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精品讲义电子.pdf

    • 资源ID:91485430       资源大小:1.64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精品讲义电子.pdf

    教 案 周 节:11-1 课 题 1.1 我们关心天气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具准备 用天气符号标注天气情况图。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答复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答复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2 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4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5带读提示语。6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7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三、总结 刚刚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设计意图: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板书设计:天气符号图 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12-2 课 题 1.2 天气日历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天气信息。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教具准备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 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2 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3 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4 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5 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6 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7 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8 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9 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设计意图: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板书设计:各种表格 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21-3 课 题 1.3 温度和气温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重、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2、揭示学习课题。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6 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刚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5、教师小结。设计意图: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板书设计: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22-4 课 题 1.4 风向和风速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过程与方法: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重、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结果。教具准备 制作风向标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二、探究内容: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区分风向吗?简单练习。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设计意图: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板书设计:风 可 以 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315 课 题 1.5 降水量的测量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重、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教具准备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二、探究内容: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设计意图: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板书设计: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326 课 题 1.6 云的观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过程与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重、难点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具准备 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二、探究内容: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 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设计意图:在 对 云 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板书设计: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417 课 题 1.7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重、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教具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二、探究内容: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 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设计意图: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板书设计:统计表 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428 课 题 2.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重、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具准备 食盐 1、沙 1、面粉 1 等。【教学过程】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3.组织讨论。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6.教师引导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设计意图: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标准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板书设计: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519 课 题 2.2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别离出来。过程与方法: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重、难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具准备 装水烧杯、高锰酸钾等。【教学过程】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标准,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别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设计意图: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板书设计: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别离出来。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5210 课 题 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重、难点 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教具准备 玻璃杯、酒精、食用油等。【教学过程】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 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 1/3 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怎样解释这种现象?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设计意图: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板书设计: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溶解。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61-11 课 题 2.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重、难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具准备 装水的烧杯 2、筷子 1 等。【教学过程】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 20 克的食盐和 20 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比照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5.汇报交流: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 往里推 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 P10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设计意图: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板书设计: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71-12 课 题 2.5 溶解的快与慢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等因素有关。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比照实验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重、难点 比照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教具准备 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等。【教学过程】一、哪一个溶解的快。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3.学生观察实验。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5.提出新的条件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比照实验中变量的控制。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比照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设计意图:愿意将比照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板书设计:物体颗粒的大小 即外表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72-13 课 题 2.6 100 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重、难点 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教具准备 食盐、塑料小勺、烧杯、水等。【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 3 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 200ml 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 50ml 水来做实验。二、制定一杯水 50ml 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20 1.请你推测一下?2.学生猜测3.组织学生讨论 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三、分组实验 5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醒做好研究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 8 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如下: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4.讨论:我们怎样答复 50ml 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5.出示天平,测量 1 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 50ml 水大概溶解多少食盐。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说明:在 20 摄氏度的环境下 50ml 能溶解 18 克的盐。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别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呢?设计意图: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板书设计: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81-14 课 题 2.7 别离盐和水的方法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别离方法的兴趣。重、难点 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别离盐和水。教具准备 饱和盐水、食盐、清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方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学生思考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学生做解释 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1.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6.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7.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拓展:阅读资料 P19。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别离盐和水。板书设计: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82-15 课 题 3.1 听听声音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过程与方法: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重、难点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具准备 大小不同的音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2、分组实验 1:出示一组 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小组交流讨论: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4、分组实验 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 p26 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设计意图: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 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板书设计: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9-1-16 课 题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具准备 面鼓、把钢尺、根皮筋等。【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方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 1:在水槽里盛约 2/3 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2、分组实验 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交流反馈:3、小组交流: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设计意图: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板书设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9-2-17 课 题 3.3 声音的变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过程与方法: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重、难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具准备 不同量的水,长短不同的铁等【教学过程】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方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防止尺子与桌子发声。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 4 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 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 2 第一栏。3、分组实验 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4、分组实验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设计意图:能 使 物 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板书设计: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101-18 课 题 2.4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重、难点 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教具准备 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等。【教学过程】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 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 及时记录下来。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三、课后延伸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设计意图:探 索 和 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板书设计: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102-19 课 题 2.5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重、难点 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具准备 音叉、“土 ”装置等。【教学过程】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 2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3、反馈小结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设计意图:借 助 实 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板书设计: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111-20 课 题 3.6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重、难点 鼓膜的作用,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具准备 耳 的 结 构图音叉、细沙等【教学过程】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五、总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设计意图: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板书设计: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11-2-21 课 题 3.7 保护我们的听力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过程与方法: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重、难点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录音准备报纸、毛巾、棉花等。【教学过程】一、引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防止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课间 10 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三、如何控制噪音呢?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方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 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四、课后延伸 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2、阅读 P42“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3、介绍电子扩音器 设计意图: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板书设计: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教学反思 教 案 周 节:12-1-22 课 题 4.1、身体的结构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重、难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教具准备 放大镜、人体基本结构图等。活动过程: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二观察人的身体。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3、观察身体的内部。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方法: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4.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三课的延伸。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设计意图: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精品讲义电子.pdf)为本站会员(Q****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