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创业 个人先进事迹(共6篇).docx
回家创业 个人先进事迹(共6篇)篇:个人创业先进事迹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个人创业先进事迹-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文财创业先进事迹袁文财同志是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自一九九八年八月开始创办贵阳金糯咪冷饮厂以来,平均每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创利税200万元。每年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随着党中央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全国城乡经济蓬勃发展,个体经济也孕育而生。袁文财同志借助这股东风,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一九九四年六月,凭着他过人的胆识,看准了当时没人看好的冷饮行业,跟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凑了1000余元启动资金,利用自己良好的社会关系,佘原料,租设备,聘请了几十个工人,在黔阳县安江镇创建他的第一间工厂-金糯咪冰厂。他一边管理生产,一边开拓市场。当时没有冷藏车,就自制简易的运输工具,不分昼夜,走村串巷,每天都超额完成工厂的销售任务。在全体员工共同的艰苦努力下,当年就实现产值100余万元,创利税20余万元。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不但还清个人借款,还支付了工厂所有材料款和设备租金。为今天的金糯咪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扩大生产规模,谋求更大发展袁文财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但是念过高中。有近两年教师(代课)经历的他,有着他人没有的商业眼光和市场嗅觉,于一九九五年初,利用第一年全部盈利作为前期投入,在当时冷饮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湖北沙市,租厂房,购设备,创建了他的第二间冰厂,生产线规模比安江冰厂增加近一倍。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当年实现产值150万元,创利税30余万元。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企业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扩张,他本人也完成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次资本积累。“搏击商海,诚信创业”是袁文财的商业信条。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产品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次年二月,袁文财投资了近10万元购置一套先进的检验设备,聘请了专业人才,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从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不甘落后,争创一流为了把金糯咪做成一流的冷饮企业,袁文财响应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于一九九八年二月,把三年以来的全部积累,投入到贵州,只身一人参与西部大开发,先后在贵阳钢厂、贵阳市白云区建设生产线。到二000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三年间实现平均年产值2000余万元。利税200余万元。为当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促进了当地三产的蓬勃发展。由于贵阳市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应贵阳市粮食局招商引资,于二00三年五月入驻贵阳食品工业园,从二00三年到二00八年累计投资3500万元,实现年均产值4000余万元。年均利税300万元。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二00四年二00八年连续获得贵阳市粮食局颁发招商引资贡献奖。“金糯咪”商标于二00六年二0一二年被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袁文财多次被贵阳市评为先进民营企业业主称号。四、饮水思源,报孝家乡应中方县四大班子的邀请,袁文财同志于二0一一年回乡创业,在中方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糯咪企业入驻中方县文化产业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1780万人民币,项目一期工程投资6800万元,占地36.5亩,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奋战,于二0一二年二月份建成投产,已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设计生产线规模为年产雪糕、冰棒、汤圆、水饺10万吨。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4亿人民币,税金1000余万元。可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800余人。为中方县经济贡献绵薄之力。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二年五月第2篇:返乡创业先进个人事迹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希望田野上的创业之路山宇同志事迹材料18岁,他离开家乡,踏上了求学之路;22岁,他走上社会,开始了谋生之路;26岁,他回到家乡,开启了创业之路。当你走进长白山第一县安图,步入安图县汇财生态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时,向你讲述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苦辣酸甜。“不走寻常路”的创业抉择,让我在差别竞争和错位发展中抢得先机2002年,我大学毕业。与其他同学一样,为了找工作曾到处参加招聘会。但是,要找一个能让自己一展才华的岗位谈何容易。三年间,我辗转几家电脑公司,奔波在高楼大厦之间。在就业和待业的反复波动中,常常使我思忖: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与其挤在城市里打工,不如回乡创业实践,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在此间,2006年的春天,中央颁布1号文件,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县里对从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实行只备案、不审批的“备案制”,对确认的备案项目,允许两年内不办手续、零收费进行试经营。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点燃了蕴藏在我心底的激情之火。我和同是大学毕业的女友经过一番踌躇和多方考虑之后,终于做出勇敢的决定创办特种养殖场,凭借自己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乡创业干出一番事业。但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巨大。回乡创业的想法遭致家人的反对和亲友的不解,父母说:“家里花了那么多心血供你读大学,就是希望你在大城市出人头地。你把金饭碗扔掉,回来要养鸡养蝇,这不是胡闹吗?”我深知父母的善良心愿,然而省城高密度的职场竞争和高强度的生活压力,想要有所成就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坚信:只要有知识和本领,即便没有走进城市,而是走入农村;没有选择做白领,而是自主选择当农民,命运也同样会因知识和本领而改变。我决定用“知识务农”的理念和实践,转变家人的观念和自己的命运。我的务农创业之路,伴着周围人不理解的目光启程了。“不成不罢休”的创业意志,使我在积极探索和辛勤付出中勇立潮头“创业可不是一首美妙的歌谣,时时伴随着艰涩、困难、挫折和风险。”2006年初,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了蝇蛆养殖项目,并对这一新鲜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和市场调查,确认这一项目前景看好。于是,我先后到河南郑州和吉林双河等地的蝇蛆养殖基地考察。通过考察,我意识到养殖蝇蛆绝非易事,不仅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且要整天与让人作呕的苍蝇、蝇蛆打交道。对于能否发展这个项目,我也曾面临大大的问号。但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这是个没人愿干的“好”项目,越是没人愿干的越“钱”景广阔。“看准的事就要干,干就干好!”当年3月,我东挪西借筹集资金,在距县城十多公里的长兴村建立了集蝇蛆繁育、饲料加工、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蛋鸡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种鸡养殖基地。我边学边干,精心伺养。当我看到一只只苍蝇破蛹而出,似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由于地域和气候等差异,种蝇陆续死亡,几近灭绝。几个月的辛勤努力,竟然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这一结果,我几乎要崩溃了。阵痛之余,我仔细分析原因,问题在于技术环节。为此,我主动向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求教,购置蝇蛆养殖资料潜心研读,最终摸索出正确养殖方法,重新开始蝇蛆养殖基地建设。其间,我的创业举动得到团委、劳动、就业等部门的支持,推荐我参加SYB培训,提高创业本领。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我终于养殖出白白胖胖的蝇蛆。为实现养蝇蛆、喂鸡、产蛋的目标,同年9月我引进2000只特种蛋鸡。为搞好养殖,我勤学习、请专家、找兽医,全身心地扑在养殖场。“一波方平,一波又起。”闯过了饲养关,遇到了特色关。我发现用蝇蛆养殖蛋鸡做法并不少见,要想与众不同,必须研究饲料配方。安图是长白山药材大县,有丰富的药材资源,能否把中药材添加到饲料中呢?我随即搞起了试验,没成想大批蛋鸡死亡,解剖化验后发现是药材用量过大。几番试验之后,终于掌握了药材选料和添加份量,达到了用药材调节鸡体,提高鸡蛋营养成份的目的。2006年底,我精心培育的特种、优质、健康、生态的鸡蛋终于面市了,并受到专业人士和消费者的好评。这么好的鸡蛋如何包装,怎样打开市场?一个个问题又随之而来。基于“安图特产,安全特别”的想法,我给鸡蛋起名叫“安特”。名字起好了,下一步就是定包装,做广告,进市场。在包装制作上,起初做50枚普通包装,但是投放市场效果并不好,这种包装既不利于运输,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也不利于提高产品档次。可是要做新包装需要45万元,在团县委、劳动局等部门的帮助下,我得到5万元小额贷款,委托专业公司设计、制作新款包装,推出10枚小包装、42枚礼品装和60枚精包装。多样化包装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生态鸡蛋销售量明显提高。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养殖规模也相应扩大。2007年9月和2008年7月,我又先后引进3000只和6000只鸡雏。为加强管理和节约成本,我在不断学习、提高技术的同时,购进了搅拌机、粉碎机,自制了清粪机和喂料机,如今饲养2万多只鸡,只要两人就可以轻松完成。“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三年就业之后的三年创业,打拼出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我的倾心投入下,集蝇蛆繁育、饲料加工、蛋鸡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种鸡养殖基地已经形成规模,基地已经发展到3万平方米,日产鲜蝇蛆500公斤,蛋鸡存栏30000只,年产生态鸡蛋300万枚,畅销于州内大中型超市。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厂房已经不能忙着据需发展的需要,在加上周边的养殖环境不是很好。我决定放弃现有养殖基地,到养殖条件更优越的地方进行大规模养殖,于是2011年购买原安图县亮兵镇鹿场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成立了安图县汇财生态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短短的2年多的时间了,现已改建厂房5000平方米,新建厂房3000多平方米,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12万只。“不仅为自己”的创业追求,另我在合作互利和致富带富中彰显本色“富而思源,回报社会”。我在几年创业实践的磨砺中,思想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和精神也得到了洗礼,回报乡亲、服务桑梓的情感日益浓厚。一些村民看到我养鸡挣了钱,眼也热了,也要跟着建鸡棚,规模化养鸡,纷纷向我请教咨询,我都是无偿帮助并毫不保留地向我们传授技术。看着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和充满期待的热切目光,我心里不由地涌起一个念头:带领乡亲们发展养殖业,既能共同致富,又能扩大规模,这不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吗?我的想法得到了亮兵镇党委政府的首肯。在各方支持下,利用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带动农户养殖生态蛋鸡,公司进行统一管理饲养、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在我的悉心指导下,贫困户们很快会尝到科学养鸡的甜头,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9年,我被团州委评选为延边州十大创业先锋,所创办的基地被命名为县创业示范基地,“安特”生态项目荣获“吉林银行杯”2009第二届延边青年创业设计大赛(决赛)一等奖。同年5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2023年经过竞选我担任了亮兵镇东明村党支部书记,我感觉身上的担子有重了许多,怎样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问题时时压在我的心头,但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我们计划利用养殖场粪肥优势生产有机肥,带领村民种植优质无公害的绿色蔬菜。同时配套建设村集体的咸菜、酸菜加工厂,让农民有更多的致富路可以选择,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回首几年的创业历程,我深情地感慨“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最反对我回乡创业的父母,转变观念之后成了我最坚强的后盾;二是没想到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回乡创业给与那么多关心和支持;三是没想到田野的舞台如此之大,农村创业风光如此美艳。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展望未来的创业计划,我已绘就了建设有机肥料生产基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试验田”,开发“安特”生态系列产品,实现“公司加农户”共同发展的双赢蓝图。第3篇:巾帼创业先进个人事迹巾帼创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篇1)贷免扶补、循环金助她成就创业梦想*,女,汉族,*县*镇*村委会*村人,1980年8月出生,*年至*年6月就读于曲靖卫校;*年10月至*年3月在县城开服装店;*年6月至今在*镇*村建立生猪养殖厂。*年,在外闯荡的了几年的*看到回乡发展种养殖业的潜力,几经思考,思想活跃的她决定以养猪打开致富的大门。这个想法引起了家人的反对,经过多次和家人商量,做工作,终于于*年6月,建起了一个小型的养猪场,她从泸西县引进23头母猪和1头公猪,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养猪伊始,*就认为养猪是一门科学,不讲科学就不可能养好猪。她注重品种的选择。经过比较,她放弃了耗料多、长肉慢、效益差的本地黑毛猪品种,引进良种长白猪饲养,尝到了甜头。半年后,她又开始试养良种杜洛克母猪,进行自繁自养。但是当时生猪市场低迷,可以出栏的生猪价格低且销路不好,加之猪饲料价格上涨,资金严重短缺,*的养殖创业之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正在这时,她听说县妇联正在发放专门针对妇女创业的“贷、免、扶、补”小额贷款,得知这一喜讯,她及时与镇妇联取得联系。在妇联的帮助下,她成功申请贷款五万元,及时解决了资金周转不灵的燃眉之急。她还重视饲养技术。除了经常同各地兽医,养猪专业户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外,还购买科技书刊,从书本上学习先进的养猪技术,并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知识在学习实践中日积月累。现在的她已掌握了防疫治病、繁殖育苗、科学配方投料等一套实用有效的养猪技术。随着养猪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仔猪数量的增加,猪粪的处理成了当前最大的困难,以前猪少的时候,猪粪都是直接排入段家河水库,可是,现在猪的数量比原来翻了好几倍,如果再直接排入水库,就会造成污染。*经过四处走访,咨询专家,仔细盘算之后,决定筹集资金承包一片水域养鱼,这样,猪粪就成为最天然的鱼饲料,既解决了猪粪的排放问题,又节约了养鱼成本。可是,承包水库需要钱,购买鱼苗也需要钱,这样大的一笔资金怎么去筹集?这个困难一直困扰着*。县妇联的同志到*村调研,实地查看了*的生猪养殖基地,认为她的养殖规模在当地已经是数一数二的,而且经营理念较为先进,管理模式较为科学,发展前景良好。当她们了解到*想承包水库养鱼却苦于资金不足时,当即表态帮她争取妇女发展循环金。在县妇联的多方协调和大力帮助下,*顺利获得妇女发展循环金5万元。有了这笔资金,*的干劲更加足了,当年就成功投放1500斤草鱼苗,800斤花白鲢,年底养鱼收入能达到7万元。猪场现存栏达450多头,年收入30多万元,发展前景乐观。*的养殖创业路子越走越开阔。目前她的养殖场吸纳了当地返乡农民工、剩余劳动力8人,带动当地农民上规模养殖生猪23户,为拓宽市场,建设产-供销一条龙,她带领村里的养殖户们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由协会统一聘请生猪养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协会统一联系销售出栏肥猪。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养殖技术和经验,通过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和编发小册子等方式,无偿传授给周边村民和前来参观学习的外地群众,并从经济、社会效益-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等方面与养殖户算明白账,鼓励他们实行科学饲养、规范管理,加快良种改造步伐。在自己成就创业梦想的同时还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致富。(篇2)女大学生回乡创业致富不忘家乡人*天合助农集团创始人,80后青年,中共党员,毕业于*工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她在天津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外企工作。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业务上如鱼得水,不到一年就已经升任部门经理。从城市白领到农村猪倌。*年,*县农户被北京商人以投资养殖场名义诈骗,*的父亲是其中之一,父亲备受打击,疾病复发。正好休假在家的她,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身体和纯朴的农户们个个欲哭无泪的表情,当即做了一个大胆的抉择:毅然辞掉丰厚回报的工作回乡配合当地政府处理这个“烂摊子”。经过对市场进行分析及结合当地的优势,她选择了当地独有的几近灭绝的品种-黑猪,并采取生态养殖的方法,以迎合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日益上升的市场需求。为了做大格局,她还注册了“坝农”商标,形成品牌效应。从负债累累到日进斗金。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是充满坎坷。*意识到自己本身就不是学养殖专业的,技术、管理和经营全部都得从头学起。但是柔弱的她,凭着自己的一份决心和毅力硬是坚持下来了。如今*自己也不记得在养殖场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这苦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跟猪一起吃一起睡,“猪味儿”曾经是她身上最熟悉的味道。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她配合当地政府处理了原养殖场给农户带来的损失,又将原养殖场欠信用社的30余万贷款清偿,并于*年12月5日成立了*县天合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人们经常说:白手起家,可是,她却成了负重债起家的传奇女子。那一年,她被当地政府授予“新型创业农民”荣誉称号。经过三年马不停蹄的努力,*年公司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业务做到了将近500万元。天合公司也逐步向产业一体化发展。*年,公司投资500万在北京成立了天合助农商贸有限公司,将市场直接做到了京城,营业额达到了1500万元。现如今,坝农黑猪合作连锁店已达100余家,日销售额将近10万元。从自己致富到全村富裕。致富不忘家乡人,*觉得自己可以为家乡做的更多。往年天合公司只配合政府为农户发放扶贫小猪,*年,她推出由天合助农集团发起的“坝农黑猪扶贫联合养殖计划”,免费技术支持,积极鼓励农户发展黑猪养殖,公司统一销售。这一大胆举措受到了当地农户的一致认可,将会为他们带来稳定可观的收益。“天合助农集团将永远秉承她的主旨:正人正道,天地融合,海纳百川,助农起飞。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好企业。”这是*在*年元旦员工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年,*的企业先后荣获*省扶贫龙头企业,张家口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荣誉称号。(篇3)*,曾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农家女孩,多年来,依靠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从一个招待所服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创业的道路上拼搏,成为曲靖著名企业家。*现为*县红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曲靖状元楼美食府总经理,成为当地巾帼创业的典型代表,受到中央、省、市、县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她的事迹成为当地青年创业的典范。矢志不渝,辛勤编织创业梦-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1976年12月出生在*县一个偏远小山村,从小就做惯粗活、累活、脏活的她,亲身感受了家乡的群众一年到头辛勤耕作,到头来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那时的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闯出一番事业来。中专毕业后,她应聘到曲靖市公安局招待所当服务员,*年被分配到云南衬衫厂工作,后因效益不好于*年成为下岗职工。其间,她耳闻目睹了一些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由此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通过多方调查思考,最终将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比较熟悉的服装行业上。说干就干,经多方筹集,她凑齐了经营服装店所需资金,租店、进货、销售,服装店正式开业运营,由于她熟悉业务、肯于吃苦、诚信经营,她经营的服装店开始红火起来。经过四五年的打拼,她依靠自己的辛勤和聪明能干,为自己淘得了第一桶金,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奋发图强,创业路上铸辉煌有了一定的积蓄后,*首先想到的是家乡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69%,居全市乡镇之首。她想在家乡创办一家集生态旅游和特色养殖为一体的企业。于是,经多次实地考察论证,于*年2月筹资436万元,选址该乡国营林场,注册创办了*县红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兴建了养殖场房和旅游山庄,招聘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余名,经过严格的培训,办起了野猪养殖厂和梅花鹿养殖厂,共养殖野猪1000余头,梅头鹿1350余只。事实证明她的眼光是独到的,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养殖使该公司一鸣惊人,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收入100余万元。但她并没因此满足,曲靖每年一届的美食文化节触发了她又一次创业灵感,她想,要是能把自己基地生产的野猪和梅花鹿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味到野猪、梅花鹿的美味,既能让顾客一饱口福,又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她亲自到曲靖考察,选址、策划、招聘。*年4月6日,她创办的状元楼美食府正式挂牌经营,由于经营有方,美食府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经过市场调查和专家论证,*决定以基地为源头,开发配套产品,*年以梅花鹿为原料研发系列保健产品并推向市场。为扩大产业规模,她决定加大投资,于*年建成750头种猪场,并投入运营,她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成为了企业的一项发展宗旨。她结合当地老百姓实际,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瓦窑村委会400余户农户进行合作养殖,把种猪场繁育的仔猪无偿发放给农户饲养,并对农户进行科学养殖技术指导,最后以市场价收购农户的肥猪。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农户养殖的风险,促进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种植业的发展,每年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4500余元。她觉得这样还不够,在为公司发展考虑的同时,也为了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她决定再建设一个万头肥猪养殖场,万头肥猪场于*年初开工建设,现已全面竣工,计划于*年2月投产。该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地方养猪产业的发展,不仅能解决当地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能更为广泛的带动农民进行养殖,从而带动农民真正脱贫致富。功成名就,致富不忘山乡人*成了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她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用她的话说:“我是一个农村人,我的骨子里流淌着祖辈人的纯朴善良,我不敢也不能忘本。”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共吸纳和培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400名,为农民群众每年创收务工经济800余万元,当一个普通商人的感恩转化为企业家的感恩时,我们看到的就是*的真诚与爱心,看到的是她做出的一系列闪光举动,面对老幼病弱、自然灾害,*的捐款总是及时送到受灾地区和人群;面对贫困群-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众,*总是积极捐钱捐物,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长期以来,*时常到*县*乡麻风病院、养老院慰问老人,并且到一些贫困员工家里,慰问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钱物。*年3月她向“中国贫困聋儿救助行动”公益活动捐款10万余元,并被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评为“慈善爱心企业”。4月慰问*县*乡瓦窑小学,贫困学生50余人,慰问金5万元。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使得川西大地山崩地裂,满目疮痍,数万同胞不幸罹难,数百万人房屋塌陷无家可归,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人类大劫难面前,*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2万余元,解灾区人民之所难。*年4月向曲靖市麒麟团委、曲靖市麒麟区教育局、曲靖妇女儿童中心三家联合举办的“状元楼美食府杯星耀麒麟”青少年才艺大赛捐资5万元。*年8月向*县*中学捐款5万元。*年,连年的干旱严重,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年10月,她向*县*乡政府捐赠抗旱救灾款10万元,11月又向*县*乡瓦窑村委会捐赠抗旱救灾款3万元,同时,她筹集资金300余万元,修建全长8000余米的饮水工程,将龙潭水引至瓦窑村委会,打破了瓦窑小学百余名师生饮水难的问题,解决了近*人的生活用水、1000余头大牲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她的这一举措,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当地的干旱问题,做到了惠民利民。*年2月,她再次向*县*乡咨卡村委会捐赠抗旱救灾款2万元。她的爱心行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她也因此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巾帼十佳”、“云南省青年创业省长奖”、“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农业部和团中央“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云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国家、省、市及县级荣誉称号。敢为人先,商海搏击任驰骋公司拥有*县*乡中塘林场和大柳树林区(总面积7236亩)50年得经营使用权,拟将养殖基地建成一个大型养殖小区,并综合开发科学养殖、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农家乐、拓展探险野战、野生动物产品深加工等生态综合项目。项目以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为宗旨,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当地自然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线,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篇4)巾帼*岗位建功*市妇联她是带领贫困妇女创业增收的领头雁,她是贴近百姓为民办实事的小能人,她更是饱含激情、不断开拓创新的致富带头人。她就是*镇妇联主席*,一个深受群众信任与支持的80后女干部,先后荣获牡丹江市“双学双比”活动先进个人、*市妇女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在妇联主席的岗位上工作了6年,始终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带领贫困妇女实现增收致富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她经常和跟妇女姐妹们谈心,了解她们的实际需求,听取她们的意见建议,团结带领她们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她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为突破口,带领29名贫困妇女成立悬羊村巾帼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积极协调市妇联连续两年争取到创业资金100万元,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年人均增收8000元的致富目标。她积极联系牡丹江汇福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镇建立了龙妹阿姨大学和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了一个“互联网+家政服务”现代化家政服务平台,定期免费为农村贫困妇女、失业妇女提供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将她们输送到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推荐就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妇女458-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人,带动34名妇女实现就业。她积极倡导“关注、关心、关爱”贫困母亲、弱势妇女和留守儿童,传递社会正能量。沟通协调市妇联组织全市爱心人士定期慰问*镇贫困母亲、“两癌”妇女和留守儿童,为她们捐款、捐物和赠送生活必须品,切实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重拾她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岗位建功、实现价值,是*给自己立下的青春誓言。她将不断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在芬芳的年华里不虚度青春,谱写属于自己的美丽华章。窗体底端(篇5)巾帼撑起致富半边天*出生于*县*乡*村,朴素大方、精明能干,在三七种植创业路上,历经千辛万苦、不惧困难、敢想敢干,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妇女致富带头人。*和丈夫外出打工多年,常年在外奔波,特别的辛苦劳累,而且收入微薄。这样的生活、工作与*自立自强的性格很是不相符。她想在外面帮别人赚钱,还不如回家乡自主创业,自己给自己当“老板”。于是跟丈夫再三商量,决定回家乡创业。回到家乡后,*想过养猪、养牛等,但农村有这样想法的人太多,思前想后,她借助丈夫在文山打工学习的经历,在家乡种植三七,踏上了创业的征程。初踏创业之路,她便得到县、乡两级妇联的支持,申请到6万元的创业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技术欠缺,她奔走于文山各大三七种植基地,潜心学习经营技艺。经过两年的努力,三七丰收了,她获得了15万元的产值,捞到创业的第一桶金。初尝创业甜头的她,并不甘于现状,扩大种植规模的念头油然而生。在精心策划后,租用耕地、架设大棚、引进品种,三七种植基地再次掀起了发展的高潮。扩发种植规模后,她加强规范经营技艺,悉心管理,对以前的种植经验反复琢磨,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三七种植基地已由3亩发展到了40余亩,将带来200万余元的产值。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将三七种植打造成*乡的特色产业,树立品牌,带动乡亲父老共同富裕才是自己的目标。*年,她主动邀请本村妇女李丽菊、赵菊花、万围芬等11人参与三七种植。面对初学技艺的新人,她耐心指导,积极组织妇女们开展三七种植技术讨论,认真总结经验,探索新方法。在*的悉心指导下,取到了“真经”的李丽菊、万围芬等11人均跃跃一试,相继到妇联申请创业贷款,办起了自己的三七种植基地,三亩、五亩面积不等;虽然规模不大,但足以折射出妇女们勇于拼搏的饱满热情。在*的引领下,三七种植技艺由近及远、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推动了*乡*、落红甸、杜吉、朝阳、豆温等七个村委会的三七种植,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目前,*乡三七种植已发展到了757余亩的规模,解决了730余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了176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第4篇:个人优秀自主创业先进事迹钱正富,男,出生于1985年5月,家住叶坪桥亭村一组,那里山大人稀,交通十分不便,至今仍是泥土路,距离集镇10公里远,每逢雨季,出行十分不便。结实的身材,爱笑的面孔,给人以和蔼亲的第一印象,三十出头的他,已是身为三个孩子的爸爸,他骨子里是一个不甘贫穷的年轻人,一直有干一番事业的理想,2015年,他带着全家人回到了土生土长的地方,结束了省外务工的生活,有了回家创业的想法。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力度的加大,人口的集中安置,以前希散的人口都集中起来了,人口的集中必然带来消费需求。正是看准了乡镇集中化搬迁安置这一机遇,他和妻子有了在集镇上开餐饮店的想法。2023年底,他和妻子在镇上租了门面房,简单的装修和布置,加上开店的必要设施设备,温馨小吃店成功开张了。虽然是小吃店,可是店里可供大家选择的食品种类缺很多:早点,如:肉夹馍、米线、砂锅等,午晚餐,如:烧烤、麻辣烫、炒米饭、炒面、饺子、苗条等,丰富的食品迎合了很多人群的口味,所以,他店里的生意很快就好起来了,经常,夜已深,他店里还有很多吃饭的顾客。两年下来,他的生意稳步上升,利用开店积攒的钱,他又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店里生意不忙的时候,他就跑车拉货拉人增加收入。他说:安全住房是我们的头等大事,现在国家已经给我们贫困户分了房子,把住房这个头等大事给我们解决了,如果自己在不努力拼搏,实在说不过去。回家两年,他深刻体会到了扶贫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以及扶贫带给乡村的机遇和发展。如今,他很看好乡村的发展,他凭着勤劳肯干、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爱一行,专一行。他顽强拼搏,正用辛勤的汗水开创着新时代青年返乡创业的致富之路。与此同时,父亲钱从宝,也借助扶贫之力,开始了肉鸡养之路。父亲钱从宝,个子中高,清瘦的模样,在他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一双眼睛却透露出坚毅与执着。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他经历过贫穷的磨难,经历过付出的艰辛,但他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硬是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微笑乐观的面对生活。他是庄稼院里的好把式,各项农活都拿得起,放得下,而且又勤劳肯干,但是起早贪晚,风里来、雨里去,一年下来仍然挣不到几个钱。精准扶贫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扶贫的各项惠民政策让他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可能性,党的富民政策让他感到阴霾荡尽,他决意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去追求自己朝思暮想富裕生活。他利用天然的自然环境发展养殖。经过一年的发展,如今鸡存栏已达120只,预计毛收入1万余元。儿子在集镇开店,他在家里养鸡带种植庄家,全家人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对脱贫很有信心。钱正富,他坚信勤劳致富的理念,在党的带领下,他正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奔上属于自己的小康之路。随着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干部帮扶力度不断加大。钱正富,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无声的诠释了大山人民的勤劳、坚韧不拔、艰苦奋斗优良品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鼓舞着他周围的贫困户通过辛勤劳动摆脱贫困,艰苦奋斗早日实现富裕梦。他家的发展历程深深的感动着一方群众,为全村贫困户发家致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第5篇:创业先进事迹2007年,从南京三江学院毕业的浙江xx姑娘xx,追随爱人来到xx区xx镇,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安心心地拿着固定工资,双休、五一、十一&&法定节假日都有休息,悠哉悠哉地过着小资的生活。然而不久,也许是身处寸土寸金的中国xx家纺城的原因吧,两个刚毕业大学生的心被火热的经济态势所点燃。当年底,小夫妻俩决定:下海!下海创业小夫妻俩商量了一下,把原打算在xx买房子结婚的50万元钱,拿出来买下了恒源祥企业要卖的一个拉链车间,成立了xx博源拉链有限公司。创业之初是艰难的。他们小夫妻既是厂长,又是车间主任,还是勤杂工。公司招聘了6个挡车工。对于拉链这一行,陈巧什么都不懂,又没有社会经验,怎么办?一切从基础做起,向车间里的员工学习请教,他们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学徒做起,掌握熟悉每道工序的每一个环节。为了节约成本,创业之初,他们买了一辆三轮车,自己送货。2007年,在xx市大学生人才服务中心和川姜镇政府的帮助下,陈巧他们在镇工业园区购了138亩土地,获得了xx市鹏欣大学生创业基金10万元,又在xx信用社贷款100万元,购买机器设备,建设新厂房、购置新设各,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第6篇:创业先进事迹创业先进事迹材料_村是_镇最偏僻的村,这里地广人稀,年轻人都出外务工了,村子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然而,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最近却火了起来,因为就是这个小村子里种植的苹果摘得了_年全县赛果特等奖的桂冠。在_村白草坡大坪上,这座环形的大山沟里满眼尽是葱郁的果园,每年8、9月份,数以万计的果树枝头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微风拂过,山野间弥漫着淡淡的果香,果园深处飘出阵阵笑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优美的田园丰收图,这就是_的果园。“听说_一位果农今年果子卖了XXX万元,听起来真叫人羡慕”,这是最近十里八乡果农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话题,而这位果农就是_。_,男,现年51岁,_镇_一位普普通通农民,家有8口人。原来,他是_镇的一名招聘干部,19XX年,他毅然辞去了“公差”,开始了创业之路。_说,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平时喜欢读书看报听新闻,19XX年的一天,他在不经意间听到电视里一位领导说,作为农民,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拥有了财富,当时这句话对他的触动很大,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种地才是本份。看着一家6口挤在3间窑洞里,作为一家之主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公差”,决定栽植果树。当时,全县果品产业刚刚起步,政策扶持好,经过多方考察,_决定栽植果树,并在_村承包了XXX亩山地,迈上了自己艰辛的创业之路。起初的困难谁也没有预料到,XXX亩地全是梧桐树,老两口搬到了山里,利用整整2个月时间,人工伐掉了梧桐,刨了树根。资金成了摆在他眼前的最大问题,资金缺口大令老杨的事业一度陷入了困境,当时,人们都在议论,作为招聘干部,再熬几年转正后不就熬到头了吗,辞职是多么不明智的选择啊,就连家里人也时不时抱怨几句。“难道自己真的错了吗?”面对大家的种种议论,老杨也犹豫过,但他最终选择了坚持,因为他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既然自己选择了,就要无怨无悔的走下去。身无分文的他通过四处奔走,筹资16000多元,利用1个多月时间平田整地修路,终于路修通了,地整平了,栽植了长富2号、岩富XXX号XXX亩和弘前富士XXX亩。有了发展的路子便有了致富的信心,他把家搬到了山里,白天他在果园里拉枝、除草,晚上他通过各类书籍学习果园管理技术,每天起早贪黑,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精心呵护着树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XX年,他的果园开始挂果了,他的投入总算开始有了回报,而且果品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镇上多次组织果树技术培训,大力发展果品产业,更加坚定了他发展栽植果树的信心。通过多次参加培训,他一改传统的粗放型务作方式,对果园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促使果园提质增效。如今,苹果树成了“摇钱树”,果树上结出了“金疙瘩”,_的辛勤汗水也换来了果品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几年年年收入不下XXX万。由于他的勤劳务作,他家的果子个头大、色泽艳、口感好,每年老杨家的苹果都能引来外地客商的竞价抢购,今年,他的果子提前半月就被广西客商订购了,一公斤弘前富士卖了十块钱,光弘前富士就收入了40多万元。人们都说,今年,先后有好几家客商打电话预定老杨家的苹果,最高价出到了一公斤XXX元,但老杨还是把苹果卖给了最早预定的广西客商,老杨经常说:“我的苹果品质在那放着里,不愁卖不出去,咱们做人嘛,就得讲个诚信,不能为了多卖几个钱而欺骗客商,苹果年年要卖,咱们又不是做的一锤子的买卖,我们要诚信经营,否则客商越来越少,我们的苹果价钱也就上不去了。”二十年如一日,他身居荒坡,苦心经营着他的果园,靠着执着和信念,他的产业越做越大。如今,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窑洞变成了小康屋,自行车也换成了越野车,日子越过越红火。在_县_年赛园赛果活动中,他获得了全县赛果特等奖,拿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