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园里的号令教学案例反思剖析研讨.pdf
-
资源ID:91164768
资源大小:184.2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校园里的号令教学案例反思剖析研讨.pdf
-1-校园里的号令教学反思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校园里有哪些常见号令,感受到了号令的重要 性;明确了不同号令的含义与要求;体会到了要一切行动听从号令的指挥;认识 到了学校有规则,国家有法治,要做到遵守规则,遵纪守法。(一)立足教材,了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备课的时候我深入研究了这一单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一课在这一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校园里的号令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 2 课,它 和第 5 课我们的校园、第 7 课课间十分钟、第 8 课上课了同属第二单 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旨在让学生对自己小学生的 身份有一个认同感,熟悉学校的环境,初步适应学校生活,体会作为小学生的愉快和自豪。校园生活真快乐这一单元在学生熟悉学校的基础上,引导其适应学校公共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一个有序的校园生活,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本课前一课我们的校园,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爱学习的情感。本课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让学生熟悉并了解学校生活中的各种铃声的含义和要求以及相关的行为规则,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对号令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适应,并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同时,-2-本课也为本单元后两课课间十分钟与上课了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二)研读关键词,厘清“号令”的含义 本课题目为校园里的号令,刚开始备课时,我只以为“号令”指的就是学校的上下课铃声;后来,通过研读教材,发现教材中出现了一副图,图中再让小朋友找一找这位神秘的指挥家藏在哪里。那么我知道了,号令不光是上下课铃声,包括眼保健操、室内操等等这些设备发 出的统一大家行动的指定都是号令。再后来又看到了一幅图,图中画的是体育老 师吹哨子,小朋友们都围到体育老师的身边来;那么其实也就是说,号令不光是指挥全校师生的指令,也包括在某节课上某位老师的对小朋友的指令。于是,后来在教研员的带领下,我又深入研究了“号令”这个词语的内涵。“号令”可以指上级对下级的有声的命令或者无声的命令。因此,在本课执教中提到的校外的红绿灯、校园里的铃声、体育老师口哨声等等都可以称为号令。在校园有校外的号令,在学校里也有学校里的号令。此外,在备课时,我还和原来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中铃声告诉我这一课进行了比较。从“铃声”到“号令”,不仅仅所指的范围变大了。相比之下,新教材这一课也更加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认真研读教材,理清关键词“号令”的内涵与外延,让我在上课时得思路更加清楚。(三)巧读图片,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正能量 -3-在本课 25 页有这样一幅图,上课铃声响了,一位小女孩立刻走进了教室,一位小穿黄色衣服的小男孩抱着足球还准备出去玩,而另一位穿蓝色衣服的小男孩边走进教室,边提醒穿黄色衣服的小男孩。我的设计是这样的:我会看,点赞小舞台。观察这幅图片,说说你会为谁点赞。让学生学会 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四)读懂学生,开展多样、有效的活动 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多问,对新的事物易感兴趣,天真好动,注意力短,喜欢游戏,学习缺乏目的性,无意识记忆较多。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及一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把游戏活 动作为这一节课的主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通过各不相同的活动串联起来。活动一:我会听,比比谁的耳朵灵。让学生听听在学校里可以听到的多种声音并排序;并在理清什么是号令,体会到号令的重要性之后,圈出听到的声音中的号令。活动二:我会做,一切行动听指挥。让学生一听到号令就做出相应的反应,比比谁 的反应快。活动三:我会看,点赞小舞台。让学生观察图片,表扬图片上的小朋友。整节课营造了 i种游戏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 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号令的作用。(五)不足与遗憾 完成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比如:在课堂中,让-4-学生在活动中动了起来,学生活动时间比较多,但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少。又如:这节课,还较多地停留在对课本材料的初步认知上,如何留足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由讨论和自主探究,在这一“思辨”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对价值观的认同和对 道德规范的领悟和习得,也是值得我继续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