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CSG1203066-2019_变电站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doc
-
资源ID:91264462
资源大小:1.90M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Q_CSG1203066-2019_变电站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doc
Q/CSG1203066-2019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2019-12-30实施2019-12-30发布变电站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试行)1Q/CSG1203066-2019目 次前 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缩略语25技术要求36网络安全97结构和外观108可靠性109检验规则1010产品随行文件1111标志、运输和贮存1111.1标志1111.2运输1111.3贮存11附录A(规范性附录)交换机建模12附录B(资料性附录)WEB界面规范27附录C(规范性附录)流量控制34附录D(资料性附录)数据集示例36附录E(规范性附录)交换延时累加44附录F(规范性附录)CSD配置文件45附录G(资料性附录)交换机面板布局53编制说明56I前 言为规范、指导南方电网变电站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选型配置,依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和规程,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主要细化完善了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部分的功能、性能等技术要求,与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厂站应用 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 第7分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一起,共同构成OS2变电站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的全部技术要求。凡南方电网内从事变电站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的运行维护、科研、设计、施工、制造等单位均应遵守本规范。附录A、C、E、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D、G为资料性附录。本规范由南方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编写单位: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广州思唯奇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史泽兵、徐鹏、丁晓兵、张弛、余江、杨贵、许平凡、黄佳胤、高宏慧、陈桥平、胡春潮、陈飞、谢尧、吴金宇、郑茂然。其中第1-4章由史泽兵主要编写,第5章由徐鹏主要编写,第6章由高宏慧主要编写,第7-8章由黄佳胤主要编写,第9章由胡春潮主要编写,第10-11章由陈桥平主要编写,附录A由杨贵主要编写, 附录B由陈飞主要编写, 附录C由杨贵主要编写, 附录D-G由杨贵、许平凡主要编写。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1变电站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试行)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南方电网变电站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技术要求,包括供电、气候环境、接口、功能、性能、功耗、绝缘、机械性能和电磁兼容等,以及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的网络安全、检验规则、结构、外观、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规范适用于南方电网范围内10kV及以上变电站符合标准设计的新建及改造工程,其余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EC 60721 环境条件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IEC 62351-6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关联的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6部分:IEC 61850的安全性(Power systems management and associated information exchange Data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Part 6:Security for IEC 61850)IEC 62351-7 电力系统管理及相关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7部分:网络和系统管理(NSM)数据对象模型(Power systems management and associated information exchange Data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Part 7:Network and system management (NSM) data object models)IEC 9314-3-1990 信息处理系统.光纤排列数据接口(FDDI).第3部分:物理层介质依附关系(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Fibre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FDDI) Part 3:Physical Layer Medium Dependent(PMD)IEEE 802.1q-2003 IEEE Standard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IEEE 802.1p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LAN Layer 2 QoS/CoS Protocol for Traffic Prioritization IEEE 802.3-2008 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CD接人方式和物理层规范(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IETF RFC 2030 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 (SNTP),Version 4 for IPv4,IPv6 and OSI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 冲击GB/T 2423.1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制和测量方法GB/T 14598.3-2006 电气继电器 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GB/T 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 工作条件 第2篇 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它非电影响因素)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0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8 电磁兼容 试验与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17626.2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1241-2013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DL/T 1912-2018 智能变电站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YD/T 1099-2013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Q/CSG 1204005.67.7-2014 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厂站应用 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 第7分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Q/CSG 1204009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CSG1203065-2019 变电站IEC61850工程通用应用模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14令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能安全201536号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范电监信息201262号 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3 术语和定义Q/CSG 1204005.67.7-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变电站过程层以太网交换机 process bus ethernet switch in smart substation应用于变电站过程层的以太网交换机,具有交换延时累加、自动配置、统一管理、流量控制和智能告警等功能,简称交换机。 3.2交换延时switch latency从输入帧的第1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开始,至在输出端口上检测到该帧的第一个比特为止的时间间隔。3.3时延抖动 latency jitter存储转发时延的变化值。3.4帧丢失率 frame loss rate交换机端口以特定频率转发特定数量数据帧情况下帧丢失的比率。3.5地址缓存能力 address caching capability每个端口/模块/设备能够缓存的不同MAC地址的数量。3.6地址学习速率 address learning capability交换机在无洪泛和丢帧情况下能够学习新的MAC地址的最大速率。3.7队头阻塞 head of line blocking交换机端口接收队列中因前序帧目的端口拥塞导致队列中去向未拥塞端口的帧出现丢失或时延增大的现象。3.8 带外接口 Out-of-band interface带外接口是指独立于业务端口之外的网络接口,与业务端口相互独立、物理隔离,用于实现对过程层交换机的运维和调试。3.9 端口镜像 port mirroring端口镜像指镜像端口同时复制(监视)一个或几个端口数据。3.10 交换延时累加 switch latency accumulation交换机将SV数据帧的交换延时在SV数据帧的特定位置进行累加,为SV的订阅设备提供SV数据帧在整个网络中的传输时延,从而回溯SV数据帧发布的准确时刻。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RT:交换延时累加(Accumulated Residence Time)APDU: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 Protocal Data Unit)APPID:应用标识符(Application Identifier)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ode)CSD:交换机配置描述(Configured Switch Description)DMAC:目的MAC(Destination MAC)DoS: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FCS: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GOOSE: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s)GSE:通用变电站状态事件(Generic Substation Status Event)IED: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P:网间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LD:逻辑设备(Logical Device)LN:逻辑节点(Logical Node)LLDP:逻辑链路发现协议(Logical Link Discovery Protocol)MAC: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OVF:溢出标志位(Overflow Indication Bit)PDU: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SCD:变电站配置描述(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SNTP: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SV:采样值(Sampled Value)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5 技术要求5.1 供电要求供电要求如下:直流电源:220V、110V,允许偏差20%20%。为方便调试,装置也应支持220V交流供电。5.2 气候环境要求5.2.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正常工作大气要求如下:a) 室内安装安装在户内时,可选择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表1中C1的设备。b) 室外安装安装在室外柜时,应选择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表1中C2的设备。c) 特定场合其他特定场合,应满足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和IEC 60721的要求。表1 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和湿度分级级别环境温度湿 度使用场所范围 最大变化率h相对湿度注1%最大绝对湿度g/m3C125552059528室内C2407020510028室外注1:交换机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5.2.2 大气压力70kPa106kPa。注: 70kPa相当于海拔3000m。5.2.3 盐雾用于沿海地区的交换机应满足GB/T 2423.182012中严酷等级(2)要求。5.3 接口要求5.3.1 接口规格变电站内的过程层交换机宜采用标准的接口配置,至少应支持表2中的配置。表2 过程层交换机端口典型配置规格100M光口1000M光口调试端口运维端口机箱尺寸型6212两台拼成1U 19英寸整层型164121U 19英寸型016121U 19英寸注:采用LC接口时千兆光口应兼容百兆光口工作模式。5.3.2 接口布局业务端口、调试端口、运维端口均应布置在机箱同一侧。、型交换机接口按照百兆口1-16进行排序,千兆口按照25-28进行排序,端口面板印字按照端口序号进行印字,且千兆端口按照G1-G4进行千兆口印字,如G1(25)、G4(28)。型交换机接口按照1-16进行排序,端口面板印字按照G1-G16进行印字。运维端口按照MMS-A、MMS-B进行编号。5.3.3 以太网电接口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3.2的要求。5.3.4 以太网光接口光接口应满足以下要求:a) 百兆100BASE-FX光接口应符合 IEC 9314-3-1990 的规定;b) 千兆1000BASE-SX光接口应符合 IEEE 802.3-2008 的规定;c) 光口统一采用多模光器件,LC接口形式;d) 光模块宜采用可更换光模块,应支持热插拔。 有特殊工程需求的,应符合DL/T 1241-2013的规定。具体指标见表3、表4 要求。表 3 100BASE-FX 接口参数接口类型参数要求单位发送波长范围12701380nm光功率(最大)-14.0dBm光功率(最小)-20.0dBm接收波长范围12701380nm光功率(最大)-14.0dBm接收灵敏度-31.0dBm强制接收灵敏度-25.0dBm表 4 1000BASE-SX 接口参数接口类型参数要求单位62.5µm MMF50µm MMF发送波长范围770860nm平均发射光功率(最大)0.0dBm平均发射光功率(最小)-9.5dBm接收波长范围770860nm平均接收光功率(最大)0.0dBm接收灵敏度-17.0dBm强制接收灵敏度-12.5-13.5dBm5.3.5 带外接口带外接口包括调试端口和运维端口。调试端口用于交换机的配置和调试,运维端口用于实时监视和管理。a) 运维端口应为100BASE-FX以太网光接口;b) 调试端口应为RJ45以太网电接口。5.4 告警接点当电源断电或故障时交换机应能够提供硬接点输出,硬接点应至少支持装置故障和装置告警两付接点。 5.5 电源模块交换机的电源模块应满足以下要求:a) 使用的电源模块应为满足变电站现场运行环境的工业级产品;b) 应支持双电源模块热备份,采用端子式接线方式。5.6 功能要求5.6.1 数据帧过滤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4.1的要求。5.6.2 组网协议可按照电力系统的需求进行组网,组网协议应支持RSTP等国际标准协议。5.6.3 网络管理交换机的网络管理功能通过运维端口和调试端口分别实现。运维端口实现以下功能:a) 应支持SNMP的网络管理能力;b) 应支持被第三方网络管理系统管理;c) 应支持DL/T 860的网络关联服务、数据读写服务、报告服务、文件服务,可采用MMS或GOOSE通信机制,应符合附录A的DL/T 860模型要求;d) 应支持设备信息查询、参数信息查询、工作状态查询、端口数据统计、异常告警、网络拓扑发现、配置文件上传、日志上传等。调试端口除实现以上功能外,还应实现以下功能:a) 应支持对交换机配置文件的下装和上传,配置文件应支持WEB下装;b) 应支持交换机的参数配置和功能配置;c) 应支持Web 页面管理能力,Web界面内容参见附录B的WEB界面规范要求。下装到交换机的配置文件(如CSD、CID、ICD等)应默认保存到configuration目录。5.6.4 网络风暴抑制交换机应支持广播风暴抑制、组播风暴抑制和未知单播风暴抑制功能。风暴抑制参数配置应整机统一配置,风暴抑制应在输入侧抑制,配置的风暴抑制值为每个端口的抑制值,默认设置广播风暴抑制功能开启。交换机网络风暴实际抑制结果不应超过抑制设定值的110。5.6.5 流量控制交换机应支持组播流量控制功能,根据组播MAC地址自动识别不同的组播组并按设定的阈值进行流量控制,避免异常组播对变电站网络产生有害影响。流量控制阈值的取值范围在0100Mbit/s之间可选,最小设置单位不大于64kbit/s。单路GOOSE控制块的默认控制阈值为2Mbit/s,单路SV控制块的默认控制阈值为15Mbit/s。流量控制应按组播目的地址进行限制,同一组播地址的报文从任一端口输出时不应超过默认控制阈值。流量控制的实现例参见附录C。5.6.6 虚拟局域网VLAN将局域网内的交换机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多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交换机应支持 IEEE 802.1Q 定义的 VLAN 标准,至少应支持 4096 个 VLAN,应支持在转发的帧中插入标记头,删除标记头功能。 具体要求见 YD/T 1099-2013 中 7.6 规定。5.6.7 优先级QoS交换机应支持IEEE 802.1p流量优先级控制标准,提供流量优先级和动态组播过滤服务,应至少支持4个优先级队列,具有绝对优先级功能,应能够确保关键应用和时间要求高的信息流优先进行传输。不应使带有序列标签的数据如:SV、GOOSE等报文产生乱序现象。默认设置绝对优先级功能开启,电力部分业务报文优先级见表5。优先级为:7、6、5、4、3、2、1和0。7为最高优先级,依次降低,0为最低优先级。表 5 电力部分业务报文优先级服务优先级GOOSE7GSE1SV45.6.8 组播交换机应支持通过配置静态组播地址表的方式实现组播报文的过滤,配置方式包括:a) 基于组播MAC地址、VLAN号和端口等方式配置。b) 基于CSD文件配置。交换机支持的静态组播组数量应不少于512个。组播组外的端口不转发,未知组播默认不转发。5.6.9 端口镜像交换机应支持端口镜像功能,当镜像数据速率不大于端口转发速率时,不应出现帧丢失、乱序、复制现象。5.6.10 时间同步交换机应支持SNTP协议,并满足IETF RFC 2030的要求,交换机SNTP时间同步准确度应优于10ms。交换机应支持以下时间同步管理功能:a) 基于NTP协议的服务器模式;b) 主动上送时间同步管理状态自检信息;c) 与其它厂家网络设备的互联互通。只允许在运维端口、调试端口开放SNTP协议和NTP协议。5.6.11 交换机建模交换机应支持DL/T 860建模,具体要求见附录A。并按DL/T 860规定的通信服务机制通信,实现交换机配置、工作状态和告警信息的上送。交换机提供设备识别代码作为设备的唯一身份标识并支持上送,设备识别代码使用LPHD.PhyNam.serNum建模。交换机ICD 文件中应预先定义统一名称的数据集,并由装置制造厂商预先配置数据集中的数据。若某类数据集内容为空,可不建该数据集。交换机数据集示例参见附录D。交换机预定义下列数据集:a) 参数数据集(dsParameter)b) 状态量数据集(dsDin)c) 统计测量数据集(dsAin)注1:在数据集过大或信号需要分组的情况下,可将该数据集分成多个以从1开始的数字作为尾缀的数据集,如需要多个状态量数据集时,状态量数据集名依次为dsDin1、dsDin2、dsdsDin3。 注2:数据集成员都应采用 FCD,数据集成员个数不应超过256个。5.6.12 交换延时累加交换机应支持SV数据帧的交换延时累加功能, 实现方式参见附录E。交换延时累加使用SV数据帧中的4个保留字节,帧格式见表6。表6 SV数据帧交换延时标注格式目的MAC/源MAC(12字节)以太网类型(2字节)APPID(2字节)PDU长度(2字节)保留字段 (4字节)APDUBit31Bit30Bit 29- 24Bit 23- 0-0x88BA-Test OVF保留ART-注:Test:检修标志位;OVF:溢出标志位;ART:交换延时累加值。交换延时累加功能遵循以下规定:a) 交换机仅对符合DL/T 860规定的SV数据帧进行交换时延的累加;b) SV数据帧长度为641522字节,交换机端口线速转发时,交换延时累加功能正常工作;c) 交换延时累加的准确度应优于200ns;d) 交换延时累加值(ART)的分辨率为8ns,字长为24 Bit,最大值为0xFFFFFF(134217720ns);e) 默认情况下,溢出标志位(OVF)置为0;f) 当交换机检测到累加本机交换延时后会导致ART值的溢出,或交换机由于硬件故障等原因无法完成交换延时累加功能时,将OVF标志位置1,ART值保持不变;g) 由于交换延时累加功能和IEC 62351-6、IEC 62351-7都使用SV数据帧的保留字段,出于兼容性考虑,当使用IEC 62351功能时,交换机将OVF标志位置1,保留字段保持不变;h) 交换机检测到OVF标志位为1时,保持SV数据帧的保留字段不变。5.6.13 交换机离线配置交换机应支持CSD配置文件,通过导入CSD配置文件完成交换机的离线自动配置。交换机也可将当前运行的配置参数以CSD文件格式导出,并满足以下要求:a) 支持基于过程层网络的CSD文件和基于单台交换机的CSD文件导入功能;b) 支持导出仅包含本交换机订阅关系和配置的CSD文件;c) 下装CSD文件异常时,装置应能告警,不应死机或频繁重启;d) 基于单台交换机的CSD文件中的Switch name与IEDNAME不一致时,装置应告警,且CSD文件不应生效;e) 交换机应从CID中获取IEDNAME。Web界面仅允许查看IEDNAME。交换机通过CSD实现组播配置时,未配置的业务端口除镜像端口外宜默认自动关闭(端口状态自动配置为DISABLE)。CSD配置文件通过解析SCD文件自动生成,内容包括IED设备订阅关系和网络拓扑关系。CSD配置文件生成、下装、存档的实现流程见图1。CSD配置文件实例及版本管理参见附录F。图1 交换机离线配置过程图注:交换机配置工具从SCD文件获取GOOSE/SV的订阅关系,结合网络拓扑关系(若SCD文件中无相应内容则需另外提供)生成CSD配置文件,交换机导入CSD文件即可完成离线配置。CSD文件命名规则应符合:a) 基于过程层网络的CSD文件: 变电站名-电压等级-A1/B1/A2/B2网 -SW.csd,文件名不使用中文。示例:dagang-220kV-A1-SW.csd;图2 网络CSD文件命名规则b) 基于单台交换机的CSD文件:变电站名-电压等级-A1/B1/A2/B2网-网络设备IEDname.csd,文件名不使用中文。示例:dagang-220kV-A1-SW1.csd;图3 单台交换机CSD文件命名规则对CSD文件进行CRC校验,具体示例请见附录F。5.6.14 装置软件版本构成装置软件版本描述方法如图4所示:图4 软件版本描述示意图5.7 性能要求5.7.1 整机吞吐量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5.1的要求。5.7.2 端口转发速率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5.2的要求。5.7.3 地址缓存能力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5.3的要求。5.7.4 地址学习速率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5.4的要求。5.7.5 存储转发时延交换机一对端口线速转发下的平均时延应小于10µs。交换机启用交换延时累加功能后存储转发延时应小于20µs。5.7.6 时延抖动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5.6的要求。5.7.7 帧丢失率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5.7的要求。5.7.8 背靠背帧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5.8的要求。5.7.9 队头堵塞交换机应避免产生队头阻塞,不堵塞端口的帧丢失率为0。5.8 功耗为有利于交换机长时间可靠运行,交换机功耗不应过高,满载时整机功耗宜不大于(10+1×电接口 数量+2×光接口数量)W。交换机满载时整机功耗宜不大于下面公式的计算结果:P=10+1×a+2×b式中:P交换机的整机功耗,单位为瓦特(W);a交换机配置的电接口的数量;b交换机配置的光接口的数量。5.9 绝缘性能5.9.1 绝缘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7.1的要求。5.9.2 湿热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7.2的要求。5.10 机械性能机械性能要求见表7,试验后,交换机应能正常工作,性能符合5.7要求。表7 机械性能要求试验项目符合标准设定参数试验值正弦稳态振动GB/T 15153.22000位移幅值7mm加速度幅值20mm15mm频率范围2Hz9Hz9Hz200Hz200Hz500Hz冲击GB/T 15153.22000半正弦脉冲持续时间11ms峰值加速度300m/s2自由跌落GB/T 15153.22000跌落高度0.25m5.11 电磁兼容5.11.1 抗干扰性能抗电磁干扰能力应满足DL/T 860的相关要求。抗电磁干扰性能试验应在交换机通电工作及线速转发情况下进行,试验过程中交换机不应出现丢帧、重启和死机的现象。交换机至少应通过表8所包含的电磁兼容类试验。表8抗干扰性能要求序号试验项目符合标准要求1静电放电抗扰度GB/T 17626.24级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GB/T 17626.33级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GB/T 17626.44级4浪涌(冲击)抗扰度GB/T 17626.54级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63级6工频磁场抗扰度GB/T 17626.85级7脉冲磁场抗扰度GB/T 17626.95级8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GB/T 17626.105级9阻尼振荡波抗扰度GB/T 17626.183级10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164级11直流电源暂时中断抗扰度GB/T 17626.290,100ms12交流电源暂时中断抗扰度 GB/T 17626.110%,250 周期5.11.2 无线电骚扰限值应符合Q/CSG 1204005.67.7-2014中5.9.2的要求。6 网络安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改委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范(国能安全201536号)、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电监信息201262号)、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CSG 1204009)等相关要求,并满足以下具体要求:a) 应满足Q/CSG 1204009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中所对应的安全等级的等级要求;b) 源MAC地址应为IEEE申请的授权MAC地址; c) 支持基于端口的MAC绑定功能;d) 业务端口仅支持传输GOOSE、SV等过程层业务报文;e) 业务端口应与运维端口、调试端口物理隔离,禁止通过业务端口进行远程运维、调试等操作;f) 业务端口与运维端口禁止使用高风险网络服务以及与业务无关的服务及端口;g) 运维端口仅允许查阅交换机的参数、状态量、统计测量数据、CSD、CID、ICD配置文件等信息;禁止通过运维端口改变交换机的运行工况、运行状态。h) 调试端口应支持用户权限管理,至少支持管理员权限和普通用户权限,普通用户不能修改设置;i) 调试端口应提供密码管理,密码不少于8位,为字母、数字或特殊字符组合而成;j) 合法用户可通过调试端口查阅操作日志、安全日志。操作日志包括交换机的登录、修改设置等操作;安全日志包括交换机非法登录、告警等事件;k) 支持对非法数据报文的过滤功能,如FCS帧校验错误、超短帧、超长帧等;l) 应具有抵御恶性攻击能力,如大流量、DoS攻击等;m) 系统及设备严禁含有预置的安全漏洞、恶意代码。7 结构和外观交换机结构和外观要求如下:a) 装置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具备可靠接地端子,并应有相应的标识;b) 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蚀措施;c) 防护等级应达到GB 42082008规定的IP40要求;d) 外观要求:1)应于交换机设备正面(非出线端)设置交换机品牌标志、型号名称;2)背面接线端口应标明端口序号或名称,电源端子上方应标注接线说明;3)上面板应标注交换机制造方名称、设备名称、型号、MAC 地址、默认 IP 地址、产品序列号、硬件版本号、通过认证标志、产地及其它必要信息;4)交换机前后均设有按端口序号排列的指示灯;5)交换机面板布局参见附录G。8 可靠性交换机应采用自然散热(无风扇)方式。交换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低于200000小时。9 检验规则9.1 检验分类交换机应进行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9.1.1 型式检验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定型时;b)技术、工艺或使用材料有重大改变时;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e)停产后再生产时。型式检验的交换机数量为4台,按GB/T 2828系列标准规定的抽样程序进行检验样品的抽取。型式检验中出现故障时,应在查明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后,另抽取交换机检验。如再次检验又出现故障,则本次型式检验判断为产品不合格。9.1.2 出厂检验对每台交换机进行出厂检验。交换机在出厂前应进行不少于72h(+40)连续稳定的高温通电试验,考核其稳定性,在试验过程中定期监测产品状态。出厂检验全部项目检验合格为该产品检验合格。任一项不合格,则该产品为不合格,不应出厂。9.2 检验项目交换机检验项目见表8。表8检验项目要求检 验 项 目型式检验出厂检验5.1、5.5电源影响5.2.1温度影响5.2.2低气压5.2.3盐雾5.3接口5.4告警接点5.6.1数据帧过滤5.6.2网络管理5.6.3网络风暴抑制5.6.4流量控制5.6.5VLAN5.6.6.优先级QoS5.6.7组播5.6.8端口镜像5.6.9时间同步SNTP时间同步NTP时间管理5.6.10交换机建模5.6.11交换延时累加5.6.12交换机离线配置5.7.1整机吞吐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