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初三化学复习指导.pdf

    • 资源ID:91178147       资源大小:724.9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初三化学复习指导.pdf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初三化学复习指导 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素质教育,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依据,又是考试的依据。随着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为了更好地体现化学教学的目的,突出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一近年中考化学趋势分析 分析近年的市或区的中考命题,试题表现出四多三少:即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但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 减少;偏题、怪题和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围绕基本要求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使复习内容在覆盖重点概念和原理、重要物质、重要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和计算技能的同时,又要将基本要求要求培养的科学态度、观点、情感、方法、能力等目标渗透其中,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2)注重化学的教育性和时代性:应多关心和阅读课外的报刊和读物,多看新闻联播、多听新闻广播,了解当前科技的新成果、新发展、社会的热点和对策,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的应用领域。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和获取策略性的知识。(3)在学习、复习的方法上要注意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并不断扩大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把自己的学习重点放在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上,以便在解题时迅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检索和迁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重点、难点、热点的例析 1考查的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2)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4)化合价的推断、原子的结构(5)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6)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7)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8)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9)O2、H2、C、CO、CO2、H2O 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及其比较与鉴别(10)常见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11)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转化检验、尾气的处理等综合实验(12)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鉴别 (13)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 2考查的难点(1)从考点的内容上看:多种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应的判断;物质(离子)的鉴别、提纯和除杂;用规律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综合实验;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解度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这类难点难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比较、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的综合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求解。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在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考查的热点(1)环境与化学 例 1上海被列为全国 36 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并被联合国预测为 21 世纪洁净饮用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上游水源污染较严重 B、淡水资源短缺 C、降雨量不均衡 D、取水点远离城市 例 2 甲醛(化学式为 CH2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它来源于室内装潢所用的油漆、胶合板、化纤地毯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的 B甲醛中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1 C甲醛分子中C、H、O 三种元素的原子数比是 1:2:1 D甲醛属于氧化物 例 3 去年5 月 31 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绝“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AN2 BCO2 CCO DO2 例 4下列各项措施或操作,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是()A过量砍伐森林树木 B某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的煤作燃料 C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D将 CO 还原 CuO 的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空气中。评析:以上例题体现了化学知识与我们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紧密相连的。从全球或地区环境污染的事实,或工厂与家居环境污染的事实,用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点,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树立用所学知识去改造环境的信心,理解化学的魅力和价值。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在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能源与化学 例 1到 20XX 年,“西气东输”工程将为上海送来 30 亿 m2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城市煤气中通常含有 CO 气体,写出 CO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煤气与天然气相比,从安全角度看,煤气的主要缺点是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例 2 在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ACO BCH4 CN2 DCO2 例 3 (1)据报道,福建省日前对查获的一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绿色销毁”。所谓“绿色销毁”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泼上汽油焚烧的做法,而代之以辗压、化浆、回收再利用的销毁办法。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2)最近,新华社一条报道中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H4H2O 晶体中水是溶剂 BCH4H2O 的组成元素有三种 CCH4H2O 中 CH4和 H2O 的质量比为 1:1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你认为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还有(至少填写两种)、。评析:能源危机是全世界必须面临的问题。从我国能源利用的国策、重大举措到能源利用的安全问题,均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教育和能力检测。从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在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而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关心能源、节约能源,并在能源利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能够了解应对的方法,甚至顺利逃生。让化学与珍爱生命相结合。(3)生命与化学 例 1我国已大面积的推广食用合格碘盐,即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3 C+5 D+7 例 2在某食品礼盒中,常夹有一包用作干燥剂的生石灰,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ACaCO3 BCa(OH)2 CCaO DCaSO4 例 3人体内含过多的尿酸(C5H4N4O3)会引起痛风和肾结石,治疗可以服用嘌呤醇(C5H3N4OH)。两者组成元素种类 (填“相同”或“不相同”),每个分子中所含 原子个数不同。例 4乙醚是人类很早就使用的麻醉剂,分子结构如下图,H H H H H H H H 其中中短线表示原子间的连接(例如水分子的结构可表示为HOH)。乙醚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例 5TNT 是一种烈性炸药,它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TNT+21O228CO2+10H2O+6N2,则组成 TNT 的元素分别是 ,其原子个数比为 。例 6可溶性的钡盐会使人中毒。如果误服氯化钡,可用泻盐硫酸镁解毒,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评析:将化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立信息。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体现它们的价值。使知识变“活”,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的接受结论的记忆,人为编制的繁琐技巧的解法,转为主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形成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在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应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能力。这样能使学生从沉重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享受到应用的价值和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学力。(4)材料与化学 例 11999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 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内部的结构 例 2纳米材料被誉为 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B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是二氧化碳 C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评析:将化学知识与先进的科技材料相结合,体现了化学与科学、社会、生产、生活的相关性,有助于学生感受化学的真实与价值,真正体现“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5)综合与化学 探究性的综合题 例 1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块土壤的酸碱度。(写出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解: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PH 试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1、采取土样 2、取 2 克土样放在烧杯里,加 1015ml 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3、待溶液澄清后,用玻璃棒沾取上层清液滴在 PH 试纸上,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在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立刻将试纸与比色卡对比,得出土样的酸碱度。说明:最好的方案应该是设计合理、步骤简单,操作简便,试剂常见的方法。测土壤的酸碱度,首先应采样、溶解、静置、用 PH 试纸测定。例 2现有六种溶液;盐酸、硝酸铜、氯化钾、碳酸钠、硫酸镁、硝酸银,把它们两两混合分放在三个烧杯中,所得三杯混合液均澄清透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存在)1判断这三杯混合液的溶质分别是(写溶质的化学式):和 和 和 你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2用最经济简便的方法区分出这三个烧杯中各盛放哪两种溶液,简述操作过程。解:1、Cu(NO3)2和 AgNO3 HCl 和 MgSO4 KCl 和 Na2CO3 同一烧杯内的两种物质互相不能反应 2、首先观察溶液的颜色,显蓝色的是 Cu(NO3)2和 AgNO3的混合液;然后取一支试管,将余下的任一烧杯内的溶液倒入 2ml,再向试管中滴入几滴蓝色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所倒入的溶液是 KCl 和 Na2CO3的混合溶液,若只出现白色沉淀,则所倒入的溶液是HCl 和 MgSO4的混合溶液。说明:此题主要要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物质的溶解性。分组时应先挑出 AgNO3,将它与不反应的 Cu(NO3)2分在一组,因为 AgNO3与其余四种物质混合均产生沉淀。例 3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CO 与 H2(含少量的 CO2和水蒸气)。某学生通过下列实验,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在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B 装置内盛放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3C 装置内盛放的物质是 ;4D 装置内的现象是 ;5 如 E 装置与 F 装置位置颠倒,其后果是 。解:1、CO2+2NaOHNa2CO3+H2O 2、澄清石灰水 检验水煤气中的 CO2是否除尽 3、浓 H2SO4 4、黑色粉末变红色 5、不能证明水煤气中 H2的存在 说明:这是一道综合实验能力题。它包括:仪器的组成、物质的检验、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评析:在这类实验题中,即考查了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问题,又有实验方案的设计,语言的组织表达,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分析、概括、推理与探究性融为一体。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验问题解决的综合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学科之间综合 例 1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将几枚铁钉投入烧杯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和开始相比,小球的位置()A上浮 B不变 C下沉 D沉至杯底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铁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及物理学有关浮力的知识。加入铁钉前,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即 G=mg=液gV排,加入铁钉后,溶液中发生了反应:即每当有 56 份质量的铁进入溶液中,就有两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溶液的质量增重 54 份质量,则液=m液/V排中,溶液的体积不变,但溶液的质量增大,溶液的密度也随着变大,而小球所受的重力(mg)并未改变,所以只能是 V排变小,故小球向上浮起。答案为 A 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在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评析:将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进行命题,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视角,用“整合”的观点面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科学观点,都有重要意义。情景信息综合题 例 1 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 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强 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例 2据报道,近年来科学家在百慕大等深海海底发现一种新能源,这种物质的外观很象冰,又称作可燃冰。科学研究表明,可燃冰实际上是一种甲烷水合物(CH4XH2O),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下形成的一种固体物质。1目前,排入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 SO2、NO2、CO 等,它们主要来自矿物燃烧和工业废气。今有:可燃冰 氢能 风能 太阳能 煤 天然气 石油等能源,在通常情况下使用上述能源,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一组是()A B C D 2下列有关甲烷和可燃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烷主要是植物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分解而生成的 B可燃冰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C 与煤比较,可燃冰是一种高能燃料 D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易与水化合的气体 评析:这类情景信息题属于“高起点、低落点”,将最新的科技成果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而答题的要求落实在大纲范围内。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审题,迅速接受新的信息,正确理解信息的含义。再通过联想、分析、迁移,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综合题 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在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例 1一位同学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试管破裂了。请举出三个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1);(2);(3)。解:(1)试管口未向下倾斜,生成的水倒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2)酒精灯的焰心接触到灼热的试管(3)给试管加热前未预热(4)试管质量有问题(5)未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就加热 例 2已知下面的实验事实:a 沿烧杯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杯中阶梯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阶梯上层的蜡烛火焰后熄灭;b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倒。以上两个实验均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请你再简述两个能证明同样结论的实验事实或生活事实。(1);(2)。解:(1)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2)同体积的气球充入二氧化碳比充入空气下沉得快 评析:这类开放性综合题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一定的探索价值。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条件可以不充分,答案可以不唯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在复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初三化学复习指导.pdf)为本站会员(Q****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