黄河流域上中下游间和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图示期间黄河流域( )A上中下游间经济差异最大B上中下游间的经济差异波动变化最大C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较小D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7有助于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A建设上中下游现代产业分工体系B加快中上游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C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下游转移D鼓励中上游农村人口向下游转移【答案】6D 7A【解析】6据图可知,上中下游间泰尔指数在0.003-0.005之间变化,说明经济差异较小,排除A;波动变化小,排除B;上中下游内经济泰尔指数差异较大,排除C;总体呈缩小趋势,代表经济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D正确。故选D。7黄河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应积极加强经济联系,重视发挥竞争优势,力求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分工体系,A正确;上游地区应发展新能源产业,排除B;下游地区应进行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上中游迁移,排除C;上中游农村人口应向当地区域城市迁移,排除D。故选A。【点睛】区域协调发展:一、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核心)。二、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关键)。三、在区域间关系上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保障)。露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库布齐沙漠北缘与黄河河岸之间生态过渡带年均温5.6,降水集中在7-9月,年平均风速4米/秒。某学者在该过渡带选取沙丘进行研究,并绘制出8月15日-29日沙丘不同部位露水凝结量与昼夜温差关系图(如图),其中,图示期间沙丘和丘间地露水凝结量的变化趋势和昼夜温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空气中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关系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研究发现沙丘顶部露水凝结量比沙丘其他部位少,主要是由于沙丘顶部( )A温度较低B面积较小C植被较少D风速较大9沙丘和丘间地露水凝结量变化趋势与昼夜温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主要原因是图示期间( )A太阳辐射较强B降水量较大C西北风速较大D沙丘流动较快10该地丘间地植被较两侧沙丘坡面少,这将导致丘间地露水形成时间比两侧沙丘坡面( )A早B晚C时间相同D无法比较【答案】8D 9B 10A【解析】8沙丘顶部温度低更利于凝结成露,A错误;沙丘顶部昼夜风力都较其他部位大,在夜晚也存在较大的风,不利于水汽凝结成露,D正确;面积小不是最主要的因素,B错误;沙丘各个部位植被都稀少,植被差异不大,植被较少不是最主要因素,C错。故选D。9由材料可知,研究区降水集中在7-9月,而研究时间为8月,降水较多,同时研究区距离黄河较近,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相对较大,昼夜温差变化越大,水汽越容易凝结,B正确;太阳辐射较强的是6、7月,A错误;西北风速较大为冬季,C错误;8月,降水较多,且相对于冬春季节,风力较小,沙丘流动变慢,D错误。故选B。10与两侧沙丘坡面相比,丘间地植被相对较少,白天有较多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升温快,夜间地表长波辐射剧烈,使地表气温下降快于两侧沙丘坡面。随着地表气温的降低,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在地表凝结成露水,使得丘间地形成露水的时间早于两侧沙丘坡面,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露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降温过程和凝结核。下图表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77年7月、1982年8月、1996年8月四次洪水过程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上图监测的洪水过程中,花园口水文站过水断面的冲淤变化为( )A涨冲落淤B涨淤落冲C涨冲落冲D涨淤落淤12由图中可推断( )A1977.7曲线包容在1958.7曲线之中说明1977.7为低含沙洪水B1996.8与1982.8的曲线比较,同流量水位升高、同水位流量增加C1982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萎缩恶化D1958年至1996年,花园口水文站以上流域植被覆盖率都大幅度上升【答案】11A 12C【解析】11从图中可以看出流量越大水位越高,水位越高流速越快,冲刷能力越强,水位越低流速越慢,冲刷能力越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1977.7曲线包容在1958.7曲线之中说明水位相近时1977.7流量小,判断出这段时间河床抬升,泥沙沉积,含沙量在这期间上升,所以1977.7为高含沙洪水,A错误;1996.8与1982.8的曲线比较,同流量水位升高,同水位流量减小,B错误;1982年以来,水位相同时流量迅速下降,说明河床淤积越发严重,下游河床萎缩恶化,C正确;1958年至1996年,流量越来越小,但是水位越来越高,说明下游河段河床淤积严重,上游含沙量增大,花园口水文站以上流域植被覆盖率都大幅度下降,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具有冲淤平衡: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位于黄河流域最北端,河道里“几”字形弯曲。图示意该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呈现出( )A夏季>秋季>春季>冬季B秋季>夏季>春季>冬季C夏季>秋季>冬季>春季D秋季>春季>夏季>冬季14与10月相比,该水文站7月份径流量较小而输沙量相近的原因是( )A流域降水量较多B上游河段来水携沙较少C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D上游地区地表侵蚀较弱【答案】13B 14A【解析】13根据该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图,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把各季节径流量相加可得,秋季径流量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少。所以A、C、D错误;B项正确;故选B。14与10月相比,7月径流量小且输沙量相近,按照正常情况,径流量少,输沙量应该少,但是7月与10月的输沙量相近,说明7月的输沙量变多了。7月该地及上游地区降水较多,上游地区侵蚀作用强,输沙量多,A正确,BD错误;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强,泥沙少,与图示不符,C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河流输沙量的因素:河流径流量、河流流速、植被覆盖率、泥沙含量。1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左图为我国黄河流城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地区,西部为干旱地区。中、东部有季节性沟川十余条,夏汛冬枯,西部地表水少。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材料二:经过30年的艰辛治沙,库布齐沙漠出现了几百万亩厘米级厚的土壤迹象,改良出大规模的沙漠土地,初步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表a)材料三:库布齐充分利用地区光照资源充足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右图),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年降水量生物种类植被覆盖率1988年100mm不足10种3%-5%2016年456mm530种53%表a库布齐沙漠治理前后对比(1)简述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2)说明库布奇沙漠能被整体有效治理的自然地理条件。(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答案】(1)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增加;荒漠化面积扩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淤塞河床,加重洪涝(或“泥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2)冲积物深厚、疏松(或者“位于温带地区,光热条件较好”);东部位于半干旱区,降水较多,东部地表水较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西部和北部距黄河近,引黄便利(或者“西部和北部受黄河影响,地下水丰富”),利于植被生长。(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本题以库布齐沙漠扩张和光伏发电为背景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影响、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向黄河输送大量泥沙,而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同时会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等。(2)自然地理条件应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说明。库布奇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过渡地带,地处温带地区,光热条件较好;库布齐沙漠地表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冲积物深厚、疏松;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地区,西部为干旱地区,东部降水较多,地表水较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和北部距黄河近,引黄便利,地下水丰富,利于植被生长等。(3)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应从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角度找答案。太阳能电池板加大了地表的起伏,增大摩擦力,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清洁的新能源,减少柴薪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光伏板下草类茂盛,可以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减少副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2年以来,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已成为控制黄河物质向海输送的最重要工程措施之一,显著影响黄河河口地貌的演化。图1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图”,图2为“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盐分。1992年,为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国务院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自然保护区正积极创建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推测20152017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2)简析天然植被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作用。(3)简述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建设对生态安全的意义。【答案】(1)三角洲逐渐萎缩。调水调沙中断,入海泥沙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清水下泄);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少。(2)盐生植物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度;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湿度;植被生长,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能阻滞径流,减少流水侵蚀,保持水土。(3)提升黄河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研究、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分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材料,涉及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植被对土壤的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对生态安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读图2可知,20152017年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较小,调水调沙中断,入海泥沙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清水下泄);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少,三角洲逐渐萎缩。(2)区域内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以吸收部分盐分并排出体外,降低土壤盐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抑制土壤中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水侵蚀作用,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3)本小题主要从黄河三角洲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优先发展策略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角度进行分析。黄河口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小、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等。故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建设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提升黄河生态功能;国家公园可成为迁徙鸟类的庇护所,有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利于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利于开展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研究,成为生态研究、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表水在工农业生产、气候调节和生态系统维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表水域面积的时空格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面图1示意黄河流域20002019年地表水域面积变化,图2示意各因素对黄河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水城面积变化趋势的影响量与相对影响率,其中温度因素对黄河流域不同河段水域面积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相关性。(1)分析近年来黄河流域水域面积变化对区域安全产生的积极影响。(2)说明叶面积指数对黄河流域水域面积的影响原理。(3)从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解释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等“其他因素”与水域面积的相关性。(4)推测温度因素与黄河水域面积呈正相关的主要河段,并分析原因。【答案】(1)水域面积增大,水资源储量增多,保障供水安全;灌溉水源增多,降低旱灾风险,保障粮食安全;植被覆盖率增大,生态环境趋好,保障生态安全。(2)叶面指数高,植被覆盖率高,加大对雨水的截留,有利于下渗,增强涵养水源能力,增加地下水,增大流域水域面积;植被可起到降温、增湿作用,减小水面蒸发速率,植被叶面积指数与水域面积呈正相关。(3)水库和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可有效调蓄河道或沟道径流,可增加水域面积;引水灌溉和生产生活供水等可减小水域面积;主河道区其他因素与水域面积变化呈正相关,表明主河道上修建的水库对水域面积的增加作用明显大于人类活动引水对水域面积的减小作用。在子流域区其他因素与水域面积呈负相关,表明人类用水活动对水域面积的减小作用明显大于修建水库和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等对水域面积的增加作用。(4)黄河源区。原因:温度升高会加速源区冰川积雪、冻土融化,导致水域面积明显扩张。【分析】本大题以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域综合开发,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黄河流域近些年以来水域面积在增大,水域面积增大,水资源储量增多,可以保证水资源供应安全;同时,沿线地区灌溉水源增加,降低了旱灾风险,保证了沿线地区粮食安全;水域面积扩大使得沿岸两侧植被覆盖率上升,生态环境改善保障生态安全。(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页面指数较高时,说明本地植被覆盖率较高,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下渗,从而增加地下水,增大流域水域面积;同时,植被具有调节作用,可以起到降温增湿作用,可以减少水面蒸发速率,叶面指数与水域面积成正相关。(3)根据所学知识,修建水库和淤地坝可以调蓄河流径流,增加水域面积,而饮水灌溉和生产生活供水可以减少水域面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主河道区其他因素与水域面积变化呈正相关,说明主河道上修建的水库对水域面积的增加作用明显大于人类活动引水对水域面积的减小作用。而在子流域区其他因素与水域面积呈负相关,说明人类用水活动对水域面积的减小作用明显大于修建水库和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等对水域面积的增加作用,使其出现与主河道相反的关系变化。(4)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推测温度因素与水域面积成正相关的河段在黄河源区。黄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位于青藏高原之上,随着气温升高,会加速冰川积雪融化,冻土融化补给该水域,使得该水域面积增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