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十篇.docx
2022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十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3.情感与态度:(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袋。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很高兴能认识各位在座的小朋友。我呀,是来自绿影小学的包老师。来之前,我就听说某某学校的小朋友,聪明伶俐,爱动脑筋,是不是这样啊?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的表现,老师还特地带来了一些小奖品,瞧,都贴黑板上了。(三张不同颜色的小笑脸)你们喜欢吗?如果你能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就让你上来任意选一个小奖品。你们想选哪一个?有几种选法?(三种)如果某个小朋友回答问题特别棒,老师就让你任意选两个。有几种选法?(三种)教师:真不错,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回答出老师的两个问题啦。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一、动手游戏,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1号学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 (三根小棒。)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先猜。教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围一围。学生动手围,集体交流: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教师请能围成和不能围成的同学分别上来展示一下。同时板贴:能围成三角形 不能围成三角形教师小结:随意的给你三根小棒,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全面、周到。提出问题:那么,能围还是不能围,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明白:跟三角形的边有关系。教师:对,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探究这个问题呀?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让学生收拾好一号学具袋)设计意图:随意的给学生三根小棒,让学生先猜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再通过动手围,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旧知,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更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跟什么有关系,怎么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1.动手操作。电脑出示:现有两根小棒,一根长3厘米,一根长6厘米,再配一根多长的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说明操作要求:(1)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操作材料(两根小棒、作业纸和实践操作表格);(2)在作业纸上有不同的线段,请你用两根小棒去围一围,看看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至少要和三条不同的线段围一围);(3)将数据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能围成的用表示,不能围成的用×表示。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的操作结果。请不同的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中输入数据和结果。如下图:第一边长度(cm)第二边长度(cm)第三边长度(cm)能否围成算 式631×2×3×456789×10×设计意图:既然已经知道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的边有关系,所以教师先给出学生两根6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当第三边是几厘米的时候能围成三角形,直观明了,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础。3.集体探究。第一层次:发现不能围成的原因。(1)教师: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发现1厘米的小棒不能围,确定吗?咱们再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当三根小棒分别是1厘米、3厘米和6厘米的时候,围不成三角形。教师:为什么围不成?你会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引导学生得出:1+3第三边 能围成三角形?同时,教师在旁边画上“?”初步验证猜想:教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看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教师指着4厘米,问:当第三根小棒是4厘米的时候,谁能来说一说?同时课件进行演示,得出:4+3>6。 课件演示。教师指着5厘米,问:那5厘米? 得出:5+3>6教师点击:那么下面就依次类推了。课件依次出现算式:6+3>6 7+3>6 8+3>6 9+3>6设计意图:由于有了“两边之和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个结论作基础,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就能围成三角形。这时教师及时说明,这只是猜想,要经过验证才能判断它是否正确。第三个层次:引发矛盾,突破难点。教师指着表格,质疑:你们有没有发现问题啊?咱们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得出9厘米不能围,可是9+3>6呀,这符合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啊?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课件演示。教师:9和3这组的两边之和是大于6,可是它能围成吗?(不能)(课件演示确实不能围成。)教师:我们再换一组看看,3和6这组的两边之和第三边9比,什么关系?(相等)教师:那还要看哪一组?(6和9的和与3比)引导学生明确:只通过一组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全面吗?那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得出“任意”两字。设计意图:9+3>6却围不成三角形,这一下就给学生制造出了矛盾冲突,学生就会立刻思索这三边到底还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发现只通过一组两边的和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是不全面的,必须要看三组,这样“任意”在这里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第四个层次:再次验证,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师:下面我们利用这个结论再来验证一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都具备这样的关系?每个同学选一个你喜欢的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集体汇报。第一边长度(cm)第二边长度(cm)第三边长度(cm)能否围成算 式6 31×1+36 3+6>4 4+6>355+3>6 3+6>5 5+6>366+3>6 3+6>6 6+6>377+3>6 3+6>7 7+6>388+3>6 3+6>8 8+6>39×9+3>6 3+6=9 9+6>310×教师:在同学们的猜想前面加上“任意”两字,通过再次验证后,发现它就是一条正确的结论。(教师擦掉“?”)咱们来一起读一遍。设计意图:加上“任意”两字以后,结论是不是就正确了呢?这时,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验证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理解,也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的学习过程。第五个层次:找出判断不能围成的简捷方法。教师:在这些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中,它们也应该有几组算式?(3组)那我们在判断它能不能围成的时候,是不是要把三组算式都找出来啊?引导学生明确:只要找到一组不符合能围成的条件就可以了。教师:谁能快速地说出10不能围成的原因?设计意图:怎样最快的找到不能围成的原因,在这里也应该让学生明确。方法最优化应随时有效地渗透在教学环节中。第六个层次:再次验证“任意”,将结论从特殊扩大到一般;同时发现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简单方法。(1)教师:刚刚咱们是给3厘米和6厘米寻找能围成三角形的第三边,得到这样的结论的。那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教师演示课件,随意拖拉两次,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说出三边的关系。设计意图:一开始的研究,是从给定的3厘米和6厘米的两边着手的。在这里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将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让学生明白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样的性质。(2)提出:在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计算三组啊?让学生先充分地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因为较小的两边的和都大于最长的边了,那么用最长的边加一条较短的边,就一定大于另一条短边了。所以呢,这要把只要把较小的两条边加起来这一组进行判断,就可以代表三组了。还需要每组都判断吗?设计意图:我以为,在全体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基础上,肯定会有少数学生发现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诀窍。教师的设计应当顾及到这样的学生。所以,在这里可以及时地引导全体学生都掌握简单方法。三、深化认知,联系实际,拓展应用1.轻松小游戏。教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棒极了,老师为了表扬大家,给你做个小游戏,想不想啊?出示: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跨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请两个学生上来跨一步。先让学生充分的交流。教师: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课件演示:两腿和地面跨出的距离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教师:可是有个人说,我可以。你们知道是谁吗?出示姚明图片,身高:226厘米;腿长131厘米。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地把本课的知识内容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熏陶学生逐步达到“会学”数学的境界,并再次向学生渗透看问题要全面的原则。2.判断:下面哪组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有图。)(1)3、4、5 (2)3、3、3 (3)3、3、5 (4)2、6、2设计意图:这道基础题的练习,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简单方法快速地进行判断。3.儿童乐园要建一个凉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现在已经准备了两根三米长的木料,假如你是设计师,第三根木料会准备多长?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让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从美观和讲究实用的角度出发,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四、全课小结,从考虑问题要全面,引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范围的建立的确是有一定困难的。再次呈现前面的研究表格,这些数据是具体的,教师提出:“3.5厘米行吗?3.2呢?3.1呢?3.01呢?不断地向3逼近,学生自然会想到3.0001也是可以的,那该怎样表述呢?“比3厘米长”已呼之欲出;以此思考,学生不难得出“又必须比9厘米短”。这样层层递进的启发引导,发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有机地渗透了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材简析:兰兰过桥讲述了爷爷带着兰兰走过两座神奇的现代化的桥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生动活泼,时代感强,富有情趣,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以读、说、议、想为主线,并以电教媒体贯穿始终,使学生在精读中感知,在说议中感悟,在想象中创造。学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教学过程:一、抓住题眼,激情引趣1、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说一说:“你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桥?”2、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认识形状各异的桥,知道桥是架在水上供人们通行的。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紧扣课题,从而引出本课桥的特点神奇、美丽。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习课文之前应把课文读得由通顺到流利再到感知课文,因此我便借助电教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3)自由读生字词,不会读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逐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三、重点词句精读、美读,激发情感1、在学生完成自学后,我便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把你认为最能表现桥神奇的句子画下来,再展开想象用心体会。2、当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时,我又一次借助电教媒体演示出在潜水桥中看到的水中画面及句子:“它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幢长长的房子”,“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从视觉上激发了学生愉悦、丰富的情感,学生便情不自禁得美美地读起来。四、在说议中感悟1、小组交流,谈谈认识。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桥的特征和性能说一说。2、代表发言,全班评议。让学生代表扮演桥梁专家,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桥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学生既学得有情趣,又拓展了课外知识。3、激发情感,认识升华。看到这么神奇的桥,你会想些什么呢?五、在想象中创造1、兰兰过的这两座桥多神奇啊!它们都是桥梁专家根据人们的需要精心设计的,你们长大了假如也做了桥梁专家,你会给大家设计一些什么桥呢?2、任由学生想象,利用手中的“神笔”在电教媒体中描绘出心中的桥。这样既打开了学生的科学幻想之门,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3、最后,我和学生们利用电教媒体评选出“最佳作品”。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教学内容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教学设计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整体感知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预期目的: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老头子的思想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想像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重点品读并评析他的心理。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学生齐读或自由读,小组讨论交流。预期目的: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探究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预期目的:学习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的写法。教师小结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布置作业完成研读与练习。试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连成一段话,写在练习本上。点评本教案的设计,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注重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叙事性作品的特点,重在复述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方面,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和默读的质量,重视培养默读的技能。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阅读,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设计比较新颖,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教学过程:一、铺垫1、 美术的分类。(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2、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二、新授1、 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2、 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4、 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5、 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6、 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7、 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第一段:听琵琶演奏第二段:观舞第三段:宴毕休息第四段:听笛子合奏第五段:送客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教学设计方案 篇5摘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育改革已经紧锣密鼓,素质教育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其教育的思想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物理素质为纲,作为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的物理教育,应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物理教学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素养,知识经济的时代,物理也将更广泛更普遍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越来越表现得与人类的生存质量,社会的发展水平休戚相关,因此,人们不能不对教育有新的思考。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设计,因为“设计”是回应理念、凝聚智慧、纵横信息的创造性活动,教学在前进,课堂教学设计也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去攀升新的高度。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观点。简单地说,就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树立观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当前学生能力的发展缺少应有的知识储备,而国家课程的一统性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为解决国家课程不足,在教学中通过完善的课程设计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建构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教学设计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指的是: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预先决策和超前把握。1.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从它的形成过程讲,可分为两个阶段。1.1思路设计。所谓思路设计是指教师根椐教学的一般认知规律和课程基本特点,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思路的前提下,编制出具有一定层次的教学程序。例如,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思路是“引入课题、激发动机感知现象、形成表象思维加工、得出概念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巩固运用、强化记忆”。教学思路的设计只是教学方案的初步定向,此时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只是原则的、笼统的、概括的,其包含的素材还相当贫乏,缺乏具体,需要进一步的设计,才能明确、丰富和充实。1.2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是指教学各阶段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业方式的确定,即师生双方在各教学时间内做什么,怎样做,任何教学思路的展开都必须通过活动来实践。如果说教学思路的设计体现的是教学设计的共性,那么,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的个性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体现,同一种教学思路可以由不同的活动方式展开,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课题的教学可以用“教师讲”的活动方式展开,也可以用“教师指导”的活动方式展开。就前者来说,其活动过程简单易控,只要教师讲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特出、难点突破,学生接受讲解的结论也不困难,可要让学生信服这些结论就不那么容易,因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许多观念与物理学的结论往往是相勃的。2.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关注点2.1 转换教学角色,让学生乐学 。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问题的解决。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从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较归纳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较复杂些,因此需要有意识的寻找按照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的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出试题法就是让学生编写物理试题,来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老师事先定好格式和内容,并提出试题质量要求,要求有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出的试卷先交老师审阅,然后互相交换做试卷,谁出的试卷谁批改,由于在自考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掌握考与评的主动权,因此思维十分活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自然形成了。通过出试卷,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通过评选优秀试卷,给出题人以极大的荣誉和鼓励,也给其他同学很大的启发,促进了学生们去寻找按照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的习题,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自学能力,又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的自然转变。2.2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3.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教学设计思想是注重学生的经历与操作,引导学校积极参与试验过程,关注学生试验分析,讨论,交流,质疑等等应该是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摸索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是老师上课的思路和过程,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规划。教学设计最总还是靠老师在课堂的导演下完成的,是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教学设计是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是老师的创造性活动的设计,即依赖于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束缚。我们可根据教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让老师有发挥的空间,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用多种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物理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与备课是有明显区别的,备课主要是基于教师的经验,侧重于计划自己在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设计的核心为“教学目标分析”(问题提出的依据)设计、“问题情景”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支持教学活动展开的教学资源”设计和“工具”设计。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总之,要在新的教学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步学会求知和创新,从而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和长远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只要我们加强学习、研究,努力实践,认真总结,让科学探究贯穿于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就能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等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3学习课文第二段。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篇课文,题目叫做。(板书:13 )学生齐读课题。2简介威尼斯。(出示部分彩色幻灯片)。威尼斯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座城市由118个小岛组成,连接这118个小岛的是117条水道。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威尼斯的市内没有马路,没有汽车和自行车,船是市内惟一的交通工具。3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小艇)。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呢?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些问题。二、布置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2想想威尼斯小艇的样子,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读字词。出示写有6个生字新词的幻灯片。让学生自己说说哪些生字容易写错。2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要求:边听边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指名回答: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使学生知道,“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关系密切。”4根据以上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讲是什么样儿的。第三段(第四自然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第四段(第五、六自然段),讲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材分析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教学目标1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板书设计劳动的开端生活所迫 第一次挑煤 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决定挑煤旧社会的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穷孩子也被迫从事艰苦劳动的悲惨教 学 活 动 设 计设 计 意 图第一课时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课文录音,思考:(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煤藏( ) 宝藏( ) (cang zang )挑( )战 挑( )脚 (tiao tiao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降落( ) 落( )在后头 ( luo la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有感情的朗读。(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变换说法。工人进出连腰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2、朗读课义,能照老师的样子,读出狐狸说话的语气。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抬导朗读。教学难点:理解狐狸说的三次话及乌鸦受骗上当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丑,叫声难听,但喜欢听奉承话的乌鸦。一只好吃懒做,而又狡猾的狐狸。这一天,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让我们未看一看板书课题 5 狐狸和乌鸦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名读,思考:狐狸和乌鸦往在哪?乌鸦:住在 大树上面的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