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针灸学绪言精品文稿.ppt

    • 资源ID:91096808       资源大小:1.78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针灸学绪言精品文稿.ppt

    针灸学绪言第1 页,本讲稿共31 页 目的与要求v 1.掌握经络的定义。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v 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及作用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v 3.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特点、作用及意义。v 4.了解针灸学的概念和针灸的起源与发展。(熟记六个时期六本书的成就)第2 页,本讲稿共31 页绪 论v 1.针灸学的概念v 2.针灸学的特点v 3.针灸学的起源与发展简史第3 页,本讲稿共31 页概 念v 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v 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床治疗等部分。第4 页,本讲稿共31 页特 点v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v 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第5 页,本讲稿共31 页起 源v 针灸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v 针刺疗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还可以从原始的针刺工具加以论证。v 距今2 千多年以前的古书中,经常提到原始的针刺工具是石器,称为砭石。第6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砭石治病,最初主要是用于刺破脓疡,进而作为刺络泻血之用。我国曾在内蒙古多伦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一根4.5cm 长的砭石,一端扁平有弧形刃,可用来切开脓疡,另一端为四棱锥形,可用来放血。在山东省日照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墓葬里,还发现过两根殉葬的砭石,长度分别为8.3cm9.1cm,尖端为三棱锥形和圆锥形,可用它们放血,调和经气。砭石实物的发现,为针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第7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灸法的发明是在火的发现和应用之后,原始人再用火的过程中,认识到火有温热的作用,继而用各种树枝施灸发展的艾灸。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这段记载,说明灸法的发现同寒冷环境的生活习惯关系密切。第8 页,本讲稿共31 页v 原始社会栖息在北方的人们离不开烤火取暖,加上他们野居乳食的生活习惯,容易患腹部寒痛、胀满等症,非常适于热疗。因而经过长期的积累经验,发明了灸法和熨热疗法。第9 页,本讲稿共31 页发 展v(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v 1、从战国至秦汉时期,以内经成书为标志,此时的医学家们不但已构筑起以经络学说为核心的理论框架,而且已卓有成效地运用刺法、灸法等技术防病治病,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更新理论,初步形成了以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的针灸学理论体系。第10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 卷,162 篇,灵枢又称“针经”。其所记载的针灸内容较系统而详细,为后世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11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2、难经是一部可与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相传系秦越人(扁鹊)所作。其中关于奇经八脉和原气的论述,更补充了内经之不足。同时,还提出了八会穴,并对五输穴按五行学说作了详细的解释。v 3、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华佗夹脊穴”,著有枕中灸刺经(佚)。第12 页,本讲稿共31 页 v(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v 1、魏晋时代的皇甫谧编撰成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v 全书分为12 卷128 篇,共收349 个腧穴,按脏腑、气血、经络、腧穴、脉诊、刺灸法和临床各科病证针灸治疗为次序加以编纂,成为一部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针灸专书,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第13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2、隋至初唐时期思邈撰有备急千金要方等书,首载阿是穴法和手指同身寸法,广泛地收入了前代各家的针灸临床经验,并绘制了明堂三人图,“其中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三人孔穴共六百五十穴”,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佚)。第14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3、唐太医署掌管医药教育,分设四个医学专业和一个药学专业,针灸是医学专业之一,设“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为针灸学的学校教育开创了先河。第15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4、著名针灸家王惟一,在北宋政府支持下,重新考订厘正了354 个腧穴的位置及所属经脉,增补了腧穴的主治病证,于公元1026 年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雕印刻碑,由政府颁行。公元1027 年,王惟一设计的两具铜人模型制成,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教学和考试针灸师之用。第16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5、元代著名医学家滑伯仁,考订经络循行及其与腧穴的联系,编撰的十四经发挥,首次把任督脉和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进一步发展了经络腧穴理论。第17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6、明代是针灸学发展的昌盛时期,杨继洲家传著作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增辑而成的针灸大成收录经穴359 个是汇总历代针灸文献的著作。v 清代李学川撰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且完整地列出了361 个经穴。v 公元1822 年,清王朝竟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为理由,下令太医院停止使用针灸,废止针灸科。第18 页,本讲稿共31 页针灸学术的对外传播 v 针灸医学很在就传到了国外,公元 6 世纪时针灸传到朝鲜、日本。梁552 年我国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562 年吴人知聪携明堂图等医书赴日;7 世纪时日本多次派人来我国学医,702 年日本颁布大宝律令,仿唐朝的医学教育制度,设置针灸专业。第19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我国针灸传到朝鲜和日本以后,一直被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至今。随着中外文化交流,针灸也传到东南亚及印度大陆。14 世纪时针灸医师邹庚到越南为诸王侯治病,被誉为神医。v 针灸传到欧洲开始于16 世纪,以后从事针灸者逐渐增多,法国是在欧洲传播针灸学术较早的国家。第20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 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第21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 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 多种。1980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 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 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第22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新中国成立以来,扩大了我国针灸学术对国际的影响,加快了对外传播,在50 年代曾帮助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些医师学习针灸,自1975 年以来又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在北京、上海、南京举办国际针灸班,为许多国家培训了针灸人才。世界卫生组织还支持建立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公布了43 种针灸适应症,制定了经络穴位名称的国际标准及针灸临床研究规范等。第23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目前,全世界已有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灸医疗,从事针灸的专职医师约20 30万人。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开展了针灸教育和针灸研究工作。1997 年11 月,美国国立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举行了针刺疗法听证会并明确指出,起源于中国的针刺疗法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作用确切而副作用极小,可以广泛应用,这对针灸学在世界范围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第24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第25 页,本讲稿共31 页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v 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包括针灸理论、针灸技术和针灸临床应用。第26 页,本讲稿共31 页v 针灸理论主要包括经络和腧穴。学习经络必须重点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的循行规律及分布特点。古人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v 腧穴部分要掌握腧穴的概念、主治特点,熟记常用穴尤其是特定穴的定位、主治及临床应用,训练自己准确取穴定位的能力及操作。腧穴的定位要善于在自己或他人身上摸穴而记忆,切记只背而不实际操作。腧穴的主治要善于总结、分析和归纳。第27 页,本讲稿共31 页v 针灸技术主要包括刺法和灸法,是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要以操作练习为主。刺法练习首先是指力练习。指力就是持针之手的力量,指力产生是手部小肌肉群的力量和协调能力综合的结果,因此,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能达到要求,这是操作针具、施行手法的基本功。当有一定指力之后,才能练习各种进针法和针刺手法。进针和手法操作与疗效密切相关,更要认真训练,要善于在自己身上练习和体会。诸如无痛进针法、行针得气、针刺补泻、气至病所等都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第28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针灸临床应用是上述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理论,运用“四诊”诊察疾病以获取病情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辨证、处方,依方施术,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从而达到治愈各种疾病的目的。由于针灸临床部分是阐述运用针灸治疗疾病的具体内容,要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见习、实习课中多动手、勤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掌握针灸临床运用的知识与技能。第29 页,本讲稿共31 页 v 针灸之所以成为一门专门学科,是因为它除了可作为一种医疗手段以外,还包含着丰富的辨证论治知识和高深的基础理论。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针灸学术与其它学科的日益结合,针灸学将会得到更快更高的发展。第30 页,本讲稿共31 页小结与作业v 名词:针灸学v 课后总结:针灸学在6 个重要时期的发展成就。v 思考题:怎样学好针灸学的三部分内容。第31 页,本讲稿共31 页

    注意事项

    本文(针灸学绪言精品文稿.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