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克和千克第一课时精品教案.pdf
-
资源ID:91169625
资源大小:377.0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克和千克第一课时精品教案.pdf
八、克与千克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台秤、天平、2 分硬币、一袋洗衣粉、10 袋味精等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多重,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 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 130 克。生 2:一根火腿肠是 40 克。生 3:一袋茶叶是 400 克。生 4:一袋面粉重 25 千克。小结:同学们在说物体有多重时,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用单位。在称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用单位。【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物品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初步建立质量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二、探究体验 1、介绍表示轻重的单位。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轻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2、认识感知 1 千克。(1)掂一掂。师:1 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 1 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 1 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 1 千克有多重。(2)找一找。每个小组有这几样物品: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筒面。找出约重 1 千克的物品。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将五样物品分别与 1 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找出大约重 1 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3)请每个小组汇报。小组 1:这筒面约重 1 千克。小组 2:这袋水果约重 1 千克。师: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筒面约重 1 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包装纸上有提示。师:你们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 1 千克,它又没有标记,你是怎么知道它大约是 1 千克?生:我一手拎着 1 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师:要想知道你们掂得准不准,就用盘秤来帮忙。(教师出示盘秤)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设计意图:学生在汇报交流对 1 千克的感知情况时,教师及时增加学习内容,以学生自己看到和体验到的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为起点进行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4)认识盘秤。师:当指针指向 1 就表示物品重 1 千克,指针指向 2 就表示重 2千克。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 1 千克。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 千克。学生认为大米重 2 千克,比 1 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 1 千克轻。教师建议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觉。【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在自由讨论中,把自己的体验和感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知识在交流中赿来赿清晰。】3、认识感知 1 克。(1)感受 1 克有多重。师:每个同学拿一个 2 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它有多重。告诉学生:1 个 2 分硬币约重 1 克。教师拿出天平秤,简介天平秤的使用,示范称出 1 个硬币的质量。学生举例说出大约重 1 克的物品。生 1: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大约是 1 克。生 2:校徽大约重 1 克。生 3:3 粒玉米大约重 1 克。生 4:还有可能是 4 粒玉米重 1 克,因为有的玉米粒大,有的玉米粒小。师:1 克与 1 千克有什么不同感觉?生:1 克非常轻,1 千克重,相差很远。师: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2)找一找。学生在准备的盘子里找大约是 1 克的物体,可以采用比一比、掂一掂的方法进行判断。生 1:一包药大约是 1 克。生 2:一包茶大约是 1 克。4、建立克与千克的关系。教师出示一袋味精,上面标注 100 克。师:一袋味精重 100 克,你认为有多少袋这样的味精是 1000 克?学生思考后认为 10 袋味精是 1000 克。教师逐一出示 10 袋相同的味精,学生进行口算,得到 1000 克。教师又出示 1 袋洗衣粉,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标注,学生清楚地看到是 1 千克。师:这 10 袋味精和这 1 袋洗衣粉哪个重?学生发生争议,意见不统一,向教师提出建议在天平秤上称重比一比。教师演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什么位置?(正中间)那说明什么?学生发现两边的东西一样重。生:这 10 小袋味精和这 1 大袋洗衣粉一样重,说明 1 千克和 1000克相等。师:对,你们回答太精彩了!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1000 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 克就是 1 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 千克=1000 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掂一掂,可以借住某个物体,用对比的方法形容自己感受到的物体轻重,说明学生真正有了一定的质量观念,形成了初步的能力。】5、知识拓展。(1)大自然中的质量。多媒体出示: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 约只有 2克重。约有 100 千克重。它的一个 蛋就重 1500 克。(2)认识秤。秤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中有各种各样的秤。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儿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边介绍教师边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秤。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秤称。【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掂一掂、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有思维价值的学习活动,自主建立起“克”和“千克”的关系,明确在称比较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用“克”作单位,了解“克”和“千克”的使用价值。】三、巩固练习 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完成教材第 103 页第 2 题,第 105 页练习二十第 3 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2、说出它们的质量。完成教材第 105 页练习二十第 1 题。3、连一连。完成教材第 106 页练习二十第 5 题。4、课后调查。课后小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完成教材第 105 页练习二十第 4 题。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本课作业 课本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g kg 轻:克 重:千克 1 个 2 分的硬币重约 1 克 每小袋大米 100 克 10 袋 1000 克=1 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