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可打印.doc
校名: 年级 二年级 科目 音乐 科任教师姓名 _ 备课日期 年 月 日第一课一、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载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3、结合歌曲阿西里西能有秩序地进行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感受力、表现力、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4、学习音乐知识:2和3的音高、唱名、手势。5、通过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儿童的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二、教学重、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三、教具学具:琴、课件、跳绳、毽子等。四、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阿里里教学教程:一、组织教学二、歌曲学习1、导入(1)你们去过云南吗?(2)就像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3)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4)听歌曲一遍。(5)你们喜欢听吗?(6)播放歌曲。(7)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8)你们想学吗?我们一起来唱!2、学习旋律(1)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2)(阿里里,撒小秧)(3)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4)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5)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6)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7)学生随音乐一起演唱。3、学唱歌词(1)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2)老师示范。(3)学生模仿。(4)学生分句接唱。(5)自由交换动作演唱。(6)集体演唱。三、总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阿西跳月。教学教程:一、欣赏阿西跳月(1) 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2) (播放音乐)(3) 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5) 出示课题二、学习主题音乐(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2)我们来听听!(3)播放阿西跳月。(4)读节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5)你们听到这首音乐也想跳舞吗?(6)我们一起来吧!(7)你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8)学生模唱。三、参与表现(1)请小朋友听音乐,然后来动一动。(2)把你的想象画面描绘出来。四、全班分四组表现(1)声音:嘿嘿。(2)拍手跺脚。(3)伴奏乐器。五、综合表现(1)完整地听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2)自由评价。(3)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音乐知识2和3的音高、唱名、手势;音乐游戏阿西里西。教学过程:一、学习音乐知识:2和3的音高、唱名、手势。二、音乐游戏阿西里西(一)教学导入1、提问师:同学们,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生:56个民族。师:非常正确!56个民族像56朵花,百花争艳,各显千秋。2、欣赏师:那么今天又会是哪朵美丽的花朵向我们绽放呢?请欣赏(播放阿西里西)。师: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民族吗?(彝族)3、简介师:对。彝族人民非常好客,他们居住的地方有美丽的风景和秀丽的山水,每逢节日他们就会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唱歌跳舞,在歌舞中跳出热情、跳出团结、跳出幸福的生活,那场景可热闹了!4、出示课题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阿西里西,是彝族小朋友们做游戏时唱的歌曲。(二)学习歌曲1、感受歌曲:(1)听歌曲师:你们想不想听其他小歌手是怎样演唱这首歌的呢? (2)提问师:歌曲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欢快地)师:请说说歌中唱了什么?(听到哪些歌词,可把歌词贴到黑板上)生回答。(3)教师出示完整的歌词(4)解释词义师:彝族人民也有自己的语言,你们知道“阿西里西”是什么意思吗?(是“我们是好朋友”。)“丘都拉迪嗡啊”是什么意思?(是表现欢快情绪的衬词。)(5)师生按节奏读歌词。(师一句、生一句)(6)接龙游戏。(教师读上句,同学们读下句)2、学唱歌曲:(1)倾听音乐的旋律。(2)对口型游戏师:请同学们听歌曲范唱,只张嘴不出声。(3)欣赏范唱。(4)完整演唱歌曲。3、音乐游戏师:阿西里西是彝族小朋友做游戏时唱的歌曲,平时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师:喜欢做什么游戏呢?生回答。如松鼠钻树洞,跳山羊,丢手娟,跳皮筋,老鹰抓小鸡.师:下面我们就用这首歌曲来做游戏,好不好?每组同学商量一下选一个你们最喜欢的游戏,然后告诉我。师:当音乐响起后,请同学们一边演唱歌曲阿西里西,一边做游戏。学生做游戏。4、评价优缺点(1)各组互评(2)师生互评三、结束语: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都能热爱我们的少数民族,更加喜爱我们的少数民族音乐。 第二课一、教学目标:1、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2、能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3、听赏丰收之歌时,能用打击乐器、身体动作参与音乐活动,并能选用合适的色彩表现秋天的景色,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二、教学重点: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三、教学难点: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四、教具学具:电子琴、课件、挂图等。五、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金铃铛,听赏丰收之歌。教学过程:1、学唱歌曲金铃铛。(1)欣赏秋天: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2)说说秋天:从欣赏丰收的果园图人手: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快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让学生说说果园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模仿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通过说秋天和模仿动作,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感受和想像过程中,形象地记住歌词。(3)听歌曲:播放歌曲。让学生边欣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4)唱歌曲:可让学生先学唱歌词,再学唱曲子。2、跳秋天:学生边唱歌边表演,尽情表现秋天的快乐。3、听赏丰收之歌(1)初听全曲。让学生静心听赏歌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想像秋天美好的丰收景象。(2)复听全曲。可结合秋天的画面欣赏全曲,也可以随着歌声轻轻哼唱。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律动摘果子,用打击乐器为丰收之歌伴奏。一、做律动摘果子:(1)出示果园挂图: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把果树压弯了腰,小朋友们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发学生模仿或摘果子律动的欲望。(2)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摘果子的动作。(3)教师指导学生创编一套动作。摘果子有四个乐句,可每一乐句安排一个摘果子的动作,其动作可以是学生一手挎篮,一手分别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四个方面做伸手摘果子的律动。 (4)学生表演摘果子的律动。学生坐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向不同方向做摘果子的律动。(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对学生能创造性地设计摘果子、倒果子、装果子等动作,要及时表扬,并让他们当众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二、为丰收之歌伴奏(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出示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的图片和相应的节奏型。学生可以边听歌曲边用这些固定节奏型伴奏,也可以自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2)自编舞蹈动作欢庆丰收。学生可扮演农村各种人物的模样,边听歌曲边表演,表现“人人都高兴,到处歌舞欢”的丰收景象。(3)画秋天、写秋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随着歌声,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秋天的景色,或用文字写下对秋天的美好记忆和想像。学生能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三、小结。第三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演唱歌曲阿凡提骑驴,并感受这首民歌风趣、幽默的独特韵味。2、认识唱名“7”,能随琴边做手势边唱音组,养成听琴唱音的好习惯。3、能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河北民歌对十,并能与他人合作参与即兴编唱歌词和对唱。二、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表达歌曲情感。 三、教学难点:唱准切分音,变音记号。四、教具学具:电子琴、课件、铃鼓等。五、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阿凡提骑驴,音乐知识7的音高、唱名、手势。教学教程:一、学习音乐知识7的音高、唱名、手势。二、导入在我们的新疆有这么一个喜欢骑着小毛驴的聪明、幽默的传奇人物。 能猜出他是谁么? (出示图片)对,是阿凡提,他是一个喜欢四处流浪帮助别人的人。今天,少年阿凡提,牵着他心爱的小毛驴来到了我们班做客,看到我们他非常的开心,不禁唱起了歌。三、学习歌曲1、出示旋律: 师:听一听,音乐中的情绪有没有变化?(播放阿凡提骑驴伴奏,学生聆听。) 2、师:黑板上这些节奏型我们都非常熟悉,请你想一想,这些节奏加在音乐中的哪儿最恰当,最能表现音乐的情绪特点? X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X X0 (学生边听音乐边分组拍击节奏型,然后小组讨论) 3、学生反馈。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学生回答) 4、师:请各组同学分工配合一起为音乐伴奏,注意听前奏,节奏型变换的地方 (学生合奏,轻拍桌子)要衔接好。5、学唱歌词(1)师: 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它表现的又是什么形象呢? (2)表现的是谁?你了解阿凡提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现在我们再来认真地听一听,轻声地用啦跟唱。(4)分部分学唱 师:根据伴奏型的不同,分部分的来演唱。学生跟琴演唱,试唱曲谱。 学生模唱连唱歌曲.提出要求: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唱出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和阿凡提幽默自豪的特点。 四、律动表演 1、教师示范师:维吾尔族人民不仅能歌而且善舞,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新疆舞片段,你还知道有哪些动作?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一起学习其中几个典型的新疆舞蹈动作,师生共同创编。 2、边唱边跳表演歌曲。五、总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对十,利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编配动作进行歌表演。教学过程:一、敲打着心中的喜悦师播放歌曲对十,教师领学生用律动进行交流。师: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让我们用节奏来进行音乐对话好吗?师用铃鼓敲打节奏:XX XX X XX XX XX XX XXXX XX XXX-采用问的形式,学生用击掌或跺脚发出声响形成节奏给予回答。教师变换不同节奏问,学生用相同节奏回答。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和节奏感都很不错!二、唱出心中的感受师:在音乐中我们不但能用节奏进行对话,而且还能用歌声进行对话。教师播放歌曲对十,让学生聆听。(教师板书课题)师:对十这首歌曲是一首河北民歌,歌曲采用的就是一问一答的手法,这种对话式的歌唱形式也称对歌。师弹奏范唱歌曲对十,让学生听后说出歌里有几种什么样的花?怎样说的?问与答用什么样的情绪唱?请用你的动作表现一下。1、学生随老师的琴声哼唱。2、老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自己填词。3、老师教唱难点。4、在学生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老师唱问的部分,学生唱答的部分,进行师生对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上掌握了对十歌曲的旋律,并能按歌曲的情绪演唱歌词。师:这种用对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民间极为流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多。下面分组用对十歌曲的旋律创编歌词,看谁创作的歌词中问得最有意义而且最为巧妙,看谁回答问题最贴切,从字里行间中看得出最为自豪。三、创编出巧妙的问与答1、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创编一种得一颗星,最后看哪组学生创编的多,给创编又多又好的组画笑脸)2、教师将学生编的较恰当的词写在黑板上。四、舞动着我们的快乐1、教师引领学生自己创编的歌词采用多种演唱形式(齐唱、对唱、一人领众人)唱一唱。可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2、师评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能干了,不仅了解了用歌声对话的演唱形式,还创编了许多朗朗上口的歌词,并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把对歌曲的理解表现出来了,老师为你们精彩的学习表现感到很满意。第四课一、教学目标:1、用清脆的声音和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2、体会小马车“由远而近”和“由近而远”的声音变化,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声音渐强和渐弱的效果。3、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唱歌曲大钟与小钟。4、听赏在钟表店里时,能想像出乐曲所表现的基本情境,能积极探索和表现音乐中各种钟表的不同形态和节奏。5、认识反复记号,并能在音乐游戏我的小火车中加以运用;在恒定速度的基础上,结合情境,表现一定的速度变化。6、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与其他同学合作,并从中初步体验到集体表现的快乐。懂得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教育学生做珍惜时间的人。二、教学重、难点: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三、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节奏谱、打击乐器。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时间像小马车;音乐游戏我的小火车。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教师出示闹钟。教师:滴答滴答的声音,告诉小朋友们要早睡早起休息好。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这首歌告诉我们时光来去匆匆,好象是一辆不知疲倦的小马车,如果一不小心把握,就会让时间白白地溜走。让我们一起来听这首时间像小马车。2、教师:谁能给大家说说,你听到小马车奔跑的声音了吗?二、学习新歌1、学习重点乐句的节奏。出示XX XX|XX XX|X X |X- |XX XX|XX XX| XX XX |X-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学生:答答的声音。教师:谁来模仿一下小马车的声音?学生先个别读节奏再全班读。教师:你听,小马车现在离我们是近还是远呢?(师轻轻地拍节奏)学生:远。教师:你们能模仿一下吗?学生:拍节奏。教师:你听,现在呢?(师重重地拍节奏)学生:近。教师:你也来试一试!学生拍节奏。教师小结:哦,我们知道了小马车离我们远的时候,声音怎样?(小,轻)离我们近的时候怎样?(大,重)教师:那么,音乐小马车从远处跑过来声音应该怎样呢?同桌交流一下,试着拍一拍。学生:请个别来拍,全班齐拍。2、学习歌谱。(出示歌谱)教师:今天,老师想带着小朋友们乘着音乐马车去音乐王国看看,你们愿意吗?那么,音乐王国的国王给小朋友们一个小任务,要求小朋友们唱着这首歌进入王国。下面,请小组同学合作分别来练习这四句谱子。看哪一组速度最快。(师发谱子)学生:小组练唱,每组找一位代表来跟琴唱。教师:表扬,鼓励这四位小朋友唱得真棒,那么其他小朋友能不能完整的把整首谱子来唱一唱。学生:跟琴唱完整的谱子,师进行指导。教师:出示第二、四句谱子,谁来唱唱这两句。学生:个别唱,师指导范唱。强调逐渐的过程。教师:好的,我们带上它俩再把整首谱子唱给音乐国王听一听。学生:全班齐唱。3、学习歌词(出示歌词)教师:音乐国王夸我们真厉害,能够和时间马车赛跑,这么短时间就学会了歌谱,王国的大门离我们更近了,我们赶快把歌词加上小声地唱一唱。学生:自由演唱。教师伴奏,学生演唱。4、打击乐器伴奏。教师:音乐王国里可真美,瞧!这儿还有几件打击乐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师介绍打击乐器名称)我想找几位小朋友来给这首歌伴奏,谁愿意?学生:找几位伴奏,其他人齐唱。三、音乐游戏我的小火车1、学习音乐知识:反复记号。2、出示节奏谱,进行模仿。3、分组合作,稳定节拍。4、加速前进的小火车。四、综合表现教师:课前让小朋友们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大家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这么多,老师也找到一些这样的格言,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师: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这首歌时间像小马车就是告诉我们要从现在起要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小结语:让我们勒住小马车的缰绳,做自己时间的主人(播放歌曲音乐下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大钟和小钟,欣赏在钟表店里。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钟表店里钟宝宝们正在进行狂欢节游行,让我们一块儿看看去。二、听赏在钟表店里1、钟宝宝的歌声真动听,我们知道生活中钟的种类有很多,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些钟呢?他们发出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大钟、小钟。2、今天种宝宝们汇集在钟表店里开PARTY呢!下面我们就来听赏德国作曲家阿图尔-奥尔特的在钟表店里 3、初听边听边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你们听到了哪些钟宝宝的声音,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语言完整的描述。小结:夜晚即将来临,大钟、小钟、闹钟、秒钟上好发条,对好时间开PARTY,他们唱啊跳啊,玩得非常高兴。4、分段欣赏(1)欣赏第一段 下面老师请你们分段欣赏:A、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乐曲情绪怎样? (分组讨论) B、小结:乐曲情绪欢快、活泼,大钟的打点声和小钟的滴答走动声,仿佛跟着音乐的节拍在跳舞。C、你怎么听出有大钟、小钟的打点声,比一比他们在音色、节奏上的不同?D、根据他们节奏的不同,我请一位同学上台选择一下适合大钟、小钟的节奏。E、下面老师请你们分组讨论一下,用不同的方式拍出此节奏。F、下面老师请你用铃鼓、响板模仿大钟、小钟的声音为这段欢快、活泼的旋律伴奏。(2)欣赏第二段 A、边听边思考,第二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B、听了这段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深夜,群星闪闪,月亮阿姨张开笑脸,此刻钟宝宝们玩得太累了,躺下休息。(2)欣赏第三段A、休息了一会儿,钟宝宝消除了疲劳,上了发条,又有劲了,听一听现在的音乐在情绪、速度上又有什么变化?与哪段相似?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B、乐曲结尾是怎样的?乐曲的结尾越来越轻,渐慢渐弱,表示晚会结束了。5、下面老师请你们再次听音乐,分角色完整地演绎一下故事情节。三、学习歌曲 大钟和小钟1、节奏练习:黑板上出示节奏X | X | X |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师:这二条节奏分别代表谁在走路?你能把这条节奏读出来吗?如果老爷爷和小朋友一块儿走路,会是什么效果呢?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将学生分为两部分进行节奏上的合作。)2、感受与体验:师:今天在我们的课堂将要来两位客人,这两位说起话唱起歌可真有意思,他们的语言简单明了,最多只有两个字,不信,你听,他们唱起来了。(播放大钟和小钟范唱。)师:向大家隆重介绍我们的两位客人大钟和小钟。听听看,大钟是怎样唱歌的,你能不能学一学?学生聆听范唱,并学唱 5 | 3 | 当 当师:大钟唱起歌来像是谁在走路?原来大钟唱歌的时候使用了这个节奏,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钟是怎样唱歌的?学生学唱 5 5 1 1 | 5 | 3 |大钟 唱 歌 当 当师:你能不能用碰铃敲出大钟唱歌时的节奏?(学生利用碰铃演奏 X | X |)师:我们把歌声加进去,可就更像大钟了。(学生边唱边利用文具盒等声源边唱“大钟唱歌”一句,边演奏。)师:那么小钟又是怎样唱歌的,你能不能学一学?学生聆听范唱并学唱 3 3 1 1 | 3 3 1 1 |嘀 嗒 嘀 嗒 嘀 嗒 嘀 嗒师:小钟唱起歌来又像是谁在走路?原来小钟唱歌的时候使用了这个节奏,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钟是怎样唱歌的?学生学唱 5 5 1 1 | 3 3 1 1 | 3 3 1 1 |小钟 唱 歌 嘀 嗒嘀 嗒 嘀 嗒 嘀 嗒师:你能不能利用双响筒敲出小钟唱歌时的节奏?(学生利用碰铃演奏 X X X X | X X X X |)师:我们把歌声加进去,可就更象小钟了。(学生边唱边利用文具盒等声源边唱“小钟唱歌”一句,边演奏。)3、参与合作:(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大钟队,一组为小钟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各自的节奏。)师:来,让我看看,大钟队的小朋友是否还记得大钟是什么节奏?小钟队呢?当大钟开始唱歌了,就请大钟队的小朋友演奏起来,当小钟开始唱歌了,就请小钟队演奏起来。(播放范唱,学生随音乐演奏。)师:要是你也能跟着唱起来就更好了!(学生再次随音乐伴奏,并试着参与演唱。)4、学唱歌曲:师:当“大钟和小钟一起唱”,效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教师指导学生合唱。)师:下面就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大钟和小钟,这回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听,注意听好自己这一组应该怎么唱。(播放范唱,学生随教师的指挥学唱全曲。)5、综合表演:将学生分为4组,第1组与第3组演唱,第2组和第4组利用声源为歌曲伴奏。四、小结。第五课一、教学目标:1、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陕西民歌剪窗花。2、学习“4”的音高、唱名、手势。3、听赏舞剧窗花舞,引导学生以律动的方式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4、能用轻快、风趣的声音演唱小毛驴,并能加上诙谐引导幽默的情绪表现骑驴赶集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三、教具学具:电子琴、课件等。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剪窗花;学习“4”的音高、唱名、手势。教学过程:一、学习“4”的音高、唱名、手势。二、欣赏美丽的窗花。1、欣赏窗花,了解过春节贴窗花的意义。 谈话: 这些美丽的剪纸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窗花”,为什么这样叫呢?哪个小朋友家里过春节的时候也会贴窗花呢?你知道什么时候会贴窗花吗? (把剪纸贴在窗户上,所以它又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窗花”。)窗花的内容很丰富,有可爱的动物、有美丽的花朵、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窗花就像年画一样,几幅窗花组成一个系列,给我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窗花烘托了纯洁的气氛,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在过春节的时候贴窗花。2、出示剪好的窗花,让学生了解中国剪纸的特点。花看起来怎么样?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这么漂亮的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窗花一般都是红颜色的,看上去很喜庆。三、剪窗花 1、请学生尝试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图案。2、开动你的小脑筋,怎样才能剪出漂亮的图案呢 ?3、要想把线条剪直,可以在纸上画线条帮助我们。如果剪的图案太复杂,怕自己剪错了,也可以先画在纸上再剪。 4、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折叠方法剪窗花。5、学生剪窗花,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学生完成作品。四、学唱旋律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2、再听歌曲轻声跟唱。(提出要求:轻声唱,注意音准。)分段视唱歌谱,纠正不足。五、学唱歌曲1、分句学唱。2、学生分句接唱。3、男女对唱集体完整演唱歌曲。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赏舞剧窗花舞;学唱小毛驴。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唱小毛驴1、熟悉整首乐谱。 2、念歌词想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吗? 这是一首北京儿歌小毛驴,请你们仔细听,这首歌里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 3、唱词 听范唱,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唱?默唱,想象自己唱得和他一样好听。生唱,处理。4、巩固与拓展加入动作、加入伴奏。 三、聆听窗花舞1、初听音乐前,教师可简介白毛女剧情。2、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3、边听音乐边模仿打击乐器的动作,出示节奏性“咚 锵,咚咚锵”,掌握锣鼓节奏的节奏性。提示:选择哪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合适?4、歌曲熟悉后,分小组编创伴奏。5、边听音乐边剪窗花,体会音乐的情绪,教师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6、复听音乐时,自编动作。.四、总结第六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奏串铃、响板、蛙鸣筒、三角铁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的节奏乐器,并能在自制或演奏打击乐器中,体验探索和创造的愉悦。3、能学会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4、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望月亮,并选择适合歌曲情境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5、能在音乐游戏中,认真聆听、快速记忆、听辨所有学习过的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说出名称。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并掌握四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能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2、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琴,节奏谱,歌词条,响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若干。学生:钥匙串、筷子、木板、梳子、铁勺等。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四种打击乐器并自制打击乐器;学唱蒙古小夜曲,并为歌曲伴奏。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共同表演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喜羊羊么?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羊,跟牧羊姐姐到美丽的大草原上游玩吧!2、随乐踏节奏播放蒙古小夜曲伴奏音乐。二、认识响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1、播放:智慧蒙古包师:蒙古包里有好玩的东西啊,在哪里呢?同学们找找看。2、出示响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3、播放:智慧爷爷介绍四种乐器4、 敲一敲师:你们想听听它的声音吗? A、出示响板节奏,师用响板示范。B、出示串铃节奏,师用串铃示范。C、出示蛙鸣筒节奏,师用蛙鸣筒示范。D、出示三角铁节奏,师用三角铁示范。5、寻找音源师:小羊们,牧羊姐姐发现你们今天也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你来说说带的什么?师:哪样东西发出的声音和响板比较像呢?(1)敲击响板的节奏。(2)敲击串铃的节奏。(3)敲击蛙鸣筒的节奏。(4)敲击三角铁的节奏。三、学唱蒙古小夜曲1、猜一猜师:现在牧羊姐姐要考考你们,看看哪只小羊的耳朵最灵?师敲击,出示歌词条(1)师用响板演奏第一句。火红太阳下山啦!牧羊姑娘回来啦!师:拿起你们的响板,和牧羊姐姐一起来演奏。(2)师用串铃演奏第二句。小小羊儿跟着妈,有白有黑又有花,你们可曾吃饱啦(3)师用蛙鸣筒演奏第三句。大星星亮啦,小羊小羊不要怕(4)师用三角铁演奏第四句。我 把 灯 火 点 着 啦!(5)分组完整演奏师:火红太阳下山啦,牧羊姑娘回来啦,小羊们,请你们跟着妈妈到牧羊姐姐家做客吧!2、师领学生踏步师:小羊们,牧羊姐姐想给你们表演一个精彩的节目,我很想你们可以用手中的小乐器为我伴奏好吗?(1)师范唱(2)用“lu”模唱旋律(3)师教唱(4)完整的演唱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3、表演师:刚才牧羊姐姐给你们教了唱歌,现在请你们跟我来边跳边唱,如果你有跟牧羊姐姐不同的动作表演,那就更棒了。师:咱们分组为歌曲伴奏吧,第一组的小羊,请你们准备好响板,第二组小羊,请你们准备好串铃,第三组小羊,请你们准备好蛙鸣筒,第四组小羊请你们准备好三角铁,我们一组一句。(1)分组伴奏(2)挑选自己喜欢的小乐器,边唱边为歌曲伴奏吧!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音乐游戏“听一听,猜一猜”,学唱望月亮,并为歌曲选择合适的乐器伴奏。教学过程:一 、音乐游戏“听一听,猜一猜”,二 、引导学习:1 、看一看。背景音乐望月亮观看有关月亮的画面,启发、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2 、说一说。让学生尽情表达想对月亮说的心里话。3、动一动。师:我们用动作来表现静坐树旁望着明月,沉浸在甜蜜遐想中的情景(师播放望月亮)。用拍椅子表现三拍子韵律。4、唱一唱。师:小朋友的表演真投入,我想唱一首望月亮送给你们。(1)范唱歌曲。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一起来学一学。(2)读歌词。(3)采用全曲听唱方法学习歌曲。(4)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曲。(5)“接龙”演唱歌曲。5、感受。观看有关夜晚优美的场景,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歌曲的意境。6、表达。学生自由的说月亮,他(她)心中的月亮。7、引导学生创遍歌表演。(1)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2)有感情地进行歌表演或创设情景表演。(3)分组进行展示。(4)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小组互评。三、小结。第七课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山西民歌交城山,能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2、巩固“4、7”两个音的音高、唱名、手势,能唱好5 6 7 1 2 3 4 5,并能运用到“练一练”和歌曲学唱中。3、学习集体舞跳竹竿,感受竹竿舞的舞蹈风格,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流畅地演唱歌曲。三、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个孩子都能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投入表演,而且想方设法表现的与众不同。四、教学准备:课件、琴、竹竿、鼓、竹竿舞音乐。五、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交城山。教学过程:一、练一练二、新课教学(一)导入1、师介绍歌曲。交城山是一首山西民歌,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向往。2、说说你以前听过的民歌。3、听歌曲交城山。(二)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边唱边做一些基本动作。2、随琴模唱旋律。3、学习歌词。4、随琴唱歌词。(三)歌曲表演。1、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2、老师带领学生表演。三、为歌曲伴奏1、选几种方式为歌曲伴奏。2、分组进行,看哪一组的学生表现得最有创意。3、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4、鼓励创新,老师教的动作和表现形式只能作为参考,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创设更多、更好的表现形式来表现情景。5、活动评价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演唱的歌曲是否流畅,表演的动作是否准确到位,更应该注意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表意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集体舞跳竹竿。教学过程:一、情景表演导入1、观看表演。提问:你们知道这叫什么舞吗?他们是用什么东西来跳舞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竹竿舞?2、听音乐 。提问:那我们先来听一听竹竿舞的音乐,听一听音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音乐中还藏了很多唢呐的声音,如果你找到了唢呐的声音,就请你做做吹唢呐的动作。二、学习竹竿舞1、学习铃鼓动作。小朋友刚才说了,听到了唢呐的声音,唢呐的声音我们给它配上了脚的动作,还听到了铃鼓的声音,那铃鼓的声音可以做什么动作呢?铃鼓的声音我们可以做拍手的动作。2、教师敲鼓,学生听鼓声节奏进行静止练习师:现在我们听着老师的鼓声,把唢呐的动作和铃鼓的动作一起来做一做。3、在静止的竹竿上练习4、教师敲鼓,在活动的竹竿上练习 师:小朋友刚才看到的竹竿舞,竹竿是怎么样的?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在敲打的竹竿上跳竹竿舞呢?5、听音乐,跳竹竿舞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三、集体表演四、活动延伸其实今天我们只玩了一种竹竿舞的跳法,下次我们再来玩玩其他的跳法,好吗?第八课一、教学目标:1、能用甜美、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锣鼓歌。2、认识锣、鼓、钹三种民族打击乐器,并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3、能与同学合作完成两只老虎的二部轮唱。4、能仔细聆听民间打击乐曲老虎磨牙,充公利用语言、神态、肢体动作,大胆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乐曲的特点与风格,增进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二、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锣、鼓、钹为歌曲伴奏,学习二部轮唱法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三、教学准备:课件、锣、鼓、钹等。四、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锣鼓歌,音乐知识认识锣、鼓、钹,学习其基本演奏方法。教学过程:一、音乐知识认识锣、鼓、钹,学习其基本演奏方法。二、新歌教学。(一)新课导入:小朋友,今天仝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河南民间锣鼓歌舞表演,你们看怎么样,你们觉得如何?谁来模仿几个动作,让我们也来开开眼界。河南的民间锣鼓可有名了,象这样的表演还有几百人共同表演的呢!他们还去过外国交流演出呢!厉害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河南民歌锣鼓歌。(二)听范唱。听我唱一唱,你发现锣和鼓的声音了吗?(三)感受强弱。1、学生说锣鼓的声音。2、你知道哪些声音强,哪些声音弱吗?3、学生模仿。4、练习锣鼓的强弱。(四)感受歌曲。1、跟着音乐拍强弱。2、轻声唱旋律。(五)读歌词1、师带读。2、生读。3、分角色读。(六)唱词。1、默唱。2、轻声唱。3、师指导唱。4、全班有感情唱。5、表演唱。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听赏民间打击乐曲老虎磨牙。教学过程: 一、导学1、情景导入师:踏着欢快的乐曲,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动物们都来欢迎我们。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出来欢迎我们的是谁呢?(播放多媒体课件) (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老虎的吼声:2/4 x - | 恐龙的脚步声:2/4 x - :| 小鸡的叫声:2/4 xx xx :|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 2/4 x - | x - |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 - | x - | (3)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