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分子免疫学期末考复习全面汇总归纳1.pdf
-
资源ID:91150202
资源大小:867.4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分子免疫学期末考复习全面汇总归纳1.pdf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1.Ig 的基因多样性形成机制: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众多的 V 区基因片段的组合和轻重链的组合,众多的 V、D、J 基因中,重排时每个片段只能取一个,就存在多种组合。);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CDR3 区位于 V、J 和 V、D、J 片段连接处,两片段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CDR3)的多样性。);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成熟的 B 细胞重排的 V 区基因,往往在抗原的刺激下发生点突变,突变的频率非常高(每次细胞分裂,大约每1000个bp中就有一对发生突变,而其他体细胞的突变频率为10-10bp。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2.小分子抗体的特点:(指有 Fab 和 Fv 组成的抗体片段)1)仅含 V 区结构,免疫原性较弱。2)分子量小,易通过血管壁,可有效克服肿瘤灶组织对抗体的生理阻抗。3)无 Fc 段,不与非靶细胞的 FcR 结合,易达肿瘤病灶,适合临床诊断,肿瘤的 导向治疗。4)与靶细胞抗原结合力较弱。5)半衰期短,影响到达肿瘤局部抗体的浓度。3.基因工程抗体:根据研究者的意图,在基因水平对 Ig 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是人工合成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大,产生的新型抗体。4.单克隆抗体: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 B 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的抗体。以体外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免疫小鼠脾细胞余恶性浆细胞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后者产生的抗体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纯度很高,称为单克隆抗体。5.多克隆抗体:由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血清,含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多克隆抗体。6.嵌合抗体:(鼠 VH 基因+人 CH 基因)+(鼠 VL 基因+人 CL 基因)嵌合抗体。保留了鼠源单抗的特异性、亲和力、又显著减少其对人体的免疫原性,但在临床上应用时发现:嵌合抗体会诱发强烈的抗可变区抗体。7.改型抗体:将鼠源性 V 区中 CDR 序列取代人源抗体相应 CDR 序列,重构成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特异性,又保持人抗体亲和力的CDR 移植抗体,即改型抗体。8.互补决定区 CDR:Ig 可变区大部分序列并不直接与抗原接触,而是形成稳定的抗原接触面,称为 Ig 的裂隙,由轻链和重链各 3 个高变区形成的 3 个环状结构所组成,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在空间结构上互补,故又称为互补决定区。第三章 补体 1.补体: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包括 30 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为补体系统。2.MAC(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C5 在 C5 转化酶作用下裂解为 C5a 和 C5b;C5b 结合于细胞表面,依次与 C6、C7 结合为 C5b67 复合物并插入脂质双层膜中,然后与 C8 结合为 C5b678,继而与 1215 个 C9 分子结合为 C5b6789n 巨分子复合体,即 MAC。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溶解靶细胞:C5-C9 参与,形成 MAC。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3b,C4b,i C3b,单核细胞 细菌(Ag)+Ab+C3b-C3b R:巨嗜细胞-吞噬 中性粒细胞 炎症介质作用 免疫黏附和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第四章 细胞因子 1.CK(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间质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物质。2.IL(白细胞介素):指介导白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细胞因子。目前已发现20 余种,L126。.3.IFN(干扰素):指由干扰素诱导剂或病毒感染诱导组织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调节免疫的小分子蛋白。4.TNF(肿瘤坏死因子):指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活化 T 细胞产生的,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并可引起发热和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5.CSF 集落刺激因子:指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集落:在软琼脂半固体培养基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产生大量的子代细胞,由于不能扩散形成的细胞簇。)6.”诱骗”受体:指那些在胞膜外区与有功能的受体胞膜外区结构相似,具有结合配体的能力,但胞浆区缺乏转导信号能力的受体。意义:与有功能的受体竞争相同配体-受体水平的一种调控方式 7.CK 作用的共性:1.(理化特性)多为低分子量的蛋白或糖蛋白(15-30 KD);CK 与靶细胞的结合:无抗原特异性,也不受 MHC 限制;微量水平(PM)发挥作用:与靶细胞受体亲合力极高 2.通常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3.具有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及拮抗性。8.CK 的生物学作用:1)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2)参与炎症反应;3)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4)刺激造血;5)促进组织修复。9.模拟现象:微生物“窃取”机体防御系统中的“机密”,制造出与免疫分子同源的产物,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10.sCKR 的产生:(1)膜结合 CKR,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胞外区脱落,结合能力不变。sIL-1R sTNFR sIFN-rR;(2)CKR 的 mRNA 不同剪接后,新编码的 SCKR 转录子,表达 SCKR,由细胞分泌至胞外。(主要)sIL-4R sIL-7R sIFN-Ar;(3)膜受体酶解脱落和分泌型 mRNA 翻译同时存在。sIL-5R(a)sIL-1R(a)sSCFR。11.sCKR 的生物学作用(1)负调作用-与膜结合型 CKR 竞争 CK-阻断 CK 作用 -膜受体的正常代谢途径,有利于处于活化状态的细胞恢复正常水平;(2)载体作用-与 CK 结合,防止 CK 被降解或清除,并将其运送到靶细胞的膜 CKR 处;(3)辅助作用-使原本对 CK 信号不敏感的靶细胞产生作用。12.检测 sCKR 水平在临床中的应用:辅助早期诊断 病情转归 评估 治疗 sIL-2R sIL-6R sTNFR SCKR 的临床应用前景 为减轻或防止促炎细胞因子造成的病理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13.CK 有何临床意义 14.CK 基因治疗有哪些方法:1)免疫效应细胞介导的 CK 基因治疗;2)CK 基因修饰的疫苗;3)成纤维细胞等载体介导的 CK 基因治疗;4)直接体内途径的 CK 基因疗法 第 5 章 CD 1.LDA 即白细胞分化抗原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谱系,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2.CD:即分化群分子,位于细胞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应用以 McAb 鉴定为主的分析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 McAb 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 CD。、3.AM 即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性质:跨膜蛋白。作用形式:受体-配体对应形式。4.IgSF 即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一类与 Ig 的 V 区或 C 区具有相似的折叠结构,其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的同源性的黏附分子。5.参与 T、B 细胞识别和活化的常见 CD 分子:与 T 细胞功能有关的主要 CD 分子:CD2、3、4、8、25、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的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率为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小分子抗体的特点指有和组成的抗体片段仅含胞抗原结合力较弱半衰期短影响到达肿瘤局部抗体的浓度基因工程抗体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26、28、44、45、58、86,ICOS;与 B 细胞功能相关的主要 CD 分子:CD79a/79b(传递 BCR 识别信号);CD19、20、21、22、40、45 6.选择素家族成员的组成:1)P 选择素(plarelet-selectin):血小板选择素;2)L 选择素(leukocyte-selectin):白细胞选择素 3)E 选择素(endothelium-selectin):内皮细胞选择素。7.选择素家族成员的分布、配体与功能:8.AM 有何生物学作用:1)参与炎症反应;2)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与活化;3)参与淋巴细胞归巢;4)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调亡;5)其他作用(参与凝血、创伤愈合;参与细胞的伸展与移动;参与肿瘤细胞转移等)9.AM 有何临床意义:1)AM 分子缺陷与疾病 白细胞黏附缺陷病 (leukocyte adhesuion deficiency,LAD-1)LAD-2 2)AM 分子参与疾病的病理过程:类风湿、支气管哮喘;普通感冒 3)肿瘤免疫 AM 检测 第 6 章 MHC 1 组织相容性:不同个体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受体与供体之间的相互接受程度。2.组织相容性抗原:指供受者组织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是决定组织相容性的物质基础,也称移植抗原(transplantation antigen)。3.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决定性作用。编码该抗原的基因称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指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他们所编码的抗原决定了机体的组织相容性,并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有关。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首先在白细胞表面发现,且含量最高,而且白细胞迄今是进行研究的最好材料,故称人类白细胞抗原。6.比较 HLA-I 类和 II 类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的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率为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小分子抗体的特点指有和组成的抗体片段仅含胞抗原结合力较弱半衰期短影响到达肿瘤局部抗体的浓度基因工程抗体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7.HLA 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1)参与抗原的加工和提呈:MHC I 类分子结合内源性 Ag 肽CD8+Tc;2)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 3)参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限制性识别:TCR 需同时识别由 APC 或靶细胞上自身 MHC 分子及其提呈、结合的 Ag 肽;4)参与免疫调节;5)参与 T 细胞分化过程;6)引起移植排斥反应。8.HLA 与临床有什么关系:1)HLA 与器官移植:a.供受者在 HLA-A 和 HLA-B 相配的位点数越多,移植物存活率越高 b.HLA-DR的匹配尤其重要,受者的HLA-DR类型对移植物存活影响较大;2)HLA 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a.HLA I 分子表达障碍:肿瘤细胞 病毒感染细胞;b.诱发自身免疫HLA II 类分子异常高表达:I 型糖尿病、慢性甲状腺炎等;3)HLA 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第 10 章 抗原与抗原提呈 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凡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3.在某种情况下,抗原也可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对该抗原表现为特异性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自加)4.抗原决定基: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5.T 细胞决定基:一般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 APC 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 MHC 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 TCR 所识别。又称线性决定基。6.B 细胞决定基:BCR 能与未经 APC 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基。又称构象决定基(有三维结构)。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的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率为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小分子抗体的特点指有和组成的抗体片段仅含胞抗原结合力较弱半衰期短影响到达肿瘤局部抗体的浓度基因工程抗体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7.抗原结合价:指一个抗原分子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和。复合抗原是多价抗原,半抗原是单价抗原 8.若两种不同的微生物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则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自加)9.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系之间的共同抗原。意义:诊断制剂,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10.免疫佐剂:某些物质若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11.超抗原:某些微量的抗原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T 细胞活化的能力,称此物质为超抗原。常见于某些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HIV)12.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决定抗原的免疫原性的因素):(1)异物性(foreignness)指抗原与被刺激机体自身物质间的差异。1)异种物质(各种病原微生物、动物血清)2)同种异体物质(ABO 血型抗原、HLA)3)自身抗原(自身物质改变、隐蔽物质释放)(2)一定的理化性状 1)大分子胶体:分子量 1 万;4000,无免疫原性;2)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包括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性状。13.抗原的分类(一)根据抗原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1、异种抗原:各种微生物及产物,动物免疫血清等。2、同种异型抗原:ABO 血型,Rh 血型,HLA 3、自身抗原: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4、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系之间的共同抗原。意义:诊断制剂,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二)根据抗原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对 T 细胞的依赖性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D 抗原)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 抗原)14.抗原提呈(自加):抗原蛋白分子在酶的作用下降解成适合于 MHC 分子结合的肽的过程称为抗原加工,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的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率为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小分子抗体的特点指有和组成的抗体片段仅含胞抗原结合力较弱半衰期短影响到达肿瘤局部抗体的浓度基因工程抗体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而 MHC 分子将抗原肽展示于细胞表面以供 T 细胞识别的过程称抗原递呈。15.APC 即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16.APC 的分类:1)专职:树突状细胞(D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 细胞。2)兼职: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激活的 T 细胞 17.DC 的分布与分类 1淋巴样组织中的 DC:1)滤泡 DC:分布于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内 2)并指状 DC:分布于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和次级淋巴组织中 3)胸腺 DC:胸腺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2非淋巴样组织 DC:1)朗格汉斯细胞:分布于表皮和胃肠上皮 2)间质细胞:内脏实质器官间质毛细管附近(哨兵细胞)3)循环的 DC:分布于全身淋巴管 18.DC 的共同特征:(自加)1)形态上呈树突样;2)高水平表达 MHC-II 类分子和多种辅助分子(如:CD54、CD58、CD80、CD86);3)能摄取和处理抗原,抗原提呈效率高;4)可诱导活化未致敏的 T 细胞。19.DC 的生物学功能:1)抗原提呈:利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取可溶性抗原;具有强大的液相吞饮功能;通过吞噬作用摄取大颗粒或微生物;2)参与 T、B 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激活:提供 T 细胞激活的协同刺激信号,释放可溶性因子等途径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3)免疫调节作用:DC 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分泌多种趋化因子,介导其他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4)免疫监视功能:某些前体 DC 对局部各种化学信号十分敏感,在体内发挥免疫监视作用。20.单核巨噬细胞功能:(1)非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微生物、肿瘤细胞和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2)抗原处理与提呈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3)免疫调节: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21.何谓抗原溶酶体提呈途径?答:溶酶体提呈途径(外源性抗原),该过程受 MHC-II 分子限制,又称 MHC-II 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是指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抗原)1)APC 对外源性抗原的吸取与加工:抗原物质APC 吞噬(胞饮)形成吞噬体+溶酶体吞噬溶酶体(内体,含 40 余种酶)蛋白抗原被水解肽段;2)抗原肽-MHC-II类分子形成与转运 内质网 MHC-II 类分子(与恒定链结合)MHC-II 离开内质网恒定链被蛋白酶水解形成MHC-II+CLIP(II 类相关的恒定链肽段)在 HLA-DM 作用下CLIP 解离空载 MHC-II+抗原肽 MHC-II-抗原肽复合物转运到细胞表面提呈给 CD4+TCR 识别。22.何谓胞质溶胶提呈途径?答:该过程受 MHC-I 类分子限制,又称 MHC-I 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是在胞内合成的抗原蛋白质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的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率为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小分子抗体的特点指有和组成的抗体片段仅含胞抗原结合力较弱半衰期短影响到达肿瘤局部抗体的浓度基因工程抗体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分子)1)内源性抗原在胞质溶胶中加工处理;2)抗原肽-MHC-I类分子形成与转运。23.NK 细胞的功能:1)非特异性杀伤作用:抗感染,抗肿瘤。机制:释放穿孔素、颗粒酶、TNF-a,表达 FasL。a.直接杀伤:无特异性 Ag 识别受体,无 MHC 限制性;无需 Ag 预先刺激,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b.ADCC 作用。2)免疫调节作用:分泌 IFN-r,TNF-B 等。第 11 章 1.免疫应答的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全过程,通常又称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或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3.T 细胞活化需要的两种信号:1)T 细胞的第一激活信号:TCR-CD3MHC-抗原多肽。(特点:CD4/CD8 作为共受体与 MHC-II/MHC-I 分子结合,显著增强 TCR 与抗原肽的结合力)2)T 细胞的第二激活信号:又称协同刺激信号 CD28+B7;CD45R+CD22 LFA-1+ICAM-1;LFA-2+LFA-3;主要是 B7/CD28,其机制在于增强基因转录并稳定 IL-2mRNA,促进 T 细胞产生生长因子。此外,CD2分子启动的胞内信号可促进细胞存活蛋白 bcl-xL的表达,从而保护 T 细胞免于凋亡。承担 T、B 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各有哪些细胞表面分子组成?(CTLA-4+B7:抑制信号,防止 T cell 过度增殖)4.CD4/CD8 作为共受体在 T 细胞活化过程中起何作用?5.T 细胞活化后表现 1)膜分子表达,如 IL-1,2R、MHC-II 分子、CD40L;2)增殖、分化;3)分泌细胞因子:TH1、TH2 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见前述);4)产生效应细胞:CTL、TH1(TD);5)成为记忆细胞。6.Tc 细胞(CD8+CTL)和 CD4+TH1 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机制?(1)Tc 细胞效应的分子机制:Tc 细胞(CD8+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1)穿孔素:穿孔素单体以钙离子依赖性方式与靶细胞膜磷酰胆碱结合,聚合成直径为 16nm 的孔道,其外面为亲脂性,内面为亲水性,可使水、钠迅速进入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崩解。2)颗粒酶系统:颗粒酶属丝氨酸蛋白酶,人与小鼠分别有 5 个和 10 个成员。颗粒酶随 CTL 脱颗粒而出胞,循穿孔素在靶细胞膜所形成的孔道进入靶细胞,通过激活凋亡相关酶的级联反应,使与 DNA 酶相结合的抑制物水解,DNA 酶活化而入核,继而水解 DNA,导致靶细胞凋亡。Fas/FasL 介导的细胞凋亡.特点:受 MHC-I 分子约束 (2)CD4+TH1 细胞效应的分子机制:1)对巨噬细胞的作用: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的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率为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小分子抗体的特点指有和组成的抗体片段仅含胞抗原结合力较弱半衰期短影响到达肿瘤局部抗体的浓度基因工程抗体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a活化 M:分泌 MCF;MAF;MIF;IFN-活化 M。高表达 CD40L 结合 CD40 活化 M。b促进 M产生释放:分泌 IL-3、GM-CSF(粒细胞/M 集落刺激因子),促使单核细胞粘附、游走、吞噬。c分泌 IFN-:使 MMHC-II 类表达增加,增强抗原的提呈作用;M产生 IL-12 活化 NK;使Th0 分化为 Th1。2)对淋巴细胞的作用:产生 IL-2促进自身 T 细胞增殖,免疫放大效应;对 B 细胞也有辅助作用 3)对粒细胞的作用:产生 TNF,活化中性粒细胞,促进细胞吞噬作用。7.B 细胞活化需要的两种信号:1)B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BCR/co-R +Ag 2)B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细胞间黏附分子作用,CD28+B7;LFA-1+ICAM-1;CD40+CD40L(最重要),可诱导静止期 B细胞进入细胞增生周期。8.B 细胞活化各有何表现?1)膜分子表达,如细胞因子 IL-1,IL-2,IL-4受体;2)增殖:分化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m);3)合成分泌抗体;4)产生体液免疫效应。9.体液免疫效应机制(抗体作用):1)中和作用:中和病毒、细菌毒素;2)调理作用:加强吞噬细胞功能;3)活化补体;4)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5)抑制细菌黏附宿主细胞作用;6)免疫损伤作用:超敏反应等。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的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率为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小分子抗体的特点指有和组成的抗体片段仅含胞抗原结合力较弱半衰期短影响到达肿瘤局部抗体的浓度基因工程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