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2016年修订)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诊断学课程代码1010010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单位临床医学部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定向培 养)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0101029)组织学与胚胎学(0101070)生理学(010201Y)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10601P)病理生理学(0102030)病理学 (0103010)药理学(0701010)医学影像学(1010031)学分6.0总学时108开课学期第6学期二、课程简介: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重要基 础,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科。它论述疾病发生时的临 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讲解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巧;培养学生初步 建立客观的诊断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为医学生学 习临床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讲授内容:问诊和病症学、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 床思维、心电图机的操作、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图像分析。其它未列入教学 大纲中的局部内容,供自学参考。三、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通过对诊断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能独立、系统进行问诊,熟 练掌握病症体征及其临床意义。能以规范的手法进行系统、全面、有序的体格检查。 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正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的基本分析步骤与诊 断。能将问诊、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写出符合规范的病历。通过对所 获取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综合和推理,做出初步诊断的能力。养成“关(1)抽搐、惊厥的病因与发生机制、临床表现。(2)头痛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4.教学难点:(1)抽搐、惊厥的发生机制。(2)头痛的临床特点与疾病的关系,头痛的发生机制。5.理论教学内容:(1)抽搐、惊厥的概念、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2)抽搐、惊厥的伴随病症与问诊技巧。(3)头痛的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4)头痛的伴随病症与问诊技巧。意识障碍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意识障碍的定义、病因,掌握意识障碍的分级与临床表现。(2)熟悉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3)熟悉意识障碍的伴随病症与问诊技巧。2 .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3 .教学重点:(1)意识障碍的病因与发生机制(2)意识障碍患者的识别、程度分级与临床表现。(3)意识障碍的伴随病症与问诊技巧。4 .教学难点:(1)意识障碍的程度识别和发生机制。5 .理论教学内容:(1)意识障碍的定义、病因与发生机制。(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伴随病症与问诊技巧。少尿、 无尿与多尿.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少尿、无尿与多尿的定义。掌握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少尿、无尿 的病因,掌握多尿的病因。(2)熟悉少尿、无尿与多尿的发生机制、伴随病症与问诊技巧。1 .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2 .教学重点:(1)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少尿、无尿的病因,多尿的病因。(2)少尿、无尿与多尿的伴随病症。3 .教学难点:(1)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少尿的机制,持续性多尿的机制。4 .理论教学内容:(1)少尿、无尿与多尿定义。(2)少尿、无尿与多的病因与发生机制(3)少尿、无尿、多尿的伴随病症及问诊技巧。其他病症学(肥胖、消瘦、贫血、皮肤黏膜出血、心悸、恶心与呕吐' 吞咽困难、 消化不良、便秘、血尿、尿频、尿急与尿痛, 尿失禁、排尿困难、 腰背痛、关节痛、 眩晕、晕厥' 情感障碍):自学。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1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考前须知及临床应用。(2)掌握一般状态检查的内容。(3)熟悉一般状态检查中异常发现的临床意义和鉴别。(4) 了解嗅诊的方法及异常发现的临床意义。2 .学时分配: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2学时。3 .教学重点:(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考前须知及临床应用。(2)全身状态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尤其生命体征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3)皮肤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4)浅表淋巴结分布、检查方法及顺序。4 .教学难点:1 1) 5种叩诊音的特点及其区分。(2)常见体位的识别。(3)异常步态的识别。(4)常见皮疹的识别。5 .理论教学内容:(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和考前须知。(2)全身状态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3)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以及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 呼吸(见肺部检查)、脉搏及血压(见血管检查),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 的临床意义。(4)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意识障碍分级(见病症学局部)、精神状态,不 同疾病的面容及表情、体位、姿势、步态与疾病的关系。(5)皮肤的颜色、湿度、弹性、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与肝掌、水肿、结节等的识别及相应的临床意义。毛发异常的临床意义。(6)淋巴结的检查内容、方法、顺序,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6.实验内容:(1)体检前准备:仔细考虑准备检查的内容与方法、顺序;调整光线与环境 使异常体征易于观察;准备和检查器械;让检查者放松;六步法洗手。(2)观看体检视频。体格检查训练,老师手法示教视、触、叩、听基本方法,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老师纠正错误手法。(3)熟悉一般状态检查的内容、顺序、异常体征的判断方法与记录方法(学 会常用的医学术语)。(4)学会体温表及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头、颈部检查1 .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a)眼球外形与运动的检查,巩膜黄染、瞳孔,甲状腺眼征,扁桃体大小的分度, 腮腺导管口的位置,副鼻窦的检查,甲状腺大小的分度与检查手法,颈部运 动和血管检查,气管的位置及移动的意义。b)颈部异常包块的鉴别。(2)熟悉a)头、颈部的检查顺序。b)常见头、颈部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3) 了解:少见头、颈部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2 .学时分配: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1学时。3.教学重点:(1)眼球外形与运动的检查,甲亢眼征的检查。(2)巩膜黄染的区分及瞳孔的检查。(3)副鼻窦的检查。(4)扁桃体大小的分度。(5)甲状腺大小的分度与检查手法。(6)气管的位置及移动的意义。4 .教学难点:(1)常见的头颅畸形的区分视野的检查。(2) 眼球运动及眼压的检查。(4)虹膜的检查。(5)舌运动与形态的异常。(6) 音叉实验。5 .理论教学内容:(1)头面部检查头颅:大小、形态、头发、卤门。眼:眼眉:稀疏或脱落的临床意义。眼睑:睑内翻、下垂、闭合障碍、水肿 等。结膜:检查方法。眼球:a.外形:眼球突出与下陷。b.运动:检查方法。 巩膜:注意黄疸与生理性黄色斑块的鉴别。角膜与虹膜的检查。瞳孔:注意 其形态、大小,双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及调节反射等。耳:外耳:耳廓是否有畸形、结节、红肿等。外耳道是否有溢液、红肿及耳廓 牵拉痛。乳突:有无压痛。听力:粗测方法。鼻:外形及皮肤颜色。有无鼻翼扇动。鼻中隔是否明显偏曲。有无鼻血。 鼻腔粘膜是否肿胀或萎缩,有无过多分泌物。鼻窦:压痛的检查方法。口腔:口唇:颜色变化:苍白、发组等;干燥、破裂、疱疹等。口腔粘膜: 颜色、有无溃疡、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出血点等。牙齿:龈齿、残根、缺牙 和义齿等。牙龈:注意色泽改变,有无出血等。舌:感觉、运动和形态的变化。 咽部及扁桃体:a.咽部的检查方法。b.扁桃体检查及肿大分度。(2)颈部检查a)颈部的外形与分区、姿势与运动。颈部活动受限与强直的临床意义。b)颈部皮肤与包块的检查。c)颈部血管:颈静脉怒张的判断方法及临床意义。颈动脉明显搏动的判断 及临床意义。颈动脉与颈静脉搏动鉴别方法。颈部血管杂音及其临床意 义。d)甲状腺:视诊:大小和对称性。触诊:前面触诊和后面触诊。甲状腺肿 大分度与临床意义。听诊: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e)气管:气管的检查方法。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6 .实验内容:(1)观看体检视频。体格检查训练,老师通过模拟人或标准化病人手法示教 体检内容、顺序、规范手法、考前须知,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老师纠正 错误手法。(2)结合视听教材识别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3)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进行头颈部检查的能力。实习后,写出头 颈部体检局部的病历。(4)讨论和总结头颈部检查的要点,并解答学生的提问。胸廓、肺部检查1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a)胸部常用的体表标志和垂直线标志,自然的陷窝和解剖区域。b)视、触、叩、听四种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检查中的应用。通过相互检查, 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c)正常状态和异常体征。(2)熟悉:肺部常见疾病的体征及其临床意义,胸部常用体表标志。(3) 了解:乳房视诊与触诊方法。2 .学时分配:理论课:6学时,实验课:6学时。3 .教学重点:(1)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方法及意义。(2)呼吸运动、呼吸频率与节律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3)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特点及分布。(4)啰音发生机理、分类、特点和临床意义。4 .教学难点:(1)呼吸节律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2)啰音发生机理。5 .理论教学内容:(1)胸部的体表标志胸部的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等与胸部检查相关的体表标志。 肺和胸膜的界限。(2)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胸壁的静脉、皮下气肿、压痛和肋间隙的方 法及临床意义。正常胸廓与异常胸廓的类型及体检特征。乳房的检查方 法、重点介绍乳房的触诊方法。(3)肺和胸膜a)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等正常和异常表现。介绍常见异 常呼吸类型的病因和特点。b)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和胸膜摩擦感的方法和判别。c)叩诊:叩诊的方法,重点介绍间接叩诊法的指法。肺部正常叩诊音和异 常叩诊音。肺界的叩诊和肺下界移动叩诊的方法。肺部异常叩诊音的临 床意义。d)听诊:肺部听诊的方法。肺部正常呼吸音的部位、音调、音响和时相等 听诊特点。简介三种呼吸音产生的机制。异常呼吸音的种类和临床意义。 重点介绍呼气音延长、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和异常肺泡呼吸音的临床重要性。 啰音的类型,特点、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意义。6 .实验内容:(1)观看体检视频,带教老师通过标准化病人再示范体检内容、顺序、规范 手法、考前须知。(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熟悉胸廓和肺部视、触、叩诊的检查内容及方 法,熟悉正常肺部体征,并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纠正错误手法。(3)利用教学软件示教典型体征,使学生熟悉肺部各种异常体征。(1)选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结合问诊、胸廓肺部体格检查,书写呼吸系 统检查记录(包括病史及体征)。(2)教师通过标准化病人/模拟人示范讲授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本章节体表解剖自学。(3)讨论和总结胸部系统检查的要点,并解答学生的提问。心血管检查1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a)心脏及血管检查的检查顺序与正确手法。b)根据视、触、叩诊确定心脏大小、掌握心浊音界的测量。c)心脏听诊所包括的内容、第一及第二心音听诊特点、额外心音有哪几种。d)心脏杂音分级、杂音听诊要点、临床常见杂音的特点。(2)熟悉a)心前区隆起、异常搏动、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的特点及临床意义。b)正常心浊音界、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c)正常心音的产生机理、心脏听诊瓣膜区。d)额外心音及奔马律的听诊特点。e)器质性与功能性杂音的鉴别、常见心脏杂音的临床意义。f)血管检查的内容、血压测量、周围血管征。(3) 了解a)第二心音强度及性质变化的临床意义、心音分裂的临床意义。b)额外心音的临床意义。奔马律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c)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d)血压水平的定义及分类、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周围血管征的临床意义。2 .学时分配:理论课:8学时,实验课:6学时。3 .教学重点:(1)通过视诊和触诊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和范围。(2)心脏触诊手法,各种震颤的特点和临床意义。(3)心脏叩诊的方法与顺序,心脏相对浊音界的记录方法,心脏浊音界改变 的特点和临床意义。(4)心脏瓣膜听诊区的部位,听诊顺序和内容。(5)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方法。(6)心脏杂音的听诊要点,临床常见杂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器质性与功 能性杂音的鉴别要点。(7)脉搏的紧张度、强弱、脉波变化及其临床意义。(8)血压的测量方法及血压变动的意义。4.教学难点:(1)心音产生的机制与听诊特点。心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2)额外心音的产生机制与听诊特点。三音律和心音分裂听诊特点比拟。(3)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和听诊要点。(4)心包摩擦音听诊的要点。(5)血管检查的方法,尤其是血管杂音及射枪音的检查。(6)心血管系统常见异常发现及其鉴别。5.理论教学内容:(1) 心脏a)视诊心前区隆起及其临床意义。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心前区异常搏动的临床意义。b)触诊二步法触诊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并了解其改变的临床意义。心前区及其它部位: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及其临床意义。c)叩诊心脏叩诊方法与顺序。正常心脏浊音界、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心脏浊音界改变的原因、特点及临床 意义。d)听诊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理,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方法。心率与心脏节律,常见心律失常的听诊特点。心音的变化:第一、第二心音的强度、性质的改变与分裂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额外心音:常见额外心音及其临床意义。心脏杂音: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临床意义。听诊要点:注意部位、性质、杂 音的时期、强度、传导方向、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杂音的临床意义, 收缩期杂音(功能性、器质性),舒张期杂音,连续性杂音。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因、听诊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2) 血管a)脉率及脉律、脉搏的紧张度及强弱、脉波变化及其临床意义。b)血压测量、血压标准及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动态血压测定。c)血管杂音及其周围血管征。(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病症和体征: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主动脉 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心包积液和心力衰竭等。(6) 验内容:(1)观看体检视频,带教老师通过标准化病人再示范体检内容、顺序、规范 手法、考前须知。视频了解异常心尖搏动和心前区异常搏动的视诊和触诊。(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两人一组练习心脏视、触、叩、听诊的方法和 顺序。纠正错误手法。(3)练习震颤和心包摩擦感的体检手法。(4)学会心脏浊音界的叩诊及记录方法、心型的判断。(5)正确识别五个瓣膜听诊区的部位及听诊顺序,区分第一、二心音。(6)通过心肺听诊模型:学习常见心律失常、心音异常、额外心音的听诊。 学习常见心脏杂音性质,能区分收缩期、舒张期与连续性杂音。(7)学习血管检查方法,复习血压测量方法。(8)选一种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结合问诊、心血管体格检查,书写心血管检 查记录(包括病史及体征)。(9)讨论和总结心血管检查的要点,并解答学生的提问。(10)自学:心脏的解剖与体表投影的关系。(11)提供心脏体检多媒体课件及介绍诊断学网站供同学课后强化学习。腹部检查 爱生命、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初步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循证诊断的理念。(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绪论与问诊”,概述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和 要求;问诊的重要性与医德要求,问诊的内容、方法与技巧;“常见病症”,重点 讲授局部病症的发生机制、病因和临床表现、伴随病症、问诊要点;“体格检查”, 讲解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各器官系统检查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全身体格检查的要 求与内容;“辅助检查”中的心电图检查;“病历书写”,学习病历书写的基 本规那么和要求、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强调其作为医疗文件和法律文件的 重要性;”诊断疾病的步骤与临床思维方法”,提出诊断工作中的职业素质要求, 讲解诊断步骤与临床思维的基本方法。绪论与问诊.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2) 熟悉诊断学的学习内容。(3) 了解诊断学的定义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初步了解诊断思维内容。(4)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与技巧。(5)熟悉问诊的重要性与医德要求。(6) 了解重点问诊与特殊情况问诊的方法技巧。1 .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2 .教学重点:(1)诊断学的内容:问诊、常见病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2)学习诊断学的方法与要求。(3)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理念贯彻于诊断学教学过程中。(4)问诊的内容。(5)问诊的方法与技巧。3 .教学难点:1 .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a)腹部体表标志、分区方法及不同腹局部区与腹腔脏器的对应关系。b)腹部检查方法视、听、叩、触的内容及其正确方法,正确识别正常状态和异 常体征。(2)熟悉:腹部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3) 了解:a)搔刮试验和水坑试验。b)腹部触诊的特殊手法。2 .学时分配:理论课:6学时,实验课:6学时。3 .教学重点:(1)全腹膨隆,胃肠型和蠕动波的临床意义。(2)腹部触诊,尤其是肝脏、脾脏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液波 震颤、振水音等检查的方法,临床意义。4 .教学难点:(1)肝脏触诊。(2)移动性浊音的叩诊。5 .理论教学内容:(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讲解腹部的解剖范围,各体表标志的准确位置, 四区、九区分区法及其各分区正常情况下所包括的腹腔脏器。(2)腹部检查a)视诊腹部外形:生理特征,全腹与局部膨隆的临床意义。腹部凹陷:全腹与局部凹陷的临床意义。腹壁皮肤: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瘢痕、疝的临床意义。腹部体毛分布情况 的临床意义。腹股沟异常所见的临床意义。腹壁静脉曲张:腹壁不同分布部位曲张静脉及其血流方向的临床意义。呼吸运动:腹式呼吸运动受限和消失的临床意义。胃肠型和蠕动波的临床意义。腹部搏动:上腹或其它部位搏动的临床意义。b)听诊肠鸣音:正常肠鸣音的特征即强弱和频率,肠鸣音亢进、减弱的临床意义。血管杂音:不同部位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摩擦音:不同部位摩擦音的临床意义。c)叩诊正常情况下腹部鼓音区和浊音区的分布范围,鼓音区和浊音区扩大和缩小的临 床意义。肝上界、肺下界及肝下界的叩诊方法和正常情况下的分布范围,异常状态的临 床意义,肝浊音区扩大、缩小和消失的临床意义。胆囊区叩痛的临床意义。脾脏叩诊的方法和正常脾脏浊音区的分布范围,脾脏浊音区扩大和缩小的临床 意义。腹部移动性浊音的叩诊方法,移动性浊音阳性和阴性的临床意义,移动性浊音 阳性者怎样与肠管大量积气积液和巨大卵巢囊肿鉴别。膀胱叩诊方法,膀胱叩浊及浊音区扩大的临床意义。胃泡鼓音区即Traube区的叩诊方法,扩大和缩小的临床意义。肾区叩痛即肋脊角叩痛的检查方法以及叩痛的临床意义。d)触诊腹部触诊的正确方法:检查者的位置,患者的体位,浅、深触诊的手法,触诊 的顺序,触诊所要了解的信息。腹壁紧张度:腹壁紧张度的检查方法,局部性和全腹壁紧张度增加和减弱的临 床意义,板状腹和腹壁揉面感的临床意义。腹部压痛和反跳痛:压痛和反跳痛的检查方法,局部、全腹和特殊部位(如麦 氏点)压痛和反跳痛的临床意义,什么是腹膜刺激征。脏器触诊:令 肝脏触诊:单手、双手触诊的方法及其考前须知;触诊大小、质地、边缘和 外表状态、压痛、搏动、摩擦感、震颤;异常体征临床意义。肝一颈静脉回 流征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令 胆囊触诊:单手滑行触诊法、钩指触诊法和Murphy征的触诊方法。胆囊触 痛、Murphy征阳性和Courvoisier征阳性的临床意义。令脾脏触诊:脾脏单手和双手触诊的正确方法。脾脏肿大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脾脏肿大的分度和临床意义。令 肾脏触诊:双手触诊的方法。正常与异常肾脏的触诊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季 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肋脊点和肋腰点压痛的临床意义。令膀胱触诊:膀胱的触诊方法及正常表现。膀胱肿大和膀胱其它触诊异常的临 床意义。腹部包块令正常腹腔可能触及到的脏器和结构。令 触及腹部异常包块需要描述包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外表及边界情况、质 地、压痛、搏动、移动度,以及包块与腹腔脏器的关系。令腹壁肿物与腹腔内肿物的鉴别方法。振水音和液波震颤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3)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病症和体征:消化性溃疡、急性腹膜炎、肝硬化、 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腹部肿块。6 .实验内容:(1)观看体检视频,带教老师通过标准化病人再示范体检内容、顺序、规范 手法、考前须知。(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两人一组练习腹部视、听、触、叩诊的方法和 顺序。纠正错误手法。(3) 了解腹局部区及各区所包含的主要脏器。(4)进一步掌握肝、脾触诊及记录方法。(5)掌握腹水的检查方法。(6)选一种腹部常见疾病,结合问诊、腹部体格检查,书写检查记录(包括 病史及体征)。(7)讨论和总结本章节的要点,并解答学生的提问。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1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肛门指诊的检查方法、病理改变的临床意 义。(2)熟悉脊柱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弯曲。(3) 了解肛门、直肠检查的重要性。2 .学时分配: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3学时。3 .教学重点:(1)脊柱正常曲度、畸形、压痛和叩击痛,运动功能障碍。(2)四肢、肢体的位置与形态异常、运动障碍、关节病变。4 .教学难点: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5 .理论教学内容:(1)脊柱:脊柱弯曲度(生理性弯曲、病理性弯曲)、活动度、脊柱压痛与叩 击痛、几种特殊试验及运动功能障碍。(2)四肢与关节检查:肢体及关节的位置与形态、活动度(正常、异常)。(3)肛门与直肠检查:4个体位,视诊、触诊(肛门指诊)。6 .实验内容:(1)熟悉脊柱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弯曲。(2)同学两人一组练习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做到熟知脊柱、四肢的检查内 容和顺序,熟悉各检查工程的正常结果。(3)通过视频和教学软件讲解脊柱、四肢检查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4)观看视频学习生殖器、肛门和直肠的检查方法。神经系统检查1 .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a)颅神经检查、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基本方法及结果判断。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中枢型损害与周围型损害的特点。b)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2) 了解:植物神经感觉功能的检查方法。2 .学时分配: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3学时。3 .教学重点:(1)颅神经检查、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检查方法。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中 枢型损害与周围型损害的特点。(2)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4 .教学难点:神经反射的定位及其临床意义。5 .理论教学内容:(1)颅神经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嗅神经(嗅觉)、视神经(视力、视野、 眼底已在头面部检查时进行)、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 (感觉和运动功能,角膜反射)、面神经(中枢型和周围型面瘫的特点及临 床意义)、听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核上性和核 下性病变的鉴别和临床意义)。(2)讲解感觉、运动检查的临床意义。检查方法由学生自学。(3)简要讲授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a)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角膜反射、咽反射。b)深反射:二头肌反射、三头肌反射、槎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阵挛。 c)病理反射:令 锥体束征:Babinski征及其临床意义相同的Oppenheim、Gordon征。令 Hoffmann 征。d)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6 .实验内容:(1)观看体检视频,熟悉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常见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及 临床意义。(2)带教老师通过标准化病人再示范体检内容、顺序、规范手法、考前须知。指导学生相互检查,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纠正错误手法。(3)讨论和总结检查的重点与难点。全身体格检查1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的基本工程与要求。(2)熟悉:特殊情况、老年人的体格检查及重点体格检查。2 .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2学时(整合到病例书写中)。3 .教学重点: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与工程。4 .教学难点:特殊情况下体格检查。5 .理论教学内容: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合理的顺序及技巧。(1)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工程。(2)特殊情况及体格检查。6 .实验内容:结合问诊,进行全面、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注意全身体格检查的合理的顺序及 检查技巧。病历书写1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病历书写的基本原那么和要求。(2)熟悉病历各种医疗文书书写的种类、格式和内容以及医疗机构病历管理 规定。2 .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6学时(含2学时全身体格检查)。3 .教学重点: 入院记录的书写格式与内容。4 .教学难点:各种病程记录的书写格式与内容。5 .理论教学内容:(1)病历书写的基本原那么和要求。(2)各种种类病历书写的格式与内容。(3)常用医疗文件书写的格式及内容。(4)医疗机构病历管理的有关规定。6.实验内容:第1-3学时:(1)实验前讲解,介绍病历书写的基本规那么和要求,如何书写完整的住院病 历(包括一般工程、病史、体格检查、病历摘要、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 断等);(2)每24位同学分配一名SP病人,先独立询问病史及体检,再经老师启发 与辅导后予以补充。同学各自作好记录。课后用规范病历纸书写一份完整病 历,3天后交带教老师批改。(3)问诊、体检过程强调爱伤观念。(4)课后同学互相练习,巩固系统体格检查。第4-6学时:(1)教师总结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讨论与分析。重点强调病史资料 的真实性、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内容与格式的规范化。书写应当规整,不涂 改、剪贴,不应有错别字或不符合规定的简体字等。对病历书写较好的同学 提出表扬。(2)病历评分按福建省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中病历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进行; 本次病历评定的分数,作为期末成绩的一局部。(3)教师讲评后同学修改病历。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1 .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a)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那么和方法。b)临床诊断思维的特点与常见的误诊和漏诊原因。c)临床诊断的内容、格式和书写要求。(2)熟悉:诊断疾病的步骤。2 .学时分配: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3学时。3 .教学重点:1 1)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那么和方法。2 2)通过案例教授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4 .教学难点:(1)诊断疾病的步骤: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和评价临床资料;提出初 步诊断;验证或修正诊断。(2)临床诊断思维的特点与常见的误诊和漏诊原因。5 .理论教学内容:(1)诊断疾病的步骤:收集临床资料(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 检查);分析、综合和评价临床资料;提出初步诊断;验证或修正诊断。(2)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及应注意的问题。(3)临床思维的基本方法,列举临床诊断案例。(4)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那么。(5)临床诊断思维的特点与与常见的误诊和漏诊原因。(6)诊断的内容与格式和书写要求。6 .实验内容:带教老师提供2个典型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教学案例 参见附件1)心电图1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a)心电图的描记方法。b)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方法。c)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特征、正常值及意义。d)常见心电图异常的特点及诊断标准。(2)熟悉:a)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b)心电图各波段产生的原理。(3) 了解:a)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b)心电图开展简史。2 .学时分配:1 验课:9学时。3 .教学重点:(1)心电各波、段的组成及命名。(2)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及正常值。(3)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4)心肌梗死的分期和定位。(5)各类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抖、心 房扑动、心室颤抖、一到三度房室阻滞、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室速)。4 .教学难点:(1) 心肌梗死定位。(2)各类早搏代偿间歇的理解。(3)心房颤抖、一到三度房室阻滞、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室速的心电图诊 断和鉴别诊断。5 .实验内容:(1)正常心电图的分析、诊断与心电图机的操作:教师讲解:正常心电图的分析与诊断,包括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及命名,心电 图各波、段的测量及其正常值;心电图的描记方法及心电图导联体系。介绍做心电 图的考前须知;介绍12导联的名称、连接方法。教师示教:描记一份图形清晰、基线平稳、无干扰伪差的心电图。介绍心电图机 的使用、心电图机各部键功能。介绍心电图具体描记步骤。同学操作:a.每两个同学一组,互相描记1份12导联心电图,要求所描记的心电图必须图形清 晰、无干扰、无伪差、基线平稳。b.每个同学处理剪贴好所描记的心电图,标好导联,并书写一份正常心电图报告。(2)房室肥大、心肌缺血/梗死、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3)教师根据异常心电图图谱进行讲解,同学对照心电图图谱,仔细分析急 性心肌梗死、慢性冠状动脉供血缺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并书写相应的心电图报告。(4)异位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抖、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 现:教师根据异常心电图图谱进行讲解,同学对照心电图图谱,仔细分析异 位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 心动过速),扑动与颤抖(心房扑动,心房颤抖,心室扑动,心室颤抖)。房 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 滞),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并书写相应的心电图报告。(1)做好系统、有序、有目的的问诊。(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5.理论教学内容:(1)诊断学定义、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2)诊断学的学习内容。(3)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4) 建立正确的诊断思维。(5)问诊的内容。(6)问诊的方法与技巧。(7)重点问诊的方法。(8)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自学)。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附件1 (5年制):临床思维案例2016年10月案例1:胸痛的问诊、重点查体题干:患者,男,68岁,因反复胸闷痛10年,再发加重5天就诊。要求:请对患者进行问诊,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查体,描述可能的阳性体征, 提出初步诊断。胸痛的问诊(要求学生进行问诊时包括以下内容):1 . 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过敏史,身高,体重);2 .主诉(通过问诊进行概括);3 .胸痛的问诊要点(包括鉴别诊断):(1)发病年龄,发病急缓、诱因、加重与缓解方式。(2)胸痛发生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放射痛。(3)伴随病症:是否伴有呼吸困难(提示病变范围较大,如大叶性肺炎、自 发性气胸、肺栓塞等);是否伴有咯血(见于肺栓塞、支气管肺癌);是 否伴有面色苍白、冷汗(同时有血压下降或休克的临床征象见于心肌梗 死、主动脉夹层等);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发热(见于气管、支气管和 肺部疾病);是否伴有吞咽困难(多为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等)。(4)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重点强调既往史和家族史应不能遗 漏以下病史的询问:代谢综合征一诊断标准见附录;血脂异常;高血压、 2型糖尿病、烟酒等嗜好,家族中是否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是否A 型性格。)SP病人经培训后能提供以下病史要点:10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前区闷痛,数 个月发作1次,每次发作持续3-5min,体力活动劳累后易发作,休息后或含服“救 心丸”可缓解,疼痛无放射他处,无明显心悸、气促,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近5 天来上述病症发作2次,程度较前加重,每次持续10分钟,疼痛放射至左肩背部,伴有乏力、气短,上二层楼气促,不伴有出冷汗、头晕等。既往史:高血压15年, 平时间断服用降压药(不详),血压140/80mmHg左右;2型糖尿病10年,服用降糖 药(不详),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波动在8-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在 10-12mmol/L)o 吸烟 40 年,每天 1-2 包。初步诊断的思路:胸痛查因: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开展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患者的早期病症符合典型劳力性心绞痛特点,近5天胸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主 要考虑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师提供局部查体和辅助检查结果:T 36.5, P 80次/分,R 16次/分,BP 140/80mmHgo HR 90次/分。心电图如下列图所示(请学生读图给出心电图诊断)“心 房颤抖(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f波,节律绝对不齐),左心室心肌缺血(V4-V6的 ST段下移,T波倒置)"。心脏彩超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左室壁节段性运 动异常,左室射血分数正常”。2015-6-29 14:40:2025mm/s lOmm/mV要求:结合上述资料进行重点查体,并描述可能的阳性结果。思路:考虑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重点体格检查:(1)生命征:T36.5C, P80次/分,R 16次/分,BP 140/80mmHgo (2)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楼动 脉检查。可能的阳性体征有:视诊,心尖搏动位置向左下移位;触诊,心尖搏动位 置向左下移位;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听诊,HR 9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S1强 弱不等,A2P2,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脉搏短细。初步诊断(包括诊断的内容与格式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 并存疾病):1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功能(nyha) n-ni级.原发性高血压2 . 2型糖尿病附: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中心性肥胖(腰围男90cm, 女85cm),同时具备以下 4 项中的 2 项:TG*.7mmol/L (150mg/dl); HDL-C:男 性1.04 mmol/L (40mg/dl),女性1.3 mmol/L (50mg/dl);血压2130/85 mmHg;空腹 血糖N5.6mmol/L (1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