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6篇.docx

    • 资源ID:91404093       资源大小:54.85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6篇.docx

    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6篇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五)巩固练习:1、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而产生的。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4、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人对墙的推力5、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六)布置作业:六、课后反思:1、成功的地方:2、不足的地方:3、改进措施:附:板书设计: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3、弹性限度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2、使用方法:(1)认清量程、分度值(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教具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二、引入新课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三、力的平衡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叙述)四、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教师演示课本图9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学生回答)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演示)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演示)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六、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七、作业习题5、6、7.(四)说明本节课有三个重要环节。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给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重要意义有两方面,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力的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建议老师们突出这三个环节,使学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学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混为一谈。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篇3一、教学目的。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2、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3、通过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问题,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欧姆定律及利用欧姆定律对电路问题进行计算。三、教具。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出示小黑板)请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数据,看看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2、将上一问中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1)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间纠正概括中出现的错误,补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较完整的结论。(2)教师复述结论,指出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二)讲授新课。(板书: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用伏;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用欧;用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用安。对欧姆定律作几点说明: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如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渗透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向学生介绍欧姆的优秀品质,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抓住以下三个要点:其一:欧姆的研究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当时没有电流计、又没有电压稳定的电源。其二:欧姆不是知难而退,而是勇于正视困难并解决困难。他先后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扭秤,找到了电压稳定的电源,又经过长期的细致研究,终于取得了成果,他的这项研究工作,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其三:我们应学习欧姆的哪种优秀品质。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电学问题的方法,如过去要知道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只有采用安培计测量的方法,而如今,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在已知电压、电阻的情况下,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利用欧姆定律来计算一些电路问题。(板书: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问题。)介绍解题的一般步骤:读题、审题。根据题意画出完整的电路图或某一段电路的示意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例1:一盏白炽电灯,电阻为807欧,接在220伏的电源上,如图1所示,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教师结合此题具体讲解解题步骤,并板演解题格式。已知:r=807欧u=220伏,求:i=?答:通过白炽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例2:如图2所示,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欧,通过的电流为0。45安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已知:r=6.3欧i=0.45安,求:u=?答: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大约2.8伏的电压。例3: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伏,用安培计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安,求这段导体的电阻。学生个人作练习,由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解题,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在解例3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并说明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三)课堂小结。明确欧姆定律这一电学中极其重要的规律是怎样得到的,它精确地阐述了什么问题?欧姆定律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的计算问题。(四)巩固知识。讨论课本46页“想想议议”中的问题。(五)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2、补充计算题:(1)某电流表的电阻为0。02欧,允许通过它的最大电流为3安,通过计算回答,能否把这个电流表直接接到电压为2伏的电源的两极上?(2)有一个电烙铁,工作时电阻丝里的电流是0.5安,如果电阻是72欧,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3)家庭电路中的某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0.2安,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少欧?3、阅读课本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篇4【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路、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为后面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面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要学生加强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过教材在这方面已降低难度,只要求探究“同一个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不再要求探究“固定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通过学习欧姆定律,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思路和方法学会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者的分析】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多数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对于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但对于u、i、r三者关系知之甚少,规律性知识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重点与难点】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教具与学具】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若干、定值电阻(5、10)、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多媒体展示平台,自制课件。【板书设计】第四节欧姆定律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i=u/r单位: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r电阻欧姆()公式变换:u=ir或r=u/i3、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短路:r=0,i很大;断路:r很大,i=0?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引入新课、展示演唱会舞台灯光和声音变化的视频片段,问:舞台灯光强弱和声音强弱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引导回答: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问:电流与电压、电阻可能有什么关系?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猜想并归纳总结学生的各种猜想:iur,iu、r,iur,iur等、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出各种猜想、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出各种猜想。、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到抽象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猜想,提出学习的主动性。二、进行新课1、引导讨论、问:既然电流与电压、电阻都有关系,那电流的变化究竟是电压还是电阻变化引起的呢?引导学生回答:物理实验探究中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另两个变量有关时,可以先探制其中一个变量不变,再探究另一个变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即控制变量法。、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在电压不变时,电流变化是由电阻引起的;在电阻不变时,电流变化是由电压引起的。、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2、设计实验、实验课题:在电阻一定时,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问:如何保证电阻一定?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引导回答:定值电阻可保证电阻一定,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问:根据你们的猜想,想想需要的什么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教材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要多给予鼓励,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作简单分析和评价。最后把较好的作品投影给全班同学,简要分析优点。、阅读教材1819页实验探究内容,、学生讨论,积极回答。、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评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设计实验对学生是有较大难度的,所以通过学生间积极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3、进行实验(课件)、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完成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教师提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过程,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明确实验任务,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实验过程复习实物的正确连接方法,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4、分析评估、展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并要求学生简要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出什么结论。对于实验数据出入较大的组别,鼓励其思考出错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引导回答实验结论: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i=u/r、共同分析展示的学生的实验数据,比较自己实验数据的优缺点,归纳出实验的初步结论,并用图象法表示。、提出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能力,学会用图象分析数据。5、欧姆定律、内容: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i=u/r单位: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r电阻欧姆()、简述欧姆个人生平和他的一些趣事。、公式变换:u=ir或r=u/i,展示教材相应例题,提醒注意解题格式以及计算过程要统一国际单位。、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阅读教材19页欧姆生平内容。、阅读教材,留意解题思路和格式,积极回答。、帮助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为其应用做好准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奋发向上的斗志。、学以致用,巩固反馈。三、额定电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什么是额定电压?引导回答:额定电压就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阅读教材,积极思考作答。额定电压不是本章重点,只作常识性了解即可。四、短路问: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是什么?什么是短路?演示短路实验。从欧姆定律出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短路。引导回答:短路就是电路中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积极思考并回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复习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短路是故障的一种,它的危害,为下来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做准备。五、评价小结1、学生小结学到的知识。2、什么是控制变量法?3、设计实验探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课堂巩固练习。(课件展示)积极回答,思考并完成相关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六、布置作业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篇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中学生身高大约15.7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m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nm?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7×10-5×106m=70m。(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1.了解“国际单位制”2.带着问题阅读,并交流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m=10-6m1nm=10-9m思考回答:中学生身高大约15.7dm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mm人头发直径约7×10-5m=70m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105nm(1)长度的测量工具(2)观察刻度尺?展示实物】?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值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2.怎样放置刻度尺?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4)正确读取估计值(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以例代讲突破难点】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cm?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确值是1.3cm,估计值是0.00cm,因此读数应为1.30cm,不能读作1.3cm(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反馈练习二】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0cm.)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1.30cm讨论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答案:a;b;2.20cm(或22.0mm)(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计时工具?知识拓展】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替代法、化曲为直法)?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提出问题】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准确值是5.0cm;估计值是0.00cm;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5.0cm+0.00cm=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1.6mm答案:5.00;1.6讨论交流: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学生自学,组内谈论回答: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1h=60min1min=60s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实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引导实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阅读“知识加油站”,熟悉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在“知识加油站”的基础上,熟悉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反馈练习三】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mins答案:3min38.3s讨论回答: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数是3min38.3s?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反馈练习四】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7.6;187.5;187.8;187.65;187.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次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次?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判断)学生阅读思考课本p14“误差”,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这个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第四个读数187.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187.6;187.5;187.8;187.7,它们的平均数为187.65mm,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该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则物体的长度应为187.7mm,综上所述,应选d.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见附件1四、课堂检测老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4课后完成?板书设计】§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m=10-6m1nm=10-9m二、长度的'测量1、基本工具: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三、时间的测量1、单位及换算:1h60min1min60s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1、减小误差的方法: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篇6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3、学科:物理4、课时:2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二、教学课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2、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三、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2、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难。四、教学方法就学生状况来说,本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喜欢老师用点拨式的教学方式,喜欢思考和讨论;所以对于本节课中的难点理解突破应该不是大问题。但是由实验现象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不强,所以要注意引导。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要调动学生相互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观看花样滑冰表演同学们看到运动员用力一滑,能够滑得很远,但让运动员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远吗,同学们想一下这是由于什么得缘故?(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6篇.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