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语法知识大全.pdf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动词的语法特点: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量词的语法特点: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认: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副词的语法特点: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语法特点: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K、叹词:表示感慨、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慨号隔开。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2、词类的区分: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答复“谁”、“什么”的问题。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3、单句: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慨句。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认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认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1、如何区分单、复句: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但凡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5、修改病句: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认词、用词不当。6、修辞: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慨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慨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认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认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认句。219 答复者:linghanqi86 修辞手法 现在可知的语文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针又名联珠,比照,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似、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似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拟物: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衬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似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似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答复。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认,用否认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暗 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方法: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挖苦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2.比照:比照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比照,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比照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比照的。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13.联想: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似上了火.14.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假设高山,汤汤乎假设流水”吕氏春秋 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15.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16.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穿,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照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 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4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星岛港迎港岛星。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白居易长恨歌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两句诗的意思是: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乱,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例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慨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例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例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 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编辑本段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恩重如山 冷假设冰霜 成竹在胸 呆假设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假设市 虚怀假设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鸦雀无声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 烘云托月 风卷残云 百花争艳 鼠窃狗盗 兔死狐悲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3.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 a 明喻:虚怀假设谷 门庭假设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假设冰霜 b 暗喻: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 借喻: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d 比照: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e 对偶: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谦受益,满招损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f 借代: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g 比拟:闭月羞花 百花争艳 草木皆兵 风尘仆仆 呆假设木鸡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 土崩瓦解 风烛残年 h 反复:登峰造极 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冷 真凭实据 一心一意 i 反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j 双关:风雨同舟 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 k 回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l 顶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m 夸张: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 比喻 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3 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种类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表达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 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以下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似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比拟 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比拟的种类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借代 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夸张 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夸张的种类 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对偶 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对偶的种类 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的作用 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比照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排比 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排比的种类 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慨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认。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用否认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消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辨析几种修辞手法 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么能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正确运用呢?对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比拟和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排比和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语素 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 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汉字 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瓜是一个象形字。“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方,“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假设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形声: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韵,自大一点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穷”靠用“力”打工,“贱”的繁体是“贱”,右边两个“戈”,为钱而争斗,自然是“贱”。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左形右声: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 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 声占一角:毡、远、逃、逻 形占一角: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现在“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挖苦。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