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pdf
-
资源ID:91167146
资源大小:472.0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关于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pdf
供学习参考 关于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湖南汝城一中 余云德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展,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之一,就是未来的建设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是健康的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适应高速度开展的社会,才能胜任各项繁重复杂的工作。而现实却是十分严峻的。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心理品质呈下降趋势。不少学生,特别是大、中学校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积极乐观、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所有这些,严重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十年前,专家曾预言,二十一世纪,心理健康问题将是人类一大负担。而许多兴旺国家的社会现状也充分证明,专家们的预言并非毫无依据的危言耸听。由于中国教育界长时间地忽略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且由于认识上面的局限,对“心理健康问题谈虎色变,所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极度紧缺,要在短时间内使大局部的学校师资配备实现到位,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在这个过渡的时期,如何对学生进行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一下中学的众多科目,无论是数理化等理科,还是政、史、地等文科,都是偏重于客观规律的理性分析,这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但较少能触及人的情感、人格等领域,根本上是“死的。而语文,那么是活生生的,包罗万象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穿了,语文,就是以母语为工具,以文学、生活为载体,以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为量化指标,旨在使学生能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类,抱有一种终极的关心,真诚地面对心灵,能时时感爱到快乐、美、爱和幸福,从而去创造它。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天然具有的鲜明的人文特征和深厚的感召力。它使语文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突出的功能。所谓“文学即人学,语文科最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情操、意志、品性、爱好、禀赋、性格、才能、气质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所以,通过语文学习到达人的身心全面开展,尤其是情感世界的健康开展,应该是语文教育的必经之路。因此,语文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方案之中,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落到实处,付诸行动。(一)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态,身体力行,以自己健康的心态感染学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J.M 索里和 C.W 特尔福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因供学习参考 此,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维护自我的身心健康。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尊重学生。我们深知,教师工作辛苦烦琐,“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定位,赋予了教师太多的使命,教师所承担的社会压力确实不小。据有关部门统计,教师中有心理障碍者的比例达 40,远远高于全国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的 20%!这就更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否那么将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同时,老师也不妨换一个角度考虑,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岂止是教育工作者?白衣战士,人民警察,解放军战士,他们的辛苦,有时甚于教师。而许多为社会默默工作的人,他们那么远远没有教师那么幸运,工作压力大,且报酬十分低廉。从这个角度思考,教师的心态就会释然了。古人曾告诫我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保持这么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那就必定会加倍努力地工作,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在不知不觉中增添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心态健康,积极工作,一定会满腔热忱地关爱自己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告诉老师,不愿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我们熟知的那些著名特级教师,如斯霞、于漪等,他们全身心地关心热爱学生,正是由于他们为学生奉献了这无私的爱,因而,才成就了他们辉煌的教育成果。我校有一位老师,大学刚毕业时,学识高,口才上乘,具备了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根本素质,他本人主观上也期望工作有成效,而他所缺乏的,就是满腔热枕的爱心。他往往期望于以“严厉来培育学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他总要找碴挑刺,而对于所谓“差生的作文,他往往要有意无意地公开一些不能公之于众的内容。岂不知,老师在暴露学生缺乏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心理上的缺乏和缺陷,学生们在哄笑之后,对老师的做法也不以为然。老师这种缺乏真诚,缺乏爱的“严厉,当然就起不到什么效果。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老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在遭遇一系列家庭不幸时,始终以微笑和真诚面对学生,关爱有困难的同学。老师良好的心理行为,健康积极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动了学生,让他们接受了一次次活生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来,这位语文教师所带的班级中,努力学习蔚然成风,成为学校里令人赞叹的一个先进集体。可见,在教学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确实不可等闲视之。(二)挖掘语文教材,开展心理教育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丰富而生动的内涵,是语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深知,课堂教学始终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阵地,也是教师展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主要场所。现行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资源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材料。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深入挖掘,使同学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认识自我,健康自我,提高自我。供学习参考 过去,我们在阅读?项链?时,往往集中在对女主人玛蒂尔德的评价上。事实上,路瓦裁先生的潜意识中,流露着更多的男人的虚荣心。他在拿到请柬之后,“得意洋洋;而事实上,他收到的,只是教育部长一张普通的请柬,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哑然失笑。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男主人公这种病态心理所造成的一系列荒唐。舞会上,当玛蒂尔德在尽情地享受着对于她们来说是难得的幸福的同时,路瓦裁先生和另外三个男宾那么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厅里睡着了。这一冷一热,不禁使同学们发出会意的微笑。学会心理分析的方法,还可以使我们深入到作者和作品的深处,体会到别人未曾发现的精彩。我们在教学?雷雨?时,一般都是从阶级的高度和深度去评价周朴园的,认为他自私、虚伪、冷酷,他对待鲁侍萍的感情是假的。当我们深入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以后,会发现周朴园的精神世界是相当复杂的。年轻的周朴园涉世未深,遇到了温柔贤惠的侍萍以后,砰然心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家庭,事业、荣誉面前,他伤害一位无辜的姑娘,这也是与他的剥削阶级思想完全一致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周朴园的家庭现状令他时时烦心,他感到了老境的凄凉,害怕命运的惩罚,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像自己年轻时一样荒唐。所以,他企图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赎罪,以求得心灵的慰藉。而当鲁侍萍再次出现的时候,他那么又暴露了资本家冷酷的本质。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进一步看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更加鄙视周朴园的卑劣人格,从而也加深了我们对?雷雨?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心理分析的方法,全面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起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因为,“别人始终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当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远不止上面所举的几例。我们在教学杏花春雨、长烟落日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到祖国山河的无限壮美;在诵读?荷塘月色?、?再别康桥?时,可以激发起同学们对美的积极追求;在吟叹“不指南方不肯休、“我以我血荐轩辕时,会振奋我们的爱国激情,在朗诵?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时,会使我们对爱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阅读?宽容序言?以后,可以培养我们一种健康、温和、宽容的心理,坦然而热情地面对新生事物。文学是人学,人物的心理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活动。只要认真挖掘,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与语文教材充分联系起来,融会贯穿,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心理教育,还是大有可为的。三抓住写作契机,锻造健康人格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又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尝试运用典范示范法和澄清讨论法。我以为,这两种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操作简便且行之有效。哲人常说: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学生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可以从那些耳熟能详的名人身上,甚至从身边的优秀同学的身上,汲取生活的营养,充实写作的内容。老师们也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为同学提供一些写作材料,不但使同学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更为他们提供矫正心理疾病的良药、促进心理健康的营养。供学习参考 针对同学中出现的学习疲倦、考试焦虑、厌学、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带有针对性的作文练习,让他们的不良情绪获得充分的渲泄,而在冷静之后,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从中悟出一些生活的真谛。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有些高中生存在错误的认识,他们往往自视过高,不懂得尊重他人,好表现自己;他们总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白,甚至自诩“独创“有个性;对早恋等不良行为,他们也会编出一大套歪理。有些同学看问题不全面,又常常是容不得他人有不同的反驳。所有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具体表现。在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提供一些话题,通过讨论的形式,澄清学生中的模糊观念,到达教育的目的。四利用周记随笔,把握学生心理脉搏 古人云:言为心声。学生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总是要通过语言顽强地表现出来。但老师与学生的交谈,总会受到时间空间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通过批阅周记随笔,及时地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可以起到极佳的心理辅导作用。高中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是入学的不适应性。他们有时会出现焦躁不安、孤立无助、抑郁惊恐等不良情绪,有时还会表现出一种失落感,认为现在的老师不如过去的老师那样器重自己,以至自我评价下降,从而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周记随笔中屡次可读到反映此类心理问题的习作,尤其是那些初中阶段的尖子生。他们进入高中以后,成了极为普通的一员,很少受到老师的格外照顾后,心理一下子失衡了。因此,他们总是会过分深情地思念过去。而有的同学那么直截了当,他们会明确地表达出对中考失利的惋惜,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实际上是对现学校、现任课教师的不满意。这种心理问题必然会导致学习注意力不能集中,如此循环,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学习成绩下滑,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也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进入高中以后,有的同学以为学习是唯一的任务,认为只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就万事大吉了;而有些同学那么严于责人,对老师和班干部有十分理想化的要求,而对自己,那么要求甚低;有些同学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对于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而对于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时不时地会冷嘲热讽几句;一年半载以后,这样的同学势必会在集体中十分孤独,因此,周记随笔也成了他们倾诉的最正确方式。语文老师通过阅读周记随笔,自由地进入这些同学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娓娓而谈,指出他们的缺乏,矫正他们为人处世的标准,使这些同学融入到集体中来。伴随着青春期和性成熟,这个时期所特有的心理困惑也接踵而至。我曾在同学的周记中读到过数那么所谓虚构的爱情故事,而刻画之细腻、逼真,绝非无此经历的人可为。经过个别询问,果然并非虚构。在老师的反复劝导下,这些同学终于敞开思想,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是这一阶段高中生比较常见的。进入高中阶段,竞争更剧烈,频繁的供学习参考 考试更容易使人焦躁不安;转视身边的同学,学习轻松愉快,成绩却稳中有升。由此而发的心理焦躁,那么更应该得到老师的格外关注。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每位同学就是一个各具特质的个体,有些特殊的心理现象常常会从周记随笔中反映出来,如家庭中两代人的隔膜,父母亲之间的不和,亲朋好友的意外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困扰中学生,造成他们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学生在周记随笔中所反映的心理问题,虽然不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全部,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作为语文教师,在批阅周记随笔时,应该掌握恰当的心理教育的方法,负责任地、积极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语文教师要在情绪上感染学生,满腔热忱地批阅周记随笔。从书写的形式到书写的内容,都使学生感觉到他的倾诉受到了老师的重视,以致产生亲切感,依赖感。其次,要认真地换位思考。学生有心理问题,是十分痛苦的事,老师切不可高谈阔论,隔靴抓痒。老师不妨在批语中谈自己的过去,谈自己目前的困惑。如此推心置腹,容易引起同学的共鸣,也容易矫正他们的心理失衡。第三,要有耐心。心理问题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因此,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决不可快刀斩乱麻。只有在长期的交流中,在对方心诚意悦地接受了老师的意见后,心理障碍才会慢慢地消除。第四,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学生在周记随笔中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语文老师应该尽力记于心头。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地点与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是极其有效的一种方法。有时,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看似随意的安抚,都能给无助的心灵以极大的宽慰和温暖。中学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群体,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必然是错综复杂的。解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远不是一篇小小的文章,几次努力即可完成。但是,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一定能创设出和谐的充满生气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