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系统工程引论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精品文稿.ppt

    • 资源ID:91025850       资源大小:5.83MB        全文页数:12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系统工程引论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精品文稿.ppt

    系统工程引论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第1页,本讲稿共123页第一章 系统的基本概念v1.1 引言 v1.2 系统的定义与属性v1.3 系统的分类v1.4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v1.5 系统思想的演变第2页,本讲稿共123页v11 引言v 人类社会当今处在一个什么时代?我们如何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命名?v 有人说当今是后工业化时代。他们说,以蒸汽机的改进和大量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后来又经过电力革命、核能革命,完成了工业化使命,在20世纪后期则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v 有人说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提出源于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知识经济的标志之一就是承认知识的扩散与生产同样重要,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继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阶层为社会主体,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资源,以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为支柱产业,以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宏观特征的新型经济。第3页,本讲稿共123页v 有人说当今是网络经济时代。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因特网(Internet),如今,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网络无处不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学院、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网上购物、网上订票、上网检索、电子邮件、MIS(管理信息系统)、HIS(医院信息系统),悄悄进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人类是一天也离不开网络了。v 有人说当今是新经济时代。他们大概对上述几个名称不满意,于是提出“新经济时代”一词。其实这是权宜之计。因为新与旧是相对的,“新”是层出不穷、与时俱进的,现在的经济相对于工业经济而言是“新经济”,再过一百年或者几百年,现在的“新经济”恐怕就会是“旧经济了。不过,暂时用一下这个名称以强调当代经济之“新”也未尝不可。第4页,本讲稿共123页v 还有人说当今是计算机时代。自1946年第1台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ENIAC出现以来,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而且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50年代是电子管计算机,50年代未至60年代中期是晶体管计算机,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70年代末至今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其应用领域得到迅速扩展,如文字编排、数据处理、通信联络、设计绘图、教育培训以及各级各类管理工作,无处没有计算机的影子。电子计算机被称为“电脑”,现代社会“不可一日无此君”。v 还有人说当今是信息时代。20世纪40年代,人类终于发现: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而不仅仅是由物质要素组成,或者由物质与能量两种要素组成。现在,没有人能否定信息的存在和作用,没有人能够不接受、不利用信息,信息的作用、处理信息的手段是前所未有的。信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正在改变人类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整个世界可以被因特网“一网打尽”。第5页,本讲稿共123页v 还有人说当今是纳米时代。纳米(nm)是一种度量单位,1nm等于1m的10亿分之一,相当于10个氢原子一个挨一个排起来的长度。纳米结构是指1-100nm尺度内的结构。在这个尺度范围内对原子重新组合,新物质就会表现出不同于单个原子或分子的性质。其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熔点、磁性、电容、导电性、发光等都可能产生重大变化。这种组合产生新物质的技术,就是所谓的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它使人类可以获得许多用于科研、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新材料。v 还有人说当今是基因时代。破译基因密码,重组基因,克隆,制造干细胞有关的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它们甚至有可能改变人类自身,因而引起了关于伦理道德的争论。第6页,本讲稿共123页v 还有人说是“航天时代”。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邀游太空,中国成为“世界航天俱乐部”的第三名成员。2005年10月12-17日,搭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2008年9月25-28日,搭载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的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翟志刚成为中国在太空出舱活动第一人。第7页,本讲稿共123页v 我国的探月工程已经起步,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第一期为绕月工程,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顺利进入高度为200公里、周期为127分钟的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第8页,本讲稿共123页v 人类已经迈开步伐走向茫茫宇宙了。v 所有不同角度的概括都具有一定的道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我们要说:v 人类社会当今处在系统工程时代!v 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什么?这就是本课要讲述的内容。v 本章将主要介绍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的定义与属性、系统的分类、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思想的演变等。第9页,本讲稿共123页v12 系统的定义与属性v121 系统的定义v 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SE)的研究对象是系统(system)。v 系统概念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和基本概念。“系统”一词是大家熟悉的,在汉语中,它通常是作为名词来使用,有时也作为形容词和副词使用;作为系统工程的科学术语,则需要在日常用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界定。v 系统无处不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系统,在研究系统的分类之前,先让我们列举几组不同类型的系统,例如:v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列火车、一台计算机、一个校园网分别都是一个系统;v 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支军队、一个企业、一所学校、一家医院、一支乐队、一个球队、一个家庭也分别都是一个系统;v 一项工程(例如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神舟五号、抗击SARS、举办“奥运”)、一本教科书、一篇文章、一首歌曲、一张中药处方同样分别都是一个系统;v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大森林、动植物群落以及联合国、WTO仍然都是一个系统等。第10页,本讲稿共123页v 这些系统的形态和性质是大不一样的。系统可以互相包含与被包含,可以互相交叉和融合。系统是普遍的客观存在。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系统之中,而且是生活在多种多样、互相交叉的系统之中。v 但是,并非任何事物或者事务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被称为系统。相对于一辆汽车而言,拆卸下来的若干齿轮与螺丝钉不构成系统;相对于一个球队而言,游离活动的几名队员不构成系统;相对于一场球赛,正常的犯规行为(可能有多次)不构成系统;海边沙滩上休闲的人群不构成系统;在盒子里放得整整齐齐的一副象棋,也不构成系统。v 从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系统和“非系统”中可以提炼出如下的定义:v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许多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第11页,本讲稿共123页v 这个统一体又称为整体或总体;要素又称为元素、部分、局部或零部件,在一定的意义上,又称为子系统。系统整体与构成系统的部分是相对而言的,整体中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成是该系统的子系统,而整个系统又可成为一个更大规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子系统。例如,一辆汽车或一架飞机的发动机,一个企业的某一条生产线,一所大学的某一个学院等,都分别是一个子系统;而一辆汽车对于一个车队,一架飞机对于一个航空公司,一个企业对于国民经济,一所大学对于全国的或地区的高教系统来说,分别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一个子系统。v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而言,系统的范围或规模是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需要而决定的。系统具有特定的结构,表现为一定的功能和行为。系统整体的功能和行为由构成系统的要素和系统的结构决定,而这些功能和行为又是系统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具备的。第12页,本讲稿共123页v 某种特定的系统,通常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某一学科的研究对象。例如,太阳系是天文学研究对象,植物群落是植物学研究对象,动物群落是动物学研究对象,人体和疾病是医学研究对象,社会制度是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对象等。系统工程以及系统科学(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部门的工程技术)的研究对象并不限于某种特定的系统,也不重复其他学科的研究,而是研究各种系统的普遍属性和共同规律,研究各种系统的有效组织与管理问题。v 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的定义作过描述。例如,美国的韦伯斯特(Webster)大辞典把系统称为“有组织的或被组织化的整体、相联系的整体所形成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综合,由有规则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的集合”。第13页,本讲稿共123页v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把系统称为“相互作用的多要素的复合体”。如果一个对象集合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要素,所有要素按照其特定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就称该集合为一个系统。其中的要素是指组成系统的不同的最小的(即不需要再细分的)组成部分。v 钱学森院士在回顾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工作历程时说:“我们把极其复杂的研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v 在汉语中与System一词相对应的名词还有体系、体制、制度v 此外,在管理学原理和企业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单词之一组织(organization),其意义与系统(system)是很相近的,而且常常是等同的。第14页,本讲稿共123页v122 系统的属性v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系统的属性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v 1集合性v 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许多(至少两个)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例如,一个工业企业是一个系统,它的要素集合如图1-1所示。第15页,本讲稿共123页第16页,本讲稿共123页v 2相关性v 所谓相关性是指系统内部的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联系又称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如果不存在相关性,众多的要素就如同一盘散沙,只是一个集合(set)而不是一个系统(system)。第17页,本讲稿共123页v 3层次性v 一个大的系统,包含许多层次,上下层次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或者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例如,我国的行政系统包含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军队包含军-师-(旅)-团-营-连-排;一所大学包含学校-学院-系-教研室;一个大企业包含总公司-分公司-工厂-车间-班组。v 图1-2表示了企业管理的层次,它分为战略计划层(高层)、经营管理层(中层)和作业层(基层)。大企业的中层又可以分为若干层次,构成一座金字塔。v 在组织管理工作中,系统的层次与管理的跨度是一对矛盾。从个人的管理能力而言,管理跨度的平均值是一个常数,被称之为“奇妙的7”,即一个管理者,他能够直接有效管理的下属是7人左右,不会太多。第18页,本讲稿共123页第19页,本讲稿共123页v 如果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性能卓越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提高管理的跨度,就可以减少管理的层次。当然,管理岗位的设置要考虑多种因素,并非如此单一。但是可以确信,在当代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条件下,管理组织的结构可以由金字塔趋向扁平化。v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层次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一般情况下,上一级指挥下一级,下一级服从上一级,下一级向上一级反映情况;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越级指挥”、“越级反映情况”(“上访”、“上告”)。我们把前者称为规范的层次性,把后者称为不规范的层次性。后者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前者的必要补充。例如,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员有权“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第20页,本讲稿共123页v 4整体性v 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环境之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的任何组成要素或者局部都不能离开整体去研究。v 系统的整体性又称为系统的总体性、全局性。系统的局部问题必须放在系统的全局之中才能有效地解决,系统的全局问题必须放在系统的环境之中才能有效地解决。局部的目标和诉求,要素的质量、属性和功能指标,要素与要素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都必须服从整体或总体的目的,它们共同实现系统整体或总体的功能。系统的功能和特性,必须从系统的整体或总体来加以理解,加以要求,使之实现并且优化。系统的整体观念或总体观念是系统概念的精髓。第21页,本讲稿共123页v 5涌现性v 系统的涌现性包括系统整体的涌现性和系统层次间的涌现性。v 系统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之后,就会产生出整体具有而各个部分原来没有的某些东西(性质、功能、要素),系统的这种属性称为系统整体的涌现性。v 系统的层次之间也具有涌现性。即当低层次上的几个部分组成上一层次时,一些新的性质、功能、要素就会涌现出来。第22页,本讲稿共123页v 6目的性v 系统工程所研究的对象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目的。研究一个系统,首先必须明确它作为一个整体或总体所体现的目的与功能。人们正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才组建或改造某一个系统的。例如,学校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的人才;企业的目的主要是生产合格的产品,提供相应的服务,并获取显著的经济效益等。v 明确系统的目的性,是开展系统工程项目的首要工作。与目的一词意义相近的术语有目标、指标。系统的目的常常通过更具体的目标或指标来描述。系统总是多目标或多指标的,它们也分为若干层次,构成一个指标体系。第23页,本讲稿共123页v 7系统对于环境的适应性v 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环境的变化必定对系统及其要素产生影响,从而引起系统及其要素的变化。系统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这就是系统对于环境的适应性。v 系统必须适应环境,就像要素必须适应系统一样。从图1-3可看到 第24页,本讲稿共123页第25页,本讲稿共123页v 这就要求研究系统时必须放宽眼界,不但要看到整个系统本身,还要看到系统的环境或背景。只有在一定的背景上考察系统,才能看清系统的全貌;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研究系统,才能有效地解决系统中的问题。v 总之,系统这个概念,其含义十分丰富。它与要素相对应,意味着总体与全局;它与孤立相对应,意味着各种关系与联系;它与混乱相对应,意味着秩序与规律。研究系统,意味着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上、从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上去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建立正常的秩序,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这正是系统工程的宗旨。第26页,本讲稿共123页v案例-大学v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学校的校级党政机关和各个院系、部处以及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机构所组成,所有这些机关、院系、部处和其他组织都可以看作大学系统的元素或者子系统。大学的特定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同时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学校党政机构与这些院系、部处和其他组织之间存在看委托、授权、监督、管理等关系,不同的院系之间、部处之间,以及各院系与部处之间也存在诸多的横向联系,这些联系表现为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这些机构、院系和部处以及他们之间的所有关系构成了学校这个整体。学校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有用之才,创造新知识、新思想,不仅要重视各院系、各部处的建设,更要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发挥各院系、部处的协同效应和集成效应,在校党政机关的统一领导下,使这些院系、部处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27页,本讲稿共123页v 说大学中的一个院系、部处或者学生会组织是一个子系统,是因为它一方面是大学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本身也具有系统的特点。比如学校的学生会组织下还有各个学院或者系的学生会组织,再往下还有各个班级的班委会。这些组织之间显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学校校级学生会是各个系组织的联盟,也有的学校的系学生会与校学生会之间有明显的隶属关系。对于复杂系统而言,其内部子系统的层次数是刻画其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标志。第28页,本讲稿共123页v13 系统的分类v131 按照系统属性分类v 1按自然属性分为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v 自然系统是自然形成的、单纯由自然物(如天体、矿藏、生物、海洋等)组成的系统,例如太阳系、地质构造、原始森林。它们不具有人为的目的性与组织性,所以不是系统工程直接研究的对象。v 所谓社会系统是指由人介入自然系统并且发挥主导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系统。它们具有人为的目的性与组织性。社会系统又称为人工系统、人造系统。第29页,本讲稿共123页v 社会系统,按照其研究对象,可以分为经济系统、教育系统、行政系统、医疗卫生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科技系统、军事系统等。其中经济系统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工业系统、农业系统;工业系统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重工业系统、轻工业系统、化工系统等。社会系统通常都具有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系统又常常称为社会经济系统。v 自然系统及其规律是社会系统的基础。值得指出的是,社会系统(尤其是工业企业)常常导致自然系统的破坏,造成各种公害,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是系统工程的重要课题。今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第30页,本讲稿共123页v 2按物质属性分为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v 实体系统是由物质实体所组成。物质实体包括矿物、生物、能量、机械等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物质实体。概念系统则是由概念、原理、法则、制度、规定、习俗、传统等非物质实体所组成,是人脑和习惯的产物,是实体系统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v 机械系统是实体系统,但是它的运行需要利用技术(如方法、程序等),而后者是概念系统。在实际系统中,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实体系统是概念系统的基础,概念系统为实体系统提供指导和服务。v 实体系统又叫做“硬系统”,它主要由硬件组成;概念系统又叫做“软系统”,它主要由软件组成。第31页,本讲稿共123页v 3按运动属性分为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v 所谓静态系统是其状态参数不随时间显著改变的系统,没有输入与输出,例如未开动的洗衣机,停工待料的工厂等。如果系统内部的结构参数随时间而改变,具有输入、输出及其转化过程,则谓之动态系统。如生产系统、交通系统、服务系统、人体系统等均是动态系统。系统的静态与动态是相对划分的。严格的静态系统是难以找到的。只是有些系统在考察的时间尺度之内,其内部结构与状态参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为研究问题方便,而忽略这些结构与参数的改变,将其近似视为静态系统而已。寒暑假期间的学校,教学活动停止了,大部分学生回家了,机关部门也半休或全休,此时的学校可以说是处于静止状态。第32页,本讲稿共123页v 4按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分为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v 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流动与交换的系统,称之为开放系统。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不发生这些流动与交换,则称之为封闭系统。实际上,严格的封闭系统也是难以找到的。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有时忽略一些较少的流动与交换现象,将这种系统近似看成为“封闭系统”。流动现象有两类:一类是由环境向系统的流动,我们称其为系统的输入或干扰;另一类是由系统向环境的流动,我们称其为系统的输出。用圆圈表示系统,用指向系统的箭头线表示输入,用指离系统的箭头线表示输出,则一般的开放系统可用图1-4来表示。v 开放系统是动态的、“活的”系统,封闭系统是僵化的、“死的”系统。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就可以增强活力,焕发青春。第33页,本讲稿共123页第34页,本讲稿共123页v 5按反馈属性分为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v 在开放系统中,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影响系统输入的现象,称为反馈。增强原输入作用的反馈称为正反馈;削弱原输入作用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负反馈使得系统行为收敛,正反馈使得系统行为发散。通常讲的“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实际上都是正负反馈作用的表现。v 没有反馈的系统为开环系统。具有反馈的系统为闭环系统。系统的反馈主要是信息反馈。一般来说,反馈是指负反馈。v 开环系统可以用图1-5表示,闭环系统可用图1-6表示。第35页,本讲稿共123页第36页,本讲稿共123页v 6按照人在系统中工作的属性分为作业系统与管理系统v 人类的全部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作业活动与管理活动。作业活动是人类在生活、生产中最基本的活动,即直接作用于外界或自身(例如吃饭、穿衣、走路、睡觉等)的活动,我们不妨称之为第一类活动;管理活动作用于作业活动,是对各种作业进行编排和组织的活动,不妨称之为第二类活动。第二类活动以第一类活动为活动对象,使得第一类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现预定的目标。在任何一项工程中,作业系统与管理系统是紧密结合、难以截然分离的,即便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v 在实用词语上常常有交叉,例如说管理作业,那是对管理活动的细分,这里的“作业”二字已不是第一类活动了。v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许多系统是十分复杂的,以上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往往是多种系统形态的组合与交叉。系统工程所研究的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具有反馈的社会系统,是包含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在内的复合系统;系统工程就是组织管理系统的技术。第37页,本讲稿共123页v132 按照系统的综合复杂程度分类第38页,本讲稿共123页v 由图1-7可以看出,系统的复杂性由下向上不断变化。v 框架 这是最简单的系统,如桥梁、房子,其目的是交通和居住,其部件是桥墩、桥梁、墙、窗户等,这些部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服务。它们是静态系统,虽然从微观上说它们也在动。v 时钟 它按预定的规律变化,什么时候到达什么位置是完全确定的,虽动犹静。v 控制机械 它能自动调整。如把温度控制在某个上下限内或者控制物体沿着某种轨道运行。当因为偶然的干扰使运动偏离预定要求时,系统能自动调节回去。v 细胞 它能新陈代谢和自繁殖,它有生命,是比物理系统更高级的系统。v 植物 这是细胞群体组成的系统,它显示了单个细胞所没有的作用,它是比细胞复杂的系统,但其复杂性比不上动物。v 动物 动物的特征是可动性。它有寻找食物、寻找目标的能力,它对外界是敏感的。它也有学习的能力。v 人类 人有较大的存储信息的能力,说明目标和使用语言均超过动物,人还能懂得知识和善于学习。人类系统还指人作为群体的系统。v 社会 这是人类政治、经济活动等上层建筑的系统。社会系统就是组织。v 宇宙 这不仅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而且包括一切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东西。v 这里底层三个是物理系统,中间三个是生物系统,最高层三个是最复杂的系统。第39页,本讲稿共123页v133 钱学森院士的分类v 钱学森院士提出如下分类:(1)按照系统规模可以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2)按照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v 把两个标准结合起来进行分类,形成一种新的完备分类,如图1-8所示。第40页,本讲稿共123页v 钱学森院士还很重视系统的开放性,倡导研究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全国规模的社会经济系统就是一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因特网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实际上,钱学森院土提供了研究系统分类的一个三维坐标系,如图1-9所示。复杂系统有巨系统,也有小一些的系统,但是,系统工程研究的重点是大系统、巨系统,尤其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第41页,本讲稿共123页v14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v141 系统的结构v 各种系统的具体结构是大不一样的,许多系统的结构是很复杂的。从一般的意义上说,系统的结构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v S=E,R (1-2)v这里,S表示系统(system),vE表示要素(elements)的集合,vR表示建立在集合E上的各种关系(relations)的集合。v 由式(1-2)可知,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其要素的集合与关系的集合,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决定一个系统的具体结构与特定功能。第42页,本讲稿共123页v 要素集合E可以分为若干子集Ei,例如一个企业,其要素集合E可以分为人员子集E1、设备子集E2、原材料子集E3、产品子集E4等;而人员子集Ei又可以分为工人子集E11、技术人员子集E12、管理人员子集E13等,即 v E=E1E2E3 (1-3)v E1=E11E12E13 (1-4)v 不同的系统,其要素集合E的组成是大不一样的,例如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军队,中国与美国,其要素集合E的组成有很大差异。但是,在要素集合E之上建立的关系集合R,对系统论而言,却是大同小异的。v R=R1R2R3 (1-5)v式中:R1-要素与要素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横向联系);v R2-局部与全局(系统整体)之间的关系(纵向联系);v R3-系统整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v R4-其他各种关系。第43页,本讲稿共123页v 当然,每一个Ri那是可以细分的,例如R1,不但包含同一层次上不同局部之间、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还包含系统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但是,无论对于学校、企业、军队或者国家,式(1-5)都是成立的。v 在系统要素给定的情况下,调整这些关系,就可以提高系统的功能。这就是组织管理工作的作用,是系统工程的着眼点。v 系统的涌现性存在于集合R之中。如果说集合E代表了系统的躯体,那么,系统的灵魂存在于集合R之中。系统工程的工作重点在于集合R,即塑造或改造系统的灵魂。第44页,本讲稿共123页v142 系统的功能v 从图1-10可以看出,系统的功能包括:接受外界的输入;在系统内部进行处理和转换(加工,组装);向外界输出。第45页,本讲稿共123页v 系统的输入是作为原材料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系统的输出是经过处理和转换后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例如产品、人才、成果、服务等。所以,系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处理和转换机构,它把输入转变为人们所需要的输出。也可以将系统看成一种函数关系,用数学公式表示为v YF(X)(1-6)v其中,自变量X是输入的原材料,应变量Y是产品和服务。X与Y都是矢量,也就是说是多输入、多输出的;F也可能是矢量函数,即系统具有多种处理和转换功能。v 从狭义来讲,处理和转换就是系统的功能。扩大一些说,把接受输入与向外输出也作为系统的功能。对于闭环系统,往往把反馈也作为系统的功能。v 系统工程的任务旨在提高系统的功能,特别是提高系统处理和转换的效率。即在一定的输入条件下,使得输出多、快、好;或者,在一定的输出要求下,使得输入尽可能少与省。第46页,本讲稿共123页v 在早期的系统理论中有一种一般系统论,它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在20世纪中叶创立的。一般系统论重申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论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用数学公式表示为v Ffi (1-7)v其中,F为系统的功能,fi为系统的构成要素的功能。这是系统理论的经典之一。系统工程的主旨就是要实现式(1-7),而且使左边越大于右边越好。v 这里说的大于,也可以代之以多于、高于、优于。例如,可靠性理论指出:可以用可靠度低一些的元件组装可靠度很高的整机。这是对式(1-7)的另一种说明,在该式的英文陈述中实际上是多于。v 这是因为,当要素组成系统之后,要素之间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包括分工与合作),由于层次间的涌现性和系统整体的涌现性使系统的功能出现了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俗语说:一个巧皮匠,没张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谙葛亮。这正是对于式(1-7)的生动叙述。v 然而,不等式(1-7)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在不协调的关系下,其不等号的方向亦可以反过来。例如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第47页,本讲稿共123页v 式(1-7)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于系统的结构。既然如此,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系统结构,就可以提高和增加系统的功能。我们搞改革开放,主要就是调整各种关系,包括集合R的各个子集Ri,即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等。改革开放的成功,带来了国民经济的繁荣、社会局面的安定团结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v 必须说明:系统的功能或总体效果最优,并不是要求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都孤立地达到最优(那样会使系统的成本太高)。另一方面,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都孤立地达到了最优并不意味一定能有系统功能或总体效果的最优。为了实现系统总体效果最优,有时还要遏制甚至牺牲某些局部的效果(利益)。这里面有一个协调的问题,有一种“抓总”的工作、统筹兼顾的安排,即整个系统的合理组织与管理,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这正是系统工程所要做的工作。第48页,本讲稿共123页v15 系统思想的演变v 任何一个学科,如果要探讨其朴素的基本思想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很远。人类远在能说出什么是系统概念、什么是系统工程之前,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辩证地、系统地思考和处理问题了。因为人类从来都是处于一定的自然系统与一定的社会系统之中,系统的存在决定了人类的系统意识。在人类历史上,凡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比较复杂的工程建设和其他社会活动时,就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系统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某些方法,正像人们不自觉地运用辩证法与唯物论一样。v 下面先做一些古例分析来阐明这一点,然后沿着历史的轨迹来察看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的演变。必须说明:这些典型的古例在今天看来,明显地带有系统思维和系统工程的特征,虽然它并不意味着系统工程学科古已有之,但是却有力地证明了系统工程学科的出现乃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第49页,本讲稿共123页v151 古例分析v 1大禹治水v 传说在4000多年以前,神州大地洪水泛滥。舜先派鲧治水。鲧采取“湮”的办法,治了9年,什么效验也没有,受了处分,被冲军到羽山。舜又派大禹治水。大禹经过调查研究,认识到他父亲鲧采用“湮”的办法是错误的,毅然决定改用“导”的办法。他率领群众挖了9条大川,放田水入川,放川水入海。他把全国分成12州5大区,分派5个首领掌管。在治水过程中,他还注意调运物资,救济灾荒,让大家有饭吃,不断改善生活,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治理了洪水。由于治水有功,大禹深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爱戴,舜就把“国家元首”的职位禅让给他。v 这个故事所体现的系统思想是很明显的。处理的问题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不仅包括“治水”的工程问题,而且包括“治人”的社会问题。大禹采用的方法是优的(“导”),他实现的系统的总体效果也是优的(治理了洪水,得到了“禅让”),即实现了“一个系统,两个最优”。第50页,本讲稿共123页v 2都江堰第51页,本讲稿共123页v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省的北部,自古以来,那里的几百万亩农田主要依靠岷江水灌溉。但是,在利用岷江水源时遇到了几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1)没有灌溉网络,水资源利用率不高。(2)由于岷江水源的很大部分来自于雪山上的冰雪融化,水量的季节分布很不均匀。(3)每年春天,伴随着雪水的融化,有大量山上的沙石冲击而下;如果直接用带有大量沙石的河水进行灌溉,农田的土壤会受很大损害。(4)如果要建设水利工程,不能影响岷江的通航功能。v 为了解决上述诸多问题,战国时代(公元前250年)秦国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工程的构思与设计非常巧妙,在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古代堪称一绝。工程包括三个主要部分:“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首先,在岷江的一个拐角处设置“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保持通航而内江作为灌溉的水源。“鱼嘴”是个分水工程,根据现代水利工程者的测试,“鱼嘴”的拐角位置选择得非常合适,它能够做到:当岷江水量很多时,大部分水量通过拐角的反弹流向外江;而当水量较少时,大部分江水合流入内江,以用于灌溉。第52页,本讲稿共123页v 其次,在“鱼嘴”下游内江侧一两公里处劈山开凿了引水口-“宝瓶口”。这是一项引水工程,把内江的水通过“宝瓶口”引向成都平原的数百万亩农田,用以灌溉。v 最后,为了进一步调节水位和减少岷江的沙石随江水进入农田,又在距“宝瓶口”不远的下游处修建了“飞沙堰”分洪排沙工程。“飞沙堰”是一条岷江的内江通向外江的几乎与水面齐平的堤堰。当内江水流量较大时,一部分江水可以通过“飞沙堰”从内江回到外江,以进一步调控用于灌溉的水量,同时根据江流特点,大块的沙石都漂浮在江水的上层,容易从堤堰上溢过而回到外江(“飞沙”因此而命名),以减少对农田灌溉的负面效应。第53页,本讲稿共123页v 3田忌赛马v 公元前350多年的战国时代,齐威王同田忌赛马,约定每胜一匹赢得千金。他们各出三匹马,分成上、中、下三个等级。田忌的上等马劣于齐王的上等马而优于齐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劣于齐王的中等马而优于齐王的下等马;田忌的下等马劣于齐王的下等马。如果用同等的马比赛,田忌必定三场皆输。田忌在谋士孙膑的建议下,用下等马对齐王上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下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中等马,结果二胜一负,总和为胜,赢得千金。v 我们看到:系统的要素没有变化(比赛双方及其6匹马),但是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不同的组合,得到了不同的总体效果。第54页,本讲稿共123页v 4丁渭工程v 北宋,宋真宗统治时期,皇城失火,宫殿被毁。皇帝任命一个名叫丁渭的大臣负责皇宫的修复工程。这项工程怎样才能进行得又快又好?经过反复考虑,丁渭提出一套施工方案:首先把皇宫旧址前面原有的一条大街挖成沟渠,用挖沟的土烧砖,解决部分建筑材料问题;再把开封附近的汴水引入沟内,形成航道,从外地运输砂石木料等;待皇宫修复后,把沟里的水排掉,用建筑垃圾、废弃杂物填入沟中,恢复原来的大街。v 这是一个杰出的方案。它把皇宫修复全过程看成一个系统,划分成许多并行的与交叉的作业子系统,蕴涵了统筹法(PERTCPM)的原理。第55页,本讲稿共123页v152 系统思想的演变v 朴素的系统思想,不仅表现在古代人类的实践中,而且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哲学思想中也得到了反映。古代杰出的思想家都从承认统一的物质本原出发,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体。古希腊辩证法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在论自然界一书中说过:“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老子强调自然的统一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南宋陈亮提出“理一分殊”思想,试图从总体角度说明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其“理一”是说天地万物具有协调一致的总体规律;“分殊”是说在这个总体规律之下各种事物的功能、形态和规律是多种多样的。第56页,本讲稿共123页v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统一的年代多于分裂的年代。中国人关于“大一统”的思想是非常强烈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天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经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伟大民族,统一的思想、融合的实践,就是系统思想及其实践。v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虽然强调对自然界的总体性、统一性的认识,却缺乏对这一总体各个细节的认识能力,因而对总体和统一性的认识是不完全的。对自然界这个统一体各个细节的认识,则是近代科学的任务。第57页,本讲稿共123页v 15世纪下半叶,近代科学开始兴起,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逐渐从浑然一体的古代哲学中分离出来,获得日益迅速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了研究自然界的方法论(称为还原论)及其一整套分析方法,包括实验、解剖、观察以及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把自然界的细节从总的自然联系中抽出来,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这种自然科学的方法上升到哲学,就成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出现是有历史根据的,是时代的需要,在深入的、细节的考察方面它比古代哲学是一个进步。但是,形而上学撇开总体

    注意事项

    本文(系统工程引论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精品文稿.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