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pt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及对策及对策及对策 2007 MPH 2007 MPH 姓名:王军姓名:王军一、引言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行业起步较晚,加上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沤水兑上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腊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实在令人担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更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人民对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监察部门的职能质疑。二、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二)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1 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首先,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2 2)种植业与养殖业造成的源头污染。)种植业与养殖业造成的源头污染。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3 3)生物毒素的污染。)生物毒素的污染。生物毒素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毒素和霉菌毒素2个方面。(三)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1)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2)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3)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保健食品原料、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等(四)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五)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1)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3)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不强、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六)卫生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需要加大。(3)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三、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形成原因1、消费者方面国民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科学知识被广泛重视的今天,国民大都认为只有像航天、计算机等知识是我国最急需发展的科学,而食品卫生知识没有得到国民应有的重视,有些人还错误地认为吃喝不太讲究还是美德。从我国国民在学校受教育的知识结构来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根本没有安排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教学内容,以后也没有进行系统学习,包括在以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医学、食品及相关专业的除外)。人们对人自身、生物及微生物世界和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几乎没有什么了解。2、生产行业者 (1)食品生产行业者的准入“门坎”太低 食品生产、加工产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但对他们的职业技能、道德和相关法律的教育不够,特别是解决下岗职工就业时就更低,他们几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从事饮食业,食品卫生监管部门顶多要求他们办个健康证。(2)生产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使然。假冒伪劣食品之所以泛滥,其中一个主要是因为其成本低廉,利润丰厚。不法商贩往往从进货上就选择那些便宜的、过期变质的原材料,再利用一些成本很小的化学药品进行食品的再加工,从而以假乱真。这样加工出来的有毒食品再以低价广销全国各大城市,生产经营者便可从中获取暴利,这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使得众多商贩趋之若鹜,有问题的食品也屡禁不止。3、国家政府职能(1)我国对食品科学的研究投入尚存在我国对食品科学的研究投入尚存在不足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品科学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对比其他科学领域以及国内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食品科学发展提高的程度,还是没有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饮食生活安全的要求。这与我国对食品科学的研究投入不足有关。一方面是食品科研机构较少,另一方面又对本来就少的食品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不足。(2)我国食品卫生监管标准陈旧我国食品卫生监管标准陈旧,食品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食品卫生监管执法不力,是威胁我国食品安全的外在因素。(3)食品安全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不足食品安全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不足 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科技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物供给数量而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目前还没有广泛地应用与国际接轨的危危险性评估险性评估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行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仍然比较落后。中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还比较落后,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地环境净化技术缺乏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四、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五)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要加强硬件建设;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我国已加入WTO,为排除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阻碍,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要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找出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间的差异,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要注重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七)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供给、分配和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从国际、国内上的教训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在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给民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惧与心理障碍。问题严重时,还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食品安全事件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对政府的能力也是一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