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docx
-
资源ID:91201866
资源大小:12.2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西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docx
附件山西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2023年 行动计划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 五次全会精神、省“两会”精神,加快全省5G基站建设, 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转型发展新动 能,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发展现状一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22年底,全省 累计建成5G基站6.7万个;高铁高速沿线通信网络覆盖提 质升级工程圆满完成;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带 宽达到1800G,网络信息通信服务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二是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底,全省两化融合发展 指数为84.1,位列全国第17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 节点达到12个,覆盖煤炭、煤化工、冶金、高端装备制造、 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矿山机械制造行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其 中6个二级节点已与国家顶级节点实现对接,工业互联网网 络体系加快完善。三是5G融合应用不断深化。2022年,积 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工作,共有16户 企业项目获评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新型信 息消费、工业互联网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形成了良好的示范 引领效应。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 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 省“两会”精神,加快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以 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 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提供保障。三、工作目标力争到2023年底,我省新建5G基站2.5万个,累计建 成5G基站9.21万个,提前完成“十四五”5G基站建设任务; 充分发挥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数据资源汇聚和 辐射作用,吸引大数据相关产业在我省集聚落户,促进新兴 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各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围绕我省十大 重点产业链、十大专业镇建设需要,推进3-5个龙头企业加 快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生态 圈,逐步向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四、主要任务一是推进5G基站建设。加快全省5G基站建设,积极 争取运营商集团总部建设支持,全力保障建设所需要素资 源,实施“建站补助+战新电价+应用激励”的组合政策,确保"'十四五建设任务提前到2023年底完成”的目标顺利实 现。二是促进5G融合应用。持续围绕山西省加快5G融 合应用实施方案确定的产业数字化、智慧化生活、数字化 治理三大领域,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进5G融合应用, 培育5G应用标杆。积极组织企业申报5G相关融合应用试点 示范、参加“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等活动。三是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推广。支持省内 企业申报工业互联网行业型、综合型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完 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加快二级节点应用推广, 鼓励标识服务企业围绕特定行业深入开展生产流程、工序管 理、设备管理等现有管理过程调研,确定标识应用场景和需 求,形成系列针对性应用解决方案,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 服务等环节的应用支撑能力,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质 量管理水平。四是用好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推进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及监测系统项目验收复核,做好直 联点维护及网络性能监测分析,保障直联点稳定运行。加大 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云计 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聚集,助力我省数字经济 发展。五是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赋能进园区、 进企业活动。指导基础电信企业、双跨平台企业、工业互联 网服务商、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组建数字化服务团队,聚焦我 省十大重点产业链、十大专业镇建设需求,加快园区和企业 数字化转型步伐,围绕装备、铸造、白酒等重点行业开展10 场以上数字化赋能系列活动,帮助企业提升实施两化融合、 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 用的意识和能力,打造若干数字化转型示范引领标杆企业。六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贯标。持续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意 识,鼓励企业开展分级贯标,在分级分类贯标过程中,同步 有效实现转型价值效益。支持企业申报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 系贯标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加大工业网络、生产设备、控制 系统等信息化改造,夯实融合发展基础。七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十大重点产业链、 十大专业镇等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 网平台,实现内部信息化系统的综合集成以及云化部署,加 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控一 体化。推动龙头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 放能力和共享资源,构建“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 的工业互联网基本赋能模式。八是加强试点示范培育。积极组织并支持企业申报新一 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工业互联网、新型信息消费、移 动物联网优秀应用案例等国家试点示范活动,对省内具有突 破能力及发展潜力的企业重点培育支持,形成良好示范引领 效应。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与省直部门的对 接合作,与各市工信局、有关市大数据局的工作协调,着力 构建省市联动、紧密联系、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把推进信 息基础设施建设、两化融合等工作有机结合,实现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二)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充分用好省级技术改造、数 字经济等专项资金,支持5G网络建设,给予5G基站建站补 助。支持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建设5G融合应用、工业互 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对获得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 融合、工业互联网等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予以奖励支持。(三)开展宣传推广和交流培训。广泛开展5G技术、 应用、成效的宣传。组织开展大讲堂、现场会等行业交流活 动,聚焦5G融合应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重难点问题, 组织数字化服务团队与制造业企业深入对接交流。鼓励各市 围绕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等多角度开展培训,加强成功模 式和案例分享,发挥政府机构、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引导 和支撑职能,共同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样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