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学导案新版北师大版.pdf
-
资源ID:91141602
资源大小:1.40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学导案新版北师大版.pdf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 作者:日期:3 5.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准备 1 岳阳楼图片及有关资料。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幻灯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简单介绍,学生了解 思考再三,还是删去。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 4 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简要交代写作背景:1046 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 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二、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插入:1、读准字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范读)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3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1)积累词语: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理解句意:得无异乎?(反问句)吾谁与归?(变序句)l 则有”者矣。(长定语句)l 其必曰乎。(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3)阅读思考: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5 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第二课时 一、检查自读情况 1 指名学生给下列字注音:(幻灯显示。)2朗诵全文。二、研习新课 1 理解文章层次结构。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 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第二部分(2 4 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 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二层(3 4 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5 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2增加:(1)提问: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简述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做记缘由。(2)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 1 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3增加:(1)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第 2 段中的哪句话引出下文的抒情?(2)提问:第 2 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6 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4)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5 朗读第 3 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6 朗读第 4 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8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9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11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增加提问: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提问:范仲淹所说的斯人,你还能举出哪些呢?这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课外阅读积累,谈谈他们自己的看法。范仲淹自己又有什么样的思想呢?让学生模拟采访的形式来进行,既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7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14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三题。2选用本课的语文作业本。板书设计 先 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天 天 下 下 写景:暗 明 之 之 抒情:悲 喜 忧 乐 而 而 议论: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忧 乐 教学反思:8 本文用两课时教学,以诵读、感悟为主,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本文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为核心。课后组织了对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讨论,学生各抒己见,颇有见地。这次教学我主要采取一种比较传统的方式,注重落实,注重讲解,可能“教师主导”的倾向会浓烈一些,因而在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时候,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但是我实在又找不到如何讲解这么长的文言文的方法,只能以这种有点类似“串讲”的方式来进行。可能抓住几个主问题来运作课堂,那么整堂课会显得更为紧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