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精选]消防技术标准巡讲(暖通专业)35996.pptx

    • 资源ID:91098304       资源大小:9.32M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消防技术标准巡讲(暖通专业)35996.pptx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排烟与防排烟与暖通空调暖通空调部分部分简简析、析、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防排烟与动力部分南防排烟与动力部分修订修订介绍介绍及及国家建筑防国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简介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简介浙江省建设工程消防技术专家组 浙江省建设工程消防技术专家组 2015.102015.10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n n防烟防烟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防止烟气进入防止烟气进入安全疏散安全疏散空间的系统,分为机械加空间的系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自然通风系统压送风系统或自然通风系统。n n n n排烟排烟 采用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的方式,将房采用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间、走道等空间的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机械排烟系统或自然排烟系统为机械排烟系统或自然排烟系统。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目目 录录 1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排烟与暖通空调部分简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排烟与暖通空调部分简析 1 1.1.1 防排烟设施的设置 防排烟设施的设置 1 1.2.2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 1.3.3 其它 其它 2 2 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防排烟与动力部分修订介绍 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防排烟与动力部分修订介绍 2 2.1.1 指南 指南修订 修订的背景 的背景 2 2.2 2 指南 指南修订 修订的依据 的依据 2 2.3 3 指南防排烟部分的条文 指南防排烟部分的条文修订 修订 2 2.4 4 指南动力专业部分的条文 指南动力专业部分的条文修订 修订 2 2.5 5 指南 指南建筑 建筑专业部分 专业部分相关 相关条文 条文修订 修订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目目 录录 3 3 国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简介 国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简介 3 3.1 1 主要内容概述 主要内容概述 3 3.2 2 防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防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3 3.3 3 排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排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3 3.4 4 防排烟系统控制 防排烟系统控制 3 3.5 5 防排烟系统施工、调试和验收 防排烟系统施工、调试和验收 3 3.6 6 防排烟系统维护管理 防排烟系统维护管理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1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GB50016-2014防排烟与暖通空调 防排烟与暖通空调 部分简析 部分简析 新 新版 版建规 建规(2014 2014年版)中防排烟部分的内容仅保 年版)中防排烟部分的内容仅保留了关于其设置场所或部位的要求,其它设计要求由相应 留了关于其设置场所或部位的要求,其它设计要求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鉴于国家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 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鉴于国家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目前 目前尚未发布,防排烟设计的具体要求暂按原建规 尚未发布,防排烟设计的具体要求暂按原建规(2006 2006年版)和高规(年版)和高规(2005 2005年版)的相关规定执行。年版)的相关规定执行。1 1.1.1 防排烟设施的设置 防排烟设施的设置1.1.1 1.1.1 第 第8.5.1 8.5.1条中对防烟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的条件进行 条中对防烟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的条件进行了修订,了修订,增加了其所在不同类型建筑的高度限制 增加了其所在不同类型建筑的高度限制。1.1.2 1.1.2 第 第8.5.2 8.5.2条中对 条中对厂房或仓库排烟设施的设置要求进行了单 厂房或仓库排烟设施的设置要求进行了单列,并进行了局部修订 列,并进行了局部修订:丙类厂房设置排烟的条件中除了面积(丙类厂房设置排烟的条件中除了面积(300m 300m2 2)要求外,)要求外,还强调 还强调“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 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关于执行新版消防技术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浙公消201540号)n n 鉴于新制订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尚未批准发布,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审核按照以下规定执行:防烟与排烟系统设置场所执行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其他具体系统设计仍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版)的有关规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丁类车间当其任一楼层(或空间)面积大于 丁类车间当其任一楼层(或空间)面积大于5000m 5000m2 2时应 时应 设置排烟设施;设置排烟设施;明确了非高层厂房(或仓库)内走道的排烟要求。明确了非高层厂房(或仓库)内走道的排烟要求。1.1.3 1.1.3 第 第8.5.3 8.5.3条中对 条中对民用建筑排烟设施的设置要求进行了单 民用建筑排烟设施的设置要求进行了单列,并进行了局部修订 列,并进行了局部修订:提高了设于一、二、三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提高了设于一、二、三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设置排烟设施的面积控制要求(设置排烟设施的面积控制要求(200m 200m2 2 100 100m m2 2););对公共建筑内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按 对公共建筑内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按“有人停留 有人停留”和 和“可燃物较多 可燃物较多”两种情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控制 两种情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控制面积 面积 要求(要求(100 m 100 m2 2、3 300 00m m2 2)。)。1.1.4 1.1.4 第 第8.5.4 8.5.4条中对地下或半地下室排烟设施的设置要求进 条中对地下或半地下室排烟设施的设置要求进行了单列,行了单列,提高了地上建筑内无窗房间(内区)的设置要 提高了地上建筑内无窗房间(内区)的设置要求 求,规定应按地下室的设置要求执行(总,规定应按地下室的设置要求执行(总200 m 200 m2 2或单个 或单个5 50 0m m2 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1 1.2 2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本章节基本沿用了原建规(本章节基本沿用了原建规(2006 2006年版)的相应条 年版)的相应条文和内容,但对部分条文进行了整合和局部修订 文和内容,但对部分条文进行了整合和局部修订。1.2.1 1.2.1 第 第9.3.2 9.3.2条对有爆炸危险场所排风管道的布置要求进行 条对有爆炸危险场所排风管道的布置要求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危险厂房 了修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危险厂房 危险场所)。危险场所)。1.2.2 1.2.2 第 第9.3.9 9.3.9条关于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排 条关于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排风系统的设置要求,对 风系统的设置要求,对原建规(原建规(2006 2006年版)第 年版)第10.3.9 10.3.9条、第 条、第10.3.10 10.3.10条进行了整合。(本条文主要针对工业厂 条进行了整合。(本条文主要针对工业厂房的情况,是否适用于地下燃气锅炉房的排热通风系统?)房的情况,是否适用于地下燃气锅炉房的排热通风系统?)1.2.3 1.2.3 第 第9.3.14 9.3.14条对通风空调管道可采用难燃材料的情况进行 条对通风空调管道可采用难燃材料的情况进行了修订,要求更加明确。了修订,要求更加明确。1.2.4 1.2.4 第 第9.3.15 9.3.15条规定了设备与风管绝热(保温)材料的选用。条规定了设备与风管绝热(保温)材料的选用。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大型公建共筑等,应采用不燃材料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大型公建共筑等,应采用不燃材料。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1.2.5 1.2.5 第 第9.3.16 9.3.16条增加了燃油锅炉房的事故通风要求。条增加了燃油锅炉房的事故通风要求。1 1.3 3 其它 其它 1.3.1 1.3.1 第 第5.4.17 5.4.17条对建筑采用液化石油气瓶组供气时的相关要 条对建筑采用液化石油气瓶组供气时的相关要求(位置、容量、间距等)进行了整合修订,作出了严格 求(位置、容量、间距等)进行了整合修订,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由原高规一般条文改为强条)。的规定(由原高规一般条文改为强条)。1.3.2 1.3.2 第 第6.2.9 6.2.9条第 条第2 2款关于管道井、排烟井、排气道等竖向井 款关于管道井、排烟井、排气道等竖向井道提出了分别独立设置的要求。(强条,容易忽视)道提出了分别独立设置的要求。(强条,容易忽视)1.3.3 1.3.3 第 第6.3.5 6.3.5条关于风管穿越防火墙、楼板和防火隔墙的做 条关于风管穿越防火墙、楼板和防火隔墙的做法,提出了比第 法,提出了比第9.3.13 9.3.13条更高的要求,强调防火阀两侧 条更高的要求,强调防火阀两侧2m 2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其 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其耐火极限不低于分隔墙体的耐火极限。(强条,容易忽视)耐火极限不低于分隔墙体的耐火极限。(强条,容易忽视)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n n 旧:旧:8.2.1 8.2.1面积超过 面积超过2000m2 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 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统。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n n 新:新:8.2.1 8.2.1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 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 1000 的地下一 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并应划分防烟分区。并应划分防烟分区。n n 旧:旧:8.2.4 8.2.4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 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 6次 次/h/h计 计算确定。算确定。n n 新:新:8.2.4 8.2.4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可采用手动排烟窗、自 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可采用手动排烟窗、自动排烟窗、孔洞等作为自然排烟口,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动排烟窗、孔洞等作为自然排烟口,并应符合下列规定:。n n 新:新:8.2.5 8.2.5汽车库、修车库内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风机的排烟 汽车库、修车库内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风机的排烟量不应小于表 量不应小于表8.2.5 8.2.5的规定。按车库的净高确定。的规定。按车库的净高确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2 2 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防排烟与 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防排烟与 动力部分修订介绍 动力部分修订介绍2 2.1.1 指南 指南修订 修订的背景 的背景 2014 2014年以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年以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给水及消 消防给水及消 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等多部国家标准相继修订、发布 等多部国家标准相继修订、发布;国家;国家建筑防排烟系 建筑防排烟系 统技术规范 统技术规范还在编制过程中 还在编制过程中;新 新版 版建规 建规(2014 2014年版)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仍 年版)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仍不明 不明 确或未涉及 确或未涉及,各地在理解和处理上存在争议,差异大,各地在理解和处理上存在争议,差异大,不统一 不统一。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2 2.2.2 指南 指南修订 修订的 的依据 依据2 2.2.1.2.1 现行建筑消防设计规范、标准与规定 现行建筑消防设计规范、标准与规定 新 新版 版建规 建规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 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地方有关规范、标准与规定。地方有关规范、标准与规定。2 2.2.2.2.2 正在编制 正在编制(修订)(修订)的有关消防 的有关消防技术 技术规范 规范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 GB50067)(修订报批稿)(修订报批稿);其它 其它正在编制 正在编制(修订)(修订)的消防 的消防技术 技术规范 规范。2 2.2.3.2.3 浙江省有关项目消防设计的专家评审纪要 浙江省有关项目消防设计的专家评审纪要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2 2.3.3 指南防排烟部分的条文 指南防排烟部分的条文修订 修订 新修订指南的 新修订指南的防排烟部分的条文 防排烟部分的条文共 共1 17 7条 条,比原,比原指南(指南(2014 2014年版)增加了 年版)增加了3 3条 条。2 2.3.1.3.1 防烟部分 防烟部分 第 第1 116 16条 条:本条:本条保留未修订。保留未修订。第 第1 117 17条 条:本条:本条补充 补充了送风系统 了送风系统门洞风速 门洞风速的 的检测要求 检测要求。第 第1 118 18条 条:本条:本条补充 补充了加压送风机 了加压送风机设置于室外及专用空 设置于室外及专用空 间时 间时的 的相关 相关要求 要求;还补充了;还补充了风机控制柜的设 风机控制柜的设 置要求、进风口避免受排烟口影响的要求 置要求、进风口避免受排烟口影响的要求。第 第1 119 19条 条:本条属于老条文:本条属于老条文再次 再次修订,修订,使其要求更加明 使其要求更加明 确 确,避免,避免 产生歧义。产生歧义。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第 第121 121条 条:本条对于建筑高度超过:本条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m 50m的一类高层公共 的一类高层公共 建筑中,仅服务于 建筑中,仅服务于50m 50m以下功能空间的防烟 以下功能空间的防烟 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仍可采用自然 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仍可采用自然 通风防烟方式,通风防烟方式,补充了附图解释 补充了附图解释。第 第122 122条 条:本条结合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报批稿):本条结合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报批稿)的相关要求进行了修订,强调了防烟楼梯间 的相关要求进行了修订,强调了防烟楼梯间 地下部分及其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及其地上部分均需设置加压送风系 均需设置加压送风系 统时,统时,应分别独立设置 应分别独立设置。第 第123 123条 条:新增条文,本条规定了剪刀楼梯间加压送风:新增条文,本条规定了剪刀楼梯间加压送风 系统的设置要求。系统的设置要求。第 第129 129条 条:本条结合新建规的要求进行了:本条结合新建规的要求进行了修订、补 修订、补 充 充,规定了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的,规定了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的避难层 避难层 和避难间的具体开窗要求 和避难间的具体开窗要求。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2 2.3.3.2 2 排 排烟部分 烟部分 第 第1 118 18条 条:本条:本条补充 补充了 了排烟 排烟风机 风机设置于室外及专用空 设置于室外及专用空 间时 间时的 的相关 相关要求 要求;还补充了;还补充了风机控制柜的设 风机控制柜的设 置要求、进风口避免受排烟口影响的要求 置要求、进风口避免受排烟口影响的要求。第 第120 120条 条:本条属于过渡性条文,在国家:本条属于过渡性条文,在国家建筑防排烟 建筑防排烟 技术规范发布前,技术规范发布前,明确了对于 明确了对于多层建筑中 多层建筑中 净高大于 净高大于12m 12m的高大空间(含中庭)的高大空间(含中庭),可采用 可采用 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方式。第 第124 124条 条:本条:本条结合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报批稿)结合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报批稿)的相关要求,的相关要求,对本条涉及的歌舞娱乐放映游 对本条涉及的歌舞娱乐放映游 艺场所 艺场所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计算方法进行 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计算方法进行 了修订 了修订。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第 第125 125条 条:本条:本条结合新建规的要求进行了修订,结合新建规的要求进行了修订,明 明 确了只有 确了只有无人经常停留的机电用房 无人经常停留的机电用房可不设置 可不设置 排烟设施。排烟设施。第 第126 126条 条:本条进行了修订,明确了设置:本条进行了修订,明确了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不含细水雾灭火系统)(不含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场所,不应设置排 的场所,不应设置排 烟设施,但应设置灭火后的通风设施。烟设施,但应设置灭火后的通风设施。第 第127 127条 条:本条对需:本条对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地下非机动车库及 设置排烟设施的地下非机动车库及 其排烟量计算方法 其排烟量计算方法进行了 进行了修订,修订,使其要求更加 使其要求更加 明确 明确,避免,避免 产生歧义。产生歧义。第 第128 128条 条:本条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本条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地下汽车库、半地下 地下汽车库、半地下 室汽车库在满足相应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自然 室汽车库在满足相应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自然 排烟方式。删除了有关地下、半地下建筑的 排烟方式。删除了有关地下、半地下建筑的 内容。内容。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第 第1 130 30条 条:本条:本条保留未修订。保留未修订。第 第131 131条 条:新增条文,本条规定了:新增条文,本条规定了通风管道、排烟管道 通风管道、排烟管道 不应穿越楼梯间、前室 不应穿越楼梯间、前室,受限必须穿越时应,受限必须穿越时应 采取防火分隔措施。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第 第132 132条 条:新增条文,考虑到其技术难度和规范之间的:新增条文,考虑到其技术难度和规范之间的 协调性,本条规定了 协调性,本条规定了冷库的冷间可按冷库设 冷库的冷间可按冷库设 计规范 计规范GB50072-2010 GB50072-2010,暂不考虑排烟设施,暂不考虑排烟设施。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2 2.4 4 指南动力专业部分的条文 指南动力专业部分的条文修订 修订 动力专业部分的条文共 动力专业部分的条文共3 3条 条,均进行了修订,均进行了修订。第 第133 133条 条:本条补充了应按建规:本条补充了应按建规GB50016 GB50016 中有关锅炉房 中有关锅炉房 的规定进行消防设计的 的规定进行消防设计的常(负)压燃油(燃气)常(负)压燃油(燃气)热水机组的容量要求 热水机组的容量要求。第 第134 134条 条:本条补充了锅炉、柴油发电机的排烟管穿越楼梯:本条补充了锅炉、柴油发电机的排烟管穿越楼梯 间、前室时进行防火分隔的相应 间、前室时进行防火分隔的相应耐火极限要求 耐火极限要求。第 第135 135条 条:本条属于老条文再次修订,规定了燃油(燃气):本条属于老条文再次修订,规定了燃油(燃气)锅炉房的设置位置及容量的要求 锅炉房的设置位置及容量的要求,强调了与锅,强调了与锅 炉房设计规范 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 GB50041的协调,避免产生矛盾 的协调,避免产生矛盾 和歧义。和歧义。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2 2.5 5 指南 指南建筑 建筑专业部分 专业部分相关 相关条文 条文修订 修订 与建筑 与建筑专业部分 专业部分相关的 相关的条文 条文主要修订了 主要修订了2 2条。条。第 第5 5条 条:本条对建规 本条对建规GB50016-2014 GB50016-2014第 第8.5.2 8.5.2条第 条第2 2项 项 需设置排烟设施的丁类生产车间 需设置排烟设施的丁类生产车间进行了补充说明。进行了补充说明。n n 建筑面积大于的任一层或任一个空间的丁类生 建筑面积大于的任一层或任一个空间的丁类生产车间 产车间 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第 第38 38条 条:本条结合国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本条结合国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的相关要求,对 稿)的相关要求,对自然排烟窗的设置要求进行了修订 自然排烟窗的设置要求进行了修订。n n 自然排烟窗应设置在顶棚上或外墙上方,当设置在外墙上 自然排烟窗应设置在顶棚上或外墙上方,当设置在外墙上时,自然排烟窗下沿(时,自然排烟窗下沿(有效自然开窗面积计算起算点)有效自然开窗面积计算起算点)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储烟仓(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储烟仓(或挡烟垂壁)或挡烟垂壁)下沿 下沿高度(高度(.净空高度)净空高度);对于走道或;对于走道或室内净高不大于 室内净高不大于 的区域,其自然排烟窗下沿距室内地 的区域,其自然排烟窗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其净高的 面的高度不应低于其净高的;自然排烟窗应沿火灾;自然排烟窗应沿火灾烟气的气流方向开启,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不符合前述 烟气的气流方向开启,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不符合前述要求的开窗面积不应计入有效自然开窗面积。要求的开窗面积不应计入有效自然开窗面积。n n 楼梯间(含前室、合用前室)的自然通风窗的设置高度及 楼梯间(含前室、合用前室)的自然通风窗的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可不受此限;走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建筑物,开启方向可不受此限;走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建筑物,当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时,其自然排烟窗的设置 当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时,其自然排烟窗的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也可不限。高度及开启方向也可不限。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n n第第3838条条:下列场所可不计入防火分区面积:防火:下列场所可不计入防火分区面积:防火分区内设有甲级防火门的水泵房、消防风机房以分区内设有甲级防火门的水泵房、消防风机房以及桑拿浴室的洗浴部分、厕所、盥洗间、室内游及桑拿浴室的洗浴部分、厕所、盥洗间、室内游泳池、真冰溜冰场的冰面面积、消防水池;防烟泳池、真冰溜冰场的冰面面积、消防水池;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其合用前室、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其合用前室、设置有防火门的封闭楼梯间;敞开连廊、阳台。设置有防火门的封闭楼梯间;敞开连廊、阳台。厂房内的操作平台、检修平台,当使用人数少于厂房内的操作平台、检修平台,当使用人数少于 人时,平台的面积可不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人时,平台的面积可不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内。建筑面积内。n n注意:不能延伸理解为排烟量计算面积。注意:不能延伸理解为排烟量计算面积。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 3 国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简介 国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简介3 3.1.1 概述 概述 原建设部建标 原建设部建标2006 2006 77 77号 号文立项,文立项,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 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会同有关单位共同 究所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 编制 制;报批稿共分九个章节,报批稿共分九个章节,内容涵盖面较广,涉及了 内容涵盖面较广,涉及了防排烟 防排烟系 系统的 统的设计 设计、施工、施工安装 安装、验收和维护管理 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等内容。目前尚在 内容。目前尚在编制过程中。编制过程中。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 3.2.2 防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防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3 3.2.1.2.1 系统选择 系统选择 1 1)建筑高度)建筑高度50m 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 100m 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 及消防电梯前室应优先采用 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 自然通风防烟方式。建筑。建筑 高度 高度 50m 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 100m 100m的 的 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 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 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防烟方式 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防烟方式。2 2)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 间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其 间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其加压送风口应设置在前室 加压送风口应设置在前室 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 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否则防烟楼梯间应,否则防烟楼梯间应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 3)当防烟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其 当防烟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其独立前室 独立前室(简单前室)(简单前室)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 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剪刀楼梯 剪刀楼梯 的两个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两个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应 的加压送风系统应 分别独立设置。分别独立设置。3 3)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要求的封闭楼梯间 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要求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应设置机械 加压送风系统,当封闭楼梯间位于地下且不与地上楼梯 加压送风系统,当封闭楼梯间位于地下且不与地上楼梯 间共用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应在首层设 间共用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应在首层设 置不小于 置不小于1.2m 1.2m2 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门。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门。4 4)避难层 避难层可 可采用自然通风 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加压送风 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方式防烟;防烟;避难 避难 走道的前室 走道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 3.2.2.2.2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设施 设施 1 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5 5层的可开启窗或开口的面 层的可开启窗或开口的面 积不应小于 积不应小于2.0m 2.0m2 2,且,且在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不小于 在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不小于 1 1.0m.0m2 2的可开启窗或开口 的可开启窗或开口。2 2)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 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 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 启外窗 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 的 的2%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 2.0m2 2。3 3)可开启外窗(开口)可开启外窗(开口)应方便开启 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的窗应,设置在高处的窗应 距地 距地1.31.5m 1.31.5m处 处设置开启装置 设置开启装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 3.2.2.3 3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1 1)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井 送风井(管道)、送风口和送风机应分别设置(管道)、送风口和送风机应分别设置。2 2)建筑高度)建筑高度 50m 50m的建筑 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 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3 3)建筑高度)建筑高度大于 大于100m 100m的高层建筑 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其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 应竖向分段 独立 独立设 设置,且每段高度不超过 置,且每段高度不超过100m 100m。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4 4)楼梯间地下与地上部分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地下与地上部分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应分别独立设置 应分别独立设置。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地下部分为汽 地下部分为汽 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以共用 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以共用;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 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 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且,且 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地上、地下的送风量的要求。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地上、地下的送风量的要求。5 5)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不宜设置可开启)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不宜设置可开启 外窗。外窗。6 6)机械加压送风)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进风口和送风机宜设置于系统的 系统的进风口和送风机宜设置于系统的 下部,进风口宜直通室外,应采取保证各层送风量均匀 下部,进风口宜直通室外,应采取保证各层送风量均匀 的措施;的措施;风机 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或室外,其进风口 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或室外,其进风口 设置 设置应符合规定要求 应符合规定要求。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7 7)加压送风口设置,)加压送风口设置,楼梯间宜采用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楼梯间宜采用常开式百叶送风口,前 前 室、合用前室应采用常闭式加压送风口 室、合用前室应采用常闭式加压送风口,送风口不宜设,送风口不宜设 置在被门挡住的部位。置在被门挡住的部位。8 8)送风管道应采用光滑)送风管道应采用光滑的 的不燃烧材料制作,且 不燃烧材料制作,且不 不应(应(宜 宜)采用土建井道 采用土建井道。(当采用土建井道时 当采用土建井道时,管道风速 管道风速不应 不应 大于 大于10m/s 10m/s。)?9 9)送风管道)送风管道应 应设置在管道井内 设置在管道井内,且,且不应与其它管道共用管 不应与其它管道共用管 井,管井耐火极限不小于 井,管井耐火极限不小于1.0h 1.0h;未设置在管道井内的 未设置在管道井内的 加压送风管,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加压送风管,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h 1.5h。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 3.2.2.4 4 系统设计计算 系统设计计算 1 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计算 计算送风量,送风量,应按 应按门洞风速法计算 门洞风速法计算(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和其 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和其它 它漏风总量之和 漏风总量之和),),风机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 风机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 1.2倍 倍。2 2)防烟楼梯间、前室的机械)防烟楼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风量应由按规定计 加压送风的风量应由按规定计 算确定 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 24m时,应按计算值 时,应按计算值 与附表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与附表值中的较大值确定。附表值。附表值针对不同的加压部位,针对不同的加压部位,按系统负担高度 按系统负担高度h h(m m)给出送风量)给出送风量,当设有多个疏散门时 当设有多个疏散门时,其风量应乘以开启疏散门的数量 其风量应乘以开启疏散门的数量,最多按 最多按3 3扇疏散门开启计 扇疏散门开启计 算 算。取消了。取消了2 2个及以上出入口时风量乘以 个及以上出入口时风量乘以1.51.75 1.51.75系数规定 系数规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 3)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 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规定要求,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规定要求,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 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 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 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4 4)规定了楼梯间或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规定了楼梯间或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 算公式和有关参数的取值。给出了不同情况下 算公式和有关参数的取值。给出了不同情况下门洞风速 门洞风速 的取值 的取值,明确了火灾时,明确了火灾时楼梯间疏散门开启层数 楼梯间疏散门开启层数(15 15层以 层以 下时按 下时按2 2层,层,15 15层及以上时按 层及以上时按3 3层。)层。)和门数 和门数,前室、合 前室、合 用前室疏散门仅开启火灾层(防火分区)用前室疏散门仅开启火灾层(防火分区)。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采用自然通风的 采用自然通风的 楼梯间 楼梯间,还应在其,还应在其 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 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 小于 1.0m 1.0m2 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中,楼梯间应设常开送风口,前室应设常闭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中,楼梯间应设常开送风口,前室应设常闭送风口,火灾确认后,一般只联动打开着火层的前室风口。送风口,火灾确认后,一般只联动打开着火层的前室风口。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前室的送风量不易太大,否则将影响防火门的开启,给疏散带 前室的送风量不易太大,否则将影响防火门的开启,给疏散带来不利。来不利。只对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必须限制前室的送 只对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必须限制前室的送风口的位置,防止前室产生烟气与新风混合并进入楼梯间。风口的位置,防止前室产生烟气与新风混合并进入楼梯间。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 3.3.3 排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排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3 3.3.1.3.1 系统选择 系统选择 1 1)建筑排烟应 建筑排烟应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2 2)同一个防烟分区应 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 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3 3)建筑的中庭、回廊及周围场所的排烟)建筑的中庭、回廊及周围场所的排烟可选择自然排烟或 可选择自然排烟或 机械排烟 机械排烟,且应符合本规范相关规定。,且应符合本规范相关规定。4 4)设置排烟的场所或部位,尚应符合)设置排烟的场所或部位,尚应符合排热设施 排热设施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 3.3.2.3.2 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新增章节)(新增章节)1 1)排烟场所或部位)排烟场所或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 应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 火分区 火分区。2 2)挡烟设施的高度不应小于储烟仓厚度,且不小于)挡烟设施的高度不应小于储烟仓厚度,且不小于500mm 500mm。3 3)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和长度的 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和长度的 规定(附表)规定(附表)。?。?空间净高 空间净高:3m 3m及以下、及以下、36m 36m、69m 69m、9m 9m以上;以上;面积 面积: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防火分区允许面积(、防火分区允许面积(m m2 2););长边长度 长边长度:24 24、36 36、60 60、75m 75m;宽度不大于 宽度不大于2.5m 2.5m的走道 的走道,防烟分区长边长度不应大于,防烟分区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60m;汽车库 汽车库的防烟分区划分按汽车库防火规范执行。的防烟分区划分按汽车库防火规范执行。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 3.3.3.3 3 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设施 设施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消防技术标准巡讲(暖通专业)35996.pptx)为本站会员(muj****520)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