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超详细导学案无超详细解析答案.pdf

    • 资源ID:91169913       资源大小:502.8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超详细导学案无超详细解析答案.pdf

    2019 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 25 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1/7 诗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不同的韵律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饮酒(其五)、春望 第二课时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渔家傲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饮酒(其五)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约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饮酒。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二、赏析诗歌 1.划出节奏,朗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019 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 25 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2/7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分析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三、问题探究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尘世,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4.理解最后两句诗。5.本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8.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四、指导背诵 五、课堂练习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哲理的诗句是: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饮酒(其五)。2019 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 25 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3/7 春望 一、导入 在唐朝,有一位诗人,他关心民众,眷念亲人,他就是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诗人,用心去感受他的那份济世情怀。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登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望 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2.创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冬,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微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三、合作探究 1.抵 搔 浑 溅 簪 2.说出下列字词的意思。国 破 感时 恨别 抵 搔 3.本诗题目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4.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5.作者通过春望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品味诗句,描绘画面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五、探究质疑 2019 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 25 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4/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六、拓展比较 诗人在春望中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当诗人听到官军胜利的消息后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试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做比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讨论并说出诗歌大意。2.思考下列问题。(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一悲一喜,然而却有着相同点,相同之处是什么?第二课时 雁门太守行 一、激趣导入 1.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元和二年(807)深秋的一天,当时正值青年的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拜见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呈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看送来的诗。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这首雁门太守行。二、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 壮志。2.创作背景。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史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三、整体感知 1读注释,弄清古诗内容。重点交流“夜紫”“易水”“金鳞”等词意思。2019 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 25 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5/7 2.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战事的季节、时间、地点以及简要归纳作战的经过。3.除了描写战事的具体内容外,诗人还在诗中写了什么内容?四、合作探究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做具体说明。5.名句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名句的原因。6.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 精神?五、拓展延伸 1.引导: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 2.思考:李贺在本诗中又是如何描绘战争风云的呢?3.总结: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他被人称为“奇才”“鬼才”。赤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19 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 25 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6/7 赤壁这首诗是作者有感于赤壁之战时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二、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赤壁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他与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等。2.赤壁之战是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对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曹军,孙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三、合作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全诗最精彩且久为人传诵的是最后两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渔家傲 一、了解常识,朗读古词 1.正音辨形。殷()勤()嗟()日暮 谩()蓬()舟 2.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 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来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后,境遇孤苦。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别具一格的杰作。3.创作背景。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的豪放词,应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据记载,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4.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2019 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 25 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7/7 2.作者既然有这样的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三、合作探究 1.名句赏析。(1)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去?是否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3.概括这首词的主旨。四、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的作家,她的如梦令 醉花阴 一剪梅 声声慢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风格清新、含蓄、缠绵。其中一剪梅还被编成了现代流行歌曲月满西楼。不妨读一读,会唱的哼一哼,和渔家傲比较一下。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一剪梅写闺情幽怨,风格清新、含蓄、缠绵。而渔家傲则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品,出自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渔家傲 无疑是来源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五、学习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超详细导学案无超详细解析答案.pdf)为本站会员(Che****r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