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大纲.docx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美丽乡村规划大纲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范围 三、规划期限 四、规划根据 五、规划指导思想 六、规划原则 七、规划目标 其次章 进展条件分析 一、村庄概况: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资源条件 二、现状分析:人口、经济、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特色资源、建筑风貌 三、存在问题 四、案例借鉴 第三章 总体规划 一、进展规模 二、总体布局 三、规划结构 四、道路系统 五、景观系统 六、公共服务系统 第四章 整治规划 一、建筑专项整治 二、街道景观整治 三、重要节点整治 四、环境设施整治 第五章 村庄产业进展规划 一、产业发呈现状 二、产业进展目标 三、产业进展重点 四、经济效益分析 第六章 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工程规划 二、给水工程规划 三、排水工程规划 四、电力工程规划 五、通信工程规划 六、环卫工程规划 第七章 村庄综合防灾规划 一、抗震规划 二、防洪规划 三、消防规划 第八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九章 村庄建设投资估算 第十章 村庄建设保障措施规划实施管理 其次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根据。 前 言 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进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实行科学进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夫收入,保障农夫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宽阔农夫的主动性、主动性、创建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 因此,“十三五期间,围绕*镇经济社会进展主要目标,针对在进展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进展、爱惜生态环境和城乡进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气,统筹城乡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进展思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乡镇建设;统筹社会事业进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依据县、镇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将*村打造成为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区。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本次规划工作的目的是:以*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根据,在村庄管辖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全村现状条件、规模和进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爱惜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化、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进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化、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进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冲突,互相协作,为村庄居民供应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进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动“生产进展、生活富有、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实行科学进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进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供应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究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留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显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便利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进展,力争为整体推动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供应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根据。 二、规划编制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22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平安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化实际,因地制宜,敬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业和自然环境,并突出*村的特色,引导和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优势,结合乡村旅游,大力进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生态农业和采摘等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综合进展生态农业、旅游业,使*村能够高效、持续、协调地进展。 四、规划基本原则和规划理念 规划基本原则: 1、切实贯彻*镇关于“生产进展、生活富有、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以进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村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进展社会事业,推动村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2、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动身,敬重村民意愿的原则,依据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省型社会的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立村民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村民自主自愿建设家园的主动性,激发村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的精神,使村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让村民得到实际利益。 3、留意与社会进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业规划的结合,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庄建设的新特点,突出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的调控,把村庄各项进展目标落实到土地空间上,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4、充分发挥村的重点示范功能,以带动其它村庄的经济进展,使该区域内的村庄有机联系、协调进展。 5、着眼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结构的转变,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规划解决好事关居民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村庄建设重大问题,努力创建有利于村民生产、便利生活的宜居环境。 6、建立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进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功能机制。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开展林下经济进展模式,爱惜和改善村庄生态环境,促进*村的可持续进展。 7、根据本村的功能和特点,留意村庄风格、标记性建筑、交通网络、绿化格局、村庄色调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紧扣当地传统,突出民族文化精髓,提升品位,塑造富有特色的村庄总体风貌。 规划理念: 以*镇进展总体规划为依托,遵循“人本理念,表达“对应、艺术、自然、和谐、回来。在村落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环境景观的以小取大,因地制宜;在平面布局中均衡考虑,到达对称、通透、均好的效果。 “对应:流畅的平衡性,呼应的整体性; “艺术:生活情趣的凝炼,庭院村舍的韵律; “自然:融入自然的建筑,享受自然的清爽; “和谐:人与社区的均衡,环境气氛的清静。 “回来:对历史的回来,对人文的回来。 五、规划进展目标 1、经济与产业进展目标 重视传统手工业进展,主要是*工艺生产制作,同时结合现代工艺,大力进展合理经济进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手工业增长方式,提高手工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行手工业标准化生产,主动推动现代手工业建设。 加快生态农业进展,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进展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产品,如生姜、茄子、西红柿种植等,在抓好果蔬等传统产业进展的基础上,加强优良品种、品系的推广和引进工作。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农业理念,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力争建设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主动推广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引导农夫科学施用化肥、农药,主动推广农家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推广节水浇灌生产技术,进展旱作节水农业。 2、社会事业进展目标 优先进展农村教化,稳固提高农村义务教化水平,加强农夫技能培训,使每个适龄劳动者驾驭1-2种好用技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夫。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主动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疾病预防限制和医疗救治服务,提高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务的实力,重点限制严峻危害农夫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疾病。 提高农村诞生人口素养,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健全“依法治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农村计生工作新机制,实施生殖健康促进支配。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主动建立与农村经济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经济与产业的逐步进展,主动探究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难的实力。接着完善渠系配套,扩大有效浇灌面积,提高水利化程度,因地制宜,规范操作,完善管理,加强水浇地建设,完成基本农田整治,改造中低产农田,做好土地整理,建设高稳产农田。 进村公路实施硬化,保证公路畅通,设置客运点,切实解决好农夫出行难的问题;加强田间机耕路建设,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村供电保障实力,改造完善供电线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农村沼气运用率,主动开展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的推开工作。 引进生态措施建设,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业产出率。 4、生态环境与资源爱惜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爱惜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爱惜生态,防止污染事故,确保环境平安。 在基本农田爱惜区范围内禁止进行任何建设行为,严格限制对基本农田的环境污染。接着实施退耕还林、自然林爱惜,爱惜生态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加强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严格制止破坏林木植被的非法狩猎活动。 加强资源的爱惜与开发,围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依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开展秸杆综合利用和粪便还田示范工程,减施化肥、农药,合理运用地膜,大力推广运用高效平安生物农药和平衡施肥技术,接着加大沼气池推广力度,大力进展生态农业。 5、人居环境进展目标 秉承以人为本、经济务实的设计理念,力求塑造结构清晰,环境秀丽,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居住环境,并从中提炼出代表性的建筑元素,由此凝练出特有的建筑风格,彰显其传统文化特色。作为充溢人情味的居住空间,村庄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人际间的沟通与交往。公共空间的设计都考虑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可能性与便利性。 同时依循相关政策实行紧凑务实的建设方式,以能够适应当前农村生活要求与经济条件的庭院和集中高效的公共绿地来营造特定的居住气氛,使之能够留存传统农村聚落的有机生活脉络,并为之注入与现代相适应的环境因素。 通过对当地村民生产、生活风俗的调查和了解,力求把多方面的需求和元素融合到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分区上,着力改善和提高该村居住建筑水平。 在规划、开发和建设中,需遵循以下原则: 1可操作原则 在满意高起点、高标准的相关规划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该村的实际状况,充分表达规划的可操作性。 2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原则 确立“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强调居住行为与环境的融合,并通过多样化的物质空间形态的组合,努力营造秀丽的人居环境。 3富有特色原则 规划设计在考虑远期进展的基础上,应着力表达其绿色和原生态的特点,同时突出本地文化特色。 4现实原则 规划手段上要表达敬重当地居民的建房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活风俗的需要,并加以科学的规划手段进行协调,着眼于为本村居民创建一个自由、灵敏、宜人的生活空间。 其次章 村庄现状概述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山东省*市*县*镇境内,位于国道205西侧,滨河路东侧,地理位置优越。*村位于山东省*市*县*镇政府驻地北1.5公里处,地处平原地带,一年四季气候宜人。 二、基础设施 *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村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到*镇道路为硬化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大部分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公交站牌50米,*汽车车站11公里,距离火车站12公里。 三、特色产业 主要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手工业*制作为辅,农产品、*主要销售往全国各地。2022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50.00万元,目前正在进展电子商务,支配大力进展*制作、生姜种植,形成规模化,并通过互联网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为主,有少量的土坯房。村庄居住建筑层数均以低层为主,并且多为一层、二层居住建筑。用地比例不均衡,土地利用率低,村庄整体风貌有待改善。 第三章 经济社会进展 一、 产业进展定位与规模 一经济发呈现状及方向 近年村庄以生姜种植的为主的传统农业以及*制作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为主导产业,农业产业进展较快,由于村独特的气候条件,相宜生姜种植。 按镇政府的规划,将对本村进行特色生态农业旅游的建设,统一规划和管理,这将大大有利于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稳定特色经济产业规模,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在主导产业生姜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环境和自然优势,充分利用资源,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进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增加了林农、企业收入,还促进了林业资源的有效爱惜和进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整体进展布局 为尽快将*村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规划重点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传统手工业*文化为主题,依托村域及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自然景观,大力进展生态农业。整体布局依循自然,遵从自然,坚持合理分工、集聚进展、集约利用土地、统筹环境爱惜的基本原则,引导各类生产要素集聚进展。结合本村自然地理条件,在村落范围内照原样梳理,保存村落人文肌理,进行整治改造,力求营造秀丽和谐、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气氛。 根据实际,以及上级单位的统一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区;村庄外围一般林地具有较高美景度,应予以保存,原则上不作建设之考虑。周边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农田爱惜条例,切实做好基本农田爱惜,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深挖潜力,立足于进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蔬果种植;同时在村域范围内合理支配,逐步开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果采摘及餐饮住宿活动,利用和开发该村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农业景观、生物景观,充分发挥其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体验区所拥有的秀丽的自然环境、合理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等优势。 以此整体推动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本村农业产值的增长和村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二、 农业进展规划 根据村委会的农业、手工业进展规划,确定农业通过进展生态农业示范体验区,重点拓展就业增收、生态爱惜、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着力推动田园风光化、种植规模化、产业化、产品生态化等进程。主要完成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任务: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进展基础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节柴改造等农村能源设施建设。 (2)、优化种植结构,大力进展特色经作 (3)、构筑循环型农业经济,稳步进展种植业 (4)、转变经营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进展扶持进展农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 (5)、变更传统农业结构,整合各种农业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农业生态生产模式。 第四章 村庄建设规划 一、 建设现状 一、现状建设特征 本村处于平原地带,风景秀丽,民居主要沿的主干道分布,但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畜禽圈舍散布其间,居住环境较差,有待整改。 二、现状建设问题分析 1、村庄布局结构不甚清晰、用地比例不均衡、土地利用率低,居住用地过大,道路不成系统。 2、居住建筑主要为一层和两层,部分土坯房建筑质量较差,村庄西部的部分房屋已破损不堪,存在极大平安隐患,并且奢侈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3、村庄的综合服务功能尚未形成体系,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较低。 4、缺少休闲、游憩的场所,没有公共绿地,村庄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5、村庄内排水沟渠不畅,缺少有效的疏通和维护。 6、村庄内的牲畜家禽散养,垃圾没有集中堆放点,既影响村内环境,又易造成疾病的流行。 7、环卫基础设施薄弱、不配套、功能不完善,垃圾露天堆放,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清理垃圾不刚好,有卫生死角,影响环境。 二、 功能定位、村庄进展规模 1、功能定位 村庄以进展特色生态农业体验为主,传统手工业柳制品作为辅的环境宜人的现代化新农村。 2生态休闲旅游业市场定位 村庄目前的现实游客很少,根据*市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现状及将来进展趋势,结合相连旅游资源特色,以本村秀丽的绿色生态农业文化景观为基础。旅游开发市场定位为近距离、周末节假日、自驾车、休闲度假旅游。 3、人口进展特点 2022年初,总人口为1100户,共有5200人。 村庄人口分布比较均衡。由于受经济、产业结构的制约,人口规模小,基本无迁入人口,吸纳外来人口实力有限。 4、人口规模意料 根据人口增长的实际状况,确定自然增长率为年平均6。 因进展旅游业,会有一部分相关服务人员与流淌人口增加,依据相应程序计算人口增加。 5、住宅建设要求 1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 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层数不高于局部三层。 3抗震等级应在六级以上。 4村庄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5,容积率不高于1.2. 三、 总体布局规划 一总体布局结构功能组织 根据该村的进展要求,结合远期的进展及与周边区块功能的协调,适当追求便利的效果,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上,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布置,充分考虑了村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构成整齐、动感而又彼此呼应的布局风格。 规划根据现状条件、建设状况及功能组织的合理性,确定:村庄片区功能组织为:保存居住区,新建改造居住区,综合服务区,留有服务区和旅游接待区等功能区。 二建设用地规划 用地布局。村庄现状的生产建筑用地散乱,今后,随着经济和生产的进展,严格依据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进行规划,原则上不得在村庄范围内规划建设对居住和公共环境造成影响的工业项目,以确保村庄的良好生活环境。 三公共设施规划 1行政办公建筑用地规划 已建成村委会,作为村委会的的行政办公用地。 2教化建筑用地规划 现有一所民办幼儿园,满意适龄儿童的入学要求。 3商业建筑用地规划 村庄内部结合道路及公建配套设施,布局小卖店,以满意居民日常的生活需求。 (4)文体科技建筑用地规划 根据村庄实际,规划文体用地。规划在村庄规划运动场等,形成文体科技中心,满意居民需求。 文化设施结合公房进行规划,其中包括: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棋牌、书画等。 四居住用地规划 村庄居住建筑用地现状布置散列,土地利用率低,但由于居住建筑层数多为一层或二层住宅围合的农家庭院,具有较为原始的浓郁田园气息,规划在现状布局基础上,以外观改造为主,沿主干道集中改造,以突出其绚丽多姿的风情、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特性显明的文化特点,营造出闲适意境。现状居住用地内影响生活环境质量的如牲畜圈,要逐步搬迁或改造。 住宅建筑的群体布置应结合考虑住宅类型、朝向、层数和组合方式等因素,要符合建筑的日照、防火、保温、节能等要求。要充分挖掘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适当进行调整改造,合理利用空闲地、边角地。严格按规划限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在满意居住需要的同时,可根据村庄的实际状况适当的加大指标,以改善生活环境和丰富村庄景观为目的。 五园林绿地规划 村庄现状缺乏系统的绿化,规划在综合服务区、村庄内部、等设置绿地,在村中各户庭院种植果树、开拓菜园,以到达营造景观、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 规划在村庄主、次干道增加绿化面积,结合农村实际状况,沿路两侧在零星小块空地处种植果树和蔬菜,增加道路绿化。根据村庄外围自然地形,进行全方位生态建设,形成对村庄的绿色围合,并与村庄绿地系统形成良好的村庄生态环境。 四、 住宅建设 一住宅建设现状 规划区内的建筑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为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建筑风格为一颗印,高度大致为两层以下。村内住宅大多属此类建筑。 一类为经改造的民居,在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装饰,主要表达在庭院大门的装修上。 一类为农业生产帮助用房如畜禽圈。此类建筑大多位于住宅房前屋后或有的干脆与住宅相连。 二住宅建筑设计与造型附住宅建筑选型与说明 根据实地调查走访,广泛了解村民生产生活风俗及需求,在充分挖掘当地建筑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进展状况,初步确定举荐五种住宅方案,建筑面积分别为120平方米、150平方米具体方案参看户型选型。 三旧住宅改造 规划对村内多数住宅进行原样梳理,以保存该村的自然形态和人文脉络,重建村庄道路骨架,同时结合电力线路改造、给排水管网改造。对旧住宅的整治必需充分考虑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及经济收入状况,并重点挖掘相连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元素,明确特色主体,提升品位,适当布置特色景观或建筑小品,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良好的效果,营造出和谐秀丽的村庄风貌,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为进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供应有利条件。 住宅改造标准: 1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 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层数不高于局部三层。 3抗震等级应在六级以上。 4村庄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5,容积率不高于1.2. 第五章 村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道路广场规划 规划目标:结合整个相连片区的建设和开发,接着完善道路主骨架,实现与主骨架网络相连接道路的全面硬化,在村内建成结构合理的次骨架网络体系。 1、道路结构等级 村庄内现状主干道路已全面硬化,呈现根系状,相连主干道路近似于东西走向,部分次要道路及宅前道路尚未硬化,需进行硬化。由此,道路可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村中根据交通量状况确定主要道路宽度为6米,次要道路宽度4米。 2、广场、停车场 规划适当扩大现有广场和新建停车场用地,于综合服务中心东侧布置停车场,并结道路设置村内停车场,以供进村游客及居民停放车辆,在村子内部规划1个广场和若干个集中绿地,为村民和游客供应机会用地。 3、道路 入村道路目前已完成硬化,但宽度不够,进行拓宽。 村庄内部道路进行疏理和整冶,通拓宽、新修、优化等措施,使村庄内部道路满意通行和消防的要求。 二、给水排水规划 一、现状 目前运用自来水,全村全部农户均通自来水,以李庄镇自来水公司为主要供水单位,已基本能够满意全村村民各种生活用水,生活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放主要依靠有限的排水沟,汇入村中浇灌渠,部分区域完全为顺地自流。 二、规划原则 首先应能保证村庄范围内将来进展所需水量,并符合水质、水压的要求,当发生火灾或紧急事故时能保证刚好供应必要的用水。其次要合理支配水资源利用,强调水资源爱惜,合理用水,节省用水,并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 排水应根据自然条件和排水现状,合理确定排水体制,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建议远期接受雨污分流。 三、电力电信规划 目前全村已全部通电。并符合农村低压平安用电规程DL493、CB/T156,DL/T5118等标注要求。 电力供应完全能够满意将来进展所需,规划结合村庄布局的调整及用电负荷大小,对配电线路进行优化和改造。 加快建设和完善通信网络建设,主要是接着完善移动电话,互联网通信系统,快速推动宽带下乡工程,满意新时期农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展的需要。加快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和接入网的双向改造,全面建成宽频带、高速率的综合信息传输网,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双向传输和多功能开发的改造,形成高速宽带双向网络。 四、清洁能源利用规划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已到达普及阶段。将来将结合相关部门的专项工作,如太阳能入村工程,对每个农户补助500元,广泛利用太阳能,同时主动开展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的推开工作,进行深度利用,以保持相连秀丽自然的生态环境。 五、环卫环保规划 一环卫保洁、垃圾收集与处理 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提倡家畜和家禽圈养,推行垃圾集中堆放,生活污水定点排放,改善农村居住卫生环境;进展新能源开发工程,逐步扩大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严禁随便堆放、燃烧垃圾及秸杆等。 规划在村内人流汇合点、公共设施旁设立公厕和垃圾收集点,并设置中转站。同时在主干道沿路间隔80-100米布置垃圾筒,供游客或村民日常生活丢弃垃圾。 推广生态、环保、节能的污水、垃圾收集及处理模式。如上流式浮罩沼气池、溢流式小型高效户用沼气池等。 二、环境爱惜的目标与措施 1、根据基本农田爱惜条例在基本农田爱惜区范围内禁止进行任何建设行为,严格限制对基本农田的环境污染。 2、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及自然草地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限制水土流失。 3、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森林和自然爱惜区的各种条例,严禁在爱惜区从事放牧、采伐等活动,加速退耕还林及植树造林工作。 4、强化监督管理,严禁在旁边兴建工厂和污染设施,严格制止破坏林木植被的非法狩猎活动。 六、 防灾减灾规划 一抗震规划 本村地处地震基本烈度8度设防区,因此实施防震减灾及人防规划,可在发生震灾时,有效削减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综合减灾作用。 建筑物严格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设计规划。 村内规划的广场、绿地、停车场同时兼作疏散、避难场所,不得随便侵占或改作他用;村级干部需担当相应的抢险救灾职责,接受乡镇、县、市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同时加强宣扬,提高村民的防灾抗灾意识和实力。 村内主干道为救灾通道和疏散通道,不得挤占,确保畅通无阻。 二防洪规划 村子所处位置总体地质构造稳定,并严格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进行规划。总体上场地相宜建设,应禁止采伐森林,加强意料、防治及治理,避开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地质灾难发生,减轻或消退居民点的洪水灾难。 洪涝防治应接受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村庄四周及河流流域范围内,加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搞好河道及坡面的水土保持工作。 三消防规划 1严格依据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进行规划,消防工作必需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限制火种。 2大力宣扬防火重要性、普及消防常识,增加村民和游客的防火平安意识,加大检查、催促力度。 3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在公路及游道两旁种植耐火的树种。在村委会设立二级消防站,设置火警了望台,了望台设报警电话专线至消防站,并配备无线通讯电台。 第六章 村容环境规划 一、建筑与庭院整治 一建筑整治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规划保存村内现有大部分建筑,但需进行改造,部分破旧建筑需撤除,初步估算,全村需撤除危房约2间,需撤除猪厩、简易建筑物及其他建筑物。通过改造和整治,可以有效美化环境,形成协调统一的建筑风格。 二庭院整治 农家庭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表达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内涵。村庄现状中的农家庭院颇具田园气息,布局尚存确定肌理,故接受原样梳理的方式进行改造。首先拆迁由于道路网的完善即道路拓宽和规划道路所涉及的房屋,就近建设或改造,大致按二合院和三合院的格局进行改造,同时对于院内有菜园的庭院,应考虑撤除原有夯筑的围墙,代之以篱笆围合,以丰富村内景观,让游客身处其间,充分感受田园风光的闲适。 三改厨、改厕、改圈治理 严格依据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对厕所进行改造。厨房由于运用柴禾,故而又脏又乱,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慢慢普及,可推广沼气池,必需加大宣扬力度,让村民们充分相识到运用清洁能源的好处和重要性,变更以往烧柴禾的老习惯,这样既有利于改善各家各户的卫生条件和村容村貌,也有利于爱惜森林,防止水土流失。 卫生户厕基本要求 A.厕屋高2.4m B.厕屋面积1.20 C.侧窗面积0.26 D.厕门:接受木质或铁质的封闭门有条件的村民可选用钛镁铝合金门 E.厕屋顶:水泥板、机砖瓦、石棉瓦等 F.墙裙处理:釉面瓷片或其它不透水材料 G.墙裙高度1.00m H.地面处理:地坪高于庭院地坪100mm,材料用防滑地砖或水泥 I.给、排水设施齐全 J.便器符合密闭收集要求,材质为陶瓷或质量好的工程塑料 K.化粪池容积:化粪池的容积比例2:1:3,有效深度不少于1米,具体容积需根据用厕人数具体确定,用厕人数3人左右化粪池的容积应不小于1.8立方米。每增加一人,化粪池容积应增加0.4立方米。清渣约1-3年一次,最好一年一次。 L.化粪池符合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密闭、不渗漏。 二、绿化美化与村容村貌治理 一村庄园林绿化 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和宅间绿地两部份组成。其布局接受“点、线、面相结合。其中,“点是指小块绿地,如庭院内的菜园、小规模的绿地等;“线是指林荫绿地、道路绿化、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带等;“面指大型集中绿地等。 规划意在创建良好的生态绿化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沟渠水体环境,和山体资源,建设生态优环境秀丽,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高绿地总量,高标准地建设自然与人工环境,使之融为一体,实现现代化生态园林型村庄。规划新建中心广场,使其成为村民健身、休闲、消遣的主要场所。 二公共环境美观化 景观系统主要由集中绿地、带状绿地、公共空间和景观节点构成,四者是组成各级系统的“绿色、“多色景观要素。 设置内部步行系统,使居住者沿线可驻足欣赏民居特有的建筑文化韵味和秀丽的农田自然美景,并充分利用经住宅建筑整治,撤除部分畜禽圈舍后整理出来的小块土地,种植果树、蔬菜,既可有效改善村庄内部环境,增加田园气息,同时也可为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规划通过强调对环境塑造,以人为本,细心处理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类景观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创建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居住环境。 绿地分类及配置标准 1村庄绿地分为防护绿地和公共绿地。 2村庄绿地结合住宅和公共设施布置。 3村庄绿地率不小于20。 4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5广场绿化覆盖率到达30-50,广场四周有绿化林荫覆盖。 三村域环境建设与治理 从村庄进展定位动身,结合民居的建筑风貌、住宅庭院、周边农业景观及外围自然地形,统筹建设,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切实爱惜好自然林地,做好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爱惜工作,不断改善自然生态景观,进行全方位生态建设,形成对村庄的绿色围合,并与村庄绿地系统形成良好的村庄生态环境。 第七章 保障机制及村务管理 一、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村庄将来的开发和治理,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应当通过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使村民能够以“勤俭、自助、合作的看法投入到本村的改造和建设中;并实行有区分性的支援、补偿政策,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鞭策机制,以到达“奖勤罚懒的目的。 理论恒久是滞后于实践的,而实践是丰富多彩、困难多变的;只有充分重视村庄规划,相识到位,行动与理论相结合,切实落实遵守规划的原则、程序,才能避开规划最终流于“图上画画、墙上挂挂。 总而言之,新农村建设的依靠力气应当是:农夫自助、政府补助、社会关心。在多方努力协同下,才能使蚂蟥村的建设和改造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策略 1、本规划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便具有地方法规效力,规划区范围内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进行建设活动时,都必需听从本规划。 2、对近期建设划定范围之外的用地要严加管理,确保中、远期进展用地不被占用。 3、加强道路进展用地管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