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理科选修《遗传学发现》课件6DNA密码.ppt
-
资源ID:91097421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深圳大学理科选修《遗传学发现》课件6DNA密码.ppt
DNA密码一个基因一个酶理论 1902年,伽罗德研究黑尿病,有人认为是细菌引起的,但一些新生儿出生几小时后即表现此病,而此时细菌系尚未建立,因此排除。此病是一种遗传缺陷,通过家谱的研究,发现有遗传倾向,其中多数是表兄妹结婚。这种性状是由隐性孟德尔因子(基因)控制的。只有当基因纯合时,才能表现出黑尿病症状。1908年,进一步指出,这种隐性基因纯合的个体不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酶(尿黑酸氧化酶),因此尿黑酸不能分解,尿中积累,遇空气被氧化成黑色“先天性代谢错误”。伽罗德关于基因功能的研究大大超前于他所处的时代,因此当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由于比德尔等人的工作,人们才对基因的生理功能有了突破性认识。比德尔的一个基因一个酶理论 1935年,摩尔根实验室的博士后比德尔与访问学者伊佛路斯对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机理进行研究。基因如何决定色素?他俩采用移植技术,把突变型果蝇幼虫的眼睛成功移植到正常的果蝇幼虫中,发现果蝇都有正常的褐红色。疑问:突变型果蝇的基因未变,为何眼褐红色?比德尔的结论:正常细胞含某种化学物质(色素),突变体缺乏,移植后,突变体得到了这种物质,因此表型正常。推测:基因导致一种化学物质的产生,该物质又决定基因所表达的性状。基因的作用与特定化学物质的产生有关。(三)“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1941年比德尔和塔特姆等提出的。红色面包霉各种突变体的代谢功能异常往往是因为一种酶的缺陷,产生这种酶缺陷的原因是单个基因的突变,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决定代谢过程和性状发育的。红色面包霉营养缺陷型 突变体的筛选 比德尔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思路性状的表达方式都可归纳为某种生化性质的表达,为遗传学与生物化学的结合构筑了桥梁。也揭开了人类认识基因功能的序幕。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蛋白质的结构都由基因编码,基因里必须包含什么样的信息才能决定一个特定的多肽或蛋白质的结构呢?11遗传密码是20世纪60年代阐明的。盖莫夫最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挑战。他以著有奇异王国的汤姆金斯等优秀的科学读物而著称。由于他不是实验生物学家,所以,他专门从理论上尝试密码的解读。他设想如果每种碱基与一种氨基酸相对应,那么只能产生4种氨基酸。实际上,氨基酸有20种,不可能一个字母(碱基)与一种氨基酸相对应。那么,2个碱基与1种氨基酸对应又如何呢?44=16,只能产生16种氨基酸,还不够数。因此,盖奠夫认为3个碱基与一种氨基酸相对应就好了,也就是说,444=64,产生64种氨基酸。遗传密码的发现虽然64这个数字比20(种氨基酸)大两倍以上,但后来的研究证实这一建议是正确的。后来查明,遗传信息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连续的3个碱基与1种氨基酸相对应。这种连续的3个碱基称为三联体。伽莫夫的推理直到这一步还是正确的,但他也犯了错误。问题出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一次还是重复读多次。也许考虑到效率的问题,盖莫夫认定一个碱基可能被重复读多次。DNA密码是不是三联体、阅读方式是哪种、有没有分隔符?1961年,克里克和布伦纳利用化学诱变剂来删除或插入DNA碱基对,发现相关碱基序列中增加或删除1个碱基,无法产生正常的蛋白质,增加或删除2个碱基,也无法产生正常的蛋白质。但增加或删除3个碱基,却可以产生正常的蛋白质。这是为什么?JIM ATE THE FAT CATJIM AET HEF ATC ATJIM ATE THE FAT CATJIM ATH EFA TCA TJIM ATE THE FAT CATJIM THE FAT CATJIM ATE THE FAT CATJIM AHE FAT CAT无细胞系统尼伦伯格在1961年前开创了蛋白质的无细胞合成。这方法对了解mRNA如何翻译为功能性蛋白质,作出了重要贡献。蛋白质无细胞表达系统(去掉了DNA、RNA)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器是核糖体,如果存在有tRNA,以及必要的酶和各种因子,只要提供外援的RNA模版、氨基酸和能量,无需其他的细胞组分(包括细胞核),蛋白质也能顺利地合成。也就是说,转录和翻译是可以彼此独立,不需偶合。而在各种细胞的裂解液中几乎都含有蛋白质生物合成所需的核糖体以及各种酶和因子。尼伦伯格首先把多(聚)尿苷酸许多含U的核苷酸组成的多(聚)核苷酸,称为Po1y(U)作为密码加入体系之中,结果合成了只由一种叫做苯丙氨酸的氨基酸连接起来的多(聚)苯丙氨酸。由此可见,对应于遗传密码UUU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核糖体结合技术保温 硝酸纤维滤膜过滤分析留在滤膜上的核糖体-AA-tRNA 确定与核糖体结合的AA特定三核苷酸为模板+核糖体+20 种AA-tRNA 1966年科学家霍拉纳发明了一种新的RNA合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合成的RNA可以是2个、3个或4个碱基为单位的重复序列,例如:将A、C两种核苷酸缩合为ACACACACAC长链,以它作人工信使进行蛋白质合成,结果发现产物是苏氨酸和组氨酸的多聚体,说明苏氨酸的密码子可能是ACA,也可能是CAC;同样,组氨酸的密码子可能是CAC,也可能是ACA。另一组实验,以(CAA)n为人工mRNA,蛋白质合成产物为谷氨酰胺、天冬酰胺和苏氨酸的多聚体。三者密码子都可能是CAA、AAC、ACA。两组实验进行比较,可以发现ACA是苏氨酸的密码子,CAC必定就是组氨酸的密码子。遗传密码字典遗传密码的性质简并性 指一个氨基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改变往往不影响氨基酸翻译。摆动性 mRNA上的密码子与转移RNA(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辨认时,大多数情况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也可出现不严格配对,尤其是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配对时常出现不严格碱基互补,这种现象称为摆动配对。通用性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整套密码,从原核生物到人类都通用。但已发现少数例外,如动物细胞的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乳糖操纵子学说是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学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著名的科学家Jacob和Monod在实验的基础上于1961年 首先提出的。乳糖操纵子-半乳糖苷酶催化的水解和异构化反应乳糖对乳糖代谢酶的诱导如果供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中没有乳糖,那么细胞内参与乳糖分解代谢的三种酶,即-半乳糖苷酶、乳糖透过酶和巯基半乳糖苷转乙酰酶很少,如每个细胞的-半乳糖苷酶的平均含量只有0.5个5个。可是一旦在培养基中加入乳糖或某些乳糖的类似物,则在几分钟内,每个细胞中的-半乳糖苷酶分子数量骤增,可高达5000个,有时甚至可占细菌可溶性蛋白的 510。与此同时,其它两种酶的分子数也迅速提高。由此可见,新合成的-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和乙酰化酶由底物乳糖或其类似物直接诱导产生,乳糖及其相关类似物被称为诱导物。葡萄糖效应和乳糖诱导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结构1个调节基因(lacI)位于Plac附近,有其自身的启动子和终止子,转录方向和结构基因的转录方向相反,呈低水平的组成型表达,编码阻遏蛋白1个操纵基因(lacO)位于Plac和lacZ基因之间,为阻遏蛋白结合的位点1个启动子(Plac)3个结构基因(lacZ、lacY和lacA)组成。lacZ编码-半乳糖苷酶,催化很少一部分乳糖异构化为别乳糖,绝大多数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lacY基因编码半乳糖透过酶,其功能是使环境中的-半乳糖苷能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内;lacA基因编码转乙酰基酶。转录时,RNA聚合酶首先与Plac结合,通过lacO向右,按lacZlacYlacA方向进行转录,每次转录出来的一条mRNA上都带有这3个基因。乳糖操纵子三个阻遏蛋白结合位点的结构特征及其作用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葡萄糖效应在有葡萄糖存在时,细菌优先利用环境中的葡萄糖,即使有诱导物乳糖的存在,乳糖操纵子也处于被抑制的状态,直到葡萄糖被消耗完后才能解除抑制,这时细菌才开始利用乳糖进行生长。这说明乳糖的存在仅仅是乳糖操纵子开放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要条件。同时有乳糖和葡萄糖的情况下,乳糖操纵子也不能正常开放的原因是乳糖操纵子的开放还需要一种称为cAMP受体蛋白(CRP)的激活蛋白的正调控。只有在负调控不起作用、正调控起作用的条件下,乳糖操纵子才能开放。CAP的正调控作用乳糖操纵子的操纵基因和CAP-cAMP结合位点序列CAP-cAMP 在CAP 位点上与RNA pol 的相互作用 CAP-cAMP与其结合位点结合以后导致DNA发生的弯曲为什么乳糖操纵子既要受到负调控,又要受到正调控?一是使细胞能够优先利用葡萄糖,而优先利用葡萄糖对细胞来说是有益的,因为参与葡萄糖分解的基因均是管家基因,这样葡萄糖可以迅速地被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二是lac启动子序列是一个弱启动子,而CAP-cAMP的激活就弥补了其启动子活性的“先天不足”。发现乳糖操纵子的意义使得人们对D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的更加全面。一方面,DNA决定着蛋白质,它的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氨基酸的序列;另外,蛋白质也对DNA起着反作用,它可以通过和DNA结合,直接和DNA发生交互作用,进而控制基因的活动。1968年Francis Crick在他的论文“基因密码的起源”一文中提到“可能第一个酶是具有复制能力的RNA”时,没有人予以注意。20年后,在1987年第52届冷泉港定量生物学国际讨论会上Alan Weiner做会议总结时又重复了20年前Francis Crick的话,会议注意力已集中到最近发现的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上。核酶的发现 1981年,Cech发现四膜虫rRNA的前体在没有蛋白质的情况下能专一地催化寡聚核苷酸底物的切割与连接,具有分子内催化的活性。1983年,Altman等发现大肠杆菌RNaseP的蛋白质部分除去后,在体外高浓度Mg2+存在下,与留下的RNA部分(M1 RNA)具有与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1986年,Cech又证实rRNA前体的内含子能催化分子间反应。核酶的发现对于所有酶都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1989年,核酶的发现者T.Cech和S.Ahman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核酶发现的意义:1.它突破了“酶是蛋白质”的传统概念。现代的酶定义:酶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 能的生物大分子。2.核酸性酶的发现对科学家们普遍感兴趣的生命的起源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生物前化学有重要贡献。长期以来对生命起源中是先有蛋白质还是先有核酸争论不休。核酸分子含有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信息,而蛋白质(酶)又是在核酸修复、转录、剪接、翻译等等所有环节中必须存在的。因此谁先谁后的问题就像“鸡与鸡蛋”的问题一样令人困惑。核酸性酶的发现给人们以启示,即 核酸性酶的发现给人们以启示,即RNA RNA分子不但 分子不但有 有复制的功能 复制的功能,含有复制 含有复制信息 信息,而且还有催化的功能 而且还有催化的功能。因此。因此既是信息分子,又是功能分子 既是信息分子,又是功能分子。这些新的概。这些新的概念无疑将对生物前化学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念无疑将对生物前化学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宇宙大爆炸后的生命演化150亿年前100亿年前 50亿年前 0地球形成RNA世界RNA+蛋白质世界DNA+RNA+蛋白质世界哺乳动物首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