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全面汇总归纳.pdf
-
资源ID:91179254
资源大小:384.1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全面汇总归纳.pdf
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第三章:力和运动 第一模块: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夯实基础知识 1、历史上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凭直觉观察的经验事实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直到伽利略才用理想实验否认了这一观点。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指出:如果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笛卡儿的结论:如果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运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程序内容 (事实)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推论)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推论)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推论)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推断)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时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2)此实验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3)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它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用心理解。3、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变运动状态为止。(2)意义: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抽象出来的规律,其意义在于: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澄清了力的含义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分别从物体的本质特征和相应的外部作用两个侧面对运动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就物体的本质特征而言,一切物体都具有“不愿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特性;就物体所受到的外力与其运动的关系而言,外力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说,牛顿第一定律一方面揭示出一切物体共同具备的本质特性惯性,另一方面又指出了外力的作用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效果之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物体运动状态指的是速度,速度一定,我们就说物体处于一定的运动状态,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4、惯性及其理解(1)定义:一切物体具都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2)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受力、运动状态、地理位置、温度等因素均无关,即任何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当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表现在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上;当物体受外力时,惯性表现在运动状态的改变的难易程度上。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一属性(即保持原来运动不变的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和“惯性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物体惯性的大小仅由质量决定,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其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其惯性小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即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运动规律,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称为牛顿三大定律)奠定了力学基础 5、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其原因(1)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的速度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于速度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所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三种可能的情况:速度大小的变化;速度方向的变化;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形式只有两种,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意味着物体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表明物体具有加速度,可见,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 对牛顿第二定律 1、对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牛顿通过大量定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2、其数学表达式为:到伽利略才用理想实验否认了这一观点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直运动下去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事实两来的高度推论继续减小第二个斜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做持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mFa maF 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yyxxmaFmaF 用动量表述:tPF合 3、揭示了:力与 a 的因果关系,力是产生 a 的原因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与 a 的定量关系 4、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在使用过程中,建议关注如下“七性”:瞬时性:对于一个质量一定的物体来说,它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由它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 当它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这便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的含义例如,物体在力 F1和力 F2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这说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若突然撤去力 F2,而力 F1保持不变,则物体将沿力 F1的方向加速运动这说明,在撤去力 F2后的瞬时,物体获得了沿力 F1方向的加速度 a1撤去力 F2的作用是使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零变为 F1,而同时发生的是物体的加速度由零变为 a1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 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合外力 F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a 的原因,反之,a 是 F产生的结果,故物体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反之亦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前务必选取正方向。独立性(物体受到的每个力都要各自产生一个加速度,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若 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 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 F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 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 F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 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因果性(合外力为“因”,加速度为“果”);同一性(F、m 和 a 属同一研究对象的三个不同的物理量)。单位统一性:只有选用质量的单位为千克、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2、力的单位为牛顿(使 1 千克的物体产生 1 米/秒2的加速度的力规定为 1 牛顿)时,上式中的比例系数 k 才是 1,故使用 F=ma 时,单位一定要统一在 SI制中。局限性 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所选参照物必须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情况,不适用于微观、高速情况。对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不仅对单个质点适用,对质点组或几个质点的组合体也适用,并且有时对质点组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要比逐个对单个质点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要简便许多,可以省去一些中间环节,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减少错误的发生。对质点组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到伽利略才用理想实验否认了这一观点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直运动下去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事实两来的高度推论继续减小第二个斜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做持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nnamamamamF332211合 即质点组受到的合外力(质点组以外的物体对质点组内的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等于质点组内各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乘积的矢量和。证明:设系统内有两个物体,质量分别1m为和2m,受到系统以外的作用力分别1F为2F,1m对2m与2m对1m的作用力分别为12F和21F,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1a为2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两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212212211211amFFamFF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31221FF 由以上三式得:221121amamFF 其中式中21FF 为系统所受的合外力,同理可证,上述结论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也是成立的,即为 nnamamamF合2211 如按正交分解则得:nynyyynxnxxxamamamFamamamF合合22112211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本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却与力密切相关,牛顿第二定律就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深刻理解这一点就明确了牛顿第二定律所能解决的两大问题(已知运动求力和已知力求运动)的解题思路。1、已知运动求力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通常采用隔离法,根据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原因,先分析重力,再逐个分析每一个与它接触的物体是否对它施加了弹力、摩擦力;并将所有对它施加的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但由于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弹性形变和物体间的相对滑动趋势是看不见的,这些力就需要“待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从运动与力的关系去分析可简便地确定这些“待定”力。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到伽利略才用理想实验否认了这一观点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直运动下去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事实两来的高度推论继续减小第二个斜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做持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2)分析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4)沿各坐标轴方向列出动力学方程,进而求解。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2)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3)相互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且相互依存(4)异体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5)做功问题:可不做功;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一个做功,另一个不做功。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二力平衡的关系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往往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如下表所示:5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微观粒子高速运动问题;第二模块:超重与失重 夯实基础知识 1、真重与视重。如图所示,在某一系统中(如升降机中)用弹簧秤测某一物体的重力,悬于弹簧秤挂钩下的物体静止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地球给物体的竖直向下的重力 mg 和弹簧秤挂钩给物体的竖直向上的弹力 F,这里,mg 是物体实际受到的重力,称力物体的真重;F是弹簧秤给物体的弹力,其大小将表现在弹簧秤的示数上,称为物体的视重。到伽利略才用理想实验否认了这一观点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直运动下去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事实两来的高度推论继续减小第二个斜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做持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2、超重与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 F(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 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 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mg,即 FN=mgma,(3)当 a=g 时,FN=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注意: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其本身的重力 Gmg 始终不变。超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物体的重力;失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的重力。可见,在失重、超重现象中,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不变,只是测力计的示数(又称视重)发生了变化,好像物体的重量有所增大或减小。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只决定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超重、失重与物体速度无关,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在完全失重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到伽利略才用理想实验否认了这一观点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直运动下去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事实两来的高度推论继续减小第二个斜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