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
资源ID:9101276
资源大小:200.2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9课《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复习课 (共一课时)(共一课时)所所 欲欲 有有 甚甚 于于 生生 者者 (划一处)(划一处)如如 使使 人人 之之 所所 欲欲 莫莫 甚甚 于于 生生 (划两处)(划两处)呼呼 尔尔 而而 与与 之之,行行 道道 之之 人人 弗弗 受受 (划两处)(划两处)乡乡 为为 身身 死死 而而 不不 受受,今今 为为 宫宫 室室 之之 美美 为为 之之(划四处(划四处今今 为为 所所 识识 穷穷 乏乏 者者 得得 我我 而而 为为 之(划两处)之(划两处)万万 钟钟 则则 不不 辩辩 礼礼 义义 而而 受受 之之 (划两处)(划两处)是是 亦亦 不不 可可 以以 已已 乎乎 (划一处)(划一处)读准停顿/ / / / / / / / / / / / / / 背诵课文背诵课文 要求要求 (准确(准确 熟练)熟练) 默写检测1.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 2.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死亦我所恶,死亦我所恶,_,_。3 3. .是故是故_, _。4. _4. _,人皆有之,人皆有之, _。5. _5. _,行道之人弗受;,行道之人弗受; _,乞人,乞人不屑也。不屑也。6.6. _,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于我何加焉?7.7.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8.8. _?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者不可得二者不可得兼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故不为故不为苟苟得也得也所恶有所恶有甚甚于死者于死者故患有所不故患有所不辟辟也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非独贤贤者有是心者有是心贤者能勿贤者能勿丧丧耳耳呼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蹴蹴尔而尔而与与之之万钟则不万钟则不辩辩礼义而受之礼义而受之由是则可以由是则可以辟辟患而有不为也患而有不为也是亦不可以是亦不可以已已乎乎重点实词(1)(1)二者不可二者不可得兼得兼(2)(2)故故患患有所不辟也有所不辟也 (3)(3)如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4)(4)所欲有所欲有甚甚于生者于生者(5)(5)故不为故不为苟得苟得也也(6)(6)死亦我所死亦我所恶恶得兼:同时得到得兼:同时得到祸患,灾难祸患,灾难假如,假使假如,假使更重要更重要苟且苟且取得取得,这里是,这里是“苟且偷生苟且偷生”的意思的意思讨厌,憎恨。讨厌,憎恨。重点实词(7)(7)此之谓失其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8)(8)是亦不可以是亦不可以已已乎乎(9)(9)蹴蹴尔而与之尔而与之(10)(10)妻妾之妻妾之奉奉(1111)生,亦我所)生,亦我所欲欲也也(1212)故故不为苟得也不为苟得也(1313)贤者能勿)贤者能勿丧丧耳耳(1414)万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停止,放弃停止,放弃踩踏踩踏侍奉侍奉想要想要所以所以丧失丧失优厚的俸禄优厚的俸禄通假字(1)(1)故患有所不辟也故患有所不辟也(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为身死而不受“辟辟”同同“避避”,躲避,躲避“辩辩”同同“辨辨”,辨别,辨别“得得”同同“德德”,感恩、感恩、感激感激“乡乡”同同“向向”,从前,从前古今异义 (1) (1)一一豆豆羹羹古义:古义:_今义:豆子今义:豆子(2)(2)万万钟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义:_今义:计时器具今义:计时器具(3)(3)万钟于我何万钟于我何加加焉焉古义:古义:_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古代的一种量器古代的一种量器益处益处一词多义(1)(1)与:与: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呼尔而呼尔而与与之之(2)(2)而:而:蹴尔蹴尔而而与之与之由是则生由是则生而而有不用也有不用也(3)(3)于:于:所欲有甚所欲有甚于于生者生者万钟万钟于于我何加焉我何加焉(4)(4)是:是:是是亦不可以已乎亦不可以已乎由由是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通通“欤欤”,语气词,语气词给予给予连接,连接,表修饰表修饰转折连词,却转折连词,却比比对于对于,对,对与与“故故”连用,表示因此连用,表示因此这种做法,代指文中不顾礼义接受万钟的行为。这种做法,代指文中不顾礼义接受万钟的行为。代词,代指生存的办法代词,代指生存的办法一词多义(5)(5)为:为:乡乡为为身死而不受身死而不受今为今为宫室之美宫室之美为为之之(6)(6)之之如使人如使人之之所欲莫甚于生所欲莫甚于生蹴尔而与蹴尔而与之之为了为了做做,接受,接受主谓间助词,不译主谓间助词,不译代词,他代词,他句子翻译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生命而选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取正义。吆喝着给他吃,走在路上的吆喝着给他吃,走在路上的 人也不会接受。人也不会接受。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够不丧失罢了。课文内容理解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谈一种即可谈一种即可) )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点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舍生取义( (答答“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义”亦可。亦可。) ) 本文主要运用了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等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如:将生比将生比作作鱼,将义比鱼,将义比作作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时,应舍生取义; ; 又如又如:作者举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本心”,要舍生取,要舍生取义。义。成语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出自本文的成语有: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练习: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不为苟得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 万钟于我何加焉 因使唐雎使于秦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生,亦我所欲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翻译下列句子。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D先先前前( (有人有人) )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 (有人有人) )为了为了所所认认识的穷识的穷困的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练习:3第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_。 (用原文的话回答)4第段作者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义”比“生”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者“不辩礼义接受万钟”)”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_”的告诫。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是亦不可以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