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全单元精品讲义.pdf
-
资源ID:91191595
资源大小:1.38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全单元精品讲义.pdf
第八单元 单元概述 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有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个故事中有两个性格相反的人物,一个慢性子,一个急性子,当急性子顾客遇上慢性子裁缝,他们之间就发生了一段妙趣横生的故事。方帽子店写一家帽子店只卖方帽子,顾客只买方帽子,他们从未尝试着改变,几个小孩子却打破固有思维,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帽子,而那些方帽子最终成为古董的故事,告诉我们墨守成规、不懂变通,最终将会被淘汰。漏和枣核都是民间故事。漏讲述了一只老虎和一个贼做贼心虚,被老婆婆口中的“漏”吓得自乱手脚的故事。枣核讲述了聪明勤快的枣核大闹县衙,解救牲口的故事。本次口语交际围绕“趣味故事会”展开,要求学生讲讲有趣的故事。习作的主题是“这样想象真有趣”,给出四幅动物图片,要求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赋予它们与实际相反的特征,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复述故事。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特点。4默读课文,交流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体会故事的有趣。5学习转述别人的话。6能围绕“复述故事”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7读词语,发现特点,认识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8能大胆想象,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编写一个童话故事。9感悟、积累古诗大林寺桃花。10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体会故事的趣味性。3读词语,发现特点,认识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4能围绕“复述故事”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5感悟、积累古诗大林寺桃花。难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复述故事。2学习转述别人的话。3默读课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4能大胆想象,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编写一个童话故事。5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 课时 方帽子店1 课时 漏2 课时 枣核1 课时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1 课时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2 课时 语文园地 2 课时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讲的是一个急性子的顾客在一个冬天要做一件棉衣,找到一个慢性子的裁缝,在急性子顾客接二连三的催促和改变下,慢性子裁缝始终不紧不慢,答应了顾客所有改衣服的要求,而衣服却还没有开始做的故事。故事没有结局,其实也有更多的结局,每个学生都能为故事增添结局。三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比较高,而这个故事幽默风趣,学生学习起来会兴趣盎然,多读几遍,就能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填写好表格,复述故事就变得容易了。1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如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引导学生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2默读课文,填写好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他们说说读故事后的体会。【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2借助表格复述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快和慢。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表格复述故事。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2默读课文,能从故事中获得启示。教师:课件,生字卡片。学生:搜集作者周锐的相关资料。2 课时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一、揭示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裁缝是干什么的吗?(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裁缝和一位顾客的故事。(教师板书:裁缝 顾客)2 这位裁缝和这位顾客各有什么特点呢?谁看完课题后来告诉老师?(学生说)原来他们一个是慢性子,一个是急性子。(板书:慢性子 急性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3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锐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 1师:多么有趣的故事呀!请翻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生认读。(2)小组“开火车”读生字。(3)指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师相机正音。3默读课文,想想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同桌讨论交流。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1课件展示人物:裁缝、顾客。2他们分别是什么特点?(裁缝慢性子、顾客急性子。)3根据人物特点,交流裁缝和顾客说话时的语气。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2师范写“卷、责”等字,重点指导这几个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指导。五、总结,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师:同学们,读了故事,你们能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这个故事真有趣,讲的是一个急性子的顾客在一个冬天要做一件棉衣,找到一个慢性子的裁缝,在急性子顾客接二连三的催促和改变下,慢性子裁缝始终不紧不慢,答应了顾客所有改衣服的要求,而衣服却还没有开始做的故事。让我们下节课再来细聊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的故事吧。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主人公:裁缝 顾客 特 点:慢性子 急性子 1默读课文,填好表格,借助表格复述故事。2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重点 默读课文,填好表格,借助表格复述故事。难点 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下列生字。缝 箱 夸 歪 承 袖 衬 衫 负 泄 艺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深入理解文本 1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中的表格,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2全班交流表格填写情况,深入理解文本。(1)第一天:急性子顾客要求裁缝就在冬天完成衣服,慢性子裁缝耐心地劝说他,说定了做衣服的事儿。师:急性子顾客在遇上慢性子裁缝之前共跑了几家裁缝店?为什么没有做成衣服?(三家。因为急性子顾客不满意他们完成衣服的时间。)急性子顾客起先同意慢性子裁缝完成衣服的时间吗?(不同意。)为什么急性子顾客愿意让慢性子裁缝为他做衣服呢?你们觉得慢性子裁缝说的话有道理吗?(因为慢性子裁缝根据急性子顾客的特点进行劝说,顾客觉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有道理。)(2)第二天:急性子顾客不做棉袄了,改做夹袄。慢性子裁缝同意了。师:同学们,以急性子顾客的性子,你们觉得夹袄做得成吗?(做不成)(3)第三天:急性子顾客不做夹袄了,又改做短袖衬衫。慢性子裁缝同意了,因为这只需在夹袄的基础上咔嚓咔嚓两剪子就能做成。(4)第四天:急性子顾客要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慢性子裁缝先是不同意,后来才说可以,因为急性子顾客的布在柜子里搁着,还没开始裁料呢!前两次慢性子裁缝都同意了顾客改衣服的要求,为什么这一次他摇头了?(因为接上去的袖子太难看了。)裁缝为什么还没开始裁料呢?(因为裁缝是个慢性子。)顾客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惊讶、恼怒)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预设:这个裁缝真是名副其实的慢性子,我真是上当了。或者:哎,幸亏是个慢性子,要不然我的春装就不是最漂亮的了。)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预设一:不能太心急,越心急越做不成事情。预设二:性子太慢也不行,办事情会太拖拉。三、复述故事 1根据表格,接龙讲故事。2同桌相互讲讲这个故事。四、布置作业 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课后讲给同学听。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顾客性子太急办不好事情 裁缝性子太慢办事拖拉 教学本课时,我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感知本课两位主人公的特点。随后,我指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时,我通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悟文本内容,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26*方帽子店 创新是从疑问开始的,打破固有思维,追寻生活中的疑问,尝试解决,生活就变得更美好。起初帽子店只有方帽子,大人们习惯了戴方帽子,不管舒不舒服。不喜欢方帽子的孩子们自己用布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帽子,渐渐被世人接受,后来,有了卖各式各样的帽子的新帽子店,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方帽子则慢慢地成为了古董。文章告诉我们墨守成规、不懂变通,最终将会被淘汰。精彩的故事总能吸引孩子去思考。这个故事里的人物有孩子,更能让孩子产生阅读的兴趣。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较易理解主要内容,在对方帽子店主人的笑声中,学生也会体会到改变的不易和美好。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通过朗读、默读、略读等形式学习本课。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深入思考的精神,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知识与技能】1会认 6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2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认字读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2通过交流,说出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培养学生表达交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思考、爱创新的精神。重点 1会认 6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你最意想不到的部分。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1 课时 一、展示方帽子,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帽子(教师出示方帽子店中的帽子图片),欣赏完这些帽子,你们能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些帽子的形状吗?(学生回答,方的),由此,我们可以为这家店取个什么名字呢?(学生回答,方帽子店。)2教师板书课题:方帽子店 3师:这些帽子好看吗?你们喜欢这些帽子吗?在这家店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正音。3教师重点指出“嚷”“溜”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 rng和 li。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2交流文中最让你意想不到的内容。预设一: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这句话强调了方帽子店里只有方形的帽子。)预设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这表明人们戴着方帽子特别不舒服。)预设三: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此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孩子们想到别的形状的帽子。)(通过写孩子们做出不同形状的帽子,反映出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预设四: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这句话告诉我们世界在改变,那些让人戴着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变成了古董,告诉我们不适宜、不合潮流的东西,最终会被淘汰。)3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4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尝试自己复述故事。5小组内互相复述故事,如果有同学讲的时候卡住了,其他同学可以提示。6教师出示图片,指名学生复述故事。四、布置作业,指导摘抄 让学生摘抄本课中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方帽子店 方帽子 改变 圆帽子 不舒服 舒服 上课伊始,我借助课件呈现方帽子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帽子的形状,引出课题,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关于方帽子形状的印象。教学中我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理清课文内容,虽说是略读课文,但朗读练习和理清课文思路的练习仍然不可忽视。复述故事时,我呈现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复述故事,降低了复述的难度,给学生以自信心。27 漏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一对老夫妇养了一头小胖驴,小偷和老虎都起了歹心,一个想偷驴,一个想吃驴,于是在一个下着蒙蒙小雨的夜晚,贼和老虎同时到达了农家,然后在听到老婆婆说“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时,做贼心虚的一人一虎都以为漏是一个厉害的角色,阴差阳错把对方当成了漏,纷纷吓破了胆,虽然再次有贼心,仍旧被对方吓昏了的故事。而最有趣的是“漏”的身份:老夫妇怕漏雨。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这个民间故事很有意思,学生读后,会因其中的老虎和贼互相惊吓而哈哈大笑。故事的前因后果也比较清晰,学生读后就能理清。课文较长,虽有一个示意图,但学生复述故事也不是那么容易,要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的重要情节进行复述。整体阅读,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最大限度地解决生字词的认读书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故事的趣味;利用示意图引导学生复述故事。【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过程与方法】1自主解决生字词。2交流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3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民间故事的趣味性。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难点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2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教师:课件。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2 课时 1会认 8 个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3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重点 1会认 8 个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漏。2质疑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3学生交流,指生说。(预设:“漏”是指什么?)4如果想知道答案,那就赶紧去学习课文吧。二、介绍文体 漏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三、认识人物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2指生说,师相机板书:老公公、老婆婆、毛驴、老虎、贼。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课文。(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的意思。(3)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检查自学情况。(1)指生读字词,正音。(2)课件出示词语,指生说意思。(3)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4)交流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的起因:老虎和贼想偷老公公和老婆婆家的小胖驴,结果,听到老婆婆说不怕狼,不怕虎,就怕“漏”,于是被吓得乱了手脚。了解故事的经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老虎甩掉贼,贼蹿上了树。老虎和贼在树下相遇,滚下了山坡。滚下山坡后的老虎和贼以为对方是“漏”,都吓得昏了过去。了解故事的结果:老婆婆说的“漏”,其实是漏雨。五、交流有意思的内容 1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们一定知道“漏”是指什么了吧?2学生交流。3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有意思?请你告诉大家。4学生交流。漏 故事的经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老虎甩掉贼,贼蹿上了树。老虎和贼在树下相遇,滚下了山坡。滚下山坡的老虎和贼以为对方是“漏”,吓得昏了过去。1会写 13 个生字。2选择喜欢的部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3借助示意图,复述这个故事。重点 1会写 13 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这个故事。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2指名说说“漏”指什么。二、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教师随机指导。2全班展示读,说说哪里让自己觉得有趣。(展示读时,读的内容不要重复,尽量将文本内容都读到。)三、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1出示示意图,学生自读。2说一说示意图中的总结分别对应文中的哪部分内容。3指名学生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4组内复述。5再次指名学生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四、总结课文,交流体会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五、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仔细观察字形。2教师范写“喂、贼、厉、偏”这四个字。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余的字,学生评价。4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本课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漏 漏 喂 胖 驴 贼 狼 莫 厉 抱 架 胶 粘 偏 本课教学时,我先通过问题“漏是指什么”引入新课,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接着介绍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让学生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再出示文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的人物,理清思路,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从而为后面的复述故事奠定基础。然后,我让学生交流有意思的内容、和同学分角色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在自由宽松的氛围里,学生乐于投身其中,体会到故事的趣味。最后出示示意图,读示意图,了解示意图分别是哪部分内容,再通过一个学生的示范复述激发更多学生复述故事的兴趣,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当学生在小组内复述后,再次指名学生复述故事,这一次的复述就更加流利、通畅了,学生对故事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28*枣 核 一个枣核一样大的孩子,虽小却能做很多事情,不仅用自己的勤快获得了邻居的夸赞,还用自己的机智惩治了县官。这个故事用一个小小的人物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民间故事都是神奇的,神奇的故事情节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却有生活的影子。本课中的人物和学生的年龄相仿,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较为浓厚,同时,他们也会从枣核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通过前几节课关于复述故事的训练,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复述本课故事也会更加生动、具体了。1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习。2运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不理解的问题。【知识与技能】1会认 8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训练学生快速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2学生自读质疑,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民间故事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重点 会认 8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1 课时 一、故事导读谈“趣”1同学们,民间故事以夸张、幻想的情节影射生活,给人们以启示。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自己所知道的民间故事,大家交流分享。2学生简略地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民间故事。3(出示图片枣核)让学生比一比大小,想象一下如果这样一个人能干什么。(学生交流)我们文中的枣核可是有很大的本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大略初读知“趣”1自读“导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2 指名读“导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如果有兴趣,试着续编这个故事。3自读互读。(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字上的注音,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作个记号,待集体解决。(2)互读。每个成员在小组中朗读一遍课文,出现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朗读选手,然后各组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4交流收获。(1)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的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2)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然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复述故事品“趣”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枣核的来历及他所做的事情。2理清枣核帮人们赶回被官府收走的牛、驴及惩治县官的过程。3赏读品味。(1)爹娘为枣核始终长不大而苦恼时,枣核所说的话体现了什么?(体现了他的懂事。)(2)大家不相信枣核有办法帮他们牵回牛、驴时,枣核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不争辩,对自己信心十足。)(3)县官带着衙役去捉人时,枣核主动承认牲口是他牵的,这体现了什么?(体现了枣核敢作敢当的品质。)(4)你认为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枣核是个聪明能干、勤劳、敢作敢当的孩子。)4学生演一演枣核帮人们牵回牲口及惩治县官的过程。5组内互相复述故事。6小组派代表在全班面前分节复述故事,比一比哪个小组复述得更生动。四、延伸想象增“趣”为这个故事续编结尾。枣 核 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积累的民间故事,再通过出示图片,围绕枣核的大小引发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对照文前的提示,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内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的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集体交流,我适当地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及人们的美好愿望,也为讲述故事做了足够的铺垫,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有趣的故事”这一专题课文之后,意在让学生讲讲有趣的故事。指导学生先选一个故事,多读几遍,记住故事的内容,再运用适当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这次口语交际旨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是对本单元课文的拓展和延伸。对于讲故事,学生的兴致很高,但怎样让学生主动讲、乐于讲、讲得有趣,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同时,本次讲故事要突出“趣味”,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故事时点明。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趣的故事,并多读几遍,记住故事的内容。2创造轻松、快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讲故事的技巧指导,提高学生讲故事的水平和兴趣。【知识与技能】1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2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的故事收集及准确筛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讲故事的技巧指导,提高学生将故事讲得精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然、大方的态度以及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重点 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难点 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教师: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有趣的故事。1 课时 一、漫聊故事,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有趣的故事,谁来说说你喜欢的故事有趣在哪里?2指名发言。3是呀,惹人喜爱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趣味故事会”,大家都来讲讲有趣的故事。4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指名讲故事)5师:谢谢你,你的勇气让老师非常佩服,我要送你一枚“勇气徽章”。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故事,我也想给大家讲一次,请同学们做评委,看看我俩谁讲得好?好在哪儿?6老师讲故事。7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更喜欢听谁讲故事呢?8生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9老师总结: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讲得很棒了,只是因为老师用上了优美的语言,加上了合适的动作、表情,让这个故事更加精彩了,你愿意让你的故事变得这样精彩吗?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10教师板书:趣味故事会。二、语言训练 1课件出示对话,分小组朗读。风魔王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小树是森林中刚刚长大的孩子,森林爷爷是森林里最老最老的一棵树。风魔王:哈哈哈!我是威力无比的风魔王,我发起脾气来,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掀起波浪哈哈哈!那儿有一片森林,我要冲过去!小树:森林爷爷,怎么办呢?森林爷爷:孩子们,别怕,手挽手,肩并肩,大家一起对付它!2师:同学们,你们读得都很有感情。咱们再试试加入表情和动作吧。老师有很多有趣的场景,当这个场景出现在大屏幕的时候,用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3出示场景,学生根据场景中的对话进行表演。4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这样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语言,把它带到你的故事里,你们一定能讲出精彩的故事。5指导学生用上两分钟的时间,回想自己准备的故事。6师:谁来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别着急,大家都爱听故事,我们在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7出示听故事要求。(1)集中注意力,认真听。(2)听懂故事的来龙去脉。(3)听完后说说故事哪里最有趣。8抽生讲故事。9指生评价,出示评价要求。(1)故事是否生动、有趣,讲故事的人是否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有没有加上适当的手势。(2)讲故事的时候态度是否自然、大方。三、小组交流,试讲故事 1组内互讲,一个人讲完后,其他同学一定要给他评一评,说一说,他哪里讲得好,哪里需要改进。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最出色的同学作为代表,和其他组的同学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2激励同学。这次故事会,我们将评选出本班的“故事大王”并颁发光荣勋章。故事大王所在的小组,将被评为本班的“最佳讲故事小组”。3分组练习讲故事,教师巡视指导。4请各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讲一讲,比一比。在他们讲完后,台下的同学要评价。5各组同学讲故事。6学生评价。7评选“故事大王”和“最佳讲故事小组”。四、交际范例 杜杜先生的喷嚏 杜杜先生感冒了。感冒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可是,杜杜先生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因为他要像往常一样,夹着公文包赶去上班。当杜杜先生走在上班的路上的时候,他开始打起喷嚏来。阿嚏杜杜先生打了第一个喷嚏。哟,喷嚏的声音响极了,连一辆停在路边的大卡车都被这声音震得直翻跟斗!这时,大卡车司机看见了,他冲着杜杜先生说:“你瞧瞧,你把我的大卡车弄成什么样子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杜杜先生急忙道歉。“我不管,你弄坏我的卡车,我要你赔!”卡车司机说。“我阿嚏!”杜杜先生又打了一个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