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章锐角三角函数7.5解直角三角形》精品讲义_30.pdf
-
资源ID:91159184
资源大小:139.2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新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章锐角三角函数7.5解直角三角形》精品讲义_30.pdf
“解直角三角形第2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转化非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并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非直角三角形问题;2.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情分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第1 课时”,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两边”或“一边一角”,就可以通过三角函数、两锐角互余及勾股定理求出所有元素。但很多情况下,我们碰到的不仅仅是直角三角形,还有非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如果不设计专门针对这类问题的课,那么学生解决起来肯定会有些困难,因此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设计了第 2 课时。重点难点:重点:如何解斜三角形。难点:如何作高,将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三角形按角分类会有哪些?点名一个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在白板上同时板书: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如何解剩下来的两类三角形,即“斜三角形”。二、例题展示:例 1.如图,ABC 中,B=30,C=45,按下列要求求值:AB=8,求 AC、BC;BC=8,求 AB、AC.思考:三边有比值关系吗?简析:此例题是属于已知“两角一边”的斜三角形情形,要将其转化为上节课学过的直角三角形问题,题中出现了两个角度,要分别放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才能起作用,因此要过A点向 BC 作高,从而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再提问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三边有比值关系吗?”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体会到当两个角是定值的时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也就定下来了,即三边比值是确定的,如果再知道任意一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其余两条边一定可以求出来。变式:如图,ABC 中,B=15,C=45,按下列要求求值:AB=8,求 AC、BC;AC=8,求 AB、BC.简析:学生很容易受上一道例题的影响,过 A 作 BC 上的高,但这里的 15三角函数暂时是未知的(当然可以通过别的途径求出来,不过计算量较大,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外角有我们熟悉的特殊角,所以应该过B 点向 AC 作高(在形外)。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再提问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作高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也有可能在外部,总之目的是把能够求出三角函数的角放在直角三角形内。BCABCA小试牛刀:如图,ABC中,tanB=31,tanC=21,BC=10,求 AB.简析:本题与之前的两题稍有不同,没有给出特殊角,而是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其实处理策略还是一样的,要把B 和 C 分别放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再提问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有的时候题目并不会给出特殊角,但如果能知道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一样可以解决问题的。反思:已知两角一边的斜三角形,应该如何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呢?答:过非特殊角或未知角顶点作高,其目的是把特殊角或已知角放在直角三角形中。例 2.如图,ABC 中,B=30,AB=8,BC=63,求 AC.简析:此例题是属于已知“两边一角”(SAS)的斜三角形情形,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可以知道,我们要把其中的一边和一角放在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才能起作用,因此过A 向 BC 作高或者过C 向 AB 作高,就可以转化为有用的直角三角形。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再提问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有时候题目中只会给出一个角,这个时候依然要把已知角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再把已知的一条边也放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效果会更好。变式 1:ABC 中,AB=8,B=30,AC=63,求 BC.变式 2:ABC 中,AB=8,B=30,AC=6,求 BC.简析:此两个变式也是属于已知“两边一角”的斜三角形情形,不过与上一例题不同的是它们属于“SSA”问题,之所以没有给出图形,是想让学生意识到此时三角形的现状并没有定下来,BC 的长度会受AC 长度的影响。不过,将“一边一角”尽可能放在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思想是不变的,即都是过B 向 BC 作高。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再提问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SSA 的题目,答案有可能是不止一个,具体情况要根据图形进行分析。反思:已知两边一角的斜三角形,应该如何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呢?答:作高,其宗旨是把一边一角放在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另:已知三边的斜三角形问题,留作学生课后思考。课堂上,教者可以稍微提一下。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如图,在 ABC 中,AB=AC=10,sinC=53,点 D 是 BC上一点,且 DC=AC求 tan BAD.简析:本题较为复杂,因为涉及到解两个斜三角形,分别为ADC、ABD。首先,先解ADC,是属于“两边一角”,可以过A 向 CD 作高,求出BD,然后再放在ABD中考虑,同样也属于“两边一角”问题,可以过D 向 AB 作高。当然,本题也有其它方法,但终究是要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再提问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从简单到复杂,本身就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些复杂问题是必须的。四、总结提升:谈谈你的收获。BC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