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上语文25 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1199598
资源大小:13.9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五上语文25 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docx
25古人谈读书教学目标.认识3个字,会写9个字,理解“下问、漫浪、好学、土人”等词语的意思。1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2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教学重难点.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1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多读书,读好书。就是说我们要多读书,还有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本好书就是 我们的良师益友,今天我们来看看古人对待读书的看法。翻开课本第25课古人谈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 .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2 .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3 .重点识记生字:耻诲敏谓岂窥.齐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读书的方法?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局部去理解:第一层:论语中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二层:朱熹谈读书的方法。第三层:清朝曾国藩谈读书的方法。3 .结合词语解释,分小组交流各局部句子的意思。4 .点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5 .教师逐句翻译。四、精读课文。1 .学习第一节齐读第一节,结合注释交流讨论其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 关于知道的真谛。“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 教导别人而不倦怠。2 .指导朗读背诵。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 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2 .复习第一节,抽查背诵情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课件出示:读书有三到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朱熹(1130 1200)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 名的教育家。他的一生大局部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我们仍有 启示和借鉴的作用。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3 .教师范读,学生在心中默默跟读。4 .师生共同翻译译文。三、精读课文。再读课文,了解古文的意思。1 .同桌合作逐句朗读古文和译文,深入理解句意。齐读原文:盖土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那么不甘为下流;有识 那么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那么断无 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指名翻译).自由读文,思考:本文是怎样得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 ?细读课文,重点比 较译文,哪一句更合适原文?为什么?3,小结:作者很好地运用了假设和因果以及反问句式,准确而有力地推断出“读书有三到, 且心到最急四、研读课文第三节。(一)学习第三节。1 .初读,整体感知。简介曾国潘。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生共同翻译。译文:土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那么自己不甘心为下 流;有见识那么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 有见识的人;有恒心那么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五、精读文本,研读课文。2 .同桌合作读。3 .探究:为什么曾国潘认为三件缺一不可呢?4 .小结:土人读书需要志向、见识、恒心,这样的读书方法也适用我们。六、拓展。1 .学习本课后,对读书方法有哪些认识?2 .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七、总结、归纳。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书的方法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那么我们可以从 众多的读书方法中选取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八、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板书设计古人谈读书论语宋珠熹清曾国藩谈读书教后反思本节课一个课时下来,觉得有得有失。自我感觉良好的地方有:第一,教学过程清晰,条理清楚,过渡衔接自然。第二,师生配合 比拟默契。第三,注重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注重问题设计的启发性,留足 时间让学生思考。第四,不滥用合作学习,重视课堂情况,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还不能解 决问题时,才建议学生合作讨论。也有很多地方存在缺乏,第一,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第二,目标的定位还可更深入一步。 教学目标确实定其实是教师备课的难点,一篇文章在手,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并不是一下 子就能渗透的。就本课而言,原以为教学生读懂课文,懂得本文“写了什么”,探究本文哲 理性语言,了解本文论证方法,懂得文章是“怎么写的”就够了,因而紧扣这两点确立本文 教学目标。现在回头再看,这两工程标都只停留在知识和能力层面,没有上升到情感、态度 价值观层面,而本课最重要的目标恰恰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突出。如果学生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真正懂得了学习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一一认真去读几本书, 用书中指导的方法去读几本书,比在课堂上教学生一些知识或训练一些能力不是收效更大 吗?我想这才是写作此文的目的,这才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