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讲义[全册].pdf
-
资源ID:91134449
资源大小:4.18M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讲义[全册].pdf
/69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3.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4.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二、新课教学 1.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现象:试管自动上升。(2)器材:漏斗,乒乓球。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现象:鸡蛋有浮有沉。(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现象:灯变亮。2.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69 提问 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提问 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提问 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提问 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解析:外表面。提问 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解析:空身。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3.怎样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介绍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尊称:近代科学之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八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小结: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三、作业:阅读“科学之旅”,说说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课。教学反思:/69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4.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5.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 、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 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 厘米或 1 米 63)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 SI。(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m 10-6m;1nm10-9m。2.长度的估测 问题 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请 5 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问题 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 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69 3.长度的测量: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 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 P11)。活动 1:(1 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 P12 的表格中)。(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活动 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 38mm提高到 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 21 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 11 分制。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 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曲线;规则(圆)。测量方法:直接用卷尺测量;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利用圆周公式 C2r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说明:上述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s。2.时间的估测 活动 3:(集体活动):估测 1 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 1min 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 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3.时间的测量: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69 活动 4:(2 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14 内容)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时间的单位 2.长度的估测 2.时间的估测 3.长度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4.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题目;2.自制一个 1 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教学反思: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1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69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4.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学习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习难点-1 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教学方式-讲解法、讨论法。教学用具-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讨论 总结 1 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机械运动 1现象 问题 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回答(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总结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2概念 问题 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观察 大家观看 播放视频 1:运动的自然界。总结 凡是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二)参照物 /69 1概念 -问题 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某某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讨论 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总结 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播放视频 2 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2特点-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分析 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3练习-(1)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表明 。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 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_。(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2005 年温州中考题)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在一条东西取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知甲车比乙车快,比丙车慢,则以 为参照物时,三辆汽车均向西行驶。(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 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 /69 么问题?讨论-结论 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图片展示 空中加油机;高空观缆车。类比1 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四)思考与练习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我们平时为了研究方便,仍然说某个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平时我们判断某个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了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我们叫做参照物。对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而言,参照物的选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却并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叙述严密,说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加以参照物。如果没加,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言的。四、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反思: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5.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 /69 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问题 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讨论-总结 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讨论 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播放视频 1 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播放视频 2 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总结 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问题 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讨论 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总结(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三)速度 结论 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 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总结 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 /69 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播放视频 3 速度的引出?公式,用符号表示为。单位 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 m/s 或 m s-1。常用单位是 km/h 或 km h-1。单位换算:1m/s=1=36km/h(换算过程简介)练习:1km/h=_m/s。一些物体的速度 阅读课文第 20 页的速度 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A蜗牛:15 毫米秒 B炮弹:1000 米秒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 千米秒 D火车:360 千米时 例题 两例题先让学生看,然后变换一些数值进行计算,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再命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另外的学生计算。(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播放视频 运动的快慢。结论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 计算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公式,s 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 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播放视频 5 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速度表 练习: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 匀速直线的图像 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练习:有关图像的判断、选择题等。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 /69 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四、作业布置 P22动手动脑学物理 2、3、4。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三、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3单位:即 m/s 或 m s-1;常用单位是 km/h 或 km h-1。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69 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5.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6.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二、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 0.001S 了,甚至 1.0 10-6S 或更小。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 (二)分组实验 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实验步骤:1分组:每组至少 6 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 人。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 30m的路程,每隔 10m 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69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三)小结 我们今天测量了人行走或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测量出路程和运动时间就可以利用公式。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反思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69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3.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4.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1.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2.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想想议议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2.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3.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1.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69 2.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真空不能传声.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想想议议 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1.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2.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30 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 1:声音在 15 和 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问题 2:声音在 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1.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46 m/s.说明声速跟温度有关.2.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46 m/s,蒸馏水中的声速为 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3.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69 动手动脑学物理 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方法(1):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方法(2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四、布置作业 P31动手动脑学物理 1、3、5 写在作业本上.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69 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4.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 学 用 具:钢 尺(若 干)、音 叉、乒 乓 球(系 有 细 绳)、铁 支 架、口 琴、笛 子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32 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阅读教材内容,并回答上述问题.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 Hz./69 3.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 到 20000 Hz.5.频率高于 20000 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7.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1.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2.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实验结论: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想想议议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 10 次,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 500600次,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轻敲鼓面,鼓皮振幅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幅大,声音强,响度大.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果: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69 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参考解答: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四、布置作业 1.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 2 题写在作业本上.五、板书设计 决定于发声体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响度决定于了发声体的效率音调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第三节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 /69 知识.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用具-录像带(超声、次声、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像机、电视.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 20000 Hz 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1.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2.广场的声控喷泉.3.家庭里的超声波加湿器.4.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5.工厂里用的超声波探伤仪.6.利用“声纳”探测黑匣子.7.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等.8.平常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息.看来,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二、进行新课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2.利用 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 /69 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2.声在工业上的应用 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4.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 1.小结本章的内容.2.查阅资料或访问网站,了解声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3.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69 教学重点-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教学用具-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二、进行新课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问题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问题 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问题 4:(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