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docx
-
资源ID:9109048
资源大小:15.2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docx
送友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吟诵送友人,品味唐诗的韵律之美。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 品读鉴赏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李白,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大唐的名片。他的送别诗就写得深情而潇洒,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太白的送友人,感受唐诗之美,感受古人情谊之深。二、诵读与品味:1、教师吟诵范读(平长仄短)2、引导学生尝试吟诵,体会诗歌的格律美和意境美。三、品读鉴赏: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1、“青”“白”颜色词的选用有什么表达作用?色彩明丽青山、白水,北郭、东城,色彩明丽,对仗工整,起笔写出了风景如画的送别环境。2、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可用换词比较法)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点拨:“绕”如换成“流”字如何?“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3、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如何理解“孤蓬”这一意象。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又如自己漂泊半生,无有归依;日薄西山,霞光满天,夕阳是如此多情的留恋着这个世界,多么像诗人与友人此时的恋恋不舍之情。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留恋。李白很善于借景抒情,托物寓情,天地自然似乎没有什么不能为李白传情达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不舍友人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四、课堂小结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仇兆鳌评价:“太白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景怀人,意味深远。”朱谏李诗选注:“句法清新,出于天授。唐人之为短律,率多雕琢,白自脑中流出,不求巧而自巧,非唐人所能及也。”李白自己曾有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表示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反对装饰雕琢。所以好的诗歌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它能表达最真挚自然的感情。最后我用自己撰写的一副对联作结:书向幽深不畏冷,诗从纯朴自含香。五、布置作业背会并吟诵送友人学习吟诵李白另一首诗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