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ppt
-
资源ID:91046526
资源大小:1.94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5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ppt
18 五月 20235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考向概览考点概览考向定位7、个人收入的分配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从知识的考查看:重点考查收入分配方式和社会公平的维护。社会公平的维护经常与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是考查的重点,选择题聚焦于分配方式和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材料题多立足生产、分配、消费的关系,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措施。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分配决 定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分配制度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 定决 定决 定决 定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1)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是处于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特别提示】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点】存在性质适用范围分配尺度分配对象分配结果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经济劳动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与农村经济中的承包土地经营所得都属于按劳分配。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而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制经济内不仅有按劳分配,还有其他分配方式。2、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不能实行按需分配不能实行平均分配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搞平均主义,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普遍贫穷。3、意义(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4、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原因: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站主体地位。总结:理解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 为什么是什么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2011湖南模拟)在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农民承包土所得的收入 个体劳动所得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奖金、津贴 某外资企业员工的工资A、B、C、D、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的内容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3.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含义:个体劳动者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注意点】分配范围分配对象劳动者特点国家态度个体经济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资本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投资收益”,如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票红利、股息,储蓄和债券的利息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劳动者所得,如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技术贡献”,技术入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强调的是企业中的经理等管理者的年薪及奖励 按信息要素分配:指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2、按生产要素分配(1)内容:(2)意义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按生产要素分配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生产要素)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个人)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易混易错提示】1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分配。2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 3劳动收入并非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按劳动要素收入不是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按生产要素分配技术、资本入股所得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4)工资收入不都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2011高考上海卷)一家IT公司生产软件产品,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其中属于资本要素的是()运转资金 公司办公楼电脑设备 程序设计 A、B、C、D、【解析】资本要素是构成生产要素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实物资产,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运转资金、公司办公楼、电脑设备都是属于资本要素。A正确。程序设计不是属于资本要素,它是属于技术要素,不选。(2014天津卷1)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有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属于按劳分配 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 B.C.D.(2014四川卷2)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的价值 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得的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 A.B.C.D.(1)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注意:收入分配公平 平均主义 收入差距 分配不公考点四、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是什么?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问题vv主要表现:全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全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不同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集中,两极差距扩大。不同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和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扩大。行业差距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日益突出。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在初次分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配中的比重过低2、收入分配为什么要公平?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公平的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目标决定的 关注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国情决定:城乡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现实意义: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根本途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城乡、区域相协调),把蛋糕做大,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3)初次分配中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重要举措考点四、收入分配公平(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重公平。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考点四、收入分配公平【拓展思维】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及其他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2009高考江苏卷)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再分配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的,由此可知社会保障是属于再分配,C应选。ABD是属于初次分配,不选。(2014大纲卷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2014广东卷26)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A B C D考点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讲效率就要奖优罚劣,导致收入差距,影响公平;重公平,则要求人们的收入尽量没有差距,这又会影响效率的提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立性: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考点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公平物质前提保证一致性:(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切好)效率与公平的共同目标 共同富裕(2011高考江苏卷)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 B C D【解析】图示信息显示,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比例方向变化,错误;但收入差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差距继续拉大,效率反而会降低,符合;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错误,正确。(2)怎么办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考点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促进国家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拓展思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考点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区分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分配原则:、分配政策:、分配政策: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存,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 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取缔非法收入,同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特别提示】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平均富裕”、“同等程度富裕”。想让所有的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否则只能导致“共同贫穷”。正确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考点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