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说课稿-初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教案测试题真题.docx
-
资源ID:91201970
资源大小:15.0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说课稿-初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教案测试题真题.docx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一北京人说课稿一、说教材过渡语: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做好教材分析,因此,我先来谈一谈对教材的 理解。“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一北京人”为初中中国古代史的开篇第一课,本课 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一一元 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 人。主要介绍了他们的样貌特征、生活状况,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远古人类 遗址最多的国家。教材叙述的内容与学生距离谣远且缺乏生动的史实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 是又必须吸引学生兴趣否则以后的历史课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课学习 内容涉及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知识较多,需要教师掌握好尺度。 二、说学情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 把握,接下来谈一下我对学情的认识。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次系统学习历史的13岁的孩子, 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历史知识充满了探求的揭望,但同时他们又缺乏科学学 习历史的方法,历史思维能力需要逐步建立。面对这些孩子,教师必须时刻保护 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由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 距离学生非常谣远,人们对远古人类生活的认识主要取决于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和 发现,在教学中就应该大量运用考古实物的图片及其反映远古人类生活的想象 画,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让遥远余票缈的历史丰满起来。其次,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对远古人类的生活形成一种历史表象,在教学设计 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用图和学习过的知识,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 的”:或想象“北京人的群居牛.活”加深学生对原始文化有关内容的理解,培养 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并初步学习小组讨论的方法,锻炼合作能 力。教师要掌握好评价的尺度,认真对待各种观点,善于发现并保护想象中的合 理成分,做到既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及时对可能出现的不合情理阳向循循善 诱,积极引导。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以及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 .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基本生活状况。2 .掌握元谋人、北京人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1 .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 像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能力2 .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 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珍视人 类文化遗产的意识。2 .让学生懂得劳动在人类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语:在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 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五、说教学方法过渡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因此,本节课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小组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相结合。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 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一)导入“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利用“导入框”中出的这个问题,让学生说说他 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提出传说和科学的区别并出人类到底是怎么 产生的?产生于什么时候?当时的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过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导入新课。因为人自来有喜欢寻根的天性,由人类起源问题来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 趣,同时提问式导入能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带着具体的任务来学习本课。(二)新课教授新课我将分为三个子目进行: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和特征和 山顶洞人。首先出示祖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图,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远古人类遗 址最多的国家,并分析古人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并由此引起其中三个典 型的人类遗址,即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地图能够对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一个 大概的印象,更加形象。把学生分成三个远古人类科学考察队让他们成为小小考 古家,让他们分别考察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并撰写一份科学考察报告, 考察的内容为发现地点、生活年代、考古发现、外貌特征、生产工具、社会组织、 历史地位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体现了学生的 主体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一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较差,应该在其探究时及时观察他们的情况,并适 当她进行指导。学生完成考察报告后要及时给与反馈。接下来教师再以表格的形 式和学生一起探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具体状况。首先是元谋人,简明 扼要地讲述元谋人的发现过程、生活年代,重点分析考古发现,通过发现的两颗 门齿、炭屑、烧骨和石器来具体分析元谋人已会制造工具和用火,分析时出示图 片,并强调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北京人”的发现一目首先比较具体地介绍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个 头盖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出示北京人遗址出土的丰富文物图片,并具 体介绍迄今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 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从而引出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这一结论。以具体 的数据说话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 复原像、现代人头像。让学生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 别?”具体让学生观察三者前额、眉骨、额骨、嘴部、下颌骨等为学生供具体的 思考方向,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讲述这里时,教师提问“北 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为什么还称作“人”呢?要学生分析出北京人能直立 行走,“手脚分工明显”,并重点强调北京人会制造打制石器,会不会使用工具是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讲北京人的打制石器,使用影片或幻灯片,使学生获得感 性认识,注意它与天然石块的区别:是经人工打制的工具。教师在扼要说明北京 人会使用天然火的证据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为什 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议 论。以电影疯狂原始人分析人们最初对火的看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够让学 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火使用的意义。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 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这一点,教师点到即可,学生不太懂也无妨。然后看 书中的图,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教师请学生读知识拓展1.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然后,要求学生从课文 中寻找答案。阅读后,可让学生互相议论,再请同学起来说一说。在议论、回答 的过程中,教师可分两步引导学生:第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进步,表 现在哪些方面?即引导学生注意找准比较的角度,如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 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第二,引导学生观 察课本中“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画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山顶洞人会制造 骨针有了装饰品。这能够说明什么? ”从而自然地引出结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 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在社会“氏族组织方面, 山顶洞人属于氏族,这一概念对初一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教师可抓准六个字给予 通俗的解释:“血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公有”(没有私有 财产)、“平等”(共同劳动,共同享用食物)。对于出土的文物以图片的形式展示, 让学生对古人类有更加形象的认识,避免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图片,形成对 古人类遗址的概貌的认识,赋予这段抽象的历史以具体的形象,让历史丰满起来, 更利于学生理解。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主要采用讲述法,涌过系统地描述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三)小结作业1 .小结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 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依据板书图 表提问、巩固强化。2 .作业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生活的?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的方式能更好地突出本节课重难点,同时开放 式的作业设计既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七、说板书设计过渡语: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我采用的是线索式板书,它直 观、简洁,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一、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1.距今年代2.发现地点3,特征二、北京人的发现和特征1.距今年代2.发现地点3.特征三、山顶洞人1.距今年代2.发现她点3.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