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docx
朱德的扁担第(6)单元第16课第1课时课题朱德的扁担作课时间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2.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同志、队伍、会师”等词语。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时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教具学具教材幻灯片字卡板书设计朱德的扁担同志队伍会师扁担藏起来作业设计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导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1 .出不扁担图。教学“扁”“担”,并用“担”做扩词练习。扁担是干什么用的?2 .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教学“德”字形指导: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半部是“一心"。3 .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二(揭题并板书)二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老师点评。三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1 .对照拼音,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来。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 .检查自学情况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教案。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朱德扁担同志一支队伍井冈山出产草鞋斗笠打仗(2)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3 .认读词语。4 .指导学生书写。学写“德”标自然段序号读生字读词书写生字按照生字的间架结构分类(2)重点指导“扁、担”的书写。学生各自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四学习第1、2自然段1 .默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2 .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播放课件(会师时的图片),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五百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看,他们多么高兴啊!(看图)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3 .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1)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0,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0,(),非常难走。(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教师小结:红军会师后,面临着吃粮的困难,经常需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山下还有敌人,这种危险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大家为什么都争着去挑粮?(引发学生讨论)读课文学生讨论教学反思本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学生只有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讲课前教师要简单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以身作则的革命精神。第(6)单元第_16_课第2课时课题朱德的扁担作课时间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感人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课时教学重难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感人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教具学具教材幻灯片字卡板书设计朱德的扁担扁担藏起来刻字朱德的扁担作业设计1.练习册2.家长听写本课的生字生词导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词语。2.课文第1、2自然段讲了什么?认读词语3.填空练习,训练学生有顺序地表达。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4.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朱德的高尚品质1.(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谁?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2)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图说话2.学习前两句。朱德爷爷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指导学生用敬佩的语气读第3自然段的前两句话。(强调“一块读第三自然段儿"'满满的")3.朱德同志为什么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呢?轻声读后面的课文,画出答案。谁能用上这些词,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心疼藏又找来写上)“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不料”的语气。口头填空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乂)。从此,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4 .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一齐拍手念)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5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三总结全文1 .朗读全文。总结课文。2 .总结填空。教学反思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时,教师应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