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设计范例1-设备需求与工艺26174.pptx
-
资源ID:91246110
资源大小:2.45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选]设计范例1-设备需求与工艺26174.pptx
设计范例自动装配机撰稿:王品越第一部分 设备的需求与产品工艺第一部分:功能需求认识一、作业目的 结构装配作业 利用外管壳装配两个内管,并通过施加压力产生的变形作相对位置固定。第一部分:功能需求认识二、主要技术要求1、压合工作压力55050 kg,要求变形压力有持续保压特征。2、压装后管壳外径允许变形量不大于0.1mm。3、为降低工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要求全自动作业。4、装配生产效率优于40件/分钟5、价格在10万元左右。第一部分:功能需求认识三、工作对象的理化性质1、工作对象的形态 圆柱形2、工作对象的性状 外管较长,内管较短,尤其是内管23、工作对象的性质 外管为铝材质量较小,内管为铅材,比重大4、工作对象的化学性质 易燃(粉末)第一部分:功能需求认识四、原有工装与工艺过程1、原有工艺装备 零件套装模具三套 半自动圆盘压力机(1t)一台 压装模具40套(循环周转)三套件2、原有工作效率 8人一组:套装x3人,装卸x4人,周转1人 班产10000件,1250件/人3、原有工资成本 以日工资100元计,单件工资成本为0.08元/件第一部分:功能需求认识四、原有工装与工艺过程4、原有工艺过程 1)人工一次定位外管100件 2)人工一次定位内管1-100件,并装入外管 3)人工一次定位内管2-100件,并装入外管 4)人工(2人)内外管组合,装入压装模具(限 制压装变形),放置在圆盘压力机的物流装置 上,送入间歇压装输送盘。5)压力机以40转/分钟的速度往复运行,利用杠 杆、砝码稳定工作压力,实施压装作业。6)人工(2人)自模具中取出产品,回收模具。第一部分:功能需求认识五、认识产品的工作环境1、温度与压力 室内工作:工作环境的温度20+5C(空调)2、湿度 相对湿度70-80%3、能源 车间环境三相380V电源4、其他 存在微量粉尘,有爆炸危险第一部分:功能需求认识六、设备的性能要求1、工作效率 提高人均生产效率10倍以上2、精度等级 满足前述技术要求3、自动化程度 全自动作业,具备半自动作业能力4、可靠性 大修间隔周期优于5000小时表第一部分:功能需求认识七、其他技术要求1、粉尘防爆,要求具有局部抽风除尘能力2、粉尘处理,喷淋回收(因用户已有相应条 件,故在本案中不予考虑)第二部分:工艺过程分析一、原有工艺特点1、批量套装模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2、仅压合过程为自动化作业,其余基本上是劳 动密集型作业,人工需求太大(8人),生产 效率低,工资成本高。3、使用杠杆、砝码准确控制工作压力。4、为适应材料塑性变形的时间需求,必须使用 标称压力保持一段时间(0.2秒)。1、严格遵循原有装配过程顺序与保压时间2、多工位并联多件作业,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但受零件误差的影响,无法确保产品品质(过时工艺)。3、多工位串联单件作业是当今自动化生产的主流,其主要优势是能够确保产品品质,缺点是设备结构较为复杂。第二部分:工艺过程分析二、新建工艺设想第二部分:工艺过程分析三、新建主机设想1、转鼓式主机 多工位串联连续作业,作业时间将消化在输送过程中,能够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在本案当中,由于以下因素用户不予采用。o 为确保生产能力的可靠性,用户希望多机冗余。o 多点压合对主机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求过高,可能导致设备可靠性降低。第二部分:工艺过程分析三、新建主机设想2、转盘式自动机 多工位串联间歇作业,利用间歇时间实施工位作业,由于间歇辅助时间的占用以及机构运动的加减速时间的影响,导致生产效率较低。在本案当中,由于与原有设备结构相近,投资风险减低,用户倾向于采用。第二部分:工艺过程分析四、运功规律与参数1、运动规律【分解、简化的原则】工作主机-往复直线间歇运动 工位输送辅机-与主机协调的间歇运动 料仓辅机-随机给料,供应速度大于需求2、运动参数 工作节奏-60次/分钟 运行速度-一般 工作行程-80-100mm 运动质量-振动 主机-大质量往复直线运动,须消除冲击 辅机-大质量间歇运动,必须消除冲击第二部分:工艺过程分析五、料仓辅机与空间限制1、外管辅机辅机 1)钩盘式料仓 2)电磁振动料仓2、内管辅机 电磁振动料仓3、空间限制 本机为主机辅机一体化设计,无其他结构 制约。第二部分:工艺过程分析六、运行工作特点分析1、三个零件必须有各自的自动供给料仓,解决储存、排序、定向、定量问题。2、为确保装配品质,必须使用压装模具来限制变 形;而为简化工艺过程,模具最好相对固定。3、压力机应具有一定的底部停留(保压)能力。4、必须遵循原有工艺5、受工艺保压需求限制,主机工作节奏不宜超过 60次/分。第三部分:基本工作方案的确定一、工艺过程方案1、工艺结构方案 1)工位输送方式 线性输空间占用较大,并且模具回收需要增加工作机构,故不予考虑。回转输送系统为循环工作方式,能够简化机构。考虑到重力的利用,故采用平面回转机构。2)主机结构方式 工作机构采用典型的竖直往复方式,以便能够有效地利用重力,达到简化机构的目的。第三部分:基本工作方案的确定二、装配工装初步设计1、模具主体(外圆尺寸限制)若外管自上部装入,则内管(尺寸略小)装入时难以定位;此外产品必须自模具主体下方退出;故采用模具上部内管导向,下部外管装入方式。2、模具底座(承载装配压合压力)由于外管自模具下部装入必须有导向锥面,故底座设计成为二级圆柱结构形式:小圆柱用于消除锥面影响,大圆柱用于承载。第三部分:基本工作方案的确定二、装配工装初步设计第三部分:基本工作方案的确定三、作业工作过程描述1、往复式送料器送入外管(轴线与模具主体重合),模具底座自模具下部上行,将外管推入模具主体。送料器夹头利用其弹性适时脱离外管。2、圆盘式送料器将内管1送至模具上方(不能自行跌落,恐姿态不稳定),利用滑块的下行运动,装料冲将内管1推入模具外管。3、圆盘式送料器将内管2送至模具上方(不能自行跌落,恐姿态不稳定),利用滑块的下行运动,装料冲将内管2推入外管。第三部分:基本工作方案的确定三、作业工作过程描述4、利用滑块的下行运动,检测冲头压入模具。若套装正常或漏装内管,冲头无相对运动,无报警信号。若套装位置过高,导致检测重头上移,发出报警信号并停车。5、压合冲头随滑块的下行,通过对产品的挤压导致模具下行,将定压杠杆顶起(定压),完成压合。6、退料冲头随滑块下行,将产品自模具下方顶出。第三部分:基本工作方案的确定四、设备结构方案1、工作主机 往复式压力机,注意保压功能。根据模具结构,暂定工作行程100mm 板式焊接机架2、工作辅机 三台零件料仓位于主机上方(可利用重力输送零件)第三部分:基本工作方案的确定四、设备结构方案3、工艺布局 1)六工位间歇转位圆盘 此时若运行节奏为1次/秒,生产效率仅达60件/分钟,绝对生产效率过低。此外,压合工位偏离工作中心,对设备导向机构不利。图3.六工位转位结构第三部分:基本工作方案的确定四、设备结构方案 2)12工位间歇转位圆盘 此时若运行节奏为1次/秒,生产效率可达120件/分钟,绝对生产效率提高一倍。此外两个压合工位对称布置,压力中心与设备重合。图4.12工位转位结构第三部分:基本工作方案的确定五、工艺系统1、工作主机 若采用12工位方案,每次压合将有两件并联工作,此时标称压力应有1.5t以上。为防止润滑油污染工件,往复机构的导向部分应位于转位结构侧面或下方。2、间歇机构 12工位马氏槽轮,或12工位圆柱凸轮分割器,动静比1/4。3、外管料仓 解决外管的储存、排序、定向、定量、输送等问题。4、内管料仓x2 解决内管的储存、排序、定向、定量、输送等问题。第三部分:基本工作方案的确定六、控制系统方案 本系统控制逻辑较为简单,仅有主机驱动电机与离合器电磁铁两台执行电器;控制信号仅有主令信号与装配检测信号两种;使用继电器控制即可。第三部分:基本工作方案的确定七、运动关系时间分配图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