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探究课件: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ppt
-
资源ID:91099642
资源大小:4.05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化学复习探究课件: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ppt
一、物质的检验答案:B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1)常规检验法一般优先考虑用NaOH、Na2CO3溶液,如:利用强碱溶液检验 利用Na2CO3溶液检验(2)利用焰色反应检验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方法(1)利用酸、碱性试剂可检验出OH、H(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进行试验(3)利用AgNO3稀HNO3进行检验(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3.常见气体的检验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2.物质的分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填写下列物质分离时需使用的方法名称。(1)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2)固体和液体的分离。(3)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4)胶体中分离出可溶电解质。(5)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的分离。解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和状态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答案:(1)分液(2)过滤(3)蒸发(4)渗析(5)蒸馏(或分馏)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 开来,获得几种 的过程。(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 的过程,又叫混合物的净化或。分离 纯净物纯净物除杂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1)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2)固体与固体的混合物(3)液体与液体的混合物(4)气体与气体的混合物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通常叫干燥,除去气体中的其他杂质通常叫洗气。除去气体中的杂质通常有如下三套装置:常见的几种气体的除杂(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基本原则(1)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3)易分离(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的物质易复原)。2.注意事项(1)除杂试剂要过量;(2)后续试剂应能除去过量的前一试剂;(3)过程简单,现象明显;(4)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5)除去多种杂质时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6)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要防止倒吸。3.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1)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重结晶)。(2)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分液,萃取,蒸馏。(3)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2010年天津河西区质检)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关试剂是。A.甲苯、酒精B.四氯化碳、苯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3)从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到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准备了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如右图所示,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上图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_,。(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最后,晶体碘在里聚集。听课记录(1)从流程图可知操作是过滤;是萃取分液;中的反应是Cl2将I氧化成I2。(2)根据萃取的原理,要从含碘的水溶液中萃取碘,所选择的萃取剂一定要和水互不相溶或很难相溶,而选项中,酒精、乙酸、甘油皆与水互溶,因此B 是正确选项。(3)按照流程图考虑每一步骤需要的仪器,还缺少锥形漏斗和分液漏斗。(4)检验实验装置,要按照实验的进程,逐一检查,通常是从左到右,自下而上。该装置中缺石棉网,温度计不应插入液体中,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反了。(5)利用水浴加热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而温度又不会超过100,最后在蒸馏烧瓶中得到晶体碘。【答案】(1)过滤萃取分液Cl22I=I22Cl(2)B(3)分液漏斗、锥形漏斗(4)缺石棉网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5)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控制加热温度不会过高蒸馏烧瓶1.(2010年高考上海化学)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解析:A 项,引入杂质Cl;B 项,KMnO4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除去SO2;C 项,温度对NaCl 的溶解度的影响不大;D项,2CH3COOH CaO=Ca(CH3COO)2H2O,再蒸馏C2H5OH 挥发。答案:A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1.物质的鉴定是指对于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1)物质鉴定的一般步骤为:(2)根据“实验现象的差异”鉴定物质任何具有明显实验现象差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可用于物质的鉴定。在物质鉴定过程中常常是根据颜色的变化,是否有气体产生、能否溶解、有无沉淀、有无吸热或放热等现象来判别。可以根据能不能产生某个现象来判别,也可以根据产生某个现象的快慢进行判断。所以常常可以用多种方法鉴定某种物质。2.鉴别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进行定性辨认物质鉴别的一般类型有:(1)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察颜观色、闻味法先借用待鉴别物质中的特殊颜色、特殊气味、挥发出雾状气体等特征现象鉴别出个别物质,再借用这种物质去鉴别其他各物质。加热鉴别法如果待检物质,通过加热发生有特征现象的反应,如有气体放出、颜色改变、升华等,则首先可鉴别出它;再借用这一物质去鉴别其他物质,依次类推,可达到鉴别的目的。列表优选法利用两两反应所产生的现象不同,判断、鉴别物质;可通过列出表格对比、作出判断。如:不另加其他试剂,鉴别Na2CO3、Ba(NO3)2、Na2SO4、HCl 四瓶无色溶液,可列出下表:逐一检出法首先利用两种物质(或溶液)之间的特征反应鉴别出两种物质(或溶液),再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作试剂依次鉴别出其他的物质(或溶液)。如:不用其他试剂,鉴别Na2CO3溶液、H2SO4溶液、MgCl2溶液、KNO3溶液,可利用逐滴加入的操作法所产生的特有现象鉴别出Na2CO3溶液和H2SO4溶液,然后再用Na2CO3溶液区别开MgCl2溶液和KNO3溶液。滴加顺序不同法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常见的有:(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石蕊等)进行鉴别。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常用溴水、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氯化铁溶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有机物。特别提醒物质(或离子)检验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回答问题时要掌握以下要领:(1)选取试剂要最佳:选取的试剂对试剂组中的各物质反应现象要专一,使之一目了然。(2)不许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若原瓶操作,试剂污染,“别”而无用。要有“各取少许”字样。(3)不许“指名道姓”: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在加入试剂之前,该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试剂加入某某物质”的字样。一般简答顺序为: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4)语言要准确,气体试剂要用“通入”,切不可把液体或固体试剂“通入 中”。2011 年青岛模拟)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氯化钾、碳酸钾、偏铝酸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氯化钡6种溶液,这种试剂是()A.H2SO4B.(NH4)2SO4C.NH3H2O D.NH4HSO4听课记录A 项无法将KCl、KOH 区别开;B 项无法将KCl 和K2CO3鉴别开;C 项均无法区别;D 项加入NH4HSO4溶液后有气体生成的是K2CO3,有白色沉淀的是KAlO2、Ba(OH)2、BaCl2三种,加热后有NH3放出的是Ba(OH)2,另两种继续加NH4HSO4,溶解的是Al(OH)3沉淀,对应原KAlO2。不溶解的对应BaCl2。另两种加入少量NH4HSO4,加热有NH3生成的是KOH,另一种为KCl。【答案】D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的是(允许加热)()FeCl2、Al(NO3)3、MgSO4、NH4NO3四种溶液苯酚、苯乙烯、溴苯、苯四种溶液MnO2、CuO、C 三种黑色固体NaCl、AlCl3、Ba(OH)2、HCl 四种溶液A.只有B.只有C.只有 D.全部解析:组用NaOH 溶液,组用溴水,组用浓盐酸,组用Na2CO3溶液可鉴别开。答案:D物质的推断 物质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顺推法:根据题设条件逐步分析推理,逐步作出判断,缩小范围,最后得出全部结论。2.逆推法:从欲求的未知物出发,抓住某一关键的依据为突破口,层层上推,形成思路,获得结论。3.筛选法:根据已知条件,经过反复推敲和筛选,弄清原因,加以讨论,筛去不可能的信息,使推断范围不断缩小,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4.尝试法:可先找出若干种可能的答案,逐个代入题中进行尝试,检查是否与题意相吻合,从而获得正确结论。5.突破法:将题中最充分、最显露的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作为推断其他物质的起点,然后顺藤摸瓜,逐步得出结论。以上这些方法在解题时往往同时应用、综合求解。有A、B、C、D、E 五瓶无标签的溶液,它们可能是NH4Cl、Na2SO4、BaCl2、AgNO3、HNO3五种溶液,为鉴别它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A 分别滴加到B、C、D、E 四种溶液中,则可以确定A;将B 分别滴加到C、D、E 三种溶液中,则可确定B;将C 分别滴加到D、E 两种溶液中,则可确定C;将氢氧化钡溶液滴入E 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则可以确定E。回答下列问题:(1)A 不可能是AgNO3,判断的依据是_。(2)A、B、C、D、E 的化学式分别为:A,B_,C,D,E。听课记录A 加到B、C、D、E 中可以确定A,则A 可能与B、C、D、E 反应产生不同的现象,或不与B、C、D、E 反应,而只有HNO3与其余物质混合时无明显现象,AgNO3与其余四种物质中的三种反应均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A 为HNO3;B 加入到C、D、E 可确定B,则B 为AgNO3;将C 分别滴加到D、E 中可确定C,则C 为NH4Cl;Ba(OH)2加入到E 中无明显现象,则E 为BaCl2,D 为Na2SO4。【答案】(1)若A 为AgNO3,则将B 分别滴加到C、D、E三种溶液中不能确定B(2)HNO3AgNO3NH4ClNa2SO4BaCl23.有A、B、C、D、E、F、G 7 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a2CO3、Na2SO4、KCl、AgNO3、MgCl2、Ca(NO3)2和Ba(OH)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变化。试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化学式是,G 的化学式是。判断理由是_。(2)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C_,D,E,F。答案:(1)KCl AgNO3A 与其他物质混合时,只有G 出现沉淀,故A、G 必然是KCl 和AgNO3中的一种,再根据G 与其他物质混合时,出现5种沉淀,则A 是KCl,G 是AgNO3(2)Na2SO4MgCl2Na2CO3Ca(NO3)2Ba(OH)21.(2011 年南京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B.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C.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和氯化镁等杂质解析:酒精与水互溶,故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I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在容量瓶里溶解固体;NaCl、CaCl2和MgCl2均能溶于水,因此用过滤的方法无法除去粗盐中的CaCl2和MgCl2杂质。答案:C2.(2011 年海口模拟)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B.C.D.答案:B 3.(2011 年杭州模拟)下列关于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CuCl2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FeCl3:加入Cu(OH)2调节溶液pH 12,再过滤B.苯中含有少量溴:加入水后分液C.CaCO3中混有少量CaSO4: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再用水多次洗涤沉淀D.与浓硫酸混合后蒸馏可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解析:A 项pH 12时,Cu2 也完全沉淀了,不正确;B 项应用NaOH 溶液洗涤分液,用水不正确;D 项应加生石灰蒸馏,用浓H2SO4加热会生成乙烯等。答案:C答案:D(1)气体A 的成分是(填化学式,下同),气体B 的成分是。(2)X 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3)写出步骤发生反应的所有离子方程式_。(4)写出步骤形成白色沉淀甲的离子方程式_。(5)通过上述实验,溶液X 中还有未完全确定的离子是_;只要设计一个简单的后续实验就可以确定该离子是否存在,该方法是_(简述所加试剂及理由)。沉淀洗涤以及判断沉淀剂是否过量的方法1.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表面附着或包夹的可溶性离子。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流出,重复操作23次。3.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干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分沉淀溶解而使其质量偏低。4.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1)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2)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