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pdf

    • 资源ID:91230583       资源大小:15.97MB        全文页数:13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pdf

    第一单元 测 量教材分析: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的进率。教学要求: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吨的实际重量。2、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1、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2、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教学建议: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可以用6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 时 毫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毫米 的 认 识(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第1至 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 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及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观察一下咱们新发的数学课本,它本来不是这么小的,是经过剪裁之后才成为这么大的,大家想不想知道印刷工人是按着什么长度剪裁的?那现在我们一起测量一下吧!学生集体测量,完成,汇报。(用厘米,注意:大约)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那如果我们是印刷工人的话,要剪裁这本书的纸张,能大约着剪吗?为什么?那怎么办呢?小组同学讨论。(提示:观察尺子的刻度)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引 出“毫米”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长:不 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 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 到1厘米、只 有6个小格。同学们已经找到关键点了,真是火眼金睛啊。那再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能不能给这样一个小格取一个名字。引 出“毫米”。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2、建 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2)、让学生看尺子,数 一 数1厘米长度有儿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 米 和1毫米,你发现什么?生: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 是1毫米。3、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交流1厘米=10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4、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 疗 保 险 卡 等“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第2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分米 的 认 识(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至 第6题。)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教学重、难点:1.体 验1分米的长度。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1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师: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汇报)2、里JSL _ J里SL(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2)动手实践。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4、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数儿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5、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6、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7、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8、认识儿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儿分米。(2)、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儿分米。9、用分米量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量完后学生汇报交流。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一的相关习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 确 的 打“”,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9 分 米()(2)一张床长5 分米()(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笔长2 分米也就是20厘 米()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 3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人 教 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 7-8 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 步 建 立 1 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 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 点:建 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如果两步大约是一米,那么操场一周大约有200米。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从大庙村最东边到学校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 米(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初步建立1 千米的观念引导:对 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 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结合上学期所学“克与千克”的知识,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 千米有多长?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千米=1000米。2、进一步建立1 千米的表象联系实际: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 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 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3、估 计 1 千米的距离(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 千米?学生估计。(2)、引导: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 千米,1 千米究竟有多长?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6、了解用途、体会价值(1)引导学生举例师:千米也称公里,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2、(电 脑出示 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3、(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4、(电脑出示赤峰至北京高速图)赤峰至北京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50千米。5、(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感觉如何?第4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内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千米与米、米与千米的进率及换算。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千米=()米 3米=()分米 7分米=()厘米6 0毫米=()厘米 3 0 0厘米=()米 1 0 0 0米=()千米并让学生说说7分米=7 0厘米,6 0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题目:3千米=()米(1)教师问:3千米等于多少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协作共同完成)(2)、汇报讨论结果。:3千米=3 0 0 0米,1千 米 是1 0 0 0米,3千米是3个1 0 0 0米,就 是3 0 0 0米。教师在这里可以多让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只要说对了,其它方法也可以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下列练习题,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9千米=()米4千米=()米2千米=()米5千米=()米订正:9 0 0 0 2 0 0 0 4 0 0 0 5 0 0 0以上这些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出示题目:5 0 0 0米=()千米(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2)、引导观察:两个小题中等号二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数字是怎么样变化的?3、反馈练习:完成课本第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练习二第3 题: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2、完成练习二第4 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3、作业:练习二第5 题,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课后交流。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第5课 时 吨 的 认 识教学内容: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建 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 道1吨=1 0 0 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通 过 曹冲称象的故事视频引出称量物体,称出大象有4 0 0 0千克重,而有的人认为大象有4吨重。这是什么意思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同学们相互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0 0 0千克=1吨认识吨,同学们想一想1吨到底有多重呢?用你知道的物体比一下。学生回答。1 .直观感受一吨书的重量。(I)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掂量了这一摞书,你估计这些书有多重?为什么?(1 0千克)(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3摞书放到一起,这些书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搬起这3 0千克的书?(3)学生排队尝试(4)这样的一摞书是1 0千克,1 0 0摞这样的书是1 0 0 0千克,也 就 是1吨。(5)谁听清楚了 1吨 就 是()千克?(板 书1吨=1 0 0 0千克)(6)想象一下,如果这有一吨书,你能提得起来吗?2 .联系生活,强 化 对“吨”的认识(1)生活中的“吨”:一头牛重5 0 0千克,2头牛重1 0 0 0千克,也就是1吨。一袋水泥重5 0千克,2 0袋水泥重1 0 0 0千克,也 就 是1吨。-桶油重2 0 0千克,5桶油重1 0 0 0千克,就 是1吨。一头猪重1 0 0千克,1 0头猪重1 0 0 0千克,也就是1吨。(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蓝 鲸 大 型 机 床 万吨 货 轮 一 车 皮 的 煤 一 大 堆 木 材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3.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2).汇报交流(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4.巩固练习现在大家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 面写着“限 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在相互交流。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 .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第6课时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内容:教材第1 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儿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 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三、全课总结: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儿百儿十加减儿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的好习惯。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难点: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四、教学时间安排;加法;3 课时减法;2 课时加法和减法的验算;3 课时整理和复习:1 课时五、讨论交流:1、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巩固笔算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本节课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3、在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速度不能太慢,要有竞争意识。,并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好习惯。第一课时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内容:P16例 1,万以内进位加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两位数贾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lo教学过程:复习准备,导出新知基础训练口算:出示题卡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 位 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lo学习新课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法。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法教学例1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提问: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 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儿根就是10根?(8+2+3=13)满了 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 捆 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 加2捆再加这1捆,一 共 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 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 示1个十。列竖式计算。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 1或忘加lo做一做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2课时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难点: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师: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课件播放:中国特有的珍惜动物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的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接着框出或用颜色显示下面的部分。爬行类376两栖类284提问: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已知种数一共有多少种?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376+2842.教师: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让学生尝试进行估算,从中获取知识。)教师:让我们看看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和我们的想法相同吗?让学生看教材或在屏幕上出现教材第18页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估算方法可使用画外音)归纳: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儿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出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3.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通过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学习进位加法,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今天学习的加法和以前学习的加法不一样,激发学生掌握新方法的兴趣。)学生独立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归纳: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4=1 0,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 =1 6,写6向百位进1。所以,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位 进L4.反馈练习。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一做2练习五第1、2题。3在同样方框内填入同样数字.(设计新颖多样的练习,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得发展。)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第 三 课 时 练 习 课教学内容:练习课,P2021面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重点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1 9 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二、课本第1 9 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 高 2 0 9 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 9 6 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五、开锁游戏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六、判断,课 本 2 0 页 第 7 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七、5 3 6、9 1 5、3 5 1、8 5、4 6 4、2 0 8、6 4 9、8 7 3 7 9 2、1 2 7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 0 0 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八、共同分析2 1 页 第 9 题。第 四 课 时 减 法 1教学内容:P22页 例 1,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8 0-7 =3 5-8 =6 3-4 =2 6-7 =4 2-5=4 3-6=3 2 9=6 5 9=竖式计算。(学生板演)5 4-2 1=7 9-3 7=6 5-2 4=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1、教学例题1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师:请你们观察2 2页的图与2 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 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2、教学例题2师:现在我们把5 1 7改 成5 0 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 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3、独立完成25页 第1、4题4、判断对错:321 628 7324 1582-93()-473()-2538()-847()238 14b 4786 675第 五 课 时 减 法2教学内容:2 4页例题2、例3教学目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1、填空:7 8=8 0-()8 7=()-()99=()-()1 9 8=()-()2 9 7=()-()提问:7 8接近哪个整十数?8 7等于儿十减儿?9 9接近多少?9 9等于一百减儿?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课前已准备)男生组:5 7 4+2 0 04 5 3-3 0 04 5 6+1 9 87 2 5+7 97 4 8-9 73 5 6-2 9 9女生组:5 7 4+2 0 04 5 3-3 0 04 5 6+2 0 0-27 2 5+8 0-17 4 8-1 0 0+33 5 6-3 0 0+1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揭题:力 口、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二、新课教学;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1、教学加数接近整十的简算方法出示例1:1 1 3+5 9(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2)想可把5 9 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 60 后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多1?多加1后应怎样?师板书:多加1 要减1(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1 1 3+5 9=1 1 3+60-1 =1 7 2 强调:中间一步思考过程一定要写出。(4)如果加7 9 应看作多少?加 8 9 呢?加 9 9 呢?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2、教学加数接近整百的简算方法,出示例2:2 7 6+9 8(1)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下列填空:2 7 6+9 8 =2 7 6+()-()=()(2)为什么加上1 0 0 又减2?(3)如果把9 8 改成9 7 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2 7 6+9 7 =2 7 6+1 0 0-3 =3 7 3(4)为什么减去3?板书:多加3 要减3。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儿要减儿(师板书)4、试一试、想一 想、填一填1 5 6+8 7=1 5 6+9 0 O 口=口7 4 +1 9 8=7 4 +2 0 0 O 口=口5、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二)教学减法的简算方法出示例3:1 65 9 7(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9 7 看作1 0 0)(2)想看作1 0 0 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儿?多减了应怎样?(师板书:多减3 要加3)(3)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1 65-9 7=1 65-1 0 0 +3=68(4)如果多减2,应怎样?多减1 呢?师板书:多减2 要加2多减1 要加1(5)想:1 65-1 0 0+1=1 65-()(6)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儿要加儿(师板书)(三)看书质疑完成第3 8 页的“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电脑出示填空:例:+8 9 看 作(力 口 9 0 减 1)+1 9 8 看 作()一9 7 看 作()+2 9 9 看 作()一2 9 9 看 作()2、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a:1 2 6+68=1 2 6+7 0-2b:9 8+67=67+1 0 0-2c:2 5 3-9 9=2 5 3-1 0 0-1d:1 4 2-8 9=1 4 2-1 0 0-1 13、想一想、填一填2 7 6+()=2 7 6+2 0 0-34 3 5-()=4 3 5-3 0 0+2()+2 67=2 67 +1 0 0-35 3 4-()=5 3 4-3 0 0+24、比一比,谁找的简便算法最多1 9 7+9 8 9 8 +2 9 9四、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4、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5、加法与减法简便算法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第六课时加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 7 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 中你看到了什么?生 1:从图1 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 3 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 8 元的运动鞋。生 2:从图1 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 0 0 元。生 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师:全班动手计算。板书:1 3 5+4 8=1 8 3 (元)1 3 5+4 81 8 3师:看小精灵说什么?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加法的验算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 1:我用1 8 3-1 3 5,看得数是不是4 8。生 2:我用4 8+1 3 5,看得数是不是1 8 3。生3:我 用1 8 3-4 8,看得数是不是1 3 5。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2、做一做:教科书第2 7页。3、数学门诊部。4、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1 7 5 3 2 9 2 5 9+6 2 +46 4+1 4 81 3 7 8 4 3 3 0 7全课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第七课时 减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 8页 例2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具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 65元钱,爸爸付2 0 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 5元。生2:.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 0 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 共 要1 8 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板书:2 0 0-1 8 3=1 7 (元)2 0 0-1 8 3-TT师:小明说什么?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减法的验算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 1:我用2 0 0 减 1 7,看是不是等于1 8 3。生 2:我用1 7 加上1 8 3,看是不是等于2 0 0。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做做:教科书第2 8 页。比一比,看谁聪明。用 0,1,2,9 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1 4 7 7 8 0 4 6 4-2 8 -5 1 -2 2 31 2 9 7 3 9 2 4 1全课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第 八 课 时 练 习 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 9页 到3 1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教学过程: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出示)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小组合作)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U6 3 43 5 9 6 6 3 4 0 4 8 6 92 3 9-1 8 4+4 7 1 -2 8 2 -1 8 6 -5 7 8+5 7 15 5 28 3 0 8 4 5 3 1 8 2 9 18 0 0()()()()()()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3、选择。在正确答案的格里涂上黄色。5 6 3+5 2 8=6 9 6+2 4 1=7 0+2 6 0=4、教科书第3 0页,69 9 18 3 73 3 01 0 8 19 3 72 3 01 0 9 11 0 3 72 6 7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5、教科书第3 1页,8小精灵说:用5 0 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6、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7、作业:第2 9页3、4,第3 0页5、7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人 教 版大 庙 小 学第九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 2页、3 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设计:小组交流、整理知识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小 组1: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小组2: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小 组3:我们小组还知道笔算加法乂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小组4: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 组5:我们知道了加减法的验算。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巩固练习、发散思维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1 8 7 7 2 6 9 4 0 7 0 8+5 9 +5 9 8 -7 6 2 -389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订正时提问)大 庙 小 学人 教 版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生1: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生2: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 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l o师: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