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自评估报告.doc
煤矿安全自评估报告煤矿二一五年二月参加自评估人员名单姓 名职务/职称专 业签 名目 录前 言1一、评估目的1二、评估依据1三、评估范围2四、评估过程2五、评估结论2第一章 矿井概况3第一节 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3第二节 矿井生产现状9第三节 主要生产系统11第四节 安全管理18第二章 生产布局26第一节 井田开拓26第二节 采场接替28第三节 重大灾害防治方案53第三章 瓦斯治理58第一节 矿井通风58第二节 瓦斯抽采61第三节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65第四节 安全监控71第四章 水害防治76第一节 基础工作76第二节 水文地质探查80第三节 防治措施81第四节 矿井排水系统86第五章 其他灾害防治及紧急避险设施95第一节 防灭火95第二节 粉尘防治104第三节 顶板灾害防治109第四节 紧急避险设施121第六章 供配电、提升、运输、空气压缩系统124第一节 供配电系统124第二节 提升系统127第三节 井下带式输送机134第四节 井下辅助运输设备136第五节 空气压缩系统138第七章 安全投入139第八章 评估结论140前 言一、评估目的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摸清煤矿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治理现状,全面分析我矿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好重大灾害防治工作,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二、评估依据1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皖煤监察函2014174号文“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开展全省煤矿安全专家会诊工作的通知”;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3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行管字2000第81号);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5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6矿井防灭火规范;7矿山救护规程;8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9安徽省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1162号);10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2014);11.安徽省煤矿防治水和水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12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13安监总煤装2011162号文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14安监总煤装2011163号文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15发改运行2014893号文“关于加强煤矿井下生产布局管理控制超强度生产的意见”;16国办发201399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17.安徽省煤矿采空区管理办法;1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三、评估范围矿井采场的瓦斯灾害程度、水文地质情况等开采技术条件,各大安全生产系统,主要生产系统能力和安全投入等。四、评估过程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皖煤监察函2014174号文,切实做好矿井安全自评估工作,矿立即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专业副总为成员的安全自评估领导小组。2014年12月19日,矿总工程师在总工例会上对我矿的安全自评估工作做了进一步部署:采、掘、修、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部门在全面评估矿井当前安全状况基础上,结合矿2015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生产区域、准备区域、开拓区域的灾害防治方案和治理工程,尤其是分析近3年(20152017年)瓦斯灾害防治及水害等防治工程。五、评估结论经过对安全生产系统、瓦斯防治、水害防治、防灭火、顶板灾害治理等方面的评估分析,目前矿井各生产系统均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到后期随着水平的延深,瓦斯、水、运输、顶板等问题较为突出,但在采取相应有力措施之下,各种问题可得到解决,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一、隶属关系、地理位置煤矿隶属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井田位于安徽省中部淮南市西部,八公山东麓。其地理位置:东经116°4638,北纬35°3641。二、井田范围煤矿南起线新谢井田技术边界线,与谢家集一矿毗邻;北至李线新李井田技术边界线,与李嘴孜矿接壤。井田平均走向长5.40km,倾斜宽 3.75 km,井田面积约17.7861km2。三、矿井投产时间,设计生产能力、核定能力煤矿始建1947年,同年投产,距今已有60多年的开采历史。矿井投产后不断进行了生产补充勘探工作,先后进行了多次延深扩建,设计生产能力1.9Mt/a。2005年8月,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井技术改造和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技术改造和扩建工程设计生产能力为400万吨/a,该工程于2008年12月20日完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皖经信煤炭函2009545号”文予以竣工验收批复。2012年12月,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以皖经信煤炭函【2011】14号“关于公布安徽省高瓦斯与瓦斯突出煤矿生产能力复核结果的通知”复核煤矿生产能力为4.0Mt/a。四、证照情况煤矿“证照”情况具体见下表表1-1-1 煤矿“证照”情况一览表证件名称证号发证机关有效时限安全生产许可证(皖)MK安许证字20140027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2014.12.29-2017.12.28采矿许可证C10000020110111201070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5.4.11-2030.12.29煤炭生产许可证203404050228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9.1-2035.8.31工商营业执照340400000059172(1-1)淮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长期矿长安全资格证第12134011310290号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11.10-2015.11.9矿长资格证MK340400253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3.9.10-2016.9.9五、地质概况1、井田构造本井田煤岩层地处阜凤断层(F1)和舜耕山推覆断裂的夹块之中。矿浅部(-880m以上)总体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40°W,倾向NE,倾角变化大,为1055°。地质构造主要以断裂构造为主,局部发育有小型褶曲。控制整个井田构造形态的是F6F7和F10-5F11-9两条断层组,属序次断裂构造,在本井田内属大型断裂构造,延展方向N60°80°W,倾向SSE,倾角4560°,均为右旋正断层。其次井田内还发育次一级断裂构造,多为斜切正断层,逆断层少见。常见“多”字型构造形态。矿井深部(-880m以下)地质构造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矿井总体呈“单斜构造+小型褶皱构造”,斜切和近走向发育的逆断层逐渐增多,地层倾角局部变缓。2、开采煤层及分组划分矿区煤系地层为距今2.82.3亿年前的二叠系。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含煤地层的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不含煤)。总厚度931.19m,含煤40余层。自下而上分为A、B、C、D、E五个含煤组,七个含煤段,见下表。D、E组煤因煤层薄,煤质差,加之赋存不稳定,所以本矿没有开采。表1-1-1 二叠系含煤地层分组、分含煤段表统分 组含煤段含煤段厚度(m)含煤层数名 称含煤层厚 度(m)含 煤系 数上统上石盒子组670E七345422252.100.6D六1184721182.92.5五1044716171.21.0C四103412157.27.0下统下石盒子组186.5B三80.5510119.4911.8二106114915.7114.8山西组74.69A一74.693133.694.9合计931.19931.19354126142.294.5煤层特征表见附表13、瓦斯本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14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表明: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8.7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7.8m3/t;C13、B11b、B10、B8、B7a、B6、B4、A3、A1煤层为突出煤层。4、水文地质(1)根据2013年最新修编的淮南矿业集团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类型。(2)本矿井含水层由第四系砂层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煤系主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寒武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成。各含水层特性见表1-1-2。表1-1-2 矿含水层特性表含水层(组)名 称中寒武系灰岩含水层(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组)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组)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组)第四系砂层含水层(组)层厚(m)92.525012084012.263.6岩性及水文特性大多为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并含有少量燧石结核上奥灰缺失,下奥灰主要以白云质灰岩为主,O22、O24、O26三段溶蚀、溶槽、溶沟均甚发育,其深、宽均>0.5mC33上、C33下灰岩富水性较强,对开采A组煤威胁很大,C35、C36、C38、C311灰岩中下部含生物碎屑达40%裂隙不发育,起隔水作用。A3、B8、B11b、C13、D18、E25槽顶板为脉状静储量含水层(组),局部裂隙发育,揭露导水断层时易出水。砂层含水层(组)以粉砂为主,细砂次之,富水性不均匀,砂层水与淮河水有直接补给关系。单位涌水量(L/s·m)1.167C3-:q=0.180.240.0070.0940.1720.826水质类型HCO3-Ca·MgHCO3-Ca·MgCl-K+NaHCO3-Ca·MgHCO3-K+NaHCO3-K+NaHCO3-Ca·Mg富水性强强中等弱中等(3)2014年实测矿井正常涌水量430m3/h,最大涌水量490m3/h。5、其他开采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本矿是以层状碎屑岩类为主的矿床,开采条件具有地层岩性复杂,局部产状陡倾;断层较发育、软岩分布范围广、埋深大、地压高的特点,属典型的“三软、两高”煤层(即顶软、底软、煤软、地压高、瓦斯含量高)。C13、B11b、B10、B8、B7a、B6、B4、A3、A1煤层为突出煤层,以及C14、B9煤层为高瓦斯煤层,对开采的影响尤其严重。A1、A3煤层底板太灰岩溶水具有较大的静水压力,影响A1、A3煤层的开采。主采煤层顶底板局部存在有软弱夹层及断层破碎带,施工条件变差,易发生工程地质问题。(2)煤尘爆炸各煤层均具有明显火焰,火焰长度均在50mm以上,最大达300mm,有爆炸危险性,抑制煤尘爆炸的最低岩粉量为2560%。开采煤层的爆炸指数为33.07%37.5%,其中:C13-33.13%,B11b-35.01%,B10-33.52%,B9-33.46%,B8-33.07%,B7a-35.12%,B6-35.71%,B4-34.17% A3-37.5%,A1-36.33%。因此,大都属有爆炸危险性的煤层,要做好防尘抑爆工作。(3)煤的自燃发火倾向各主采煤层煤的吸氧量在0.500.78cm3/g之间,按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量鉴定法标准划分,煤的自燃倾向等级属容易自燃自燃。本矿井所有煤层均具有自燃发火的倾向,大都属类自燃。A3煤层接近类自燃;B6煤层局部属类,不易自燃。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发火时通常表现为CO超标,有煤油味等。(4)地温矿恒温带深度为30m,温度为16.8。七水平地温梯度2.202.26/百米,平均地温梯度2.21/百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温也随着增加;特别是构造对地温的影响比较大,具有一定的分区性。特别是F10-5、F11-9断层组两盘地温有明显的差异。F10-5断层下盘500m深度以上的地温梯度平均为1.34/100m;500800m深度的地温梯度平均为:1.67/100m;8501000m深度地温梯度平均为:3.27/100m。F11-9断层上盘500m深度以上地温梯度平均为0.6/100m;500580m深度的地温梯度平均为1.10/100m;8501200m深度的地温梯度平均为2.85/100m。F10-5、F11-9断层下盘比上盘地温一般高47。邻近断层两侧的地段,形成了以F10-5、F11-9断层为中心的低温区,比正常地段地温低24。(5)地压本矿矿井的地压是随着矿井的不断延伸,地压也随之增大,围岩的变形程度增大。自-612m标高以下,矿地压具备了深部开采的地压特征。在南部采区和大中型构造带内,巷道的变形程度十分严重,必须采取特殊的支护方式维护巷道的正常使用。六、资源储量截止2014年12月31日,矿井保有资源储量21944.9万吨,其中(111b)6914.0万吨,(122b)5807.7万吨,(331)1332.2万吨,(332)768.3万吨,(333)7122.7万吨。历年累计动用资源储量17251.8万吨(其中采出量11644.6万吨,损失量5607.2万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包括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9196.7万吨。煤矿9层主采煤层均为突出煤层,选定B10煤层作为关键保护层开采,保护上覆的B11b煤层和下伏的B8煤层,并向上下依次保护。B10煤层保有储量368.5万吨,可采储量178.4万吨。煤矿A1和A3煤层,回采受底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威胁,其中A3煤层保有储量1413.7万吨,可采储量539.6万吨;A1煤层保有储量1579.2万吨,可采储量686.3万吨。至2021年,矿井无A组煤开采规划,因此,底板太灰水以及陷落柱对各储量块段开采无影响。分水平、分煤层、分采区资源储量表见附表2、附表3、附表4七、周边矿井及小煤窑等影响安全生产的其他方面情况与本矿相邻的煤矿有谢一矿和李嘴孜矿。2014年5月,和李嘴孜两井合并。同时,李嘴孜井开始回收工作。李嘴孜井闭坑后,其矿井水将通过连通新李两井的-612m水平B4大巷通过管路由井排至地面。为应对这一状况,我矿已开始对-612m水平水仓进行改造,增加排水能力。谢一矿与矿之间有40m宽的井田边界煤柱,两井开采活动互不影响。本矿井田范围内,小井开采从1958年开始,最多时曾有114个小井同时开采,主要回采A1C13浅部露头煤和大矿回采遗留的阶段煤柱、断层煤柱等边角块段。经过多次整顿,至2014年年底,本矿井田范围小井均全部封闭,消除了小井对大矿的威胁。但个别小井与本矿存在采空区连通或巷道连通的情况,如果小井因井筒填埋和封堵质量问题发生地面溃水,将直接威胁本矿井下安全生产,因此在汛期要加强对地面小井井口的巡查,发现有井口塌陷和大面积积水,要及时汇报并函告地方政府。第二节 矿井生产现状一、矿井基本现状1、矿井开拓方式矿共划分为七个水平,其中一、二、三水平采用片盘斜井,分层或分组大巷、分区石门开拓;四水平以下采用立井(暗立井)和斜井(暗斜井)相结合、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开拓方式。2、生产水平及主要巷道布置目前矿井六水平(标高-812m)为矿井主要生产水平,七水平(标高-1000m)正在开拓延深。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布置在B4煤层底板,采区石门布置在F10-5(8)断层北侧,通过底板巷与二、六采区分煤层底板上山搭接构成各采区生产系统。2、目前在用井筒目前矿井在用井筒有:新淮副井(地面-612m)、新淮回风井(地面-578m)、新八号井(地面-412m)、暗立井(-412m-812m);三号主斜井(地面-412m)、北部暗主斜井(-412m-812m)、南部暗主斜井(-385m-612m)、三号交通井(地面-412m)、北部暗交通斜井(-412m-812m)、北部暗副斜井(-412m-812m)、南部交通井(-612m-812m)、中部交通井(-612m-812m)、钱湖风井(地面-340m)、毕五号进风井(地面-612m)、毕五号回风井(地面-612m)、南部回风井(-612m-812m)及中部回风井(-612m-812m)。4、矿井生产采区、准备采区及近三年原煤产量矿井目前共有4个生产采区和1个准备采区,其中六二B48采区、六二B1011采区、六二C组煤采区、六六B48采区为目前矿井生产采区,76(B8B10)采区为目前矿井准备采区。2012年矿井原煤产量275万吨,2013年矿井原煤产量303万吨,2014年矿井原煤产量309万吨。二、采掘生产现状目前我矿正在回采的工作面共有3个(62104、62110S和66206工作面);正在掘进的工作面共有14个,其中岩巷11个,煤巷3个。62B4-B8煤层采区:1个采煤工作面(62104工作面)和3个掘进工作面(62306S底板巷、62306N底板巷和62208风巷);62B10-B11煤层采区:1个采煤工作面(62110S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62310S底板巷、62310高抽巷、62310切眼及62211切眼);62C组煤层采区:2个掘进工作面(62313瓦斯治理巷及联巷、-812-730mC13底板运煤上山);66B4-B8煤层采区:1个采煤工作面(66206工作面)和1个掘进工作面(66308退架石门);七水平系统4个开拓延深工作面:(-760-1000mB4底板暗回风斜井、-612-1000mB4底板暗副斜井、-812-1000mB10底板轨道上山、-784-1000mB10底板胶带机上山)。表1-2-1 矿井采掘工作面现状表类别工作地点工作面编号队别采掘工艺产量(万t)进尺(m)每班作业人员(人)回采工作面六二B10-B11煤层采区62110S采煤1队综采0.165.038六六B4-B8煤层采区66206采煤3队综采0.373.640六二B4-B8煤层采区62104采煤5队综采0.283.037合计30.8111.6115掘进工作面六二B4-B8煤层采区62306S底板巷开拓二区炮掘/岩2.61662306N底板巷开拓二区炮掘/岩2.61462208风巷掘进一区综掘/煤7.516六二B10-B11煤层采区62310切眼掘进一区炮掘/煤3.01362310高抽巷掘进二区综掘/岩7.01662310S底板巷开拓三区炮掘/岩2.81562211切眼掘进二区综掘/煤1016六二C组煤层采区62313瓦斯治理联巷开拓一区炮掘/岩2.814-812-730mC13底板运煤上山开拓二区炮掘/岩2.116六六B4-B8煤层采区66308退架石门开拓一区炮掘/岩2.815七水平延深巷道-612-1000mB4底板暗副斜井开拓二区炮掘/岩1.516-774-1000mB4底板暗回风斜井开拓一区炮掘/岩1.515-784-1000mB10底板胶带机上山开拓三区炮掘/岩1.315-812-1000mB10底板轨道上山开拓三区炮掘/岩1.315合计1448.8222第三节 主要生产系统一、供电系统矿井有新中央变电所和新淮工广变电所2座35kV变电所,3回路电源线路供电,其中2路电源线路来自西山110KV变电所3563#(LGJ-240)、3565#(LGJ-120);另1路电源线路来自八公山110KV变电所3604#(LGJ-240)。1、地面供电系统(1)新中央变电所两路电源来自西山110KV变电所3563#、3565#联络线开关柜,为双回路供电方式。变电所配备3台20000kVA主变压器。35kV新中央变电所主要担负矿井副提、主运、排水系统,地面南部抽排站,地面办公楼及车间用电,井下部分采区变电所等负荷。(2)新淮工广变电所一路电源来自八公山110KV变电所3604#,另一路电源来自35KV新中央变电所3548#,为双回路供电方式。变电所配备2台16000kVA主变压器。35kV新淮工广变电所主要担负矿井副提、压风、抽风、瓦斯抽排、注氮、排涝、排水系统,地面办公楼及车间用电,井下部分变电所等负荷。2、井下供电系统目前井下共有6个中央变电所,10个采区变电所,12路6kV入井电缆。新中央变电所引出6路电缆经新八号井入井,其中2路供-412m泵房变电所、2路供-612m泵房变电所、2路供-812m南部泵房变电所;新淮工广变电所引出6路电缆经新淮副井入井,其中2路供-612m中央变电所、2路供62104变电所、路供-812m区域变电所。井下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均采用了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专用开关;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地面主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井下各采区变电所,副井绞车,压风机房,抽风机房,瓦斯抽排站等重要负荷均采用双回路供电。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及井下使用的变压器无中性点直接接地。二、提升系统1、新八号井新八号井提升方式为立井提升,新八号井安装一套中信重工生产的2JK-5×2.3E型缠绕式提升机,2台YR143/46-12型、800kW交流电机拖动。提升机电控系统采用上海华菱电气公司与鞍山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生产全数字变频拖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采用ABB公司生产的恒减速制动系统。2、暗副立井暗副立井提升方式为立井提升,安装一套中信重工生产的2JK-3.5×2型缠绕式提升机,2台YBJ560-10F2型、500kW防爆交流电动机拖动,提升机电控系统采用唐山开诚电气公司生产的变频拖动电控系统,液压制动系统由中信重工生产。3、新淮副井新淮副井提升方式为立井提升,安装一套中信重工生产的JKMD3.5×4()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1台ZKJ2500/500型、1600kW、800V低速直流电动机拖动。提升机电控系统采用上海华菱电气公司生产的全数字直流拖动电控系统,液压制动系统采用ABB公司生产的恒减速制动系统。4、-412m-612m五四暗副斜井五四暗副斜井提升方式为斜井提升,斜井长度540m,倾角22°,安装1台2JKB-2.5×1.2P防爆变频提升机,用一台YB-450-MZ-10型功率280kW防爆交流电动机拖动,提升机电控系统采用唐山开诚电气公司生产的变频拖动电控系统,液压制动系统由中信重工生产。5、-612m-812m六四暗副斜井六四暗副斜井提升方式为斜井提升,斜井长度580m,倾角21°,安装1台2JKB-2.5×1.2P防爆变频提升机,用一台YBBP450S-8型功率315kW防爆交流电动机拖动,提升机电控系统采用唐山开诚电气公司生产的变频拖动电控系统,液压制动系统由株洲利达生产。三、井下运输系统1、井下运煤方式为皮带机连续运输方式。主运煤系统为:北部主斜井DTL1200/120/5×500型皮带机北部主转载2# DTL1200/110/450型皮带机北部主转载1# DTL1200/110/2×450型皮带机三号主斜井DTL1200/120/4×560S型皮带机地面。2、井下辅助运输方式为:辅助排矸方式采取皮带机系统运输;材料(设备)及人员辅助运输方式采取立、斜井绞车及无极绳绞车提升,平巷电机车轨道运输,斜巷架空乘人装置运人。(1)辅助排矸方式为皮带机连续运输:在矿井五水平(-612m)和六水平(-812m)分别设立了矸石翻滚笼,各水平矸石通过平巷为电机车牵引装运矸石的3t矿车运至翻滚笼处,经翻滚笼转为排矸胶带机运输到地面矸石仓。其中,排矸胶带机系统为:-820m-790m爬坡DTL100/25/110型皮带机-790m-774m爬坡 DTL100/25/110型皮带机-812m-412m排矸5# DTL100/25/2×315S型皮带机-445m平巷DTL100/25/30型皮带机-445m-380m爬坡DTL100/25/110型皮带机排矸2# DTL100/25/2×315S皮带机地面上仓DTL100/25/37型皮带机地面矸石仓。(2)下井的材料与设备(含大件)分别经新八号井、暗副立井和新淮副井(大型设备经新淮副井打运)打运至-612m副井下口车场,在大巷(石门)采用电机车牵引。经-612m-412m五四暗副斜井上口变频绞车将材料与设备打运至-506m水平;经-612m-812m六四暗副斜井上口变频绞车或-612m-812m南部交通井上口SQ-90/132K型无极绳绞车将材料与设备打运至-812m水平。采区斜巷采用调度绞车、慢绞、无极绳绞车提绞,工作面风巷、顺槽采用调度绞车、慢绞、无极绳绞车、单轨吊运输。电机车运输系统:主要运输大巷、井底车场布置在-412m水平、-612m水平、-812m水平,轨型为38kg/m和30kg/m,轨距900mm;井下共使用55台电机车,其中19台8t电机车、36台5t电机车。大巷运输主要使用8t双司控电机车牵引3t矿车运输,电机车驾驶室门均已封闭;井下主运大巷使用13辆乘人车运送人员,人车车门全部封闭。主要斜井(含采区斜长大于200m、滚筒直径1.2m及以上提升绞车)单绳缠绕提升系统,分别为:-412m-612m五四暗副斜井2JKB×2.5×1.2P变频双滚筒绞车、-612m-812m六四暗副斜井2JKB×2.5×1.2P变频双滚筒绞车、-612m-812m南部交通井SQ-90/132K型无极绳绞车。(3)矿井所有入井人员,分别通过新八号井、暗副立井、新淮副井提升系统入井。其中,新八号井主要负责-412m水平至地面之间人员提升;暗副立井主要负责-412m、-612m水平之间人员提升;新淮副井主要负责-612m水平至地面之间人员提升。在-700m、-812m及以下采区作业人员通过乘坐中部交通井(-612m-700m-812m)架空乘人装置,步行进入采区作业;在-900m辅助水平作业人员通过乘坐架空乘人装置,步行进入采区作业。其中,-812m-900m 66306S轮眼安装有湘潭市恒欣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RJHZ45型斜巷架空乘人装置,采用摘挂式抱索器;中部交通井(-612m-700m-812m)、南部交通井(-612m-812m)安装有湘潭市恒欣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RJZ75型斜巷架空乘人装置,采用固定式抱索器。四、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目前总进风量28401m3/min、总回风量29422m3/min。经过多次改造,形成 “三进两回”的通风格局,“三进”指的是:新八号井进风系统(包括新、老八号井、三号主斜井)、毕五号进风系统(包括三号排矸斜井、毕五号进风井、钱湖进风井)、新淮工广进风系统(新淮副井);“两回”分别是:毕五号回风系统,新淮回风系统。新淮工广回风井安装两台同等能力ANN-3800/2000N轴流风机,回风量为20432m3/min,负压3260Pa;毕五号回风井安装两台同等能力的GAF-28-15.8型轴流风机,目前回风量为8990m3/min,负压2434Pa。五、瓦斯抽采系统矿井地面建有八号井、新淮工广、毕五号井3处共6套(12台)永久瓦斯抽采系统,其中安装2BEF-720型水环式真空泵共10台(其中5台备用),2BEY-62型水环式真空泵2台(其中1台备用)。矿井额定抽采能力2980m3/min,实际抽采能力1420m3/min。五号井瓦斯抽采泵站:安装2台武汉特种泵业生产的2BEF-72型水环式真空泵,1用1备,配套电机型号为YB630S1-4,功率均为800KW,电压等级为6KV。新淮工广瓦斯抽采泵站:安装4台武汉特种泵业生产的2BEF-72型水环式真空泵、4台扬州长江泵业生产的2BEY-72型水环式真空泵,4用4备,配套电机型号均为YB630S1-4,功率均为800KW,电压等级为6KV。南部(八号井)瓦斯抽采泵站:安装2台扬州长江泵业生产的2BEY-62型水环式真空泵,1用1备,配套电机型号为YB450S3-4,功率均为400KW,电压等级为6KV。六、井下排水系统矿井井下排水为三级排水方式:南部-812m水平的涌水通过该水平中央泵房排至-412m水平中央泵房;北部-812m水平的涌水通过该水平中央泵房排至-612m水平中央泵房,再由-612m水平中央泵房排至-412m水平中央泵房。全矿所有涌水通过-412m水平中央泵房排至地面。1、南部-812m(六水平)泵房:安装3台SGD150×7型污水泵,1用1备1检修,配用电机功率710kW,流量300m3/h。泵房共2个水仓,总容量4400m3,排水管路共2趟,管径均为250mm,布置在-812m-412m暗副立井井筒内。2、北部-812m(六水平)泵房:安装5台MDS420-96×3型污水泵,2用2备1检修,配用电机功率500kW,流量420m3/h。泵房共2个水仓,总容量5700m3,排水管路共2趟,管径均为300mm,布置在-812m-612m南部副斜井井筒内。3、-612m(五水平)泵房:安装5台SGD150×5型污水泵,2用2备1检修,配用电机功率450kW,流量300m3/h。泵房共3个水仓,总容量5000m3,排水管路共2趟,管径均为250,布置在-612m-412m暗副立井井筒内。4、412m水平(四水平)中央泵房:安装5台MD500-57×9型污水泵,2用2备1检修,配用电机功率1120kW,流量500m3/h。另外安装有2台清水泵,型号MD280-65×8,配用电机功率710kW,流量280m3/h,根据使用需要可转换为污水泵使用。泵房共3个水仓,总容量5874m3;排水管路共4趟,管径均为300mm,布置在-412m至地面新八号井井筒内。七、压风系统矿井现有一座新淮工广压风机房,安装有9台压风机。其中,3台C95055MX3型离心式压风机,生产厂家为英格索兰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配套主电机型号为TYPE ASZK-S2,功率为820KW,电压等级为6KV;6台ML300型螺杆式压风机,生产厂家为英格索兰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配套主电机型号为IY3556-4,功率为300KW,电压等级为6KV。井下压风管路风源来自新淮工广压风机房。自新淮工广压风机房引出两路DN300管路从新淮副井下至-612m水平,供往-612m南、北采区;另在-612m调度站处联网后,一路通过DN250管路沿-612-812m排矸皮带机道下至-812m水平北部,另一路DN250管路沿-612-812m南部交通井下至-812m水平南部,两路DN250管路在-812m B4运道通过DN200管路联网,输送到-812m水平及以下各采区用风。第四节 安全管理一、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矿井各级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配备齐全。主要构成如下:1、从事安全管理的副总以上领导矿长朱贵旺、总工程师何勇、采煤副矿长邵洪杰、掘进副矿长徐军林、机电副矿长赵伟、安监处长王贤年、采煤副总赵永青、掘进副总蔡芝会、通风副总周汝洪、机电副总路成国、综采综掘副总王克华、安监主任工程师李之奋、地质副总党保全。2、下设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设置安监处:副处长1名,副科长5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调度所:所长1名,副所长3名。专业技术人员1名。通防科:科长、副科长1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工程科:科长1名,副科长2名。专业技术人员6名。地测科:科长1名,副科长2名。专业技术人员13名。生产技术科:科长由掘进副总兼任,总工程师助理1名,副科长3名。专业技术人员7名。机电办: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职工培训中心:主任、书记各1名,副主任1名。专职培训教师6名。3、生产及主要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设置采煤:四个二级管理队,掘进:掘进煤巷2个区,开拓3个区,生产辅助:修护一区、修护二区、通风区、抽采工区、信息中心、运输区、保运工区、安装工区、机电工区。各单位管理及技术人员配备齐全。矿井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分布情况见表1-4-1。表1-4-1 工程技术人员表专业人数高工工程师其它小计一通三防152632地测、防治水26917机电运输1162542采掘3226792合计749127183二、隐患排查1、隐患排查制度执行情况矿制定了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明确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范围,规定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排查方法及要求。矿安全1号文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是矿长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各专业口安全风险评估专题会和全矿安全大检查;二是各专业口长每月开展三次动态旬查;三是基层科区每周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四是每班开工前,必须对作业现场及生产系统进行隐患排查;五是完善隐患排查激励机制,对发现安全隐患的有功人员予以重奖,鼓励全员参与隐患排查。矿每月将排查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建档,由安监处负责跟踪落实,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从重处理。对重大隐患治理做到了“措施、责任、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并及时上报集团公司。2、近三年矿井出现的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1)井下信号集中闭塞系统无法正常使用,不能满足井底车场及运输大巷运输要求,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51条规定。整改情况:矿对信号集中闭塞系统进行技术改造。2012年12月31日整改完成。(2)三号井绞车电控使用串电阻方式,属第三批明令淘汰产品。整改情况:对TKD型绞车电控进行改造。2012年12月31日整改完成。(3)-612mIV石门B10变电所无独立回风系统。整改情况:在-612mIV石门C13底板巷处重新施工新变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