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企业所得税.ppt
2023/5/20第十二章企业所得税第十二章企业所得税一一、两法合并的历史背景两法合并的历史背景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末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税制建年代末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税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税收收入逐步成为政府收入设进入一个新时期,税收收入逐步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的主要来源,税收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段。2v1.五法并存阶段五法并存阶段vv全国人大于全国人大于全国人大于全国人大于19801980年年年年9 9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营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营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营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30%30%,另按应,另按应,另按应,另按应纳所得税额附征纳所得税额附征纳所得税额附征纳所得税额附征10%10%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vv19811981年年年年1212月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月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月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月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行所得税法,实行所得税法,实行所得税法,实行20%20%至至至至40%40%的的的的5 5级超额累进税率,另按应级超额累进税率,另按应级超额累进税率,另按应级超额累进税率,另按应纳税的所得额附征纳税的所得额附征纳税的所得额附征纳税的所得额附征10%10%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vv19801980年年年年19811981年形成了外资两法。年形成了外资两法。年形成了外资两法。年形成了外资两法。八十年代以来所得税改革的三次重大变化八十年代以来所得税改革的三次重大变化3v1984年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v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和国营企业调节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和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对大中型企业实行税征收办法。对大中型企业实行55%的比例税率,的比例税率,对小型企业实行对小型企业实行10%至至55%的的8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超额累进税率。v 1985年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行10%至至55%的超额累的超额累进税率。进税率。v 1988年年6月,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月,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税率为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税率为35%。v1984年年1988年形成了内资三法。年形成了内资三法。v1980年开始进入五法并存阶段年开始进入五法并存阶段4v2.1991年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从而完成了外资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从而完成了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从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从1991年年7月月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v 1993年年12月,国务院将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月,国务院将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整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整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自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年1月月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v1991年年1993年形成了内、外资两法。年形成了内、外资两法。v从从1994年开始进入两法并存阶段。年开始进入两法并存阶段。两法并存阶段两法并存阶段53.20073.2007年年3 3月月16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并以主席令第业所得税法,并以主席令第6363号发布,号发布,标志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最终统一标志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最终统一。两法合并两法合并6二二、两法并存的突出问题两法并存的突出问题1 税基不统一税基不统一我国现行税法原则上允许外我国现行税法原则上允许外资企业的成本费用在税前据资企业的成本费用在税前据实扣除,对内资企业却限制实扣除,对内资企业却限制扣除扣除,不利于内资企业进行成不利于内资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补偿。本费用的补偿。7 2 税率不统一税率不统一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测算,测算,测算,测算,20052005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负为负为负为24.53%24.53%,外资企业平均实际,外资企业平均实际,外资企业平均实际,外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税负为税负为税负为14.89%14.89%,内资企业高出外,内资企业高出外,内资企业高出外,内资企业高出外资企业近资企业近资企业近资企业近1010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内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内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内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内外资企业面临着一个严重不公平的外资企业面临着一个严重不公平的外资企业面临着一个严重不公平的外资企业面临着一个严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竞争环境。竞争环境。竞争环境。8v3 优惠政策不统一优惠政策不统一v 在税收优惠方面,外资企业比内在税收优惠方面,外资企业比内资企业享受的面更广,数额更大,资企业享受的面更广,数额更大,从而实际税负更轻。从而实际税负更轻。9v4.税制不统一,导致了税收征管和资源配置税制不统一,导致了税收征管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的低效率v “两法并存两法并存”导致一些通过导致一些通过“假合资假合资”、“返程投资返程投资”等方式骗取税收优惠的问题屡等方式骗取税收优惠的问题屡屡发生,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屡发生,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v “两法并存两法并存”在对税收征管效率造成损害在对税收征管效率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和资的同时,也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源的有效配置。10三三、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五五个个统统一一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适用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的新税收优惠体系税收优惠体系统一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制度统一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制度11三三、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两两个个过过渡渡对部分特定区域实行过渡性优惠对部分特定区域实行过渡性优惠政策政策对实行法定税收优惠的老企业实对实行法定税收优惠的老企业实行过渡措施行过渡措施12三三、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改革后改革后企业所企业所得税法得税法的主要的主要内容包内容包括括明确了支出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明确了支出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准具体规定了税收优惠的范围和办具体规定了税收优惠的范围和办法法对其他税法规定的问题进行了细对其他税法规定的问题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化和明确13第二节第二节 纳税人与征税对象纳税人与征税对象14v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v借鉴国际经验,新税法明确实行法人借鉴国际经验,新税法明确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所得税制度。v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即这两类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企即这两类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企业所得税。业所得税。15v企业分为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v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为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为居居民企业民企业。v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且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为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为非居民企非居民企业业。16 居民企业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居民企业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及与非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及与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境外所得部分纳税。的境外所得部分纳税。17第三节第三节 税率税率v新企业所得税法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率为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得税,适用税率为20%.实际征税时适用实际征税时适用10%的税率的税率.18第四节第四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v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应纳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额企业每一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纳税年度的收入总的收入总额额不征税不征税收入收入各项各项扣除扣除允许弥补的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以前年度亏损免税免税收入收入19v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v(一)销售货物收入;(一)销售货物收入;v(二)提供劳务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v(三)转让财产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v(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v(五)利息收入;(五)利息收入;v(六)租金收入;(六)租金收入;v(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v(八)接受捐赠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v(九)其他收入。(九)其他收入。20v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v财政拨款财政拨款v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费、政府性基金v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21v新税法在收入总额的规定中新税法在收入总额的规定中新增加新增加了不征税收入了不征税收入的概念。的概念。v实施条例将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之实施条例将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之中的中的“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界定为:界定为:各级政府对纳各级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v这就在一般意义上排除了各级政府对企业这就在一般意义上排除了各级政府对企业拨付的各种价格补贴、税收返还等财政性拨付的各种价格补贴、税收返还等财政性资金,相当于采用了较窄口径的财政拨款资金,相当于采用了较窄口径的财政拨款定义。定义。22 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财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财 政补贴给企业的收入,在会计上作为政补贴给企业的收入,在会计上作为 政府补助,列作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列作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税收在此问题上应与会计制度一致。税收在此问题上应与会计制度一致。23v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v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v经审批;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为目的;收取对象只经审批;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为目的;收取对象只限于直接从该公共服务中受益的特定群体;收支限于直接从该公共服务中受益的特定群体;收支两条线,收费上交国库,不得坐收坐支。两条线,收费上交国库,不得坐收坐支。24v政府性基金:政府性基金:v是指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是指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规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财政资金。v有法律依据;代政府收取;具有专项有法律依据;代政府收取;具有专项用途;性质为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用途;性质为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理25v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v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的财政性资金。v一是经批准,二是具有专项用途。一是经批准,二是具有专项用途。26免税收入免税收入331331v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v(一)国债利息收入(一)国债利息收入: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v(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股息、红利等权益性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投资收益;v(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股息、红利等权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益性投资收益;v股息、红利: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股息、红利: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得的投资收益。v(四)符合条件的(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的收入。27扣除项目扣除项目v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税额时其他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税额时进行扣除进行扣除。由此亦肯定了凡是与企业由此亦肯定了凡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支出均可以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支出均可以据据实实予以扣除。予以扣除。28扣除项目的标准扣除项目的标准v1.工资薪金工资薪金v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统一了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统一了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规定税前扣除政策,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出,准予扣除。对合理的判断,主要从雇员实际提。对合理的判断,主要从雇员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否配比合理进行,供的服务与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否配比合理进行,凡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而发生的工资薪金凡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而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据实扣除。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据实扣除。29 2.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v原税法规定,对企业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原税法规定,对企业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育经费支出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14%、2%2%、1.5%1.5%计计算扣除。算扣除。v新实施条例规定职工福利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新实施条例规定职工福利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14%标标准扣除准扣除;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2%标准扣除。标准扣除。v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2.5的部分,准予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30v3.3.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予扣除。v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31v4.4.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v5.5.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扣除:v(1 1)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v(2 2)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分。327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v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33v业务招待费是由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混合而成的,业务招待费是由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混合而成的,其中个人消费的部分属于非经营性支出,不应该其中个人消费的部分属于非经营性支出,不应该税前扣除。因此,就需要对业务招待费进行一定税前扣除。因此,就需要对业务招待费进行一定的比例限制。但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之间通常是的比例限制。但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之间通常是难以划分的,国际上的处理办法一般是在二者之难以划分的,国际上的处理办法一般是在二者之间人为规定一个划分比例,比如意大利,业务招间人为规定一个划分比例,比如意大利,业务招待费的待费的30%属于商业招待可在税前扣除,加拿大属于商业招待可在税前扣除,加拿大为为80%,美国、新西兰为,美国、新西兰为50%。34例:业务招待费的扣除例:业务招待费的扣除v某企业某企业20082008年度营业收入为年度营业收入为10001000万元,发生业务招待费万元,发生业务招待费6 6万元。万元。可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为可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为 660%=3.6 660%=3.6万元万元 如发生业务招待费如发生业务招待费1212万元,万元,则可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为则可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为 1000 5=5 1000 5=5万元,万元,而不是而不是12 60%=7.212 60%=7.2万元万元358 广告宣传费广告宣传费v实施条例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实施条例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是合并在一起考虑的,规定企业每扣除是合并在一起考虑的,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一纳税年度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业务宣传费,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当年销售(营业)收入业)收入15的部分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36广告费支出不同于赞助支出广告费支出不同于赞助支出v企业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要符合下列条企业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要符合下列条件:件:v广告是通过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广告是通过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的;v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通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过一定的媒体传播。3713 公益性捐赠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v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v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v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38v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v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除。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除。39不得扣除项目不得扣除项目v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下列支出不得扣除:v(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益款项;v(二)企业所得税税款;(二)企业所得税税款;v(三)税收滞纳金;(三)税收滞纳金;v(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v(五)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五)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v(六)赞助支出;(六)赞助支出;v(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v(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40亏损弥补亏损弥补v税法规定:税法规定:v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超过长不超过5年。年。41 第九节第九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法应纳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额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总额总额纳税调整项目纳税调整项目金额金额42v例例1:假定某企业为居民企业,:假定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08年经营业务如下:年经营业务如下:v1取得销售收入取得销售收入2500万元;万元;v2销售成本销售成本1100万元;万元;v3发生销售费用发生销售费用670万元(其中广告费万元(其中广告费450万元);管理万元);管理费用费用48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15万元);财务费用万元);财务费用60万元。万元。v(4)销售税金)销售税金160万元(含增值税万元(含增值税120万元)。万元)。v(5)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70万元,营业外支出万元,营业外支出50万元(含通过公益万元(含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30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6万元)。万元)。v(6)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150万元、拨缴职工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工会经费3万元、支出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万元、支出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29万元。万元。v要求:计算该企业要求: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实际应纳的企业所得税。年度实际应纳的企业所得税。43v例例2.一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一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实现税年实现税前收入总额前收入总额2000万元万元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1800万元万元,购买国债利息收入购买国债利息收入100万元万元,其他收入其他收入100万元万元,发生发生各项成本费用共计各项成本费用共计1000万元万元,其中包括:合理的工资其中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薪金总额200万元万元,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100万元万元,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50万元万元,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20万元万元,工会经费工会经费10万元万元,税收滞纳税收滞纳金金10万元万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100万元。另外该该万元。另外该该企业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500万元,购置完毕即投万元,购置完毕即投入使用。入使用。v要求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要求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v企业以前无未弥补的亏损企业以前无未弥补的亏损解:解:44v例例3:v某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一个分公司,某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一个分公司,该公司可在中国境内独立开展经营活动,该公司可在中国境内独立开展经营活动,2008年该公司在中国境内取得年该公司在中国境内取得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200万元,发生成本费用万元,发生成本费用150万元万元其中有其中有20万不得税前扣除万不得税前扣除,假定该分公司不享,假定该分公司不享受税收优惠,该分公司受税收优惠,该分公司2008年在中国应缴年在中国应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纳多少企业所得税。45v例例4:v某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长驻代表机构,某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长驻代表机构,2008年该外国公司与中国一家企业签定技年该外国公司与中国一家企业签定技术转让协议,合同约定技术转让费术转让协议,合同约定技术转让费100万元,万元,技术转让费所适用的中国营业税税率为技术转让费所适用的中国营业税税率为5%,则该外国公司应为该笔技术转让费在中,则该外国公司应为该笔技术转让费在中国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国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46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47国际重复征税与消除方法之一方法之一税收抵免税收抵免1概念概念甲国征税甲国征税=(1000+100)33%10020%=343若无分支机构若无分支机构:甲国征税甲国征税=100033%=330有分支机构有分支机构:甲国征税甲国征税=(1000+100)33%10060%=303-27482抵免原则在比例税率情况下在比例税率情况下,公式可简化公式可简化.抵免限额抵免限额=国外来源所得国外来源所得本国税率本国税率如如上例上例:抵免限额抵免限额=10033%=33甲国征税甲国征税=(1000+100)33%33=330493直接抵免下的一般计算公式直接抵免下的一般计算公式:居住国=税收(居住国 所得+来源国 所得)居住国居住国 税率税率允许抵免额允许抵免额 允许允许抵免额抵免额外国外国税率税率 实纳外国税收 本国本国税率税率抵免限额抵免限额本国本国税率税率实纳外国税收实纳外国税收抵免限额50指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在来源国因减免优惠指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在来源国因减免优惠而未缴或少缴的那部分税额是同已纳税款同样给而未缴或少缴的那部分税额是同已纳税款同样给予抵免对待,而不再补征差额税款,也称为饶让予抵免对待,而不再补征差额税款,也称为饶让抵免。抵免。税收饶让税收饶让51日本某企业(1000)甲国分支机构(100)税率税率:33%(减半征税减半征税)实纳甲国税收实纳甲国税收=10033%50%=16.5优惠税额=10033%50%=16.5抵免限额=10035%=35抵免后日本税收=(1000+100)35%16.5=368.535%33税收饶让税收饶让实纳税额=实纳+视同抵免后日本税收=(1000+100)35%33=35252甲国某公司甲国某公司2008年取得国内应税所得额年取得国内应税所得额3000万元万元;来自日本分公司所得来自日本分公司所得1000万元万元,已在日本交纳所已在日本交纳所得税得税400万元万元;来自美国分公司所得额来自美国分公司所得额2000万元万元,已在美国纳税已在美国纳税500万元万元;计算应纳的甲国税收计算应纳的甲国税收.(甲国税率:(甲国税率:33%)日本日本:抵免限额抵免限额=100033%=330美国美国:抵免限额抵免限额=2000 33%=660甲国税收甲国税收=(3000+1000+2000)33%330500=1150536 6 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新税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新税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按照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按照“简税制、宽税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基、低税率、严征管”的要求,对现行内外资企业的要求,对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整合,实现了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整合,实现了两个转变:政策体系上将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变为以两个转变:政策体系上将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变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优惠方式上将以直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优惠方式上将以直接税额式减免转变为直接税额式减免和间接税基式接税额式减免转变为直接税额式减免和间接税基式减免相结合。减免相结合。54税收优惠的方式 税收优惠的形式由单一的直接减免税改为:税收优惠的形式由单一的直接减免税改为:v免税收入,定期减免税、降低税率、免税收入,定期减免税、降低税率、v授权减免、加计扣除、投资抵免、授权减免、加计扣除、投资抵免、v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v共九种优惠方式共九种优惠方式v 55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一一)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1.1.蔬蔬菜菜、谷谷物物、薯薯类类、油油料料、豆豆类类、棉棉花花、麻麻类类、糖糖料料、水果、坚果的种植;水果、坚果的种植;2.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3.3.中药材的种植;中药材的种植;4.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5.5.牲畜、家禽的饲养;牲畜、家禽的饲养;6.6.林产品的采集;林产品的采集;7.7.灌灌溉溉、农农产产品品初初加加工工、兽兽医医、农农技技推推广广、农农机机作作业业和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8.8.远洋捕捞。远洋捕捞。56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v(二二)企企业业从从事事下下列列项项目目的的所所得得,减减半半征征收收企企业业所得税:所得税:v1.1.花花卉卉、茶茶以以及及其其他他饮饮料料作作物物和和香香料料作作物物的的种植;种植;v2.2.海水养殖、内陆养殖。海水养殖、内陆养殖。v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本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享受本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57定期减免税v公公共共基基础础设设施施项项目目企企业业所所得得税税优优惠惠目目录录规规定定的的港港口口码码头头、机机场场、铁铁路路、公公路路、城城市市公公共共交交通通、电电力、水利等项目。力、水利等项目。v企企业业从从事事前前款款规规定定的的国国家家重重点点扶扶持持的的公公共共基基础础设设施施项项目目的的投投资资经经营营的的所所得得,自自项项目目取取得得第第一一笔笔生生产产经经营营收收入入所所属属纳纳税税年年度度起起,第第一一年年至至第第三三年年免免征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v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本条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本条规定的项目,不得享受本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规定的项目,不得享受本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58定期减免税v符符合合条条件件的的环环境境保保护护、节节能能节节水水项项目目,包包括括公公共共污污水水处处理理、公公共共垃垃圾圾处处理理、沼沼气气综综合合开开发发利利用用、节节能能减减排排技技术术改改造造、海海水水淡淡化化等等。项项目目的的具具体体条条件件和和范范围围由由国国务务院院财财政政、税税务务主主管管部部门门商商国国务务院院有有关关部部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v企业从事前款规定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企业从事前款规定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59v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税,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60降低税率降低税率国国家家需需要要重重点点扶扶持持的的高高新新技技术术企企业业,减减按按1515的的税税率率征征收收企企业业所得税。所得税。国国家家需需要要重重点点扶扶持持的的高高新新技技术术企企业业,是是指指拥拥有有核核心心自自主主知知识识产产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一一)产产品品(服服务务)属属于于国国家家重重点点支支持持的的高高新新技技术术领领域域规规定的范围;定的范围;(二二)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三三)高高新新技技术术产产品品(服服务务)收收入入占占企企业业总总收收入入的的比比例例不不低低于于规定比例;规定比例;(四四)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五五)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61降低税率降低税率v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减按20%20%的税率征收企业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所得税。v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的企业:v(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3000万元;万元;v(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1000万元。万元。62加计扣除加计扣除v企企业业安安置置残残疾疾人人员员所所支支付付的的工工资资的的加加计计扣扣除除,是是指指企企业业安安置置残残疾疾人人员员的的,在在按按照照支支付付给给残残疾疾职职工工工工资资据据实实扣扣除除的的基基础础上上,按按照照支支付付给给残残疾疾职职工工工工资资的的100%加加计计扣扣除除。残残疾疾人人员员的的范范围围适适用用中中华华人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v63加计扣除加计扣除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实施条例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