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世代学生心理与学习行为krz.ppt
世代學生心理、次文化與學習行為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教育學程中心徐西森副教授一、前言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變化最大的關鍵階段輔導青少年要先瞭解青少年;陪伴學生較改變學生為先任何世代的青少年都有愛與被了解的需要,亟待追尋滿足聽e世代學生學習心聲:代溝不是年齡問題,而是思想觀念的問題(一)家庭結構之變遷:家庭樹家庭森林(二)社會結構之變遷:社會疏離(三)價值體系之變遷1.追求金錢、權力、名牌、時髦、物慾。2.追求目前短暫享樂。(四)教育變遷二、e世代青少年與社會變遷(鄭照順,民88)二、e世代青少年與社會變遷(鄭照順,民88)(五)人口變遷(六)科技資訊變遷(七)經濟發展: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八)生活方式變遷(九)政治生態變遷(十)大眾傳播變遷色情、暴力(一)叛逆心強烈(二)充滿理想及幻想(三)高度自我中心(四)低挫折容忍力(五)不滿現實(六)反抗權威三、e世代新新人類心理特質 (McWhirter等人,1998)(七)追求新奇及流行(八)好奇(九)有主見(十)有創意(十一)獨立又依賴(十二)熱情有活力 三、e世代新新人類心理特質 (McWhirter等人,1998)(一)持(適應)觀者認為次文化是一群人面臨相同的問題,經由密集廣泛地互動尋求解答的方式;或是一種遭遇挫折後的反應。(二)持(結構)觀者他們以為次文化是社會成員所共享的一組價值、規範、態度、信念。(三)持(互動)觀者認為次文化乃是某些團體成員所持有的,不同於母群社會或主流社會所持有之規範性與價值傳遞給新成員。四、e世代青少年次文化分析四、e世代青少年次文化分析 (四)綜合探討次文化之起源,雖有不同觀點,大致可界定為一個大社會團體中之次社會或次團體成員所形成的,套特殊價值觀念,態度與生活型式。(五)有關青少年次文化的研究,大致可從價 值觀念、社會態度與生活型式三方面內 容來探討。五、青少年次文化八項內涵(Sebald,1984)(一)價值觀和規範(二)特殊暗語(三)受大眾傳播媒體影響(四)注重流行風尚(五)歸屬感(六)特定的身份標準(七)社會支持(八)滿足特殊需求六、當前 e世代青少年問題行為(一)生命的掙扎,一了百了自殺行為。(二)未成曲調先有情未婚懷孕。(三)迷惘藥物濫用。(四)霧裡燻他千百度吸煙行為。(五)弄錯一池水同性戀。(六)脫軌的手竊盜行為。(七)街頭浪子逃學行為。(八)火爆浪子校園暴力問題。(九)街頭秀場飆車問題。(十)狐群狗黨幫派問題七、青少年問題行為的形成背景(一)家庭功能與結構之問題/獨立與叛逆(二)自我概念與自信心之問題/依賴感(三)挫折忍受力低/好勝心(四)學校生活不適應/個別差異、自我放逐(五)自我控制力薄弱/求知慾、好奇心(六)受不良同儕團體影響/愛與歸屬感(七)缺乏正當休閒嗜好/有潛力、可塑性(八)缺乏法律常識/逃避責任、直線思考八、從社會特徵看當前e世代青少年行為(一)富裕生活產生敗家子的性格(二)多元化的價值觀造成價值選擇的困擾(三)濃厚的功利主義與投機思想(四)升學主義影響學生發展(五)教養家庭結構與教養方式的影響(六)大眾傳播與電腦網路的商業污染九、教育工作者的體認與調適(一)認識e世代多元資訊與後現代社會的面貌。(二)了解e世代青少年心理具有複雜多變的不變特性,創造變中有序的教學情境:互動式的教學。(三)青少年是次文化的締造者,也是接受潛移默化者,在青少年次文化的延續中,青少年扮演接受、傳遞與創新的角色。(四)從心理社會的觀點來看e世代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出充滿了挑戰,不變是危機,變是一種穩定、一種轉機。(五)高EQEQ的教師須具備輔導e世代學生的知能1.瞭解青少年心理需求2.提昇教師教學品質3.經營有效的師生關係4.學習與青少年溝通5.重視青少年的感受世界6.自我調適生活與工作壓力九、教育工作者的體認與調適十、班級輔導與班級教學應用策略(二)班級教學1.合作式教學(Barr,1992)/依賴感2.創意式教學(徐西森,民88)/好勝心 3.直接式教學 (Hunter,1991)/求知慾、好奇心 4.互動式教學 (徐西森,民87)/愛與歸屬感 5.後設認知式教學 (Cohen et al,1991)/逃避責任、直線思考 6個別教育計劃(IEP)/個別差異、自我放逐演讲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