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物流模式.pptx
第第7章章 物流模式物流模式第7.1节 宏观物流模式与选择第7.2节 企业物流模式第7.3节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方法第7.4节 企业物流模式的经济分析目录目录一、宏观物流模式的内涵二、宏观物流模式的种类与选择三、现阶段我国宏观物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第第7.1节节 宏观物流模式与选择宏观物流模式与选择宏观物流模式是指国家对物流发展所采取的基本模式与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国家对物流产业发展所采取的基本战略与方法。宏观物流发展模式不仅取决于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水平,而且也取决于国民经济及其他产业对物流发展的需求。不同的发展模式,不仅会影响到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一、宏观物流模式的内涵一、宏观物流模式的内涵二、宏观物流模式的种类与选择二、宏观物流模式的种类与选择(一)宏观物流模式的种类(二)我国宏观物流模式的选择1超前发展模式2滞后发展模式3适应性发展模式(一)宏观物流模式的种类(一)宏观物流模式的种类(二)我国宏观物流模式的选择(二)我国宏观物流模式的选择基本战略:物流产业应采取一种适应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适度加快的发展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适应性发展模式非基础部分: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三、现阶段我国宏观物流发展所面临的主三、现阶段我国宏观物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要问题与发展对策(一)现阶段我国宏观物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较高;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慢;商品存淀资金占GDP近45%;载重汽车空载率高达37%。(二)现阶段我国物流发展的基本对策其一,市场结构结构不尽合理;其二,市场行为行为不规范;其三,管理水平水平较低;其四,在经营理念理念上,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依然存在。(一)现阶段我国宏观物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现阶段我国宏观物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制定科学科学的物流发展规划2建立合理合理的物流市场结构3提高物流的社会化程度与市场化水平,构建物流市场主体4加快物流的信息化信息化建设5建立和健全物流标准标准,加快物流的标准化建设和实施6加快人才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物流人才的作用7发挥行业协会协会在我国物流发展中的作用8加强对物流基础理论理论研究及应用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二)现阶段我国物流发展的基本对策(二)现阶段我国物流发展的基本对策第第7.2节节 企业物流模式企业物流模式一、企业物流模式的内涵二、自营物流模式三、共同物流模式四、互用物流模式五、第三方物流模式六、新兴的第四方物流一、企业物流模式的内涵一、企业物流模式的内涵企业物流模式是指企业对物流所采取基本战略和方法。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及我国物流理论与实践,企业物流模式主要有自营自营物流模式、共同共同物流模式、互用互用物流模式、第三方第三方物流模式以及第四方物流模式等。合理科学的物流模式对企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二、自营物流模式二、自营物流模式(一)自营物流模式的内涵(二)自营物流模式的优缺点(三)自营物流模式应用范围自营物流模式是指企业对自身自身物流活动直接直接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模式。一般来说,采用该种模式的企业,大都具备一定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并具有相应的物流管理人才。(一)自营物流模式的内涵(一)自营物流模式的内涵1自营物流模式的优点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系统化程度相对较高。第一,控制力强;第二,服务性强;第三,协调性强;第四,专业性强。2自营物流模式的不足第一,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负担,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二,规模化程度较低;第三,效率效率较低、成本成本较高;第四,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二)自营物流模式的优缺点(二)自营物流模式的优缺点一般而言,采取自营性物流模式的企业大都是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代表性连锁企业的物流。海尔、苏宁、国美、乐百氏、鄂尔多斯(三)自营物流模式应用范围(三)自营物流模式应用范围三、共同物流模式三、共同物流模式(一)共同物流模式含义是企业之间为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物流联合体。核心在于充实和强化物流的功能,弥补企业功能的不足,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提升物流能力。(二)组建共同物流模式原则功能互补、平等自愿、互惠互利与协调一致(三)共同物流模式的可行性论证第一,环境分析;第二,目标市场论证;第三,组织论证;第四,技术论证。(四)共同物流模式的实施步骤第一,选择联合对象;第二,组建谈判小组,做好谈判装备;第三,签订合作意向书及合同;第四,组建领导班子与管理模式;第五,正式运作。(五)共同物流模式的运作过程 物流信息 物流共同联合体 网络信息情报传递 物流作业流程(货物流)图7-1 共同物流的一般运作过程客户销售供应群体客户消费需求群体企业A功能A企业B功能B企业C功能C组织协调管理中心共同物流的类型有很多,既有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也有资源型、功能型和管理型;或集货型、送货型和集送型等等。2共同物流模式的类型共同物流模式的类型四、互用物流模式四、互用物流模式(一)互用物流模式含义(二)互用物流模式的形式(三)互用物流模式的特点互用物流模式是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以契约的方式达成某种协议,互用对方物流系统而组织物流活动的模式。其优点在于企业不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就可以扩大自身的物流规模、范围和功能,但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相关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一)互用物流模式含义(一)互用物流模式含义一般来说,互用物流模式的基本形式如图7-2所示。图7-2 互用物流模式的基本形式企业1企业2企业3物流系统3物流系统2物流系统1客户3客户2客户1(二)互用物流模式的形式(二)互用物流模式的形式功能作用稳定性合作对象(三)互用物流模式的特点(三)互用物流模式的特点五、第三方物流模式五、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就是指为交易双方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一方,第三方物流就是指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方式与过程如下图所示。供方工商企业、网站等第三方 专业物流公司、企业需方 工商企业、消费者等 第三方物流模式运作方式与过程 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 六、新兴的六、新兴的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指集成商们利用分包商来控制与管理客户公司的点到点式供应链运作,是由安德森咨询公司提出的。第第7.3节节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方法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方法一、定性分析方法二、定量分析方法一、定性分析方法一、定性分析方法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方法有很多种,在此我们主要介绍矩阵图决策法。矩阵图决策法是物流定性决策方法的一种,主要是通过两个不同因素的组合,利用矩阵图来选择物流模式的一种决策方法。基本思路是先选择两个对物流活动有重要影响因素,依此来初步确定企业的物流模式;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它因素,最终来确定企业的物流模式。在此我们主要以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企业的物流能力两个因素来展开分析。如下图所示。l矩阵图决策法进行分析。二、定量分析方法二、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的量化分析来确定物流模式的方法。比较选择法主要是企业通过对物流成本、收益等进行比较而选择物流模式的一种方法。一般有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等(一)确定型决策(二)不确定型决策(三)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例:例:某企业计划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满足客户对物流的要求,来扩大经营规模。现可供选择的物流模式有三种,由于在未来两年内,企业对用户要求物流服务水平的程度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测,只能大体估计为三种情况,且估算出三种模式在未来两年内三种自然状态下的成本费用,且未知道这三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问哪种模式最优?不确定型决策第一种方法。按乐观准则来决策,一般适用于把握较大和风险较小的情况。第二种方法。按悲观准则来决策,一般适用于把握性小和风险较大的问题。第三种方法。按折衷准则或赫维斯准则来决策折中成本值a*最小成本值+(1a)*最大成本值估计客户对物流程度要求高的大概占40%,客户对物流要求程度低占60%第四种方法。按等概率准则或拉普拉斯准则来决策。求加权平均值第五种方法。按最小后悔值准则(沙万奈准则)来决策,以每个模式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成本值作为理想目标。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通常采用期望值准则,先根据预测的结果及出现的概率计算期望值。然后根据指标的性质及计算的期望值结果进行决策。产出类性质的指标,一般选择期望值大的方案;投入类性质的指标,一般选择期望值小的方案。例如:某企业计划通过强化物流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以扩大产品的销售量,现有三种物流模式可供企业选择,各种资料如表,问企业应选择哪种物流模式。第第7.4节节 企业物流模式的经济分析企业物流模式的经济分析从经济角度做进一步考察,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需要考虑物流资产的专用性、成本(包括交易成本与物流管理运作成本)、服务水平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一、物流的资产专用性二、交易成本与物流管理运作成本三、服务水平与物流能力四、人力资源的因素一、物流的资产专用性一、物流的资产专用性(一)物流资产的专用性(二)资产专用性对物流模式的影响(三)物流资产专用性的决策分析(四)我国的现实物流资产专用性专用性资产指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分为五类:地点专用性、有形资产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定制的服务、品牌专用性。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由于其投资主要是为需求主体(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服务的,在有资产专用性投资的情况下,其必须要考虑需求主体需求的稳定性、规模性、需求主体的可信任程度以及长期关系等方面因素。物流资产专用性的决策分析NPV 投资收益或净现值n 投资使用年限r 利率 风险补偿率Ct t期的收益Sn 投资设备残值I 投资成本例:某投资项目有A A,B B两个方案,有关数据如下表,基准折现率为10%10%,问哪个方案较优?对于(1):(1):NPVNPVA A=-15+3.1(P/A,10%,10)+1.5(P/F,10%,10)=-15+3.1(P/A,10%,10)+1.5(P/F,10%,10)=-15+3.1*6.144+1.5*0.3855 =-15+3.1*6.144+1.5*0.3855 =4.62(=4.62(万元)对于(2):(2):NPVNPVB B=-3+1.1(P/A,10%,10)+0.3(P/F,10%,10)=-3+1.1(P/A,10%,10)+0.3(P/F,10%,10)=-3+1.1*6.144+0.3*0.3855 =-3+1.1*6.144+0.3*0.3855 =3.87(=3.87(万元)因为NPVNPVA ANPVNPVB B,所以A A方案优于B B方案。分析:A方案投资是B方案的5倍,而其净现值仅比B方案多0.75万元,就是说B方案与A方案的经济效果相差很小。如果认为A方案优于B方案,显然是不合理的。由此看来,当两个方案投资额相差很大时,仅以净现值的大小来决定方案的取否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选择。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净现值指数(NPVI)的概念。它是项目净现值与投资现值之比,经济含义是单位投资现值所能带来的净现值。式中 Kp项目投资现值例3:计算上题的NPVI。NPVIA=4.62/15=0.308NPVIB=3.87/3=1.29所以B方案要优于A。图 我国拥有各类仓储设施的比例物流资产专用性在我国的现实情况物流资产专用性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企业选择物流模式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成本问题,这主要包括:交易成本、物流管理成本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交易成本C外包=C1+C2+C3+C4C1交易前成本,C2实施和履行合同成本,C3监督与保障合同顺利进行所付出的成本。C4其他成本。(二)物流管理运作成本M自营=M1+M2+M3+M4M1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采取自营模式时直接进行物流动作的成本,M2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M3企业在物流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投资成本;M4其他成本。二、交易成本与物流管理运作成本二、交易成本与物流管理运作成本M1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采取自营模式时直接进行物流运作的成本,主要包括包装成本M11、仓储成本M12、运输成本M13、装卸搬运成本M14、流通加工M15等成本;三、服务水平与物流能力三、服务水平与物流能力(一)服务水平物流效率服务质量沟通信任方便(二)物流能力定位、整合、敏捷性和测量方法库存管理、客户服务柔性以及物流战略及时性、服务的价值、信息技术、客户服务、设备和运作处理频繁的订单能力,以将正确的订单在正确的时间发送到位的能力、与客户交流载运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处理和填写订单的能力,与配送中心的其他成员共享信息的能力。四、人力资源的因素四、人力资源的因素是否具有专门的物流人才也是企业选择物流模式的一个主要依据。就一般情况而言,当企业拥有较多的物流人才时,企业可能偏向于采用自营物流模式,而当企业物流人才较少时,企业可能偏向于采用物流外包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复习题复习题1宏观物流模式的内涵与种类。2微观物流模式的种类与特点3企业选择物流模式的影响因素与方法。4企业物流能力的构成。思考题思考题1我国发展物流产业应该采取何种模式,原因是什么?2物流资产专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对企业物流模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