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pdf
-
资源ID:91136245
资源大小:1.53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pdf
(第 三 单元)单元备课(三)年级(语文)学科 备课人:使用人: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一人文主题,贯穿“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安排“课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三个板块。古诗三首选编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三首古诗。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描绘了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绘了清明节春雨中诗人的所见所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唐代诗人王维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景象。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介绍了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造纸术的发明。作者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讲述了纸发明的缘由、演变和发展,全文语言浅显易懂,将纸发明的漫长历程娓娓道来。赵州桥选编自桥梁专家茅以升所著中国石拱桥。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几百字,写明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介绍赵州桥设计的设计精巧、美观;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宋代“小百科全书”之称的清明上河图可谓古代绘画作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课文用生动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纵观后三篇课文,更突出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 中华传统节日。站在内容立场,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传递本主题;站在实操层面,在古诗三首纸的发明两篇课文后分别安排“活动提示”,再加上“综合学习”板块,整个单元一步步提示、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实践、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设计了“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部分内容,旨在从情境中识字、仿写和语言积累等方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及能力。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 42 个,其中多音字 6 个,分别是“累、鲜、爪、作、乘、笼”,会写生字 37 个,积累词语 47 个。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中,需要认识 7 个生字,这 7 个字都是形声字,均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招牌,以此引发在生活场景中识字的意识与习惯。“日积月累”中要求理解并积累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四字词语:“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梅兰竹菊”“望闻问切”。每个词语中的四个字,分别表示一种事物,又同属一类,可鼓励学生发现词语特点,并拓展积累生活中此类词语,如戏曲四功“唱念做打”,传统文学“诗词歌赋”等。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传统文化。2.交流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教法 学法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书画能力。锻炼说话能力,敢说、乐说、巧说。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单元知识树 (三)年级(语文)学科 备课人:使用人:课题 9.古诗三首 教学 目标 1.会认“屠、苏”两个生字,会写“旧、符”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元日,同时能够进行背诵。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 重点 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想象诗歌画面,融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教学 学法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搜集关于诗人的资料;古诗歌曲 教学 准备 课件 问题 设计 1、有哪些传统节日 2、有哪些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3、在这些节日的习俗有哪什么?教学 过程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 谈古论今 五分钟 传统节日故事多 一、直接引题,初识诗歌 1.谈话:孩子们,在第一单元我们刚刚学过三首古诗,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吧?来,我们一起背一背(学生背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古诗三首)。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三首古诗的名称,让学生明确三首古诗均与传统节日的有趣习俗有关,同时引入:首先,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板书:元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的题目(板书:正月初一),同时引导学生要注意准确区分其与“元旦”的不同。3,师生交流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教师课件补充出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政革家。熙宁二年,任参 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变法失败)。二、自读诗歌,了解诗意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诗中部分生字的正确朗读,同时指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朗读节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3.指名朗读诗歌,提醒“屠、符”两个生字及“曈”字的准确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读准诗歌的节奏。4.课件出示诗歌中的两个生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字形,教师适时指导范写,重点强调“旧”右半部分的“日”要略微写得宽一点点,同时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符”上半部分的“竹”字头要写得紧凑,下半部分略宽于上半部分。学生认真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反馈并再作强调指导。5.学生齐读诗歌。6.简单说说自己对诗歌主要内容的感知(诗歌主要描写了春节时的欢快及万象更新的情景)。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质疑引入:同学们,学习一首古诗,我们需要了解关于古诗哪些方面的知识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是的,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意,并体会了诗情,我们才算真正学会这首诗歌。而要想实现这两点目标,第一步我们必须从理解诗歌的字词开始。2.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诗歌,试着借助课文的注释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看看还有哪些字词的意思自己不理解,做上记号,然后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3.学生交流对字词意思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在古时候人们过年有放爆竹、喝屠 苏酒、更换桃符等习俗。课件补充出示“桃符”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桃符的样子。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展开想象:在元日这一天旭日东升的时候,当你走在路上,你会听到什么?又会闻到什么?(1)学生自读、思考、交流。教师适时补充诗意(人们在和煦的春风里欢快地畅饮着屠苏酒),学生从中感知人们欢乐的心情。(板书:欢乐)(2)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想象:明亮的旭日冉冉升起,照在家家户户的门上,同学们,此时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新的桃符十分鲜艳.)教师归纳板书:新桃换旧符,适时引导学生将后两句诗的大意连起来说一说,并予以补充理解(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同时引导他们感受眼前所见的一片明亮美好的景象。(板书:明亮、美好)(3)指导学生将全诗的大意连起来说一说,并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在脑海中想象画面。5.过渡:同学们,诗人王安石看到眼前的这番热闹、欢乐、明亮、美好的情景,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1)学生大胆想象交流,教师适时补充出示关于王安石推行新政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明确其内心充满了推陈出新、强国富民的美好愿望,想象当王安石看到眼前这样除旧布新的情形,一下子对自己的变法充满了希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变法信心。(板书:推陈出新、强国富民)(2)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人内心的美好愿望和坚定信心。6.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试着进行背诵,并齐背诗歌。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同学们,王安石的每一首诗都耐人寻味,希望大家课下找一找他的其他诗歌并认真品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多了不起的收货。2.作业布置:搜集王安石的其他诗歌进行诵读、交流。第二课时 一、回顾诵读,引入学习 引导学生说说上节课学过的古诗及自己的收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齐背诗歌元日。引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清明。板书诗题,引导学生交流对“清明”这一传统节日的了解(来源、习俗等)。教师简要补充,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同时简要介绍诗歌作者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二、通读感知,初悟诗情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并读通诗句。教师巡视指导、点拨。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情况。(1)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范读,注意提醒学生读准“魂”(不要读成了“鬼”)、“牧”(韵母是“)两个生字的读音,同时,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节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课件出示诗歌中的生字“欲、魂、借”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字形及结构特点,看看在书写时需要把握哪些要领。教师及时肯定他们的生字书写认知,同时重点指导书写:生字“欲”的左半部分“谷”中间部分的捺画变点画,且要注意与右半部分避让;“魂”左边的“云”下面的撇折向上提,右边“鬼”的撇画恰好托住左半部分,竖弯钩要尽量舒展;“酒”左窄右宽,右边“酉”里面的一笔横画切记不要丢掉了。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进行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并及时予以书写纠正、强调。3.再读古诗,看看自己能否借助对字词的理解来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请教同学、老师,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补充。(1)课件出示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适时补充“雨纷纷”(细雨纷纷飘落),“欲断魂”(伤感至极,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同时引导学生试着串讲诗句,教师点拨、引导,课件出示诗意(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师: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有这样低落的情绪呢?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清明本来就是一个寄托哀思的日子,再加上绵绵不绝的雨的渲染,人们怎能不因为想念逝去的亲人而肝肠寸断呢?板书(景:雨纷纷人:欲断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注意想象、体会。(2)继续出示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诗中是谁向谁?(诗人问牧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前一句诗中省略了“诗人”,交流理解“借问”(请向),“迢”(远远地),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意,同时引导他们猜测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难过、想念亲人.)。教师适时归纳板书(情:惆怅思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注意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三、延伸学习,诵读积累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里,自己和家人都会做些什么(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教师适时进行清明传统节日祭祖、祭奠烈士等相关知识的补充,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过清明节的重要意义。2.交流课前自己搜集到的其他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课件补充出示诗句:A.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一一黄庭坚清明 B.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一高翥清明日对酒 C.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一一高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3.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清明,边读边融入到诗歌画面中,感受诗歌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思念之情,并尝试进行诗歌背诵。学生齐背。四、课堂小结 清明时节雨纷纷,如同人们止不住的思念之泪,诗中人物因为这清明时节的雨而格外思念逝去的亲人,是真正的景中有情、情中有鼻(板书:情景交融),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吝乐形式的古诗清明吧(课件播放歌曲清明 (三)年级(语文)学科 备课人:使用人:课题 10、纸的发明 教学 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 10 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 13 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 学法 合作探究 引导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问题 设计 1、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2、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教学 过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四大发明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个性化修改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三、书写汉字 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洲”和“州”“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2.笔顺讲解“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第二课时 谈天说地 一、复习导入:电脑屏幕出示词语,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浏览课文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三、品读课文 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四、总结全文: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五、作业布置: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三)年级(语文)学科 备课人:使用人:课题 11.赵州桥 教学 目标 1.认识“县、拱、济”等 11 个生字,会写赵、省、县”等 13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4.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美观地抄写课文第3 自然段。5.体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学法迁移。教学 重点 难点 1.感受赵州桥精巧、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学习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 学法 1.教法:诵读感染法 2.学法指导:引导点拨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问题 设计 4、第三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5、假如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教学 过程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谈古论今五分钟】说说你知道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第一课时 一、话题交流,激趣引入 1.板书“桥”,引导学生说说桥的重要作用(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同时说说自己都见过哪些非常有意思的桥。课件适时出示几幅桥的图片,并由此引出: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座世界文明的桥梁,补充出示课题,引导学生书空生字“赵”,强调“赵”字左边“走”的平捺要舒展,应完全托住上面部分。2.交流对赵州桥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赵州桥的建筑年代、设计者等资料,补充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看法。3.质疑引入:为什么这座桥会世界闻名?它是否具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相信大家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注意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并简单说说自己的听读感受(赵州桥的设计精巧,造型美观.),教师肯定学生的感知,2.自主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字词的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准“横、省”两个生字的后鼻音,同时,注意“爪”是多音字,在“前爪”一词中读“zh o”音,在“鸡爪”一词中读“zhu”音。(2)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教师适时指名四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根据他们的朗读情况进行部分段落的范读指导,尤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生齐读。4.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一自然段分别讲了赵州桥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段落划分、概述段意,教师补充出示: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概括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及其悠久历史。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段):写赵州桥不但设计精巧,而且外形美观。第三部分(第 4 自然段):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凸显了赵州桥的价值,5.再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看看两段话主要是句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出示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引导学生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性质、作用(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对于衔接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作用,同时体会课文主要写了赵州桥哪两大方面的特点(设计、造型),同时教师板书(设计精美 造型美观)。6.指导学生将课文 2、3 两个自然段连起来练习朗读。三、重点强调。四、课堂小结 课文到底又是如何来介绍赵州桥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同学们很快就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听写课文生字词,课件适时补充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听写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适时进行生字书写巩固,重点强调生字“慧、历”的写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赵州桥哪几方面的内容,教师板书(设计精巧 造型美观)。3.过渡引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 课赵州桥。(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导入法,让学生更好地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入本课学习,进一步巩固了认知基础,同时使得教学内容前后自然衔接在一起。二、精读探究,理解课文 1.质疑引入:赵州桥在什么地方?又是谁设计建造的呢?同学们,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关于赵州桥的哪些(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以及距今的时间,同时抓住“一千四百多年”体会赵州桥的历史悠久,并从中体会其牢固耐久。(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2.过渡:作者说“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同学们,这句话其实非常准确地给我们概括出了赵州桥的两大特点-设计精巧、造型美观,让我们走进课文 2、3 自然段,看看是不是如同作者所说的一样。3.认真研读课文第 2 自然段,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课件适时出示第 2 自然段,同时聚焦句子“赵州桥非常雄伟”)。指名朗读句子,注意突出“非常”的重音。(1)再读课文第 2 自然段,看看这段话围绕着中心句分别写了赵州桥设计上的哪些特点(长宽、建筑材料、创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五十多米、九米多、这么长”等体会其“很长”,同时,课件再次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其建造材料的特点,重点感知其形状特点,同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明确水流在不同情况下从桥洞流过的方式。(2)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中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引导学生随文理解“创举”(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既.又.”体会这样的设计的巧妙之处(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板书:既.又.(创举)。(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2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赵州桥的样子及水流穿过桥洞的不同方式。4.课件再次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赵州桥两侧栏板上都刻有怎样的图案。(1)学生观图、说图,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理解“精美”的意思(精致而美好),同时补充出示课文第 3 自然段中的句子:“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文字,并说说自己对这些龙的图案的感受(就像真的一样),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活了),同时适时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第 3 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读出赞叹的语气。(2)引导学生再次研读“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说说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体会排比句是对造型“美观”的具体描述,并引导他们利用该句式进行说话,写话练习。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适时予以点评、指导。(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注意在读中体会其美观的造型特点。5.指导学生将第 2、3 两个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6.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段,说说这段话在课文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明确两层意思(前半句说明了赵州桥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后半句点明了赵州桥在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引导学生再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进一步体会赵州桥因为设计精巧,所以能够耐得住岁月的考验(板书:智慧、才干、遗产)。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读出赞叹、自豪之情。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说说除了赵州桥,自己还知道我国其他哪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生:我知道万里长城,还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这说明长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生:我通过上网了解到了莫高窟也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那里的壁画非常漂亮!生:我还知道京杭大运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它不仅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世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教师小结:同学们,当你们了解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居然有这样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你们的心中一定充满了骄傲、自豪之情。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份美好的情感,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赵州桥吧,相信你们一定可以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教学 反思 (三)年级(语文)学科 备课人:使用人:课题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择、都,宫、摊”等14 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能够对照课文插图,具体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认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与艺术价值。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 学法 合作探究 引导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问题 设计 1、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2、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教学 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 谈天说地五分钟:你了解的中外名画 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欣赏美丽的绘画作品吗?(喜欢)能简要说说自己喜欢绘画作品的原因吗?(画面内容形象逼真;能给人美的享受.)教师小结:是啊,好的绘画作品是生活情形的真实再现,更能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精美画作。2.引导学生明确画作的名称,同时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生观图,并简要说说对画作内容的初步感知,教师引入:要想更为细致地了解这幅画,我们还是要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引导学生认真自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 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随文进行字词的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准生字“吏,驴、笼”(尤其不要将“吏”读成了“史”音),同时注意多音字“作、乘”在词语“作坊,一乘”中的读音。另外,要指导读好课文最后一段话:“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注意正确停顿。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集中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画作内容。根据自己的梳理情况试着给课文进行段落划分。4.交流自己的感知(课文 2-4 三个自然段集中介绍了画作内容),同时交流自己的分段情况,教师适时归纳: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画作背景、悠久历史以及存放情况。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及其特点。第三部分(第 5 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了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及其价值。三、质疑探究,体悟文情 1.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内容,说说这幅画给自己留下的最大印象是什么(画面中的人非常多,而且人物的神态、动作非常传神.)。教师适时小结引入:北宋画家张择端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其实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孩子们,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文章作者又是如何来给我们介绍这幅画作的吧!2.引导学生认真默读课文第 2-4 自然段,看看每段话分别都是围绕画作的哪一层意思来写的,找出相应的句子,试着概括这幅画作最大的几个特点。3.学生自读、思考、圈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句子“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感受画作最大的特点(人多、热闹、传神),教师板书(人物众多 街市热闹 生动传神)。4.再次认真研读课文第 2-4 自然段,结合画作的几个特点想一想:清明上河图到底为什么会名扬中外呢?教师巡视并点拨指导。(1)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生: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作者张择端绘画技术非常高超,一幅小小的绘画作品中,居然有好几百个人物,他竟然把各行各业不同身份、不同样子的人都画进去了!师:是的,学过绘画的人应该都知道,画人物非常不容易,更别说在一幅画中一下子画出这样多身份、地位、职业均不同的人物形象。生:我认为这幅画之所以能够名扬中外,是因为张择端不仅画出了很多人物、景物,还把这些内容画得很逼真。引导学生再读第 2-4 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画家绘画本领很高,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重点抓住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进一步体会张择端的画技高超。师:看到这样栩栩如生的画面,你此时心里似乎有一种怎样的感觉呢?生:觉得自己就来到了汴梁城。生:觉得这些人就跟活了一样。生:我似乎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形。师:确实如此,正是因为清明上河图画面描摹得细腻生动、形象逼真,所以很多人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都会产生跟你们一样的奇妙感觉,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一下子就来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汴梁,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2)课件补充出示句子:“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并说说这句话的作用(进一步点明了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原因)。教师归纳小结,引导学生明确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及其名扬中外的原因。教师板书(历史悠久再现古风)。5.拓展延伸:如果现在让你担任小导游,面对前来开封市旅游的客人,你将怎样给他们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呢?(1)再次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对画作特点的描述,试着用简单的话语描述画作内容,另外应注意说清楚三个方面的特点以及其艺术成就。(2)学生小组内进行解说练习,注意适时予以纠正与补充,教师深入小组间进行点拨指导。(3)指名充当“小导游”进行展示交流,其他同学以“游客”的身份认真聆听讲解,等讲解完毕再进行质疑、补充、评价。四、课堂小结 几百年前的古都汴梁早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被冲刷得不见了行迹,但是,正是因为画家的高超绘画技艺,古都风貌才得以重现于世人面前,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幅画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幅画作,而更是一段被完整保存了的历史。这样的画作、这样的画家,理所应当被我们所有人用心记住!(三)年级(语文)学科 备课人:使用人:课题 语文园地三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掌握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的方法及意义,同时能够进行合理运用。2.掌握有条理的介绍手工活动过程的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3.了解生活中名种常见的标牌,培养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4.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语文知识积累,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的方法及意义。教学难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楚、有条理的介绍手工活动过程。教学 学法 多媒体课件;搜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标牌。教学 准备 课件、教材 问题 设计 1、课文中有许多段落,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教学 过程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单元回顾,引入学习 1.引导学生认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几篇课文,说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再次快速阅读 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两篇课文,想一想两篇课文在叙述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他们抓住课文中几个重点段落进行表述。2.小结引入:是的,要想让所写的内容具体清楚,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就必须要围绕着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说明白,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感悟两篇文章的作者精巧的描写方法。二、教学“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再次认真默读赵州桥第 3 自然段,看看这段话是如何将“赵州桥非常美观”这个意思写清楚的。(1)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探究。教学 过程 师:作者又是如何具体描写那些精美的图案的呢?(2)课件再次出示文段,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聚焦排比句式,引导学生体会“有的.有的.还有的.”具体抓住了三种不同状态的龙来说明“图案”的逼真、美观。(3)指导学生再次朗读文段,体会作者笔下的龙活灵活现的姿态及作者的写法之妙。2.学生再次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 3 自然段,看看作者又是如何写清楚“画上街市的热闹”的。(1)学生自主探究、研读,试着与同桌进行交流。(2)课件出示文段,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作者描写了大街上的各种招牌、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重点抓 住对人物的描写,体会作者对人物动作、神态等的细腻刻画,并借助想象,进一步感受画面所反映出来的“街市的热闹”。3.引导学生再次联系两篇课文的重点段落,说说在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时如何才能做到具体、生动(抓住几个方面)。教师适时再次强调围绕一个中心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具体描写可让人一目了然。三、教学“词句段运用”1.激趣引入:同学们,说到蔡伦,我想你们一定马上就联想到了他改进的造纸术。(1)课件出示“有个叫蔡伦的人,就成了一种思轻便又好用的纸。”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句于,边读边找出动词,体会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步骤,学生交流,课件聚焦词语“剪碎、切断、浸、捣、捞、晒”,让学生根据动词概述其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一系列的动词中,感受作者对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具体步骤和过程的细致描写。(2)学生拿出自己的手工活动成果,仿照文段中介绍蔡伦改进造纸术过程的方式将自己制作手工的步骤介绍给同桌听,注意用上合适的动词。教师巡视了解交流情况,并适时予以点拨指导,提醒他们注意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3)指名班内朗读自己的手工制作过程,其他同学认真聆听,看看他们是否将制作手工的过程说清楚了,同时注意有没有用上相关的动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点评情况适时予以梳理、补充,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将制作过程介绍清楚的方法。2.教学“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本中的两段话,并进行比较阅读,看看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2)学生交流,教师明确:两段话都是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并且都运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教师适时聚焦两段话的中心句,引导学生体会相同之处,并抓住“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一个意思说清楚的。(3)固定句式练习:引导学生以“课间十分钟,校园里真是热闹极了”为中心句,说一说课间十分钟校园热闹的情形。教师注意提醒他们抓住学生的不同活动、表现来体现“热闹”。(4)指名说话练习,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检理,指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利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重点体现几种不同的活动场面及同学们的表现。(5)自由写话练习: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照样子仿写句子。教师再次提醒他们注意运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将一个意思写清楚。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6)指名朗读展示自己的写话,师生共同点评,同时引导他们根据评价意见再次进行自主修改、完善。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们一定掌握了如何将一个意思表述清楚的方法,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记、习作练写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二课时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播放生活中常见的机构、单位、娱乐场所等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说说对图上内容的认知。教师根据学生对这些地点的表述正确与否予以纠正,同时引入:看来,要想准确说出这些地方的名称,还必须借助标牌的提示。2.板书:标牌,引导学生简要说说标牌的含义、作用等,教师及时进行补充。二、自主学习,认识标牌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识字加油站”中的六个标牌,借助拼音读准标牌的名称,同时想想每个标牌所对应的场所的样子。2.出示标牌,指名认读,教师适时进行规范指导,注意提醒学生读准“档、咖啡”等字词。随机出示标牌,生抢读,教师予以强调指导。3.指名联系平时在生活中的观察,说说自己对六个场所作用、特点等的简单了解,教师适时予以适度 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对标牌所对应的场所的具体认知。4.“一一对应”游戏:教师将六个标牌随机发给学生,同时出示六个场所,请手持标牌的学生及时将自己手中的标牌准确与图片内容进行准确对应,教师根据学生的游戏完成情况予以表扬、激励。5.拓展延伸:说说自己还知道其他哪些标牌,并简要介绍对这些场所的了解。课件适时补充出示生活中其他常见的场所及标牌。三、教学“日积月累”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不少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常识,更感受到了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实,作为文明古国,我们祖先确实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养料,并用这些养料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2.课件出示“日积月累”部分的四组词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词语。3.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强调指导“砚”的读音(不要读成了“见”音)。师生合作朗读四组词语(师读前半部分,生读后半部分)。4.再读四组词语,看看每组词语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每组中后面半部分是前半部分的具体介绍。5.引导学生联系课前对四组词语相关资料的搜集,结合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说说自己对它们的了解。教师适时补充介绍“琴棋书画”具体所指(弹琴、弈棋、写字、绘画)。课件出示梅兰竹菊的图画,简单补充它们生长的特点及自古以来在文学作品中所代表的高洁、贤达、谦逊、顽强等形象。生:我还知道了“望闻问切”是四种中医问诊方式,有经验的老中医可以通过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法了解病人的病情。教师适时补充中医“望闻问切”四种问诊方式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医的独有价值。6.指导学生再次朗读四组词语,结合对词语意义的感知试着进行背诵。7.指名进行背诵展示,生齐背。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简要说说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回顾对标牌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2.教师小结: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孩子们,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发现、探索、研究,相信你们一定会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有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