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资源ID:91455268
资源大小:38.1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信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5题。 材料一 对微型小说进行鉴赏,实际上是一种赏析,这是相对于“论析”而言的。论析,是一种科学化方法;赏析基本上是一种艺术化方式。在对微型小说的评论中,赏析是最接近于艺术本身的,所以它最使读者感到亲切愉悦。由此可见,文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欣赏:创作是对人生的审美欣赏,而赏析则是对创作(欣赏)的欣赏。赏析的析,则指艺术分析,它以作品为欣赏对象,把整体欣赏过程中的印象依据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以分析、阐释,使读者不仅知其然,知其美,而且还知其所以然,知其为什么美,美在哪里。 鉴赏微型小说,是审美活动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和读者一起进行审美活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共同创造。只有通过鉴赏,包括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读者的鉴赏,才能发挥微型小说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效益。对微型小说进行鉴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解读、阐释和借鉴,这对于微型小说的作者、读者以及一切爱好者而言,也可称之谓艺术向导,它能让他们从这些长短不一的赏析文字中,在赏心悦目之中悟出一点有益的东西来。 微型小说,形态各异,别具一格,鉴赏就是要根据这些作品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的特点,选择一个特定的艺术角度,用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去观照和分析,从中发现美,寻找微型小说中表现美的艺术规律。这不仅是一种审美鉴赏的艺术活动,而且也是对微型小说进行阐释、欣赏、分析的文学评论实践。也许,它们会给微型小说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许多有益的启迪。 (摘编自微型小说鉴赏美学·微型小说的审美鉴赏导论) 材料二 在微型小说的叙事艺术中,从时间上来说,往往表现“瞬间”内主人公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而这“瞬间”,特别在心理小说中如果艺术化地表现为人物的“心理时间”,那么,它将幻化出众彩纷呈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示出人物隐蔽深邃的内心世界的奥秘。老木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作者捕捉主人公老木在车站送处长出差这个“一瞬间”的尴尬心态,运用特殊的“心理时间”,最大限度地放大或延长心灵的曲折流程,折射出心灵镜子映照出的官场社会相。从老木的心理感觉中,处长对他说的告别话漫不经心地答应着,而握着的手又很快松开了,一副随便、冷淡的态度;从他的视觉中,眼前的处长“一副长者之风”高高在上,而作为下级公务员的他,心存畏惧之意,当然不敢仰视,连说话都只“讷讷”然了。再接着打破原有的时空界限,把已逝去的时间再倒回来,道出了处长送别时不高兴的缘由:一是本来联系坐小轿车到车站,如今因小轿车送产妇到医院而改坐了吉普车,这有损于他处长的威信;另一件是处长临行前与局长告别时遭到了“冷遇”,恰又被下级老木看到,大伤了处长的面子。老木的内心世界“总觉得是自己得罪了处长”,处于一种“芒刺在背”的境地,作者对老木这个公务员在上级面前呈现的卑怯心态和惶恐情绪的描述真可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虽然从物理时间计,只有二三分钟,但在主人公的感情世界里,如果以心理时间计,则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从物理空间看,车站是如此的宽广,又如此的喧嚣,但从心理空间看,老木感觉到“巨大的、无边沉默把他压得不散呼吸”,站台一下子变得“无声无息”。这种充满窒息压抑气氛的空间正是老木感情化了的感觉,是主观化后造成的一种变形世界。 (摘编自微型小说鉴赏美学·心理时间的感情长度) 材料三 微信小说特别重视结尾,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把它当做微型小说三要素之一:“(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所以,作者往往在结尾处妙笔生花,做足文章,恰似凌波仙子临去那秋波一转,勾去人魂魄,似惊似呆,余意绵绵。小站歌声的结尾就有这种艺术魅力。作品写女教师她要回城结婚,然后就留在城里了。孩子们舍不得他们的教室离开,一曲好人一生平安把孩子们的纯真童心献出来了,把他们感情的泪水宣泄出来了。已上车的苗老师也泪浪满面,融入这遽然诀别的场面之中。小说结尾处一个意外的“交代”,把隐情的包袱一下子抖开:三天前去县城体检,_ 女教师患了白血病,估计只有半年的寿命了。这真是晴天一声惊雷式的特折,写出了山村女教师为了不使学生悲伤有意地隐瞒了悲剧性的真情,却编造出喜剧式的结婚理由,让学生安心学习。这一无奈的善良的“欺骗”,显示她的美好心灵。为刻画普通山村女教师的形象,添上了具有艺术张力的关键性的一笔。 结尾,对读者有没有吸引力、感召力,至关重要,正如小站歌声的结尾那样,能使读者触目惊心,产生无限的遐想,甚至勾魂摄魄,使人执卷留连,看过数日,犹觉声音在耳,情况在目,心绪绵绵,终不能忘怀,这就是微型小说特别重视的结尾的艺术魅力所在。 (摘编自微型小说鉴赏美学·临去秋波,余意绵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型小说赏析,是相对于“论析”而言的,是最接近于艺术本身的、使读者感到亲切愉悦的艺术化的审美欣赏方式。 B.赏析是对创作的艺术分析,它以作品为欣赏对象,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发挥微型小说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效益。 C.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型小说鉴赏就是一种解读、阐释和借鉴,可称之谓艺术向导,让读者从赏析文字中悟出有益的东西。 D.微型小说在结尾处妙笔生花,做足文章,都是采取出人意料的方式,似凌波仙子临去那秋波一转,勾人魂魄,余意绵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微型小说叙事艺术中,只有善于表现“瞬间”内主人公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并艺术化地处理人物的“心理时间”,才能幻化出众彩纷呈的艺术境界。 B.小说老木按时间空间顺序叙写了老木送处长上火车,“没有派到轿车”损害处长威信,“看到了处长的尴尬”伤了处长面子,心理和情绪描写入木三分。 C.小说小站歌声采用了突转的手法,先是叙述学生到车站送别要结婚的教师,然后再点明三天前教师查出了疾病,这种欲显先藏的手法凸显了教师的高贵品格。 D.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方式,也是一种文学评论实践,三则材料抓住微型小说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特点,对微型小说进行阐释、欣赏、分析,形成了并列式结构。3.下列说法,不能表示微型小说特征的一项是(3分) A.阿·托尔斯泰:微型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B.刘熙载:短篇宜纡折,不然则味薄。 C.谢榛:结处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D.李渔: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 4.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如何鉴赏微型小说。(4分) 5.结合文本材料内容,赏析下面微型小说。(6分) 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马克 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69题。 水 丁玲 天慢慢地亮了,没有太阳,愁惨的天照着黄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汤家阙,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都吞灭了一切的怕人的大水,那还是逞着野性,在向周围的斜斜的山坡示着威的大水,而且还照着稀稀残留下的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 经了那么一个夜晚的一渡口,也还逃出了一些人,赵三爷和侄儿大福也跟踪跄跄逃了出来,又在一个路口遇着了,还遇着了一群又一群已经逃散了,又集合了的那些邻近茅棚里的人,也有一些女人,也有一些小孩。大家看见了都抱头大哭,都为过分的悲痛和恐慌压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大家都更觉得亲切了,都不愿分开,都集在一团,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 水在他们后面,有的房屋还半睡在水里,大树的梢也从水里伸出来映在太阳底下,摇摆着茂叶,而且还有一些人的声音从那里传出来,一些求援的声音。他们也涉过几处渍有浅水的地方,一群人这么慢慢地走去。 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来担心地絮絮叨叨地问。也有一些不说话,只沉重地将怜悯的眼光落在他们身上。他们走了一会,因为几个女人和孩子都嚷着走不动,于是便停了下来,坐在一块有坟的乱岗上。 天空没有云,蓝粉粉的,无尽止地延展开去。下面是水,黄滚滚的,无穷尽地涌了来。剩下的地方,剩下的人,拖着残留的生命,无力地爬着又爬着。 这坐在乱坟岗上的一群,约莫有三十多个人,一半女人和小孩,一半是男人。坐了一会又向前走,沉默的时候比说话的时候多,女人们啜泣的时候是更多,小的小孩不懂事地时时吵饿: “妈呀!胜子饿!。” “我走不动了呀” “快到了!没有好远了!到了买馍馍给毛毛吃” 吵饿的被哄住了,又有一些哭着要妈要爹的,这些情景真能使一个强壮的人听着也伤心,何况这都是些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从死的唇吻上逃去的一些男人。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 “狗狗!妈妈在前边,妈妈替狗狗买粑粑去了。乖的狗狗不要哭” “张大哥!你抱抱王和尚吧,他妈抱不起他了” “唉,三爷!你放宽心些吧。我看见你家三姆早就带着龙儿走了的,她们一定朝她娘家走去了"陈大嫂看见赵三爷那么一个强壮的农人会一句话也不说,只悄悄不断地叹气和措眼泪,不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 这里面有一个年轻的汉子王大保,和一个四十多岁,在三客庄上做了二十年的长工的李靖鼻。他们没有失去一点勇气,也没有失去理智,平时并不能得人信仰,这时却自自然然都依着他们的话起来了。 “哭有什么用,死的死去了,哭得转来吗?不充的总得鼓着气想法,未必也让他死去吗?” “不要哭,跟着我来,到了长岭岗愁他们不给我们吃。这几个,吃得起的,那里有三条街,有一百多家铺子,三富庄、马鞍山的大户都有人在那里,有县里派来的镇长,有分局长,有兵警,有学堂。哼,老子们家破人亡了,老子们就得留下这条命,还得算算账呢!哭什么,不要哭了,男子汉!目子还长呢, 哭成得个什么事” “别处我不晓得,三富庄我就清楚,打开他们的仓,够我们一渡口的人吃几年呢。看他们就真的不拿出一点来,忍心让我们饿死?” “我们一定不要哭,快点走,到了长岭岗我们去找他们的局长,或是团上的人,有人问话,塌鼻你答应” 慢慢地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到望见那长岭岗的炊烟的时候,是快吃午饭的时候了。他们又遇着从汤家阙逃来的一伙人。于是合在一块向前进。 长岭岗的镇外上,已经挤满了一群群的携儿带女的家族,饥饿把他们都弄瘦了,有的靠在树根上,疲乏的;有的蹲在石块上,望着来的一群新的逃来的人。 “你们从什么地方来的?” “你们是哪里的?来了好久了吗?” 他们再往前进,朝镇里走去。 越去越看见那越黄瘦的人,那些与他们同运命的人越多了。从脸上的颜色可以辨别来到的新旧,来得越久的,就越憔悴。 展在眼面前的情形,使大家心里又预感着失望,可是空的肚子里为一种火燃烧着,他们只得又鼓着力往前走。百 “喂,你们往哪里去?”憔悴了的群里有人在问了。 “到镇上去,想找镇长,局长也好,先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是昨夜晚上遇难的。” “他该管你吗?我们的人都不准上街,他们比防土匪还怕我们呢!” “真的吗?那我们怎么得了呢?” 小孩吵着,女人们又哭起来了。 街的两头站了许多刚刚从县城里添来的荷枪的兵士。也有一些是镇上团防临时加的田丁。墙上贴了碗大的字的告示,有认得字的人便解释着给其他的人听: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现代作家丁玲的中篇小说水,小说以1931年中国十六省特大水灾为背景,描绘了一群饥寒交迫的农民同水灾作斗争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以及在希望层层破灭之后终于认清剥削阶级的真面目,勇敢地起来斗争的故事。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空间变化来展开叙述和描写,既符合了人物逃难者的身份,也为小说铺设了宏阔的社会背景。 B.逃难过程中,沿路有些人家虽然报以同情的目光,但都不愿施以援手,这也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C.李塌鼻主动站出来为同行者加油鼓劲,他的话虽然有一定的虚夸想象的成分,但赢得了人们的信任。 D.小说不以细节刻画为主,而是粗笔勾勒,以深沉厚重的笔触关注现实,这种现实主义风格带有时代性。 7.关于文中灾民们在镇上的所见、所闻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来的灾民对后来灾民的询问和劝告,既是对命运相连者的关切,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情绪的宣泄。 B.后来的灾民对先来灾民的回答,表现出他们单纯的愿望无法实现时,既失落又仍存有幻想的心理。 C.告示旁边许多荷枪的兵士,与前面李塌鼻对镇上的美好想象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D.根据前文内容可以推知,小说结尾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镇里对灾民的安抚,以及临时安置的办法。 8.在往长岭岗镇一路走来的过程中,灾民们的心绪发生着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分) 9.选文和下面一段文字在人物群像的刻画上有共同点,请简要分析。(6分)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 (节选自红楼梦第40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奏,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短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之。”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集听谗而诛其良将、封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她贾曰:“大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我。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汉。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已用故可以存社提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节选自战国策 秦策五,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B.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C. 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D.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止其兵”中的“止”与“则耻师焉”(师说)中的“耻”的词类活用相同。 B.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者称为上卿。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社指土神,而稷指谷神。D.“愿以为子”“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向群臣问计,只有姚贾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出使四国,打消他们攻打秦国的念头,秦王于是隆重地为他置办行装。 B.姚贾出使四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打消了四国攻秦的念头,还和四国结交而还,秦王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姚贾,却引发韩非对他的嫉妒和诽谤。 C.韩非诬告姚贾耗费了秦国的珍宝,却未必能把四国真正拉拢住,还揭发姚贾在魏国做过盗贼,在赵国又被驱逐,因此不适宜参与秦国的国家大事。 D.韩非揭发姚贾在魏、赵的污点,秦王因此大怒而质问姚贾。姚贾的辩解有理有据,令秦王信服,秦王于是对他信任不疑,而处死了进谗言的韩非。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4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4分) 14.秦王听信了韩非的谗言,姚贾是如何为自己辩解而重新获得秦王信任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送李载之殿丞赴海州榷务 梅尧臣 瓜蔓水生风雨多,吴船发棹唱吴歌。 槎从秋汉下应快,人忆故园归奈何。 世事静思同转毂,物华催老剧飞梭。 茶官到有清闲味,海月团入酒嬴。 【注】瓜蔓水:指农历五月黄河水汛。转毂:飞转的车轮。茶官:梅尧臣一生嗜茶。他做地方官时曾深入茶区考察茶叶的生产,自称“采茶官”。酒赢:用螺壳做成的酒杯,后亦泛指酒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点明了送别时正值五月黄河汛期,友人乘船从吴地前往海州赴任。 B.诗人料想友人的船行进速度很快,如果忆念故园,想要回归又能怎么办呢? C.颈联兼用比喻、夸张两种修辞手法,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有这种兼用。 D.尾联感慨自己过着一种清闲无聊的生活,只能引月光入酒消愁,真情流露。 16.钱钟书评价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梅尧臣的送别诗中情感含而不露,显示出一种理性的风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在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而士大夫这些人谈到从师学习却“_ ,_ ”。 (2)赤壁赋中,苏轼描写曹操沿江东下时战船相连、旌旗招展的两句是“_ ,_ ”。 (3)姜夔在扬州慢中用连废毁的池台和残存的古树都不愿意再提起战争,来表现战争之残酷的诗句是“_ ,_ ”。 二、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26年前,几位排字工人在上海创业,办起一家印刷作坊。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 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它就是商务印书馆。横跨三个世纪,商务印书馆创下了诸多“第一”:出版了最早的自编英语教材华英初阶,编辑了“吾国第一套初等小学教科书”建成了亚洲第一图书馆商务印书馆不单是个出版机构,更是一个文化重镇。它与北京大学齐名,并称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严复、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陈独秀、茅盾、叶圣陶、冰心这些如星辰般闪耀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人名,都与它有着 的联系。“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这是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张元济晚年写的诗。正是张元济们“昌明教育”的理想,让众多文化大家与商务印书馆结下 ,从而谱写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个传奇。如今,商务印书馆大楼静静地矗立在王府井繁华的街道旁,那副张元济先生题写的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则像一位穿越时光的老人,将一代代商务人传承百年的文化根脉与理想娓娓道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红楼梦) B.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样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祝福) C.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哦,香雪) D.这所房子下多大的雨,绝对,绝对不漏!就是呀,夏天稍微热一点。(四世同堂) 20.画波浪线的句子除引用外还使用了哪些修辞,请指出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重视体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而且还要通过体育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体育和健康不能完全等同,体育不代表一定能得到健康,但是,_。所以,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体育至关重要。 对高中学生而言,_,可以不断地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并使其强壮,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单一的体育活动难以满足促进学生身体正常、更好发育的需求。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选编了相当数量的基本体操和基本活动。 高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能否定兴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_。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文化的渴求,对新的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探索意识,比初中学生强烈得多。因此,要注意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第一段用被字句,第二段用把字句,第三段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2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乔乔用苹果系统上的时间追踪软件做学习时间记录,然后通过电子手账五色标记全天时间轴;栗轩每次吃饭都会带上一台电子秤,计算食物热量精确到克;刚刚工作的艾乐参加了百日阅读自律营,今天她看完了成为可怕的自律人,标记显示这是她今年看过的第23本书,距离目标还差7本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把生活数字化,并把这种新方式命名为“量化生活”。 量化人生目标、精确时间管理让人生具有目标感、掌控感,但也带来了哲学方面的讨论:人的生活究竟能否被彻底量化?人生不该虚度,可人生必须量化吗?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信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答案 1.D。 【解析量·都是采取出人意料的方式"表述绝对化。根据材料三原文"所以,作者往往在结尾处笔生花,做足文章,恰似凌波仙子临去那秋波一转,勾去人魂魄,似惊似呆,余意绵绵“可知,作者只是说大部分是这样,而并非所有都是。 2.C。 【解析】A.“只有才“错误,原文是“而这”瞬间”,特别在心理小说中如果艺术化地表现为人物的“心理时间'那么,它将幻化出众彩纷呈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示出人物隐蔽深邃的内心世界的奥秘"("如果那么”),属于充分条件关系。 B.“按时间空间顺序叙写”错误。根据原文“再接着打破原有的时空界限,把已逝去的时间再倒回来,道出了处长送别时不高兴的缘由"可知,小说老木用的是插叙手法。 D.“形成了并列式结构“错误。根据材料一段首总起句“对微型小说进行鉴赏,实际上是一种赏析,这是相对于“论析”而言的“,材料二总起句“在微型小说的叙事艺术中,从时间上来说,往往表现“瞬间”内主人公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材料三原文“微型小说特别重视结尾”这就是微型小说特别重视的结尾的艺术魅力所在”可知,应该是总分式结构。 3.A。 【解析】A.不能表示微型小说的特征;而是指微型小说能够训练作家写作能力。B.指微型小说要善于兴波澜。 C.指微型小说要注重结尾的艺术效果。 D.指微型小说篇幅短小。 4.阅读作品形成整体印象,对作品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阐释。 抓住作品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探究表现美的艺术规律。(每点2分,共4分) 【解析】根据原文“赏析的析,则指艺术分析,它以作品为欣赏对象,把整体欣赏过程中的印象依据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以分析、阐释,使读者不仅知其然,知其美,而且还知其所以然,知其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可归纳出:阅读作品形成整体印象,对作品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阐释。 根据原文“微型小说,形态各异,别具一格,鉴赏就是要根据这些作品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的特点,选择一个特定的艺术角度,用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去观照和分析 从中发现美,寻找微型小说中表现美的艺术规律”可归纳出:抓住作品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探究表现美的艺术规律。 5. 突出的艺术技巧精于剪裁,构思新颖,浓缩生活于账单里。 表现了时间艺术;浓缩物理时间,巧妙造取几次账单,波澜起伏。(若答出“情节相对完整或曲折”。也可给分) 高明的结尾:“招聘中年女打字员”,出人意料,精理之中,首尾照应,引人深思。(每点2分,共6 分) 【解析】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全文仅仅是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在浏览账单的同时,人们通过账单透视到一幅幅似断实连的家庭矛盾冲突不已的场景。在这里,作者构思新颖,启迪读者并与读者共同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由此可见这篇微型小说突出的艺术技巧;精于剪裁,构思新颖,浓缩生活于账单里。 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这“一页”也不过是平常的七笔支出金额的条款。在此,作者采用黑白相生,虚实结合的手法。表面上,白纸黑字写的是丈夫支出的一页账单,实质上描写的是一场家庭闹剧。而且,通篇七行文字只用两种标点符号,即每行文字后是省略号和起注释作用的括号。这两种标点符号的运用,却代表了不同的关键物理时间,以及被省略的关键时间背后的一系列事件与人物活动,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余地。所以,在这张看似极为平常的几次账单的背后,却有一场家庭风波的潜在情节在发展,并且矛盾选起,曲折多变。 这个故事开头的第一笔支出是“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而最后一笔支出则是“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都是招聘女打字员,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文末似乎不经意点出的那个“中年”,读来令人不由想起“丈夫”在“夫人“岳母”的逼迫下无可奈何的情况,既照应了开头,又照应了情节的发展与高潮部,这样的照应使得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同时也使全篇浑然天成,几乎看不出人工斧凿之痕。 6.B。 【解析】B.“都不愿施以援手”错,根据原文“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来退心地絮絮叨叨地问。也有一些不说话,只沉重地将怜悯的眼光落在他们身上”,无从判断“愿”与“不愿”。 7.D。 【解析】D.根据前文对话内容以及荷枪的兵士可以推知,镇上没有“临时安置的办法”,告示应该是对老百姓的欺骗和警告。 8.绝望无助。从“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可知,他们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无助前行的人。 互相宽慰。他们不觉忘记了自己刚刚失去亲人的苦痛而去安慰别人,互相鼓舞。 燃起希望。王大保、李塌鼻的话让大家对镇上产生了幻想,燃起了希望。(答出4点1分,答出2点2分,答出3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特征的概括,但要注意题干的情境限定-“在往长岭岗镇一路走来的过程中”。 根据原文“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不难概括出他们内心的绝望; 根据原文“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以及“不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可概括出他们在绝望中互相鼓舞,相互安慰的心理状态; 根据原文“平时并不能得人信仰,这时却目自然然都依着他们的话起来了”,以及“慢慢地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可以看出他们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增添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 通过特定场景(典型环境)来刻画人物。水表现苦难,选择的是逃难的场景;红楼梦选段表现欢乐,选择的是宴会场景。 点面结合,既注重群像刻画,又突出人物个性。如水在刻画难民群像的同时,写活了陈大嫂的朴实善良,李塌鼻的自信乐观、信口开河;红楼梦在刻画大观园女子群像时,也突出了史湘云的爽朗、林黛玉的娇弱等个性特征。 以衬托(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物。如水中难民在路上的相互劝慰,体现了人物的性情和处境;红楼梦中,宝玉滚到贾母怀里、惜春拉着奶母、王夫人指着王熙凤等,体现了人物关系的亲疏。(若答出侧面衬托或侧面烘托,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共6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描写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考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效果。作答时首先需要明确人物描写的手法有哪些,并能综合小说文本和红楼梦片段,找出在塑造群像方面的共同点,然后分条作答。 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水中“妈呀!胜子饿!”“踉踉跄跄逃了出来”“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有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红楼梦中“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哈哈的大笑起来”“喷了出来”“发怔”“蹲着笑去”对于人物群像的刻画也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通过特定场景(典型环境来刻画人物。水“天慢慢地亮了,没有太阳,愁惨的天照着黄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汤家阙,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照着稀稀残留下的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描写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灾难时的场景,也刻画了人们逃难时的场景;红楼梦中刘姥进大观园,贾母宴请,把贾家人笑的前仰后合的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既注重群像刻翻,又突出人物个性?永中“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是群像,“赵三爷和侄儿大福世踉踉跄跄逃了出来”是个性化点的刻画:红楼梦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是群像刻画,“宝玉早该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楼着宝玉叫心肝”也有大量具体个性化的形象描写。 以衬托(人物间的互动、侧面衬托、侧面烘托)来塑造人物。水“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大嫂看见赵三爷那么一个强壮的欢天会一句话也不说,只悄悄不断,我们地叹气和楷眼泪,不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以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物,表现灾难中的互相扶持;红楼梦“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也以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物,生动形象地表现大笑时的场景。 10.B。 【解析】句意:这四个人,都忍受过耻辱,遭受天下人的诽谤,但明君能任用他们,因为知道他们能为国立功。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看他的污点,不听信别人指摘他的过失,主要看他能否为自己所用。“诟丑”作“有”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C;“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拍除D。 11.A。 【解析】A.“词类活用相同“错误。“止”与“耻”的词类活用不同,前者为使动用法,使停止;后者为意动用法,以为耻 句意:让他们停止军事行动。(/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B.正确。C.正确。D.“以为”都是“以之为”的省略,“把(用)做”。句意:都愿让他做自己的儿子。/把它们铸成十二个大铜人像。12.D. 【解析】D.“韩非揭发姚贾在魏、赵的污点,秦王因此大怒而质问姚贾”错误。依据原文“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候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可知,令秦王大怒而质问姚贾的,主要是韩非诬告姚贾利用秦王的权势、秦国的珍宝和诸侯相勾结,不是“揭发姚贾在魏、赵的污点”。 13.这是姚贾利用大王的权势、国家的珍宝、在外和诸侯相勾结,希望大王明察这件事。 (晋国)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是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解析】 (1)“以”,用、利用:“交于诸侯”,状语后置,和诸侯相勾结:“愿”,希望。(每点1分,句意1分,共4 分) (2)“封”,使成为边境:“孤”,延伸、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