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doc
-
资源ID:91481197
资源大小:424.50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doc
小 数 乘 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揭示小数,观察小数乘法的算式,通过交流比较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较熟练的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教学难点:实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完成计算,再将积转化为小数。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2×10= 70×100= 0.5×100= 0.01×1000=20×10= 7× 100= 5×100= 0.001×1000=观察算式1、选择一组说一说表示什么?2、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十倍,积也跟着扩大十倍。反之一个因数缩小十倍,积也跟着缩小十倍。)3、仿照上面的例子你能说几个有这种规律的算式吗?二、新授:(一)、情境导入,出示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方法。1、出示图片: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由整数乘法引入小数乘法(买三听橘汁用多少元钱?)2、学生试着提出问题。6个水杯多少元?5千克苹果多少元?3、列式展示。第一种加法计算:2.8+2.8+2.8+2.8+2.8+2.8第二种乘法计算:2.8×6为什么可以用这个乘法算式计算?(因为6个2.8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等)说一说:4.5 ×5各表示什么?给同桌出一个算式说一说。4、探讨计算方法。想一想:2.8×6?是怎样计算的?生汇报1:将2.8扩大十倍转化成28。即28×6168,2.8扩大十倍积也扩大了十倍,所以28×6168,2.8×616.8生汇报2:从数的组成及乘法意义去考虑5、动手列竖式: 2 . 8 扩大十倍 2 8 × 6 × 6 1 6. 8 缩小十倍 1 6 8看着算式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把小数扩大倍数变成整数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6、用你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4.5×5 4.5×0.5说说你的计算过程:7、总结方法三、练习;1、填表。乘数121.20.120.0120.00121201200乘数8888888积2、根据28×21=588,说出下面各题的积。2.8×21= 0.28×21= 280×21= 0.028×21= 2800×21= 28×210=3、 先说说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在计算。 0.82 × 64 7.8 × 36 1.28 × 15=四、作业:6页4题自选5道五、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安排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少,忽视了学生年龄的特点,导致练习量较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上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懂得要把积化成最简小数,提高计算速度,加强笔算训练,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喜悦。教学重点: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积的小数末尾的0要划掉,把小数化简。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体验成功。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2、笔算:16×12 1.6×12 3、说说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4、纠正昨天作业中的错误现象(教师把昨天出现的问题用投影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分析原因)二、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意义。5.03×6 3.21×15 2.61×4 2.3×65 2、 学习新内容出示:15×0.4 0.24×0.15(1)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意义有什么变化吗?(2)独立计算(计算是应注意什么)化成最简小数3、试一试填表; ×4 25 0.252502.5 4、口算: 0.2×4 3.5×2 2.7×3 0.6×9 1.5×6 0.16×6 0.8×50 6.78×0 1.05×8 1.3×55、笔算:看谁的速度快,对得多。 0.077×36 805×15 18.5×12三、作业:5页2题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末尾的0要划掉,把小数化简。在课堂上我极力的强调,可是在作业中仍出现问题,可能是没能够引起学生的主意。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准确、熟练计算。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积的小数点位置,准确把握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特殊情况。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说一说下面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口算。0.5×4= 1.4×5= 0.25×8= 0.13×3= 2.6×0.2= 7.4×0.1= 6×0.05= 1.25×0.8=困:你会计算吗?2、填空。计算小数乘法,先( ),再( ),就从( )。3、下面的计算有错吗?如果有改一改。(根据自己身上的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做题认真的习惯)0.056×0.021=0.00168 0.048×2.5=0.1200 1.86×0.075=0. 0 5 6 0. 0 4 8 1. 8 6× 0. 0 2 1 × 2. 5 × 0. 0 7 5 5 6 2 4 0 9 3 0 1 1 2 9 6 1 2 9 2 0.0 0 1 6 8 0. 1 2 0 0 0.1 2 8 6 0 二、提高练习1、根据38×46=1748,很快地说出下面各题的积。3.8×4.6= 0.38×0.46= 0.038×4.6= 0.38×0.046= 380×0.46= 3800×0.046=(让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2、计算下面各题。(计时5分钟)1.84×3.6= 2.57×1.8= 3.93×0.45= 5.63×0.28= 0.174×8.9= 7.3×5.04=3、(1)84.6的1.5倍是多少? (2)42与73.8相乘的积是多少?4、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两辆汽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2.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9千米,4.6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三、作业:7页9、10、11教学反思: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能灵活地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口算,根据结果能够很快的说出其它算式的结果,并能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380×0.46= 学生想出四种解决的办法,开放了思维。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计算、观察、思考,发现积与因数的关系,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重点:通过计算、观察、思考,发现积与因数的关系,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 7×0.6= 9×0.08= 18×0.3= 12×0.4= 2) 1.5×6= 4.5×100= 4×2.5= 8×1.25=2、分别说一说上两组题的意义。二、发现规律1、观察上两组题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特点?2、再观察积与另一个因数有什么规律?3、练习:先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56×0.8= 75×1.3= 105×0.72=三、练习运用1、在 里填上“>”、“<”或“=”。65×0.8 65 720×0.98 720 9.8×1 9.8 2、计算47×0.6 206×0.25 314×2.8 520×9.5 95×0.104 800×0.32四、作业6页7题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掌握了因数与积的关系的规律。自己通过动手实践,总结出了这条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此规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掌握估算的方法。教学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准确的估算出结果。教学难点:理解估算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你还记得长方形面积公式吗? 请你估算一下教室的面积?你是怎么估算的? 你能估算出98´49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估算的? 估算在我们生活中常用吗?请举例。你觉得估算在我们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里还有吗?二、新授1、出示张佳房间的地面是长方形的,请你先估计房间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再用计算器计算出房间地面的面积。 长:3.9米 宽:3.11米 (凑整数的方法) 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再让学生计算,验证自己估算的出入的大小,确定估算的方法。2、根据例题引出地毯的长是3.2米,宽2.06米,估算一下,你是怎样估算的?(少乘用加的方法)3、床的长是1.8米,宽是0.85米,看一看数字有什么特点?应如何估算。(多乘用减的方法)三、巩固练习1、 玲玲再用计算器计算,4.86*7.3时,得到的答案是354.78,你认为对不对?如果不对问题应出现在哪里?2、请你帮助估算一下绿地的面积 三块绿地分别是 长宽 20.28.1 19.88.138.99.1四、板书 3.11 3 3.9 4 3 ´ 4=12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都了解了估算的重要性,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并且知道了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使估算更准确,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估算的方法多样化,这是我在备课所没有想到的。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懂得求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的求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地求积的近似值。教学难点: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懂得求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的求积的近似值。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0.8´4 0.32´2 0.8´12.5 7.8´0.01 3.2´0.2 0.08´0.08 9.3´0.01 8.42+5.8 4.8-0.48 2、出示课件。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1.2835.9042.876说一说是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的。二、新授。 1、引入新课。 师: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2、教授新课。出示 :老师买布料,每米87.3元。买0.85米应付多少元?买0.64米呢?1)、指名读题,帮老师算一算应带多少元钱去。 2)生列式计算。3)指名学生板演:87.3´0.85=74.205(元) 4)应付多少元?生讨论。5)教师板书: 87.3´0.85 »74.21(元)答:应付74.21元。 6 )自己完成第二问。3、小结。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三、巩固练习。1按要求求下面各数的近似值? 3.9495 (保留一位小数) 5.9994 (保留两位小数) 4.9045 (保留整数) 2. 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1.02×4.2 3.84×0.7 四、作业:完成2题 五 、板书: 积的近似值 老师买布料,每米87.3元。买0.85米应付多少元?买0.64米呢? 87.3×0.8574.21(元) 8 7 . 3 × 0.8 5 4 3 6 5 6 9 8 4 7 4.2 0 5 答:买0.85米应付74.21元,买0.64米应付55.87米。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上课的表现很突出,能够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了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保留小数。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熟练掌握四则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中变换数字,使学生自主地将运算方法运用到小数中,体会运算法则、运算顺序的一致性。教学重点:在计算中体会小数的两三步计算步骤和方法与整数的相同,并知道在解决问题上的思路也是相同的。教学难点:能体会出小数的解决策略与整数之间的相同性。为解答实际问题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2.4+0.6 8-4.33 2.4×0.5 1.2×0.6 2.10.6 5.2×2 0.28+0.39 2.2×0.7 2.4×0.6 3.7+6.3困:赵可欣:你学到了什么?二、利用整数的计算,引出小数的计算。1、出示问题:妈妈骑车每小时可行10千米从家到单位用半小时,爸爸每小时比妈妈快3千米,从家到单位也是用半小时。从家到爸爸的单位有多远?2、学生列式计算。从中复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计算的方法。(1)修改条件:爸爸每小时比妈妈快3.5千米。你会计算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 说一说,再尝试计算:12页试一试(3) 教师重点介绍中括号的写法和用法。(4) 通过以上的计算你知道了什么?(小数混合计算方法)三、练一练: 计算:2.4-2.4×0.12+3.651+(4.1-2.5)×0.012.6×3.71-(2.4+0.31) 四、作业:P14 T2 3板书: 小数乘法整数混合计算方法: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小数混合计算: 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 中括号教学反思:通过以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巧妙的迁移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当中,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学生掌握比较牢固,学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今后加强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第八课时教学目标: 抓住准备题中的数字特点,利用整数简算的方法迁移到小数计算中,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中,并会用乘法运算定律、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的精确性。教学重点: 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的计算,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在理解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2.5´41.25´0.832´25´40.5´2000.5´1.01125´18´8问: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困:你会计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b=b´a (a´b)´c=a´(b´c) (a+b)´c=a´c+b´c2.用简便方法计算。25´46´4 47´8´12548´99 54´61+61´463.小结: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小数乘法也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二、新授。学生尝试计算。2.5´9.76´0.4 12.5´8.8学生板演后,要讲出简算依据。小结:运用定律计算,如果能设法使一个因数转化为整百数或者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为整百数就能使计算简便。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0.125´4´8 0.5´0.46+0.5´0.542.看看谁聪明。3.2´1.25 2.5´99四、作业。P15练习三t6题。五、板书:小数乘法的简算2.5´9.76´0.4 =2.5´0.4´9.76 =1´9.76 =9.7612.5´8.8 =12.5´(8+0.8) =12.5´8+12.5´0.8 =100+10 =110教学反思:抓住准备题中的数字特点,很自然的把整数简算的方法迁移到小数计算中,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中,并会用乘法运算定律、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的精确性。第九课时教学目标:巩固简便运算,培养简算意识不仅是在计算中要简算,应用题中也要用简算。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简算意识。教学过程: 一、口算 0.6´0.7 4´0.25 3.1´7 2.5´1.7´0.4 (12.5+12.5) ´8 4.68+2.5-1.68 14.57-2.6-7.4困:你能口齿清楚的表达吗?二、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1、房间地面的面积是15.4平方米,用边长为0.4米的方砖铺地,准备100块这样的砖够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1) 计算100块方砖的面积,再比较(2) 计算出房间铺多少块砖,再比较 2、完成书上练习14页4题(收水电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次你家收电费,你帮家里算一算,应如何计算。) 3、有一个长方形苗圃,这个长方形苗圃长64米,宽12.5米,每平方米大约有25棵树苗,一共有多少棵树苗?(连乘应用题,学生独立计算)三、作业15页 8 、9题教学反思:在课堂上还是不习惯用简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简算意识不够强,我觉得并非一节课能够做的到的,应该是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培养才能实现的。第十课时教学目标:在实际的问题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尝试探索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明确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打开学生思路,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用具: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 口算: 0.2×3 4×0.6 0.5×0.5 9.7×0 困:你能重复别人说的吗? 1.1×0.8 100×0.596 12.5×0.1 0.21×0.7二、 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1 出示问题:同学们分成两组帮助张阿姨收卫生费,每户收3.6元,一组收了30户,二组收的户数是一组的1.2倍。2 提示:(1)这是你能求出什么?(2)二组收的什么是是一组的1.2倍?3 学生回答,帮学生理清思路。4 提问:如果要求两个组共收了多少元钱,你能求出来么?5 当学生给出答案后,如果没有其他答案,鼓励学生结合刚才的讨论,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6 归纳小结:在解答实际问题和应用题时,可以又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三、 试一试:你能提出几种不同的方案出示问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甲车开出一小时后,乙车才出发,又经过2.5小时才相遇,两地间的铁路场多少千米?通过此题复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四、 作业:P17 T1 2 3 6板书: 小数乘法方法1:3.6×303.6×30×1.2方法2:3.6×(3030×1.2)方法3:3.6×30×(11.2)方法4:。 教学反思:我觉得本节课中,要真正改变学生的意识问题,有很多学生能够运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用别的方法就表现出不愿意学习或者是没有兴趣,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上的语言感染学生。 第十一课时教学目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2.4+0.6 8-4.33 2.1-0.6 5.2×2困:赵可欣:你学到了什么? 2.4×0.6 2.2×0.7 4.5-0.5×4 0.24×0.3二、解决实际问题 1、某市市内电话的计费标准是:前3分钟共计费0.3元,以后每分钟计费0.15元,(不足1分钟的按1分钟计费)在市区内,刘斐给张伟打了4分18秒的电话,刘斐应付电话费多少元? 独立思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分几部分考虑? 列式计算做在练习本上2、星期日,方方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方方作了如下记录:带鱼鸡蛋大米单价12.25.92.3质量1.91.955请你估计一下,买这些东西50元够不够?说一说你估计的根据是什么?3、双休日,红红一家人要去八达岭长城游玩,爸爸开车去加油站加油,加油站里离八达岭长城60千米,每100千米要用汽油8.6升,加12升汽油够往返用吗? 你是怎么考虑的?从哪个角度去想? 当学生说出计算出全程用油量进行比较 强调:计算出来一定要有所比较,因为10.32<12,所以够用。 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可以比较单程用油量) 三、作业17页 4、5教学反思: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了,但是在分析3题时,思路没有打开,比较方法单一,今后应该加强分析方法的引导。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上多下功夫。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和商不变的性质做基础,以知识的迁移为途径,学生在体验、探讨、迁移过程中学习领悟新知识。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后再计算。 128¸4= 325¸25=困:你学着说说? 2.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3、填空:1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1.2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3.26是由( )个一( )个0.1( )个0.01组成的。它里面有( )个0.01。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小数的除法 )三、新授。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情景谈话王阿姨和李叔叔程三轮车参加“老北京胡同游”观光活动。这条旅游线路全长10.32千米,王阿姨2小时可以游完,李叔叔2.4小时可以游完,王阿姨、李叔叔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读题,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10.32¸2 10.32¸2.4(2)探讨计算方法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2)师说明:用2去除10,商是5个1,5写在个位上,接着用2去除3个十分之一,商1表示每份有一个十分之一,怎样表示这个1是一个十分之一呢?只需在商的个位5的后面上点上小数点,把十分位余下的1化成10个百分之一,与被除数百分位上的2合并在一起是12个百分之一,被2去除每份是6个百分之一,把6写在百分位上。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学生观察除法竖式,回答下面问题:1)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商的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 每一位商各应该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3)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4)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小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不要求准确只要不错就可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10.32¸2.4提问:你能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和商不变的性质做基础,以知识的迁移为途径,学生在体验、探讨、迁移过程中学习领悟新知识。学生试做汇报交流强调:这样的问题不能直接计算,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处变成整数,然后再按照前边所学方法进行计算。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后练一练五、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上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六、作业 :练习六1题 七、板书:小数除法例1:王阿姨和李叔叔程三轮车参加“老北京胡同游”观光活动。这条旅游线路全长10.32千米,王阿姨2小时可以游完,李叔叔2.4小时可以游完,王阿姨、李叔叔每小时行多少千10.32¸2 1.64(米) 5.1 62) 10.3 2 10 3 2 1 2 1 2 0 答:平均每小时行驶5.16千米。教学反思: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第十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自己动脑筋试做继续学习小数除法,掌握补0的计算方法、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用0占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补0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用0占位的方法,正确熟练的计算小数除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2=1.6 5.6¸4=1.4 4.5¸3=1.5(困)7.2¸3=2.4 7.7¸7=1.1 12.6¸3=4.22、说一说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计算方法是什么?二、新授情景谈话:下面我们进行闯关活动 第一关:出示:4.8¸6 1.75¸25 1、请同学们试做。2、交流汇报:在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3、教师讲评: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商的个位不够商1,商的十分位也不够商1,商的个位写0,点上小数点,商的十分位上也写0。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相同,哪一位不够商1,就要在哪一位上商0占位。)第二关:出示9.4¸4 65¸521、请同学们试做2、交流汇报:在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指名同学利用实物投影演示计算过程。3、教师讲评总结: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时用0补齐,继续除。第三关:出示:11.2¸0.051、请同学们试做2、交流汇报:在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指名同学利用实物投影演示计算过程。3、教师讲评总结:移动小数点时,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用0补齐。三、总结方法:与同学交流,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四、巩固练习1、填空:计算小数除法,当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时,要在个位、十分位上商( )占位,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时,就在余数后面( ),在继续除;当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用( )不足。2、计算:30.3¸3 9¸0.18 1.8¸20 6¸24五、作业:P22 练一练六板书反思:通过自己动脑筋试做继续学习小数除法,通过闯关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补0的计算方法、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用0占位,效果不错。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除法的综合练习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教学重点:提高小数除以小数的笔算能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 指名口算 24¸80=0.3(困)2.7¸30=0.093.2¸0.4=80.63¸0.09=749¸0.07=7005.6¸0.08=7072¸0.09=8005.4¸0.09=604.8¸0.12=4026¸0.13=2003.6¸0.03=12025¸0.05=5002、填空计算小数除法,当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时,要在个位、十分位上商( )占位,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时,就在余数后面( ),再继续除;当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用( )不足。二、小数点移动和商不变的性质 提问:我们在学习小数除法时,运用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 (小数点移动和商不变的性质)练习:P23页2题 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与已涂色的哪个算式的商相等。三、笔算 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在练习本上。 9.8¸14 2.52 ¸2.4 60¸4.8做完之后,实物投影展示,并找出错误原因。四、综合练习,解决实际问题。1、军军攒了14.8元,妈妈又给了他3.2元,用这些钱可以给爷爷、奶奶买2.5千克的糕点。 请同学们自己独立读题,并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数学信息?(1)补充问题,每千克糕点多少元? 还能读出什么信息?(思想教育:尊敬长辈)请同学们自己计算2、周六早晨,小宁和小光一起进行快步走健身锻炼,单程6千米,小宁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来时只能每小时走4千米,小光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快步走,他们两人谁先回到起点?五、作业P25页3、10题课后反思:在练习中,出现了一道开放思维的应用题,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十五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过程:一、导入常规训练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6.029466.06.036.0290.929810.90.930.9304.498944.54.504.499困:重复一遍 出示应用题:五年级一班有42名学生,在一次救灾活动中共捐款384元。 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并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42名学生一共捐了384元。可以求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这个五年级一班的学生很有爱心。)下面请想一想,应怎样列式解答呢?用384除以42,用总元数384元除以总人数42人就等于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教师板书后:同意吗?请同学们自己列竖式计算。二、第一次试算。 师:遇到什么困难啦?(除不尽) 那怎么办呢?生:可以取近似数。 师:好主意!可是,怎么取呢? 生:保留两位小数。 师:你是从哪儿获得的这个信息? 生:我看到了问题中的“元”字。以前,在求小数乘法的近似数时,求多少元就是保留两位小数的。 生:人民币最小的面值是“分”,所以用“元”作单位通常只要保留两位小数。三、第二次试算。 师生共同板演竖式计算。当商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4”时 提问:还要继续除下去吗? 生:需要继续除。因为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时,要按千分位上的数确定“入”或“舍”。 师生一起除出商的千分位上的“2”。 师:还要继续除下去吗? 生2:不需要了。有了千分位上的“2”就能确定选择“舍”了。 师指出:我与大家的看法不同,其实当商到小数点后第二位“4”时,也可以不要继续除下去。大家这时只要看一看除法竖式的余数是12,它小于除数42的一半,所以商的千分位上的数肯定小于5,不必继续除就知道千分位上的数一定舍去。 四、开放式小结。 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帮助定个课题吗? 师板书课题后,师:在经历了两次计算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 1、爸爸要将13.5千克的大米分别装在塑料保鲜盒中,每盒最多装2.5千克,至少需要准备多少个保鲜盒?(根据实际问题,采用进一法) 2、学生校服每套平均用布1.6米,68米可以做多少套? 3、计算下面各题 250¸23 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